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聲讀後|《記者、科技與改變世界的怪胎們》Laurie Segall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龍蝦唯有感受到不舒服、壓力以及伴隨脫殼而來的脆弱,才能讓自己成長,並長出新殼。這種長大換殼的過程會一再重複⋯⋯(頁13)」,作者Laurie Segall以龍蝦比喻每個追逐目標的人,安逸終究不會長久,放棄現有一切令人害怕,卻有為成長有必要之付出。一本談論在新聞界從業十年的科技線記者回憶錄,Laurie帶給讀者除了總是追著頭條跑的刻板職場生態環境,也納入作為一名記者,忠實還原受訪者想傳達的訊息給世界之初衷,是我相對記憶深刻的部分。



科技對報導的改變

從最初學生時期展露寫作興趣,Laurie細數進入CNN,從基層開始努力,直至成為以科技主題節目製作人,並進一步為實現夢想,決心離開待了十年的巢,創辦自己的媒體公司整個過程。濃縮的十年,沒有紀傳作品氾濫的誇飾起承轉合,是有點無趣,但也真實。在工作中全力以赴,而幼時留下的生活創傷讓Laurie執著於從採訪中尋找使人動容的故事,這是此書較為柔性的一面。隨著她的工作軌跡,也拼湊一個完整的自己。

在社群平台正興起的年代,Laurie與其夥伴透過網路破除距離藩籬的優勢條件,順利獲得幾次採訪新聞要角的機會,這讓Laurie抓到先機,開創藉由對當時來說還很「創新」的科技報導手法。同時間既做到掌握事件相關者Ig、FB等帳號,還能以網路通話或訊息取得報導素材,一改以往面對面的採訪流程,這當中不乏:2013年於自家地下室禁錮三名女性十年之久的卡斯楚綁架案,同年的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

追逐第一手報導之際,台灣媒體多半以標題殺、片段式還原事件本身的操作手法,漸漸累積觀眾對於記者追求的不是真相,而是收視這種負面觀感,甚至既定成型,遂產生記者都是嗜血狩獵者的刻板印象。「主動去接觸那些正走在人生最脆弱時刻的人,並不是一件可以當成比賽的事情,也不能將說服他們同意站在鏡頭前視為一種勝利。做這些事情的意義並不在此,而在於用他們的故事造成影響力,否則的話,我們媒體在那一刻也不過就是伺機而動的禿鷹罷了。(頁148)」經Laurie這番話,徹底顯示媒體該有的自律,以及為何而做的初衷。

再怎樣聳動的標題都只是吸引的第一步,即便我們不能指望所有媒體(或自媒體)不被流量綁架,抱持什麼心態閱讀內容,更是身為讀者的我們應具備意識。即使我無法受Laurie的故事動容,針對她的從業原則,這點我有所自省。


奇怪的人挑選的人生

文章過半,終於來談《記者、科技與改變世界的怪胎們》的書名意義。無論是剛收到書,直到讀完,我對書名本身沒什麼記憶點。但確實,讀完之後大概能意會為什麼要取這名字。

這就要提到,不曉得你身邊有沒有這種「他懂很多你全然不熟的冷知識,可你覺得該是基本常識他卻一概不熟悉」的朋友?我身邊就有這種人,不論話題什麼,最後我對他印象還是「很奇怪」。那種「奇怪」不是質疑而是讚美,讚美他怎麼能「特立獨行」,這麼「獨一無二」。

在矽谷生存的眾創新公司創辦人就是「一堆怪胎」(這點也體現在最近準備來場競技賽的一龍跟蜥蜴人祖克柏)。在參與一場又一場SXSW(全名為「South by Southwest」,原以電影音樂為會議主軸,於網路世代興起後內容加入新興科技,例如Twitter首次亮相就在這裡),Laurie過招許多以單純人與人相處上就有些不易的「科技新興」們。不能說全部,但多數對科技點子如何加入未來生活有巨大想像的創辦者們來說,或許潛意識是想補足在實際人際關係上的經營,致使面對面交談反而暴露了他們設計該公司,破除某些生活方面不足的背後因素。我認為這點觀察算是破除大眾對於科技新貴偶像化景仰源自成就不如的自信心不足,卻省略自身擁有怪胎們沒有的優點。

