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靡雙週報〉第53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23/07/03
主編:邊圓人
本期雙週報摘選兩篇好文:

一、在 Metoo 浪潮中,我們可以做什麼?

近期的 Metoo 運動,讓大家發現性暴力無所不在,甚至身邊就有倖存者。除了每天焦慮地關注議題動態,我們能夠在生活中實際上做些什麼呢?
郝柏瑋心理師的〈如何支持與陪伴性暴力倖存者〉一文給了我們重要的指引,推薦讀者點進連結一讀。本處僅節錄部分段落:
「你能說的就是你做得到的,包含你什麼時間有空、你可以提供怎麼樣的支持。你不需要承擔超出你範圍的事情,也不需要因為接不住而自責,因為這不是你的責任,造成這些苦痛是加害方、行為人造成的,不是你。如果你現在不能完全承擔這個,也沒關係。保守自己的心,作為當事人穩定持續的支持,才是最安穩的陪伴。沒準備好就說沒準備好,可以提供多少實體陪伴或時間就說多少。如果評估自己沒辦法做到陪伴或支持,無論是因為關係沒有那麼靠近,或是自己心力有限,感謝當事人的信任,協助他/她找到合適的資源或求助管道也是很大的幫助。衡量自己的能力是保護雙方很重要的一步。」
——> 懶人包好讀版(作者:彩虹樹心理治療所)

二、那些被忽視的角落,都有他們在關注:訪報導者團隊談《島國毒癮紀事》/林欣誼

「曹馥年與陳潔談及採訪中最大的衝擊,不約而同表示是醫師的諄諄提點:「成癮,其實是一種需要治療的慢性病。」毒與藥只有一線之隔,從罪犯到病患也是,當界線模糊,就是記者的工作著力之處。
因此不論走訪戒癮機構,或接觸用藥者,《報導者》團隊最想寫出的,就是每個施用者背後的故事——他們可能是從事高勞力工作,為了提神而用安非他命的卡車司機;可能是家庭失能,渴求同儕認同而用K他命的年輕人;或者只是因為好奇,以為不會成癮結果徹底失控的業務員。
『以前刻板印象覺得他們是被帶壞、沒有意志力啦,但接觸後我明確感受到,他們生命中有很多無法緩解的痛。』陳潔表示,就連陪伴他們的醫師、心理師,也常因個案反覆戒毒不成而感到挫折。『但也是這些醫療和社福工作者的付出,讓我在沉重的議題裡感到希望。』曹馥年則說,因為採訪而走進一小片受訪者的生命故事,打破了她過去認為用『重刑』解決毒品問題的想法。」
---
〈瘋靡雙週報〉是由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倡議小組策劃編輯,每兩週彙整推薦的報導與文章,讓小編告訴你為什麼值得一看。鎖定瘋靡雙週報,給你第一手的資訊~
---
〈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
▹服務對象:精神疾病經驗者的家人或朋友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13:30–20:30
▹電話專線:02-2230-8830
我們是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這是一個精神疾病家庭培力、找資源、學習與互相聯結的平台。如您是精神疾病經驗者、家屬、陪伴者或照顧者,或想了解我們的民眾,想諮詢相關問題,請看沙龍首頁中的「關於」。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醫生視角:診所和醫院的差別在於? 二、病人視角:我要如何判斷這間診所/醫院、或這個醫師適合我?
主編:夏夜小薔 【「盍各言爾志」小專題:自殺、自殺者遺族、安樂死】 藉由【公視主題之夜SHOW】的相關集數的資訊,拋出一顆鼓勵思辨的毛線球,邀請大家務必在身心許可的狀態下重新思考這些困難的議題。 【新聞摘錄】有關長照悲歌與刑法相關犯罪量刑事由掛勾,可能引發的道德風險,是否只是掩耳盜鈴之舉,值得深思。
本次雙週報喵嗚跟夏夜筱薔,捎來春意,分享一本小說,《素食者》、以及一篇對談實錄:魏明毅X胡慕情對談《受苦的倒影》。截然不同的兩個文體,不意外地是對於「人在結構下的社會性受苦」主題的相互映照,向現代社會提出詰問。
這篇將會談談我作為一名有精神疾病的台灣留學生(後稱有病留學生),如何在美國念書的同時尋找自己有辦法負擔的心理健康資源,以及過程中跌跌撞撞的故事。感慨於出國前在網路上幾乎查不到相關資訊,自己也因為準備不足而吃盡苦頭,所以我寫下自己的經驗,希望可以激發更多人的經驗分享。
延續上期雙週報對於諮商心理師與臨床心理師的介紹,本期雙週報會進一步了解臨床心理師與諮商心理師兩者的專業化歷程。
本期雙週報分為二部分:(1)校園心理輔導待解之問題(2)臨床心理師與諮商心理師的差異。
一、醫生視角:診所和醫院的差別在於? 二、病人視角:我要如何判斷這間診所/醫院、或這個醫師適合我?
