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大型語言模型破除知識詛咒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知識的詛咒,或稱為"專家的詛咒"(Curse of Knowledge),是指一旦人們理解或掌握了某種知識,就很難回到那種不理解或不知道的狀態,使得難以理解那些還未掌握相同知識的人的視角。這種現象在教育和溝通中尤其明顯,經常讓專家難以有效地傳達他們的知識給初學者。
教育將因為大型語言模型的進步,而快速的演進。
-by龍阿迪@bing image creator
當我在和孩子溝通時,也常發生這樣的問題,很多時候,我會很難代入孩子,究竟是什麼地方不懂,而年幼的孩子,也無法明白的表達,到底是什麼地方無法理解,所以會發生"卡住"的狀況,以前遇到這樣的問題,除了盲目的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去解釋、講比喻給他聽…就沒有其他方法了。然而利用大型語言模型,似乎可以更有效的去處理這樣的問題。
大型語言模型具有一種解決此問題的可能性。首先,由於它們基於大量的語料進行訓練,它們可以生成各種程度的解釋和說明,並能夠適應用戶的知識水平。例如,如果對於某個專業主題,只要適當的提問,讓語言模型明白提問者的狀態,那麼一個初學者向GPT-4提問,它能提供一個較為基礎的解釋;反之,如果是一位專家提問,它能提供更深入的內容。
其次,語言模型可以在需要時引用大量的教學和學習資源,為用戶提供適應其能力和需要的學習資源。這也可以幫助初學者可以從各種來源學習,並在自己舒適的節奏下進行。克服了在向非教育專業的專家請益時發生知識的詛咒的問題。
然而,儘管大型語言模型在這方面具有潛力,仍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理解和改善它們的性能。例如,需要更好地理解如何在不同的知識層次之間進行適當的切換,以及如何更精確地衡量模型對特定主題的理解。此外,還需要研究如何將這些模型與更傳統的教育方法相結合,以提供最有效的學習經驗。
進一步來看,還可以引入"多模型協同"的概念。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大型的泛用模型可以與多個專業領域模型合作,以達到最佳效果。泛用模型雖然可以理解和回答各種問題,然而不夠專精,而且因為不同的專業,有可能會有相類似的詞語,但卻是不同涵意的問題,而造更誤解。但專業領域模型則能對某一特定領域的問題提供深入而精確的答案。
例如,對於一個AI初學者,他們可以首先向大型模型提問基礎的AI概念,然後當他們的知識深入後,可以轉向專業的AI模型進行更深入的問答。這種方法將專業知識與初學者的學習需求進行了結合,使初學者能夠在他們的學習路徑上獲得適應其進步的支持。
這也暗示著未來教育的可能趨勢,那就是個人化和自適應學習。在這種模式下,每個學習者都可以根據他們自己的節奏和興趣來學習,並且可以從各種不同的來源獲取知識和支援。大型語言模型有可能成為這種教育模式的關鍵工具,它們可以提供個性化的指導,並且能夠在學習者需要的時候提供適應性的支持。
儘管AI和大型語言模型具有破除知識詛咒的潛力,但它們可能無法完全替代真正的教育與人際互動。真實的教學經驗和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目前仍無法被機器完全模仿。因此,未來的教育將需要找到合適的方式,結合AI的強大能力與人類的教學經驗,以提供更優質的教育。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6會員
95內容數
現在資訊流通速度越來越快,雖然有很多資訊來源,但是如果仔細閱讀文章的人,一定不難發現,很多時候,即使是大型資訊網站,也常是抄來抄去,而許多鬼扯的內容也跟著被抄來抄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龍阿迪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從購買虛擬道具,到增進效率(可能是戰鬥或是收集資源),甚至是花錢開啟特殊活動,遊戲課金方式隨著時間演進,越來越多樣化。然而現實生活中也充斥著相同的狀況。遊戲中反映的資源分配的問題,在於遊戲提供了各種虛擬道具和優勢,而這些道具和優勢往往是通過花費現實世界的貨幣或虛擬貨幣獲得的…
