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九槍〉:聲音的斑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如果要評論九槍的聲音,我會從最後的字卡講起。第一張字卡寫著,片中的口白皆取自於阮阮國非。如此一來,本來令人不安的語音找到了起源,甚至是德希達所說的延異。語音就像凝視一樣,不屬於主體,觀眾這邊。它屬於客體,是一個斑點,它阻止我們與他保持安全的距離。作為飄蕩、無形的口白語音,找不到身軀也找不到起源,就算有人猜測,那是阮國非的書寫,也是畫面中,即將死去,或已經死去身軀而使語音無所不在。

九槍海報

九槍海報

就像我們看到片中密錄器一樣,逼迫着觀眾凝視身體,逼迫著我們作為共犯的結構中被全觀凝視着,其實就如拉康說的,:

你永遠看不見我看你看我的位置。

其他訪談的語音,就算有身軀,有立場,有畫面,也都直指我們處在這個無所不在結構之中。

所以最後的字卡,對觀眾去語音幻象提供的消解作用,是主體化而使觀眾有了連結,有了安全之地。而最後的片尾曲,弔詭的消解、也強化了這個效果。因為這些令人不安的越南語言,具象的了成為撫慰的聖歌。然而,對於不理解越南語的觀眾來說,它仍是飄忽不定的。他們並不知道字詞的意義,也不知道歌詞來自片中的口白,同樣,沒有身軀沒有起源。但我們可以躲在聖歌的撫慰之中,沉浸在去污點的神聖裡。

我跟周遭人提過無數次,台灣對於聲音的想像是多如此的匱乏,如此沉迷在寫實的聲音的安全網中。甚至是恐怖片,透過5.1,經常只是降低了它的驚悚性。另外一方面,只要有一點特殊的聲音,或者與畫面分離,就把看得如此珍貴、特別。但去幻聽化,通常才具有詩意般的藝術性(但我並沒有覺得有什麼優劣之處)。我們還不需要提到莉莉瑪連,這個在極權主義像幻影般重複播放,與影像不相干的歌曲如何具有顛覆性作用。因為我們遠遠不到理解這些意義的社會條件和環境。但,Netflix 上有一部動畫叫做「哥吉拉奇異點」,裡面有一首搖籃曲,它是如何教觀眾,認識一首不相干的歌曲,如何貫穿全片並且作為拯救世界滅亡的物理學線索。

去年的金馬,我們看到評審是如何貶低歌曲,作為影像的輔助,就像華語才有的「配樂」一詞一樣。 所以歌曲出現在片尾的字卡或者工作人員的Rollcard,都讓人覺的他們並不把它作為電影的一部分。就算台灣影展和電影人,不斷的強調每個工作人員的重要性,不斷強調要等工作人員名單結束再離場。如果只是電影的餘韻,其實就只是區分了電影跟電影以外的東西。電影人的虛偽與自戀,常常能從細節中發現。