主編:夏夜小薔 【「盍各言爾志」小專題:自殺、自殺者遺族、安樂死】 藉由【公視主題之夜SHOW】的相關集數的資訊,拋出一顆鼓勵思辨的毛線球,邀請大家務必在身心許可的狀態下重新思考這些困難的議題。 【新聞摘錄】有關長照悲歌與刑法相關犯罪量刑事由掛勾,可能引發的道德風險,是否只是掩耳盜鈴之舉,值得深思。
本次雙週報喵嗚跟夏夜筱薔,捎來春意,分享一本小說,《素食者》、以及一篇對談實錄:魏明毅X胡慕情對談《受苦的倒影》。截然不同的兩個文體,不意外地是對於「人在結構下的社會性受苦」主題的相互映照,向現代社會提出詰問。
這篇將會談談我作為一名有精神疾病的台灣留學生(後稱有病留學生),如何在美國念書的同時尋找自己有辦法負擔的心理健康資源,以及過程中跌跌撞撞的故事。感慨於出國前在網路上幾乎查不到相關資訊,自己也因為準備不足而吃盡苦頭,所以我寫下自己的經驗,希望可以激發更多人的經驗分享。
延續上期雙週報對於諮商心理師與臨床心理師的介紹,本期雙週報會進一步了解臨床心理師與諮商心理師兩者的專業化歷程。
本期雙週報分為二部分:(1)校園心理輔導待解之問題(2)臨床心理師與諮商心理師的差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分享在臺北當代藝術館參觀的展覽「關係人」,展覽圍繞著#METOO事件,展現了性暴力與性騷擾的議題。以互動式情境遊戲和影片營造真實感。做為一名靈氣師,因為接觸過個案的能量場,了解過性暴力對個案遺留的侵蝕,也讓我對性暴力更加難以忍受並有著更多的關注和感觸。
Thumbnail
MeToo事件是因為在台灣演藝圈發生的一連竄的性騷擾事件,引起了大眾的關注,但它其實是一場全球性的反性騷擾運動,揭露了許多隱藏在各行各業的性侵犯性騷擾案件。通常涉及權力不對等的關係,例如上司與下屬、老師與學生、明星與粉絲等。 這些案件不僅對受害者造成了深遠的身心影響,也反映了社會中存在的性別不平等和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性侵害案件相關人員可能成為的第二受害人的情況,以及對其產生的情緒和心理衝擊。除了性侵害當事受害人外,也需要關注處遇相關人員的壓力與需求,以期提供更有效的支持與協助。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性侵害加害者的心理處遇治療對於再犯率的影響,以及不同依附型態對治療成效的影響。然而,即使治療對加害者有一定效果,治療師也面臨著很多挑戰,如如何與加害者溝通、評估處遇成效等。
Thumbnail
性別平權不僅是提供平等機會,還要創建支持性侵害受害者的環境。 本文章透過探討心理支持、職業培訓、包容文化三個關鍵策略,幫助性侵害受害者重返職場。
Thumbnail
2023年上百起具名舉發的性暴力案件,掀起台灣 #metoo驚天巨浪,受害者在網路上鉅細靡遺地寫下受害經過,也才讓社會大眾明白事件發生的脈絡,與加害者慣用的手法行徑。現代婦女基金會發現人們對被害者最大的疑問是:「事發當下為何不說?」、「現在才說是否別有目的?」然而這樣的疑問困住了許多被害者不敢發聲,
Thumbnail
  我們是否帶著吃瓜心態的點開腥羶色新聞,無意間透過他人被性騷擾的經驗來滿足自己的幻想。一次又一次點閱,無數人的閱讀,造成被害人等比級數次的傷害。
Thumbnail
本系列於2022年原刊載於鳴人堂專欄。因該專欄停止營運,因此全系列共五篇文章整理刊登於此。 專題前言 近年來精神疾病患者犯罪的案件,往往在我國媒體以各種聳動標題與誇大內容的報導之下,成為眾矢之的而引起輿論恐慌,「精神疾病」也因之被汙名化,監護處分要件與期限之修法亦成為媒體與輿論關注的議題。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有毒關係及普遍的暴力現象。探討了長期受虐會導致保護機制模式、被侵犯的心靈層面、壓制壓抑等議題,並提出了報警意識的必要性。同時還提到了暴力的多重形式與普遍存在,強調了每個人都有責任重視暴力問題。文章內容涵蓋了情感議題、心理學和社會議題。