人類是社會性的動物,透過社交的互動,建立聯繫,構築社會,並透過不斷的溝通,確保群體的生存與繁榮。在這個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的社交能力顯得至關重要。然而,社交的重要性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局限性。從日本的「村八分」現象,來窺見這種力量與局限性的表現。
前不久在樂趣---工作本身不會有樂趣。工作的樂趣,需要你自己發掘。 中讀到,工作的樂趣不在於工作本身,而是源於我們自己。我想,生活也是如此。有些人退休後過得歡愉充實,有些人則百無聊賴。這讓我想到「Minecraft」這個遊戲,它已經存在了十幾年,熱度依舊不減,但有些人無法投入其中,因為他們不知道該在
其實一直在揪結,要不要參加這次的徵文,因為我是個自學生的家長,我對於現今的教育體系可以說極度不信任。對於務不務正業這種題目,其實也是極度的不屑,為什麼,因為務正業不就是僵化的代表嗎?我見過務正業的例子裡,除了少數讀管理系的二代,其餘的,就是社畜吧… 要談這個議題,真的很沈重,不如換個方式來講吧!在
"傳統電池將被取代?"最近又看到新型電池的新聞,結果一看,跟本就是兩三年前的"舊聞"了…因為電動車的興起,電池問題時不時就會登上新聞版面,甚至想不到要寫什麼,就來寫電池,而只要一家開始寫,只要夠聳動,很快就會有其他的跟上… 這次的事主是日本APB公司的APB(ALL Polymer Battery)
你有使用AI的習慣嗎?小心,你可能會失去思考的能力!現在AI快速的發展,越來越多人開始依賴AI來進行各種工作。但你知道嗎?人是生物,所有能力都是用進廢退,過度的依賴AI將使思考能力退化…
從購買虛擬道具,到增進效率(可能是戰鬥或是收集資源),甚至是花錢開啟特殊活動,遊戲課金方式隨著時間演進,越來越多樣化。然而現實生活中也充斥著相同的狀況。遊戲中反映的資源分配的問題,在於遊戲提供了各種虛擬道具和優勢,而這些道具和優勢往往是通過花費現實世界的貨幣或虛擬貨幣獲得的…
人類是社會性的動物,透過社交的互動,建立聯繫,構築社會,並透過不斷的溝通,確保群體的生存與繁榮。在這個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的社交能力顯得至關重要。然而,社交的重要性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局限性。從日本的「村八分」現象,來窺見這種力量與局限性的表現。
前不久在樂趣---工作本身不會有樂趣。工作的樂趣,需要你自己發掘。 中讀到,工作的樂趣不在於工作本身,而是源於我們自己。我想,生活也是如此。有些人退休後過得歡愉充實,有些人則百無聊賴。這讓我想到「Minecraft」這個遊戲,它已經存在了十幾年,熱度依舊不減,但有些人無法投入其中,因為他們不知道該在
其實一直在揪結,要不要參加這次的徵文,因為我是個自學生的家長,我對於現今的教育體系可以說極度不信任。對於務不務正業這種題目,其實也是極度的不屑,為什麼,因為務正業不就是僵化的代表嗎?我見過務正業的例子裡,除了少數讀管理系的二代,其餘的,就是社畜吧… 要談這個議題,真的很沈重,不如換個方式來講吧!在
"傳統電池將被取代?"最近又看到新型電池的新聞,結果一看,跟本就是兩三年前的"舊聞"了…因為電動車的興起,電池問題時不時就會登上新聞版面,甚至想不到要寫什麼,就來寫電池,而只要一家開始寫,只要夠聳動,很快就會有其他的跟上… 這次的事主是日本APB公司的APB(ALL Polymer Battery)
你有使用AI的習慣嗎?小心,你可能會失去思考的能力!現在AI快速的發展,越來越多人開始依賴AI來進行各種工作。但你知道嗎?人是生物,所有能力都是用進廢退,過度的依賴AI將使思考能力退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學習生成式AI,不僅僅是掌握幾個工具,而是從全方位了解AI的發展範疇及其潛力。我經常在企業教授AI課程時,會遇到HR詢問:某些工具用不上,可以不教嗎?當然可以,但如果同仁不了解生成式AI在「數位內容」上的廣泛應用,又如何掌握大語言模型的發展邊界?