「相較於那些成功的光環,失敗其實多太多,但這個部分並沒有很多人會去談,媒體報導的若不是大獲全勝和快樂結局,便是史詩級的損失與爭議,但是人類經驗能承受的程度,往往難以成為平面或影音媒體管道探討的重點。(頁293)」Laurie描摹出,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創業經典場景中令人喘不過氣的現實,往往被戲劇性的Happy Ending壓得喘不過氣,而人總是需要成功案例去鼓勵自己放手一博,相信就連Laurie本身在文章最後創辦的Dot Dot Dot公司時心中也曾有過這種自我催眠(或者說鼓勵)。



書中還談到Laurie在推廣一手打造的節目過程,遇到多少生活細節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嚐到的不順利(這包含性別天花板、家庭創傷、感情諮商)。整體來說,將十年濃縮成四百頁的記憶,交代了一個人的生活總結,對我來說就好像一種偷吃步,近一步揣想身為書寫者本身,將還在體制內,以往曾發生的事作為材料所建構的世界本身考能會面臨同行諸多猜忌,這是一件挺冒險的事。書裡提到一個誰都覺得恐懼的概念,科技之所以會衍生時下諸多犯罪行為,是因為它總匯的所有紀錄會體現另一個他人從未見過的自己。而那往往是不堪,甚至使事主逼上絕路的威脅。

