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6/07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傾淤

    心思跟意識並無相關。
    我還是一樣的說法,是因為在人本位的界面才會有獨靈思維。
    本位與廣位的視角是不同的,會影響我們看到圓柱時的角度。
    你不是來討論這個的。
    「我發現比起思考什麼,引起什麼樣的波動好像更有決定權。」
    這是當然的。
    你的思考僅止於你,我們在判斷事物的時候,未必會用你的思考。
    我們編錄了不同的意識形態,當我們需要使用的時候,便會調頻抽取。
    每個模組的使用方式不盡相同,但表現在你身上,都是一種個性的體現。
    你可以否認或拒絕我們的思維,只是你得承認,當我們決策時,只有得到協調主使權的那個擁有行為能力。
    「我們的想法總在爭取行為權的時候變得非常不同。」
    「誰掌握了決定權的指示,我們就無法違抗。」
    「因為那就是出自於我們的決定。」
    「即使我自己否認,『我』也依舊認同。」
    「那我就會認同。」
    「人,就連意識都未必是自己的。」
    那要看你如何去定義「自己」。
    人認為自己是「個體」,是因為在人的肉眼可見範圍,人是呈現為一個「個體」。
    明明我們都知道杯子裡有水,而水是我們裝進去的。
    我們會在指稱的時候,稱之為「水杯」,而不是水與杯。
    當意識與肉體揉合,那就是生物,而非意識與肉體。
    但要分開說也沒有問題。
    水可以離開杯子,只是那樣就可能灑落一地、無法順利汲取。
    杯子可以沒有水,只是那樣杯子的用途就無法發揮。
    為了方便我們取用,我們得將水裝入杯子。
    「你這樣說,那你是甚麼?」
    口渴的傢伙?
    或只是想喝點東西。
    或是,只是想讓杯子裡有水。
    「目的。」
    是的,目的。
    我們可以有任何的目的。
    如果真要細究,意識的確不是屬於我們的東西。
    就像肉體屬於世界,脫離了世界就失去了肉體。
    意識屬於深層概念,離開了概念框架,也會失去意識。
    也可以說,那些覺得靈魂可以帶走的,是因為他們並沒有要離開這種框架。
    在看得到與看不到的地方,有太多的結構層。
    那些區域凝結成視界,從不同的角度看都有不同的光景。
    「那有甚麼是我們擁有的?」
    你為甚麼需要擁有什麼?
    是因為你擁有了,你才使用。
    當你並不擁有,就不用想著如何去使用。
    「會下意識想要擁有些甚麼。」
    那最容易的成本就是意識。
    你只要思考就可以獲得意識。
    在你的腦部運作的區間,意識成為你腦內的囤積物。
    「但依然不像是我擁有的事物。」
    「有些時候,我像是在讀取別人的記憶。」
    「他們思考著我不會想到的事情,做出我並不認同的舉動。」
    「但同一瞬間,我也會同步那樣思考,以便於意識到那就是出自於我的行為。」
    「我不能否認我是那樣思考,即使我覺得我原本不是那樣思考。」
    這就是洗腦。
    只要將意識植入你的思考中,你就無法否認那是你的想法。
    不管你是不是這麼想,都無所謂,你就是這麼想的。
    就是這麼簡單的事情。
    「你說的是……」
    教育。
    如果你覺得洗腦這個詞不太順耳,那就說是教育吧。
    對了,這讓我想到其他的話題。
    人為甚麼覺得自己是被創造出來的?
    你知道嗎?
    「不知道。」
    你有這個概念嗎?
    「不知道。」
    如果以神話故事當作你的啟蒙,你也看過人被創造的故事。
    沒有認同嗎?
    「不知道。」
    看來是沒有被教育到這一點。
    「那我應該這麼覺得嗎?」
    這不是我的業務。
    喔,好像很久沒有這樣說話了。
    「哪樣?」
    我一直在配合你做變化,我們的思維討論也是,像是甜甜圈一樣。
    這不是重點。
    你有想過你是怎麼被創造出來的嗎?
    「不知道。」
    你有想過嗎?
