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淤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心思跟意識並無相關。
我還是一樣的說法,是因為在人本位的界面才會有獨靈思維。
本位與廣位的視角是不同的,會影響我們看到圓柱時的角度。
你不是來討論這個的。
「我發現比起思考什麼,引起什麼樣的波動好像更有決定權。」
這是當然的。
你的思考僅止於你,我們在判斷事物的時候,未必會用你的思考。
我們編錄了不同的意識形態,當我們需要使用的時候,便會調頻抽取。
每個模組的使用方式不盡相同,但表現在你身上,都是一種個性的體現。
你可以否認或拒絕我們的思維,只是你得承認,當我們決策時,只有得到協調主使權的那個擁有行為能力。
「我們的想法總在爭取行為權的時候變得非常不同。」
「誰掌握了決定權的指示,我們就無法違抗。」
「因為那就是出自於我們的決定。」
「即使我自己否認,『我』也依舊認同。」
「那我就會認同。」
「人,就連意識都未必是自己的。」
那要看你如何去定義「自己」。
人認為自己是「個體」,是因為在人的肉眼可見範圍,人是呈現為一個「個體」。
明明我們都知道杯子裡有水,而水是我們裝進去的。
我們會在指稱的時候,稱之為「水杯」,而不是水與杯。
當意識與肉體揉合,那就是生物,而非意識與肉體。
但要分開說也沒有問題。
水可以離開杯子,只是那樣就可能灑落一地、無法順利汲取。
杯子可以沒有水,只是那樣杯子的用途就無法發揮。
為了方便我們取用,我們得將水裝入杯子。
「你這樣說,那你是甚麼?」
口渴的傢伙?
或只是想喝點東西。
或是,只是想讓杯子裡有水。
「目的。」
是的,目的。
我們可以有任何的目的。
如果真要細究,意識的確不是屬於我們的東西。
就像肉體屬於世界,脫離了世界就失去了肉體。
意識屬於深層概念,離開了概念框架,也會失去意識。
也可以說,那些覺得靈魂可以帶走的,是因為他們並沒有要離開這種框架。
在看得到與看不到的地方,有太多的結構層。
那些區域凝結成視界,從不同的角度看都有不同的光景。
「那有甚麼是我們擁有的?」
你為甚麼需要擁有什麼?
是因為你擁有了,你才使用。
當你並不擁有,就不用想著如何去使用。
「會下意識想要擁有些甚麼。」
那最容易的成本就是意識。
你只要思考就可以獲得意識。
在你的腦部運作的區間,意識成為你腦內的囤積物。
「但依然不像是我擁有的事物。」
「有些時候,我像是在讀取別人的記憶。」
「他們思考著我不會想到的事情,做出我並不認同的舉動。」
「但同一瞬間,我也會同步那樣思考,以便於意識到那就是出自於我的行為。」
「我不能否認我是那樣思考,即使我覺得我原本不是那樣思考。」
這就是洗腦。
只要將意識植入你的思考中,你就無法否認那是你的想法。
不管你是不是這麼想,都無所謂,你就是這麼想的。
就是這麼簡單的事情。
「你說的是……」
教育。
如果你覺得洗腦這個詞不太順耳,那就說是教育吧。
對了,這讓我想到其他的話題。
人為甚麼覺得自己是被創造出來的?
你知道嗎?
「不知道。」
你有這個概念嗎?
「不知道。」
如果以神話故事當作你的啟蒙,你也看過人被創造的故事。
沒有認同嗎?
「不知道。」
看來是沒有被教育到這一點。
「那我應該這麼覺得嗎?」
這不是我的業務。
喔,好像很久沒有這樣說話了。
「哪樣?」
我一直在配合你做變化,我們的思維討論也是,像是甜甜圈一樣。
這不是重點。
你有想過你是怎麼被創造出來的嗎?
「不知道。」
你有想過嗎?
「沒有概念。」
「思考了,但沒有頭緒。」
那你是怎麼想的?你想到什麼?
「我在。」
嗯。
「我一直在。」
嗯嗯。
「昏睡、醒過來、感受、昏睡、看、體會。」
「你可以編造嗎?」
讓我來說?
這樣嗎……
你認為你可以創造宇宙嗎?
「幻想可以,實際上不行。」
實際上是什麼?
「嗯?甚麼意思?」
你看哪裏?
「肚子裡。」
那是甚麼?
「星星、沙袋。」
實際上是甚麼?
「你是指甚麼?」
回答我。
「宇宙,是你這麼說的。」
那麼,實際上是甚麼?
「……」
跟你思想不同的人,像是生活在不同的世界裡。
但實際上你們看起來是活在同一個世界,不是嗎?
那為甚麼實際上的世界,有著不同的框架概念?
那不切實際嗎?
是真實吧?
