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2|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無力感,男性很難命名的一種感受

紅鳩寶寶
紅鳩寶寶
同步刊登於:台灣教會公報社
看了河道上一堆譴責某位小兒科醫師把暴力當作管教上網討拍的文章,我又想到之前寫過一篇文章,提到曹政奭說女兒出生的頭3個月,都是他把屎把尿,某次幫女兒剪指甲流血,小孩崩潰大哭,他也崩潰喝酒,在其中感受到許多負面的情緒,自己也很想哭。 我之所以讚賞曹政奭,是因為那次的例子讓我認為願意全職投入照顧新生兒的男生太難得(不是因為他比較優秀,是因為這樣的男人太少),第二,他可以清楚描述自己的情緒,然後靜靜處理自己的情緒(雖然是靠喝酒,這點先不論)。 現在回頭看這個例子,我突然發現另一個點,就是他知·道這是自己的無力感。 無力感這東西非常重要,是很多男生不知道自己會有的一種東西。之前看公視播過的紀錄片,談到男生和女生在小時候會得到不一樣的教導,女生會被教導要謙虛,男生則常被教導你很棒、厲害、什麼都做的到。看完之後我大概可以理解為什麼能屈能伸的大多不是「大丈夫」而是「大女子」,因為男生長期被灌輸自己無所不能,但其實每個人都有「不能」的時候,在這樣的教導下,他們不知道該怎麼面對自己的「不能」,所以要嘛就一蹶不振、怨天尤人,要不就是把這股氣往外發,也就是所謂的「暴力」。 一個出過健康育兒著作的小兒科醫師,應該很難面對自己在管教子女方面的無力感,他的文章裡一直出現「拜託小孩不要讓我有藉口打你們」等字眼,明顯就是把自己的無力感往外歸咎,一個不覺得自己需要幫助的人,當然也不會求助。
我一直相信,暴力是一個無力的人最終的手段。當你開始行使暴力的時候,就代表你該承認自己「不能」了,需要求助了。
*****圖文皆為作者所有,請勿任意轉載*****

~~~~~~~廣告時間~~~~~~~
翻譯資歷近10年的我,最近開設了臉書的粉絲專頁,裡面收錄了所有與翻譯相關的討論與譯文,歡迎舊雨新知按讚追蹤:

翻譯人森的滋味
如果喜歡文章內容,歡迎贊助支持我的寫作。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包含兒童人權、廢死、政治、環境與其他,陸續增加中......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