所以這幾年,我們看到了金馬是如何放棄自己的原則,無論是美學還是尊重,雖然標準不存在很久了。

所以九搶的聲音,如果沒有被提及,完全可以理解,而且對於電影圈,它「只是」紀錄片。然而它的重要性,絕對在台灣影史中佔有一席之地,雖然只是理解電影聲音的入門課。

avatar-img
13會員
19內容數
人生太苦,寫一些自我觀察,看看會不幸發生什麼。其實也是這陣人生最艱難的一種自我療癒,但這種說法實在是過度極端的輕鬆的自我哀嚎,一點雞毛蒜皮的事就要哭天搶地。這也就是文字處在最微不足道時代的現狀。但還是想望,有那麼一天,有能力幫助別人,帶來一點希望。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聲音的背影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個距離 不會拉扯 也不會失焦 隨著夢境 場景也跟著改變 然而我只能無力的感受 呆呆的望著她的側臉 夢裡的我
不是機器是否是具有像人的意識系統般的思考,而是所謂的行動者、個人、主體等稱之為觀察者的對象,透過演算法來思考。換句話說,機器、手機、晶片、軟體,有沒有智能並不重要,而是我們的大腦透過演算法而具有了智能。
如果沒有人能替我說話,那至少可以讓我的案例幫別人說話,或者讓那些被污名化而求助無門的人,得到不一樣的關注。若感覺還是沒有被理解的空間,那聽聽看,一個生命因創傷而註定失敗的人所做的音樂。
NCP根本不是AI的協定。如同自動駕駛累積海量的駕駛經驗,GBT以語言為互動溝通來積累數據,是為了互動溝通這條道路能被順暢的行駛。而人造溝通,體現了齊澤克(Slavoj Žižek)所言,我們被剝奪了被動性和被動經驗。那是我們主動的被動體驗客體,對主體之基本幻想。
這實在是一個關於創傷很奇怪的開頭,而且也会让人感到非常的無能為力,因為連開場白好像都還沒開始,就要面對這個世界越來越缺失的同理。
你滾著輪子離開了腳步平穩, 或者你光著腳丫 遠離了那道支流。 我的確在呼喊 在你家客廳外的小盒子裡面, 哭泣吵鬧。 也許我們該做的是關閉那道門, 摀著對方的嘴 悶死對方。                 《我是小丑》歌詞片段
這個距離 不會拉扯 也不會失焦 隨著夢境 場景也跟著改變 然而我只能無力的感受 呆呆的望著她的側臉 夢裡的我
不是機器是否是具有像人的意識系統般的思考,而是所謂的行動者、個人、主體等稱之為觀察者的對象,透過演算法來思考。換句話說,機器、手機、晶片、軟體,有沒有智能並不重要,而是我們的大腦透過演算法而具有了智能。
如果沒有人能替我說話,那至少可以讓我的案例幫別人說話,或者讓那些被污名化而求助無門的人,得到不一樣的關注。若感覺還是沒有被理解的空間,那聽聽看,一個生命因創傷而註定失敗的人所做的音樂。
NCP根本不是AI的協定。如同自動駕駛累積海量的駕駛經驗,GBT以語言為互動溝通來積累數據,是為了互動溝通這條道路能被順暢的行駛。而人造溝通,體現了齊澤克(Slavoj Žižek)所言,我們被剝奪了被動性和被動經驗。那是我們主動的被動體驗客體,對主體之基本幻想。
這實在是一個關於創傷很奇怪的開頭,而且也会让人感到非常的無能為力,因為連開場白好像都還沒開始,就要面對這個世界越來越缺失的同理。
你滾著輪子離開了腳步平穩, 或者你光著腳丫 遠離了那道支流。 我的確在呼喊 在你家客廳外的小盒子裡面, 哭泣吵鬧。 也許我們該做的是關閉那道門, 摀著對方的嘴 悶死對方。                 《我是小丑》歌詞片段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作為近年為數不多參加金馬競賽的港產電影,《幻愛》以如夢似幻的畫面及配樂描述精神病患者的情愛妄想,是部充滿新意的佳作。本片將屯門拍得像美不勝收的日系電影,甚至男女主角在現實生活發展成情侶關係,都在香港當地蔚為話題。如同台灣近期適逢歐美大片取消的狀況,本片靠著口碑獲得不少香港觀眾進戲院支持。港幣600