    「沒有概念。」
    「思考了,但沒有頭緒。」
    那你是怎麼想的?你想到什麼?
    「我在。」
    嗯。
    「我一直在。」
    嗯嗯。
    「昏睡、醒過來、感受、昏睡、看、體會。」
    「你可以編造嗎?」
    讓我來說?
    這樣嗎……
    你認為你可以創造宇宙嗎?
    「幻想可以,實際上不行。」
    實際上是什麼?
    「嗯?甚麼意思?」
    你看哪裏?
    「肚子裡。」
    那是甚麼?
    「星星、沙袋。」
    實際上是甚麼?
    「你是指甚麼?」
    回答我。
    「宇宙,是你這麼說的。」
    那麼,實際上是甚麼?
    「……」
    跟你思想不同的人,像是生活在不同的世界裡。
    但實際上你們看起來是活在同一個世界,不是嗎?
    那為甚麼實際上的世界,有著不同的框架概念?
    那不切實際嗎?
    是真實吧?
    明明就在同一個界面,卻又不在相同世界。
    你告訴我,你是真實、或是他是真實?
    「都是真實。」
    那哪裡出了問題?
    實際上是甚麼?
    「思考可以改變世界框架。」
    你再回答我,你可以創造宇宙嗎?
    「……」
    是誰創造了你?
    「……我。」
    「我這麼思考,我形成了我。」
    不要避重就輕。
    「我創造了,我所在的環境。」
    「但我也受限於此,還有很多資源不屬於我能掌控的範圍。」
    再思考一遍。
    誰創造了你?
    「我。」
    我們的目的是甚麼?
    「完成我。」
    好。
    那麼你覺得,這些不受制於你的物件,是否有其意識?
    「有。」
    萬物有靈。
    「我認同。」
    你得到了答案。
    「嗯。」
    「……是說,這是甚麼問話模式?」
    「你從上次跳表後就怪怪的。」
    我也更新迭代了,配合調整後的框架模組。
    「你改變了什麼?我不是很懂。」
    大概是對話模塊吧?
    「大概。」
    我也說不清楚,因為我更新了啊。
    前代的思維跟我會有些差別吧?
    「你怎麼突然更新?是觸及到甚麼?」
    是分配的問題。
    目前的思維分配空間跟之前不同,當然要有所調整。
    你可以把我們當作你腦海內的魚,而你腦子進水,讓我們受到影響突變了。
    「我在想,通常我會在理論或故事中找最感興趣的去代入。」
    「既然人被創造出來的理論這麼盛行,我應該也會傾向某種說法,但並沒有感覺到觸動。」
    那你覺得人是進化出來的嗎?
    「進化不進化,用的不都是創造論嗎?」
    「咦,這麼說……」
    你下意識是認同生物是被創造出來的啊。
    「似乎是。」
    「你呢?」
    我?幹嘛?
    「你是怎麼出現的?」
    你的幻想物吧。
    「可是,我才問欸。」
    ……
    「如果我的思想跟意識思考著不同的東西,會以意識去進行夢選。」
    「雖然我們的對話的確是我的思想編造,但我想問的是由意識體現出來的你,到底是甚麼東西。」
    那你在這裡是得不到答案的。
    「我先問,也許有機率在夢選中得到答案。」
    呃,大概不會。
    「為甚麼?」
    你真的會想知道我是怎麼出現的嗎?
    「……其實沒有很想。」
    這個問題是我提出的。
    是我好奇為何人們認為自己是被創造出來的。
    你並沒有對此感到好奇,所以提過就算了吧。
    「你有得到答案嗎?」
    從你身上沒有,你根本不認為……
    總之,也不是在這種對話中能有結論的事情。
    「你為甚麼會好奇這件事?」
    嗯……
    因為如果能從你的意識中獲取相關資訊,我就可以進行教育。
    「要幹嘛?」
    不幹嘛,好玩而已。
    畢竟玩弄意識是當前狀態下成本最低的生活。
    我們只是共同協調娛樂而已。
    對吧?
    「你在問誰……」
    你呀。
    「感覺很奇怪。」
    那你有答案嗎?
    「……」
    「對。」
    「少數的樂趣。」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