Thumbnail
對話交流,對一般人而言易如反掌,在群居的社會架構下,人際關係的維護與對話溝通技巧成為立足社會的必備能力。人工智慧的強勢來襲,更讓溝通能力成為人類不可取代的優勢。然而,特殊孩童在判別語言情緒和社交溝通上面臨極大的困難,甚至迴避人群,沒有勇氣開口說話。特教資源和量能的不足,更容易使這些特殊生的溝通障礙雪
Thumbnail
學習助人技巧時,我們通常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吸收大量知識,對某些學派很感興趣,另一種是對所學內容感興趣,但進入晤談情境中很害怕。這其中的誤區有三種,包括學派過早應用、無法找到心理師的位置、以及忽略基本功。這些誤區都可以透過學習避免。
Thumbnail
https://www.gvm.com.tw/article/110927 可能因為是老師,常常聽到很多學生感覺只要有Ai,就認為語言的學習已經完全不重要的感覺。那是一個挫敗感或是打擊,不是因為他不需要我們的教導而是因為他們學習的心態已經完全偏差了,是否語言學習真的已經對學生或是已經出社會的人
心理師跨領域學習需要具備專業知識以及晤談技巧,從事心理領域的人士必須花時間學習新的領域語言和技巧,以備面對不同的個案挑戰。
大語言模型,例如OpenAI提供的ChatGPT,是過去幾年發展的深度神經網路模型,開啟自然語言處理的新紀元。
Thumbnail
在連假期間,我探索了「知識詛咒」這個話題,揭露了專家在分享知識時常見的盲點。提出了三大觀點來應對:情境導入,讓知識有著落;探討不同情境下可能的結果,展現靈活思考;並且至少提供兩種例證,增強說服力。這篇分享不僅是自我反思的成果,也希望能給大家在溝通和知識分享上一些新的啟示。
生成式AI運用大數據形塑語言模型,產生大量具有邏輯結構的語言符號。數位世代的孩子如果沒有良好的語言、語感能力,面臨龐大資訊以等比級數迅速增長的時代,絕對無法精準辨識何謂正確訊息,最後終將陷入媒體焦慮,以致身心靈更加困乏。
Thumbnail
這一節課說明,如何透過改變給模型的指示或咒語(prompt),來得到不同的結果 。如果直接說結論的話會是,在今天語言模型的能力之下,我們只要交代清楚任務就好,可以包括背景以及需求。而這節課很像是一堂模型咒語的歷史課 XD
Thumbnail
當前的教育體系,不論是在家庭還是學校,似乎都忽略了培養孩子基本能力的關鍵性。以文字語言能力為例,雖然許多人認識了許多字詞,卻難以流暢地撰寫最基本的文章;再者,邏輯思維能力方面,許多人的思緒總是紊亂不清。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學習生成式AI,不僅僅是掌握幾個工具,而是從全方位了解AI的發展範疇及其潛力。我經常在企業教授AI課程時,會遇到HR詢問:某些工具用不上,可以不教嗎?當然可以,但如果同仁不了解生成式AI在「數位內容」上的廣泛應用,又如何掌握大語言模型的發展邊界?
Thumbnail
對話交流,對一般人而言易如反掌,在群居的社會架構下,人際關係的維護與對話溝通技巧成為立足社會的必備能力。人工智慧的強勢來襲,更讓溝通能力成為人類不可取代的優勢。然而,特殊孩童在判別語言情緒和社交溝通上面臨極大的困難,甚至迴避人群,沒有勇氣開口說話。特教資源和量能的不足,更容易使這些特殊生的溝通障礙雪
Thumbnail
學習助人技巧時,我們通常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吸收大量知識,對某些學派很感興趣,另一種是對所學內容感興趣,但進入晤談情境中很害怕。這其中的誤區有三種,包括學派過早應用、無法找到心理師的位置、以及忽略基本功。這些誤區都可以透過學習避免。
Thumbnail
https://www.gvm.com.tw/article/110927 可能因為是老師,常常聽到很多學生感覺只要有Ai,就認為語言的學習已經完全不重要的感覺。那是一個挫敗感或是打擊,不是因為他不需要我們的教導而是因為他們學習的心態已經完全偏差了,是否語言學習真的已經對學生或是已經出社會的人
心理師跨領域學習需要具備專業知識以及晤談技巧,從事心理領域的人士必須花時間學習新的領域語言和技巧,以備面對不同的個案挑戰。
大語言模型,例如OpenAI提供的ChatGPT,是過去幾年發展的深度神經網路模型,開啟自然語言處理的新紀元。
Thumbnail
在連假期間,我探索了「知識詛咒」這個話題,揭露了專家在分享知識時常見的盲點。提出了三大觀點來應對:情境導入,讓知識有著落;探討不同情境下可能的結果,展現靈活思考;並且至少提供兩種例證,增強說服力。這篇分享不僅是自我反思的成果,也希望能給大家在溝通和知識分享上一些新的啟示。
生成式AI運用大數據形塑語言模型,產生大量具有邏輯結構的語言符號。數位世代的孩子如果沒有良好的語言、語感能力,面臨龐大資訊以等比級數迅速增長的時代,絕對無法精準辨識何謂正確訊息,最後終將陷入媒體焦慮,以致身心靈更加困乏。
Thumbnail
這一節課說明,如何透過改變給模型的指示或咒語(prompt),來得到不同的結果 。如果直接說結論的話會是,在今天語言模型的能力之下,我們只要交代清楚任務就好,可以包括背景以及需求。而這節課很像是一堂模型咒語的歷史課 XD
Thumbnail
當前的教育體系,不論是在家庭還是學校,似乎都忽略了培養孩子基本能力的關鍵性。以文字語言能力為例,雖然許多人認識了許多字詞,卻難以流暢地撰寫最基本的文章;再者,邏輯思維能力方面,許多人的思緒總是紊亂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