台灣電影《孤味》描寫著一個靠賣蝦捲養大女兒的單親媽媽的家庭故事,林秀英獨自撫養三個女兒,各個事業有成。但就在自己七十歲生日當天林秀英接到了一個噩耗,自己那離家多年的丈夫去世了,並且身邊陪著的是另一個女人,這時從丈夫離開的原因、宗教信仰、還有各式各樣的問題,都隨著這天揭開傷疤。
這一切就是來自傳統的反響與回聲,是理性無法理解的生命層次,也是對於超自然的模糊想像與種族情結的側寫。整部電影的影像敘事後勁十足,講述人神之間的超自然關係、種族之間的複雜情結、邊陲地帶的對立衝突。人心與神性,哪一個是令人不寒而慄催命符? 如何才找到一家之主阿昌
堤:於我是典故。那種拼接,眷戀,預感,顧盼游移。那種目睹,銘刻,追寫,時態逡巡。那種失不償得的向心情感,轉瞬而逝的和煦之光,回眸而哀,望路而傷。於我是本格。
兩人的愛,讓健一結下不只一份緣,更協助他走進一個家,慢慢的,其中的緣,竟也成了他的根,如同一座燈塔,引領迷航的他,總是找到回家的路。背景中不斷落雨的港都,更是一往情深的悲傷,因此,那些落下的水,不只是雨,更是心裡的淚,還有那些不能表露的脆弱,樸實靜謐,卻又擲地有聲。
初戀之所以刻骨銘心,不是因為像史詩電影一樣偉大,而是因為那時的我們對愛還一無所知。直到那個人出現,教會了我們什麼是愛,或愛不是什麼。 他或許沒能跟我們繼續走下去,但我們卻帶著他給予的愛,繼續往前進,長出了屬於自己的愛情觀與世界觀,難以否認,全部都與那個「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有關。
作為近年為數不多參加金馬競賽的港產電影,《幻愛》以如夢似幻的畫面及配樂描述精神病患者的情愛妄想,是部充滿新意的佳作。本片將屯門拍得像美不勝收的日系電影,甚至男女主角在現實生活發展成情侶關係,都在香港當地蔚為話題。如同台灣近期適逢歐美大片取消的狀況,本片靠著口碑獲得不少香港觀眾進戲院支持。港幣600
台灣電影《孤味》描寫著一個靠賣蝦捲養大女兒的單親媽媽的家庭故事,林秀英獨自撫養三個女兒,各個事業有成。但就在自己七十歲生日當天林秀英接到了一個噩耗,自己那離家多年的丈夫去世了,並且身邊陪著的是另一個女人,這時從丈夫離開的原因、宗教信仰、還有各式各樣的問題,都隨著這天揭開傷疤。
這一切就是來自傳統的反響與回聲,是理性無法理解的生命層次,也是對於超自然的模糊想像與種族情結的側寫。整部電影的影像敘事後勁十足,講述人神之間的超自然關係、種族之間的複雜情結、邊陲地帶的對立衝突。人心與神性,哪一個是令人不寒而慄催命符? 如何才找到一家之主阿昌
堤:於我是典故。那種拼接,眷戀,預感,顧盼游移。那種目睹,銘刻,追寫,時態逡巡。那種失不償得的向心情感,轉瞬而逝的和煦之光,回眸而哀,望路而傷。於我是本格。
兩人的愛,讓健一結下不只一份緣,更協助他走進一個家,慢慢的,其中的緣,竟也成了他的根,如同一座燈塔,引領迷航的他,總是找到回家的路。背景中不斷落雨的港都,更是一往情深的悲傷,因此,那些落下的水,不只是雨,更是心裡的淚,還有那些不能表露的脆弱,樸實靜謐,卻又擲地有聲。
