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7|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哲學對媽媽的好處

最近在進修哲學諮商師課程時,常常會回想當初大學念這些思想內容時,會覺得飄在空中,不太清楚和我的人生可以如何關聯? 如何解決我人生意義的問題?

但現在念起來就不一樣了,或許是年紀的關係,但我覺得有一個關鍵是,當初從小培養的念書模式習慣,不太會去探討一個事件一個人物思想會產生的背後原因、當時的社會環境情境等等,去了解他為什麼會在想這些? 他是想要解決什麼問題? 如果明白這些就會連動到實際生活。

 

以上這個念書方法的問題,或許受蒙式教育應該可以避免,因為它強調先理解整體因果循環,所以孩子會用大角度去看世界。但我今天想聊的不是這個,而是最近覺得念哲學真的對於做父母有一些幫助與好處。

 

幫助自己情緒穩定輕鬆面對孩子的轉變

面對孩子要能夠始終情緒穩定真的是要超高EQ,但偏偏孩子越大,我覺得越是需要一個情緒穩定理性的父母,這樣才能夠以比較輕鬆的態度,去面對孩子的種種轉變,也才會有好的親子關係。最近Sophie剛升上二年級,有時候覺得孩子的轉變好像是一瞬間的,前幾個月還因為疫情的關係,天天黏在一起的親密感,不知為何現在減低不少。她似乎不太想分享學校的事情,有時候還會覺得原本的一些規定很煩想反抗,剛開始我覺得有點小傷心,但隨即想說用哲學諮商中的邏輯基礎療法(LBT)來分析看看: 情緒=事件+信念。發現我現在這個傷心的情緒,是因為Sophie有一兩天不太想理我(事件),讓我覺得他似乎沒有那麼愛我了(信念)。然後如果仔細去檢視一下上面這個過程,就會發現情緒本身沒有合不合理的問題,但是我這中間的推理似乎就很非理性不合理(詳細深入邏輯情緒推理過程在此省略,或許下次專文來聊)。簡而言之,就是透過理性分析,找出自己一些想法預設前提的不合理性,及推理謬誤,就會發現自己這個情緒好像有點沒必要了。然後提醒自己放鬆一點,孩子也才會放鬆。

 

和孩子一起做思想討論

 

小學階段開始很會問為什麼,並不是一定真的想要挑戰什麼,而是他們真的很想知道為什麼。但如果沒處理好,用高壓手段去說規定就是規定,已經無法讓這個階段的孩子接受。孩子開始覺得自己漸漸長大,如果覺得自己的想法有被尊重會非常高興,如果有處理好,未來青春期風暴就有機會縮小。

也因此我覺得小學階段真的很可以多用討論的方式,但是如果你會擔心講不過小孩,那就來讀點哲學吧,先不用說用強大知識能量去堵住對方的嘴,光光有好的完整的思辨邏輯分析能力,絕對就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了,不是說一定要說贏小孩,而是透過這個對話過程讓她也學會去思辨,相信對雙方都很有幫助。

 

 

PS: 圖片說明: Sophie創作之劇場系列 坐著寫東西的是編劇加團長 大家吃完東西後做運動 然後開始排演扮演各種鳥類的故事 故事內容不詳…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