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8/1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

前陣子看到某書店的闆娘,在社群媒體上曬自己拿著兩本米蘭昆德拉書籍的照片,看來是想蹭一下作家過世的議題,實則(我推測)要讓觀者覺得自己很有文藝氣質,想不到弄巧成拙,也一併把馬奎斯的《愛在瘟疫蔓延時》誤當成米蘭昆德拉的作品,最後引來不少抨擊和嘲笑。

年紀輕的時候,沒記錯約莫是國中時,我也曾經試圖想要讀懂《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當時一個人在咖啡館無病呻吟,抱著此書裝文青,結果實在有讀沒有懂。癡長了數十歲過去,稍為更有歷練後,這種文青毛病早就拋的一干二淨,看不懂的書、看不下去的書,要嘛是書有問題(例如翻譯),要嘛就是我自己的問題,將書本輕輕放下,躺到床上沈沈睡去就是了,何苦硬是要拍照發社群?

也因此,雖然在創作者經濟這塊市場耕耘多年,協助了許多創作者打造自己的品牌和事業,但關於蹭時事熱點、經營人設,我總是非常反彈,身邊的人總是會說:你不是也應該把自己的 IP 建立起來嗎?但總是沒有往下繼續做,實在矛盾。

想來原因有幾個,一是天生個性使然,二則是因為跌倒失敗過,總是有非常嚴重的冒牌者症候群;最後因為見過些許世面,接觸過不少「強者我朋友」,因此知道世界非常大,你以為的什麼,在別的領域總不完全是如此。

過去兩年,我越來越少用社群軟體,要被強加某種扛不起的人設時,經常會坐立難安、渾身不對勁。這樣的好處是,不需要經營社群和人設,每天只需要真誠面對自己和身邊相處的人即可,生活簡單,工作高度專注,降低非常多噪音。

不過這樣行為模式,也有不少壞處。

例如總是被人認為很冷漠,回覆社群的訊息很慢、很難約。此外,在一些工作場合,例如面對投資人、專業機構時,我總是會預期對方可能比我更有經驗,因此總是以虛心求教的方式面對,對自己做出的決策抱持懷疑態度。(其實有不少投資經理也只是講講幹話、隨便來聊聊寫報告而已,沒有真的從 0-1 創造出什麼,這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總之,這種習慣放低自己的姿態,在江湖走跳蠻吃虧的。遇上比較熟識且世故的長輩,會開玩笑說「子騏是軟著硬的個性」,但更多時候,會被不認識的人誤會,開始在面前滔滔不絕的談這樣不行、那樣不對...之類云云。

這時總是會露出尷尬又不失禮貌的微笑,一邊在心中想著:「不喜歡把事情說得那麼肯定,是因為我認為世界很複雜,但不代表我搞不清楚自己在做什麼。」

事後總是會檢討,下一次是不是就更武斷一些?要不直接當面打臉對方、直球對決罷了?在知道自己知道、以及知道自己不知道之間徘徊,在要不要經營人設之間游移,大概是我這接下來要持續面對的課題,慢慢把自己經營跟治理的風格定位出來。

所以,接下來打算把更多關於經營和工作的內容整理成文章,放到「上班剝洋蔥」這個分類,也會有鎖起來的內容,倒也不是為了收費,而是把正在打磨、還沒辦法整理的麼清楚的思考,找個地方放。

也方便以後有類似的場子時,請對方花個 100 元解鎖,了解一下我是如何思考自己經營的平台,順便體驗一下 vocus,合作不來我贊助回去便是了(笑)。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