初戀之所以刻骨銘心,不是因為像史詩電影一樣偉大,而是因為那時的我們對愛還一無所知。直到那個人出現,教會了我們什麼是愛,或愛不是什麼。 他或許沒能跟我們繼續走下去,但我們卻帶著他給予的愛,繼續往前進,長出了屬於自己的愛情觀與世界觀,難以否認,全部都與那個「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有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上個星期到怡保郊區一間購物中心的戲院觀看《五月雪》。雖然不知道為何怡保市中心的戲院為何沒有上映,但在這門可羅雀的購物中心的戲院院廳,還是有十多位觀眾一同觀賞這部多處被消聲和模糊化的電影。觀眾全都是華裔,顯示部份馬來西亞華裔還是關注和好奇五一三族群暴動這議題,這段歷史傷痕「並沒有過去」。 被消音和模
Thumbnail
台灣大哥和紐約大哥 前一陣子無意間看到一部電影介紹「周處除三害」。 查了一下,因為對電影中的主角原型人物產生興趣所以就看了這部電影。香港導演導的戲果然在武打動作部分很精湛,另外這是我第一次看阮經天的戲(好落伍我😅),才發現他的演技真好。 電影中的原型人物曾是台灣十大通緝要犯之一。看了他
Thumbnail
鄭保瑞繼《智齒》之後,再次讓我這名觀眾死個痛快。何以致死?《九龍城寨之圍城》講述兩代黑社會之間無法斬斷的仇恨鎖鏈,他們試圖打破「天注定」的命運,甘願為城寨、為所愛而亡。全片重現經典港片的熱血激情,如同端上招牌叉燒飯能夠一再品嚐其滋味,城寨美學更是讓我看得目不轉睛,美術總監麥國強創造出一場真正的奇觀,
Thumbnail
從上學期的紀錄片就一直期待的一天,第一次看《九槍》時我還沒有太多關於紀錄片的知識,雖然上學期的紀錄片被我搞得很慘很慘,但觀點和道德還是或多或少有吸收進去。 第二次,在校園放映《九槍》,才發現這部片也只有一小時半,我忘記的是那些新聞畫面,還有更多更多移工的故事。
Thumbnail
大概是預告的電影配樂和宣傳的文字觸動我了,所以我想今年暑假最後一次衝電影院就獻給《九槍》。 一走進影廳就感覺A廳好像特別大,我還坐在中間的中間,我想電影在特別大的影廳放映是電影院自有用心,等著好好感受這部電影。 其實我在看每部電影之前都知道我會得到什麼,通常我也只看我想得到的電影,
Thumbnail
感謝紀錄片影展的試片邀請,提前觀賞到「檔案變形記」單元短片輯,其中以《九龍東往事》最深得我心,也是初選顧問文睿與影展統籌婉伶「六大必看片單」的重疊作品之一,有意思的是這些創作者們重構檔案與重新詮釋故事的能力都讓我讚嘆,生動地呼喚著我進入這一陌生場域,對我來說是觀影體驗上的解放,看得有夠舒壓。 ▂▂
Thumbnail
大三時候修了「華語電影與文學」這門課,因此這篇文章是五份課堂作業的集錦:挑選課堂中印象最深刻的五部電影,寫成電影札記。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在這座漂浮的島上,每一個人都是漂浮的,誰都失去了自己的根,誰也無法預視未來的景象。結果彼此都怯於發聲,當隱忍過頭終於發聲了,卻又過於喧嘩而傷了誰。此般弱弱相殘的失語狀態,大概就是台灣的文化陰影吧。
Thumbnail
因為最近討論度太強了,只有打開臉書就會看有人在討論。於昨天晚上,開了網飛看了一回。 就是以台灣社會為背景的香港黑道槍戰電影,而且和周潤發等級的片子相比還弱了點。評價應該是:還好還好。 大家也都會帶一下:為什麼中國會放行這部電影在中國上映,同時造成票房大買呢?大部分的評論是說:中國吸引以此片來形塑
Thumbnail
