更新於 2023/06/1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遇到不會唸的字,為什麼「有邊讀邊」通常都不會錯?

我們都知道當遇上不會唸的字時,有個規律叫做「有邊讀邊」,大概都能八九不離十地唸出正確讀音。這種規律源於漢字的造字法之一——形聲。
《說文解字》對「形聲」的定義是「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意思是找相對應的範疇代表字,即是形符;再找讀音接近的字,即是聲符,由形符和聲符、字義和讀音來組成一個新字。這個定義仍然非常空泛,我們直接舉例說明。
「輪」字由兩個部件組成,分別是左邊的「車」和右邊的「侖」,輪子是安裝在車上的,因此用「車」來作為形符,「侖」是聲符,表示「輪」的讀音
「侖」、「輪」、「掄」、「崙」、「淪」等字的讀音都和「侖」相近,因為這些字都是形聲字,而且是用「侖」作為聲符。「掄」本來是「選擇」的意思,後來又有「揮舞」之意,這兩個動作都要用手來完成,因此形符選用「手」部。「崙」本來是作為「崑崙山」的專用地名,山名多用「山」部來作為形符,江河名多用「水」部來作為形符。「淪」字意思是小波浪,與水有關,所以用「水」來作為形符。
另外,形聲字也常常用作方言書寫字,如粵語的「呢啲咁嘅嘢」五個字都是形聲字,所使用的聲符就是「尼的甘旣野」,是讀音相近的字,而為口語造新字,常常都會使用「口」字為部首。由於方言常常是先有讀音,再思考如何書寫,在找不到與本來意思對應的漢字時,只好暫用讀音相近的字來表示。起初只是出於暫用性質,但久而久之,變成定例,一方面無法找到本字,另一方面也不必追究本字為何。
如何判斷一個字是否形聲字呢?就是把漢字拆解,拆成上下結構、左右結構或內外結構,如果其中一邊的讀音與這個字的讀音相近,就很大機會是形聲字了。上下結構形聲字的例子有「簧」、「宇」、「聾」等;左右結構形聲字的例子有「佑」、「佐」、「桔」等;內外結構形聲字的例子有「圓」、「圈」、「圍」、「衛」等。
由此可知,大部份漢字都是透過形聲字造字方法產生的,正因為這樣,我們遇到艱澀的字時,往往使用「有邊讀邊」的原則就可以解決讀音問題,即使不完全與聲符讀音相同,其實也相差不遠,主要可能是聲母或者聲調不同,韻母大部份都會相同。
最後,向大家介紹一些「隱藏版形聲字」,所謂「隱藏版形聲字」就是透過我們今天的語言無法判斷它是形聲字,但透過古文獻、古文字字形等資料就可以知道它其實是以形聲的方法來造字的。例如「輝」就是「隱藏版形聲字」,「輝」字在《說文解字》中寫為「煇」,「軍」是聲符,「火」或「光」是形符,表示這個字與光線、明亮有關。現代讀音中「軍」字與「運」、「暈」有押韻關係,卻與「煇」、「輝」、「揮」、「暉」等字的讀音完全不同。「煇」、「輝」、「揮」、「暉」有押韻關係,而且聲符相同,就可以知道它們是形聲字。
以上所見,「形聲」的方便之處是用同一個讀音就可以創造出對應不同範疇的詞語,透過字型已經知道文字所指的範疇,「銅」指金屬、「桐」則是木名、「峒」則是山名,不必像拼音文字要在音節上增繁減省,漢字用單音節配合文字就達到多重表意作用。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