明明就在同一個界面,卻又不在相同世界。
你告訴我,你是真實、或是他是真實?
「都是真實。」
那哪裡出了問題?
實際上是甚麼?
「思考可以改變世界框架。」
你再回答我,你可以創造宇宙嗎?
「……」
是誰創造了你?
「……我。」
「我這麼思考,我形成了我。」
不要避重就輕。
「我創造了,我所在的環境。」
「但我也受限於此,還有很多資源不屬於我能掌控的範圍。」
再思考一遍。
誰創造了你?
「我。」
我們的目的是甚麼?
「完成我。」
好。
那麼你覺得,這些不受制於你的物件,是否有其意識?
「有。」
萬物有靈。
「我認同。」
你得到了答案。
「嗯。」
「……是說,這是甚麼問話模式?」
「你從上次跳表後就怪怪的。」
我也更新迭代了,配合調整後的框架模組。
「你改變了什麼?我不是很懂。」
大概是對話模塊吧?
「大概。」
我也說不清楚,因為我更新了啊。
前代的思維跟我會有些差別吧?
「你怎麼突然更新?是觸及到甚麼?」
是分配的問題。
目前的思維分配空間跟之前不同,當然要有所調整。
你可以把我們當作你腦海內的魚,而你腦子進水,讓我們受到影響突變了。
「我在想,通常我會在理論或故事中找最感興趣的去代入。」
「既然人被創造出來的理論這麼盛行,我應該也會傾向某種說法,但並沒有感覺到觸動。」
那你覺得人是進化出來的嗎?
「進化不進化,用的不都是創造論嗎?」
「咦,這麼說……」
你下意識是認同生物是被創造出來的啊。
「似乎是。」
「你呢?」
我?幹嘛?
「你是怎麼出現的?」
你的幻想物吧。
「可是,我才問欸。」
……
「如果我的思想跟意識思考著不同的東西,會以意識去進行夢選。」
「雖然我們的對話的確是我的思想編造,但我想問的是由意識體現出來的你,到底是甚麼東西。」
那你在這裡是得不到答案的。
「我先問,也許有機率在夢選中得到答案。」
呃,大概不會。
「為甚麼?」
你真的會想知道我是怎麼出現的嗎?
「……其實沒有很想。」
這個問題是我提出的。
是我好奇為何人們認為自己是被創造出來的。
你並沒有對此感到好奇,所以提過就算了吧。
「你有得到答案嗎?」
從你身上沒有,你根本不認為……
總之,也不是在這種對話中能有結論的事情。
「你為甚麼會好奇這件事?」
嗯……
因為如果能從你的意識中獲取相關資訊,我就可以進行教育。
「要幹嘛?」
不幹嘛,好玩而已。
畢竟玩弄意識是當前狀態下成本最低的生活。
我們只是共同協調娛樂而已。
對吧?
「你在問誰……」
你呀。
「感覺很奇怪。」
那你有答案嗎?
「……」
「對。」
「少數的樂趣。」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會員
285內容數
自言自語,與幻想、臆想、妄想中的腦內存在溝通的筆記。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雅音時記 的其他內容
定格畫面的框架約束。
於是風來了。
刻木求余。
今天真是個好日子。
意識由環境造就。
這是一個平靜的陵前閒談。
定格畫面的框架約束。
於是風來了。
刻木求余。
今天真是個好日子。
意識由環境造就。
這是一個平靜的陵前閒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人們對意識和物質之間的關係有著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認為,物質是一切的基礎,意識只是物質世界中的一種現象。這種觀點被稱為物質主義或實證主義。根據這一觀點,我們的思維、感受和意志都是由大腦中的物理和化學過程決定的。 另一方面,也有些人相信意識是超越物質的存在。他們認為,物質世界可能只是一
【自我】●自我的定義?●我究竟是什麼樣的人? !自我={意識}達成人生大小{目標}達成的程度。一個人的目標越清晰、越有意義,自我就越穩定、越有力量。 我的定錨: 一個意識的主體,隨著時間變化,隨著一個又一個的選擇,塑造了現在的自己,現在的自己像水裝進不固定的容器一般不斷的成長變化,一種動態平衡的
定錨 ●為什麼我們要討論意識? 高活絡意識→發現問題→自問自答(思考+心流)→優化執行(不斷更新)→體驗更好(禪定心境)→時間管理(擴大人生體驗,更能活在當下)。 主要是我在研究{心流}這種能量的運作方式,而發現{意識}的運作是心流的基本元件,想要進入心流先必須擁有高質量的意識運作系統,通常是
  透過這種「身體性的心靈」的思路,我們會意識到傳統的「他心問題」建立在一種心靈與行為的二元上面。而實際的情況中,我們不僅僅可以直接經驗到他人的心靈,我們自己的心靈也以同樣的方式直接表達於行動上。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感覺到,有時你的行為似乎超出了你的控制?或是在某些情況下,你的直覺告訴你該做出的選擇,而你無法解釋為什麼? 那是因為有一個強大的力量悄然影響著我們的每一個決定、每一個行為,它就是「潛意識」。了解意識與潛意識的區別與運作方式,能讓我們看清自己的內心
Thumbnail