「周處除三害」——多年前一個小學國語課本裡的教材。我不知道近年來的小學課本是否還留著這一課,畢竟許多好課文都被刪了。   有一天早上我在7-11 買早餐時在櫃員頭上方的電視幕上看到這部電影的廣告:有阮經天,有王淨。當時我想:這麼古老的故事能拍出什麼新意嗎?心底浮起的大約就是十惡不赥的主角,被激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上個星期到怡保郊區一間購物中心的戲院觀看《五月雪》。雖然不知道為何怡保市中心的戲院為何沒有上映,但在這門可羅雀的購物中心的戲院院廳,還是有十多位觀眾一同觀賞這部多處被消聲和模糊化的電影。觀眾全都是華裔,顯示部份馬來西亞華裔還是關注和好奇五一三族群暴動這議題,這段歷史傷痕「並沒有過去」。 被消音和模
Thumbnail
台灣大哥和紐約大哥 前一陣子無意間看到一部電影介紹「周處除三害」。 查了一下,因為對電影中的主角原型人物產生興趣所以就看了這部電影。香港導演導的戲果然在武打動作部分很精湛,另外這是我第一次看阮經天的戲(好落伍我😅),才發現他的演技真好。 電影中的原型人物曾是台灣十大通緝要犯之一。看了他
Thumbnail
鄭保瑞繼《智齒》之後,再次讓我這名觀眾死個痛快。何以致死?《九龍城寨之圍城》講述兩代黑社會之間無法斬斷的仇恨鎖鏈,他們試圖打破「天注定」的命運,甘願為城寨、為所愛而亡。全片重現經典港片的熱血激情,如同端上招牌叉燒飯能夠一再品嚐其滋味,城寨美學更是讓我看得目不轉睛,美術總監麥國強創造出一場真正的奇觀,
Thumbnail
從上學期的紀錄片就一直期待的一天,第一次看《九槍》時我還沒有太多關於紀錄片的知識,雖然上學期的紀錄片被我搞得很慘很慘,但觀點和道德還是或多或少有吸收進去。 第二次,在校園放映《九槍》,才發現這部片也只有一小時半,我忘記的是那些新聞畫面,還有更多更多移工的故事。
Thumbnail
大概是預告的電影配樂和宣傳的文字觸動我了,所以我想今年暑假最後一次衝電影院就獻給《九槍》。 一走進影廳就感覺A廳好像特別大,我還坐在中間的中間,我想電影在特別大的影廳放映是電影院自有用心,等著好好感受這部電影。 其實我在看每部電影之前都知道我會得到什麼,通常我也只看我想得到的電影,
Thumbnail
感謝紀錄片影展的試片邀請,提前觀賞到「檔案變形記」單元短片輯,其中以《九龍東往事》最深得我心,也是初選顧問文睿與影展統籌婉伶「六大必看片單」的重疊作品之一,有意思的是這些創作者們重構檔案與重新詮釋故事的能力都讓我讚嘆,生動地呼喚著我進入這一陌生場域,對我來說是觀影體驗上的解放,看得有夠舒壓。 ▂▂
Thumbnail
大三時候修了「華語電影與文學」這門課,因此這篇文章是五份課堂作業的集錦:挑選課堂中印象最深刻的五部電影,寫成電影札記。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在這座漂浮的島上,每一個人都是漂浮的,誰都失去了自己的根,誰也無法預視未來的景象。結果彼此都怯於發聲,當隱忍過頭終於發聲了,卻又過於喧嘩而傷了誰。此般弱弱相殘的失語狀態,大概就是台灣的文化陰影吧。
Thumbnail
因為最近討論度太強了,只有打開臉書就會看有人在討論。於昨天晚上,開了網飛看了一回。 就是以台灣社會為背景的香港黑道槍戰電影,而且和周潤發等級的片子相比還弱了點。評價應該是:還好還好。 大家也都會帶一下:為什麼中國會放行這部電影在中國上映,同時造成票房大買呢?大部分的評論是說:中國吸引以此片來形塑
Thumbnail
「周處除三害」——多年前一個小學國語課本裡的教材。我不知道近年來的小學課本是否還留著這一課,畢竟許多好課文都被刪了。   有一天早上我在7-11 買早餐時在櫃員頭上方的電視幕上看到這部電影的廣告:有阮經天,有王淨。當時我想:這麼古老的故事能拍出什麼新意嗎?心底浮起的大約就是十惡不赥的主角,被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