Thumbnail
我昨天接受香港大學研究約會暴力研究的訪談,大概談了兩個多小時,我覺得有幾個點是很值得提出來談一談的。 去年爆出的METOO事件頻繁,我有注意到也許是因為太過頻繁,有一種聲音開始在檢討被害人,我只能說沒有完美的受害者,也許他們也做錯了某些部分,但這不能改變加害者侵害他人權利的事實。 談了很多最後我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分享在臺北當代藝術館參觀的展覽「關係人」,展覽圍繞著#METOO事件,展現了性暴力與性騷擾的議題。以互動式情境遊戲和影片營造真實感。做為一名靈氣師,因為接觸過個案的能量場,了解過性暴力對個案遺留的侵蝕,也讓我對性暴力更加難以忍受並有著更多的關注和感觸。
Thumbnail
MeToo事件是因為在台灣演藝圈發生的一連竄的性騷擾事件,引起了大眾的關注,但它其實是一場全球性的反性騷擾運動,揭露了許多隱藏在各行各業的性侵犯性騷擾案件。通常涉及權力不對等的關係,例如上司與下屬、老師與學生、明星與粉絲等。 這些案件不僅對受害者造成了深遠的身心影響,也反映了社會中存在的性別不平等和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性侵害案件相關人員可能成為的第二受害人的情況,以及對其產生的情緒和心理衝擊。除了性侵害當事受害人外,也需要關注處遇相關人員的壓力與需求,以期提供更有效的支持與協助。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性侵害加害者的心理處遇治療對於再犯率的影響,以及不同依附型態對治療成效的影響。然而,即使治療對加害者有一定效果,治療師也面臨著很多挑戰,如如何與加害者溝通、評估處遇成效等。
Thumbnail
性別平權不僅是提供平等機會,還要創建支持性侵害受害者的環境。 本文章透過探討心理支持、職業培訓、包容文化三個關鍵策略,幫助性侵害受害者重返職場。
Thumbnail
2023年上百起具名舉發的性暴力案件,掀起台灣 #metoo驚天巨浪,受害者在網路上鉅細靡遺地寫下受害經過,也才讓社會大眾明白事件發生的脈絡,與加害者慣用的手法行徑。現代婦女基金會發現人們對被害者最大的疑問是:「事發當下為何不說?」、「現在才說是否別有目的?」然而這樣的疑問困住了許多被害者不敢發聲,
Thumbnail
  我們是否帶著吃瓜心態的點開腥羶色新聞,無意間透過他人被性騷擾的經驗來滿足自己的幻想。一次又一次點閱,無數人的閱讀,造成被害人等比級數次的傷害。
Thumbnail
本系列於2022年原刊載於鳴人堂專欄。因該專欄停止營運,因此全系列共五篇文章整理刊登於此。 專題前言 近年來精神疾病患者犯罪的案件,往往在我國媒體以各種聳動標題與誇大內容的報導之下,成為眾矢之的而引起輿論恐慌,「精神疾病」也因之被汙名化,監護處分要件與期限之修法亦成為媒體與輿論關注的議題。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有毒關係及普遍的暴力現象。探討了長期受虐會導致保護機制模式、被侵犯的心靈層面、壓制壓抑等議題,並提出了報警意識的必要性。同時還提到了暴力的多重形式與普遍存在,強調了每個人都有責任重視暴力問題。文章內容涵蓋了情感議題、心理學和社會議題。
Thumbnail
我昨天接受香港大學研究約會暴力研究的訪談,大概談了兩個多小時,我覺得有幾個點是很值得提出來談一談的。 去年爆出的METOO事件頻繁,我有注意到也許是因為太過頻繁,有一種聲音開始在檢討被害人,我只能說沒有完美的受害者,也許他們也做錯了某些部分,但這不能改變加害者侵害他人權利的事實。 談了很多最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