濃縮書中一位被披露在網路上有不忠關係的牧師所言:「每個人都會被誘惑⋯⋯我們腳步蹣跚、跌倒墮落,我們傷害自己、傷害我們所愛,這些都是很平常的故事⋯⋯所以我們應該要承認和體悟的是,我們每個人都是破碎的。(頁338)」網路只是另一個形式讓我們體驗相對玩好的一面,而我們都得認清那不會是事實。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南聲生生難
84會員
173內容數
一個分享讀後感的地方,沒有文青。文章可能暴雷忘記警示,自行斟酌閱讀。
南聲生生難的其他內容
2025/04/01
在書店工作遇到外國人的機會愈來愈高,前幾天就有一位先生希望能夠協助他找一些只看圖就能懂意思的繪本或是漫畫,說是想買給他的孩子們看。 我們在童書區繞了很久,一開始我以為他要的是台灣的繪本,就挑了比較多聯經出版的繪本給他,後來他拿他挑到的伊勢英子繪本給我,才知道並不局限於台灣的作家或台灣的故事⋯⋯
Thumbnail
2025/04/01
在書店工作遇到外國人的機會愈來愈高,前幾天就有一位先生希望能夠協助他找一些只看圖就能懂意思的繪本或是漫畫,說是想買給他的孩子們看。 我們在童書區繞了很久,一開始我以為他要的是台灣的繪本,就挑了比較多聯經出版的繪本給他,後來他拿他挑到的伊勢英子繪本給我,才知道並不局限於台灣的作家或台灣的故事⋯⋯
Thumbnail
2025/03/27
定義什麼是「隨筆」是進入這本書首要重點。松浦彌太郎提出至為關鍵的解釋,認為隨筆紀錄的是我們對於不熟悉事物所參透的「秘密」。那份理解的經過往往是動人且誠摯,而閱讀隨筆的人們一來也是在享受這份情緒上珍貴的感動。
Thumbnail
2025/03/27
定義什麼是「隨筆」是進入這本書首要重點。松浦彌太郎提出至為關鍵的解釋,認為隨筆紀錄的是我們對於不熟悉事物所參透的「秘密」。那份理解的經過往往是動人且誠摯,而閱讀隨筆的人們一來也是在享受這份情緒上珍貴的感動。
Thumbnail
2025/03/18
譚劍的書我讀得不多,唯一一本是《姓司武的都得死》,加上一直以來我都是陳浩基的書迷,這些因素不禁讓我產生一種「香港作家的寫作技能樹不點個推理是不是說不過去?」怎麼都能寫得那麼戲劇性,那麼令讀者手不釋卷?
Thumbnail
2025/03/18
譚劍的書我讀得不多,唯一一本是《姓司武的都得死》,加上一直以來我都是陳浩基的書迷,這些因素不禁讓我產生一種「香港作家的寫作技能樹不點個推理是不是說不過去?」怎麼都能寫得那麼戲劇性,那麼令讀者手不釋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今天要聊的這本書讀來像作者 Laurie Segall 的自傳。作者之前任職於 CNN 時,以科技線的記者聞名,她的職業生涯可說是見證了整個網路科技的蓬勃發展。閱讀本書除了當成在讀作者的自傳以外,同時也藉由看著她的人生軌跡,以此反思我們自己的職涯。
Thumbnail
今天要聊的這本書讀來像作者 Laurie Segall 的自傳。作者之前任職於 CNN 時,以科技線的記者聞名,她的職業生涯可說是見證了整個網路科技的蓬勃發展。閱讀本書除了當成在讀作者的自傳以外,同時也藉由看著她的人生軌跡,以此反思我們自己的職涯。
Thumbnail
大家都知道要世界的變化快速,急著想追上的同時,卻沒有一個讓自己擺脫紛擾變化的地方。
Thumbnail
大家都知道要世界的變化快速,急著想追上的同時,卻沒有一個讓自己擺脫紛擾變化的地方。
Thumbnail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換工作彷彿成了家常便飯。但對於那些經驗不足的人來說,跳槽簡直就像是在玩超難的彈珠台遊戲,球總是不聽使喚地往下掉。今天,就讓我們來聽聽小芳的故事,看看這個菜鳥是如何逆風翻盤,成功轉職的。
Thumbnail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換工作彷彿成了家常便飯。但對於那些經驗不足的人來說,跳槽簡直就像是在玩超難的彈珠台遊戲,球總是不聽使喚地往下掉。今天,就讓我們來聽聽小芳的故事,看看這個菜鳥是如何逆風翻盤,成功轉職的。
Thumbnail
訪談結束後,訪談的文章才真正開始:如何將訪綱的問題與訪談的回應統整為結構完整、容易閱讀的文章?一切端看冒險者的能耐。儘管辛苦,但訪談可以親臨現場與心儀的受訪者對話,在這第一手的對話之中,有時還會獲得如「魔導書」般不易獲得的秘辛。
Thumbnail
訪談結束後,訪談的文章才真正開始:如何將訪綱的問題與訪談的回應統整為結構完整、容易閱讀的文章?一切端看冒險者的能耐。儘管辛苦,但訪談可以親臨現場與心儀的受訪者對話,在這第一手的對話之中,有時還會獲得如「魔導書」般不易獲得的秘辛。
Thumbnail
碰到轉彎、碰到不是你預期的路,你可以不接受,但更可以迎上去。趁著年輕,探索新的世界,能在其中收穫意料之外的風景,如果可以因此在很好的位置擁抱未來新趨勢,那真是無價。
Thumbnail
碰到轉彎、碰到不是你預期的路,你可以不接受,但更可以迎上去。趁著年輕,探索新的世界,能在其中收穫意料之外的風景,如果可以因此在很好的位置擁抱未來新趨勢,那真是無價。
Thumbnail
在快速變化的社會中,年輕人面對內卷現象和職涯焦慮時,如何因應?本文透過大學新創平台《開箱你的大學生活》Podcast 團隊的分享,探討競爭與合作中找到自我定位的重要性,以及避免內卷、躺平思維的策略。同時,也討論瞭如何區分自己真正的渴望與外界壓力,以及成功的定義和模仿成功人士的思考方式等議題。
Thumbnail
在快速變化的社會中,年輕人面對內卷現象和職涯焦慮時,如何因應?本文透過大學新創平台《開箱你的大學生活》Podcast 團隊的分享,探討競爭與合作中找到自我定位的重要性,以及避免內卷、躺平思維的策略。同時,也討論瞭如何區分自己真正的渴望與外界壓力,以及成功的定義和模仿成功人士的思考方式等議題。
Thumbnail
在上一篇討論中,我們從心態的四個方向出發,探討了科技對我們人生的影響。接下來,我們進入實戰篇,請矽谷新創工程師職涯與創業教練 Yi 姐分享她從新創到成為自由工作者的經歷,以及在產品開發的各種經驗是如何影響了她的生活,以及我們可以從中學習的策略。 技術與非技術、團隊內外部的有效溝通 「策略」在科技
Thumbnail
在上一篇討論中,我們從心態的四個方向出發,探討了科技對我們人生的影響。接下來,我們進入實戰篇,請矽谷新創工程師職涯與創業教練 Yi 姐分享她從新創到成為自由工作者的經歷,以及在產品開發的各種經驗是如何影響了她的生活,以及我們可以從中學習的策略。 技術與非技術、團隊內外部的有效溝通 「策略」在科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