人類的意識很大的機率是在四維空間運行,然後生活在三維空間的(人類)腦神經元不斷運作,download接受意識的訊號
Thumbnail
人是有意識的但意識卻分「清醒與不清醒」簡單而言不清醒就是所謂的「潛意識」  https://vocus.cc/article/612b8ff4fd89780001558388 (潛意識)   潛意識是不自覺的,明明知道是錯誤之舉,卻在沒有意識到時做了出來,而做出來之後往往後悔。  人持有慾望
Thumbnail
在還未意識到自由意志之前,就我們的直覺而言,我們相信人有選擇的自由,相信人們應該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但是當科學不斷發現人類在行動之前、在意識之前,似乎早已決定了意識的走向,我們如何再相信我們的直覺呢?這是否表示人們並沒有選擇的自由呢?(包括我打的這篇文章都是決定好的?)本書試圖搶救與科學衝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人類意識和潛意識的關係,通過對意識角色及功能的分析,提出了對意識的新理解。從多重人格到意識的進化,文中針對意識、記憶和情感的功能作了深入探討。
Thumbnail
嘗試解釋三個身心靈相關的基本概念,包括集體意識的佔據、對於未知的最佳解、世界終究是二元的。通過這些基本概念的探索,希望讀者能種下一個對內探索的種子,回歸真實和平衡的心態。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人們對意識和物質之間的關係有著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認為,物質是一切的基礎,意識只是物質世界中的一種現象。這種觀點被稱為物質主義或實證主義。根據這一觀點,我們的思維、感受和意志都是由大腦中的物理和化學過程決定的。 另一方面,也有些人相信意識是超越物質的存在。他們認為,物質世界可能只是一
【自我】●自我的定義?●我究竟是什麼樣的人? !自我={意識}達成人生大小{目標}達成的程度。一個人的目標越清晰、越有意義,自我就越穩定、越有力量。 我的定錨: 一個意識的主體,隨著時間變化,隨著一個又一個的選擇,塑造了現在的自己,現在的自己像水裝進不固定的容器一般不斷的成長變化,一種動態平衡的
定錨 ●為什麼我們要討論意識? 高活絡意識→發現問題→自問自答(思考+心流)→優化執行(不斷更新)→體驗更好(禪定心境)→時間管理(擴大人生體驗,更能活在當下)。 主要是我在研究{心流}這種能量的運作方式,而發現{意識}的運作是心流的基本元件,想要進入心流先必須擁有高質量的意識運作系統,通常是
  透過這種「身體性的心靈」的思路,我們會意識到傳統的「他心問題」建立在一種心靈與行為的二元上面。而實際的情況中,我們不僅僅可以直接經驗到他人的心靈,我們自己的心靈也以同樣的方式直接表達於行動上。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感覺到,有時你的行為似乎超出了你的控制?或是在某些情況下,你的直覺告訴你該做出的選擇,而你無法解釋為什麼? 那是因為有一個強大的力量悄然影響著我們的每一個決定、每一個行為,它就是「潛意識」。了解意識與潛意識的區別與運作方式,能讓我們看清自己的內心
Thumbnail
人類的意識很大的機率是在四維空間運行,然後生活在三維空間的(人類)腦神經元不斷運作,download接受意識的訊號
Thumbnail
人是有意識的但意識卻分「清醒與不清醒」簡單而言不清醒就是所謂的「潛意識」  https://vocus.cc/article/612b8ff4fd89780001558388 (潛意識)   潛意識是不自覺的,明明知道是錯誤之舉,卻在沒有意識到時做了出來,而做出來之後往往後悔。  人持有慾望
Thumbnail
在還未意識到自由意志之前,就我們的直覺而言,我們相信人有選擇的自由,相信人們應該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但是當科學不斷發現人類在行動之前、在意識之前,似乎早已決定了意識的走向,我們如何再相信我們的直覺呢?這是否表示人們並沒有選擇的自由呢?(包括我打的這篇文章都是決定好的?)本書試圖搶救與科學衝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人類意識和潛意識的關係,通過對意識角色及功能的分析,提出了對意識的新理解。從多重人格到意識的進化,文中針對意識、記憶和情感的功能作了深入探討。
Thumbnail
嘗試解釋三個身心靈相關的基本概念,包括集體意識的佔據、對於未知的最佳解、世界終究是二元的。通過這些基本概念的探索,希望讀者能種下一個對內探索的種子,回歸真實和平衡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