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7|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回味經典的N種可能

    昨天下午應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之邀,與時報文化的趙政岷董事長一起搭配,針對公共圖書館的館員以及學校的圖書教師,進行一場線上座談。

    這也是以經典作品為主題的系列演講中的一場。

    經典文學很重要,某個觀點來看,有點像我們為什麼要保留古蹟一樣,這些歷經時代考驗與淘選而留下來的作品,其實也保留了時代的集體記憶,集體情感,或者彰顯出時代的關懷與追求的價值。

    但是我在小學推廣閱讀時,又認為不該讓小學生讀世界名著的綱要版,因為綱要只剩下基本的故事情節,沒有細節,也就失去了感動人的力量。更麻煩的是,小時候讀過那種摘要版的世界名著後,就以為自己讀過了,長大後也不會想找全文本來看,因此就喪失了接觸經典的機會。

    我們鼓勵看經典名著,這些書當然都是好幾十年前的書,我懷疑,在網路興起,智慧型手機吸納了我們所有關注力與時間後,在我們這個時代會有新的經典產生嗎?

    一本書要變成所謂的經典,基本條件就是要有廣泛的影響力,這個影響力一方面來自普及性,也就是銷售數量,另一個是討論度,而且這個討論不是流行當下話題性的討論,而是過了三年、五年,甚至十年、二十年之後,還持續有人在討論,不斷有後代作者以模仿、變造,複製或再創造……等等方式來向這個作品致敬,而且這種討論不是在獨特的小圈圈,而是會跨界,整個社會不同領域不同年齡層的人,多多少少都受到影響,那麼這個作品才有可能成為經典。

    若以經典形成的這麼多條件來說,現代已經很難產生未來的經典,因為這是個極度分眾再加上急速更替淘汰的時代,不要說一個作品會被持續,沒有間斷地論二十年、三十年,現在很多當下流行得不得了的事物,恐怕過不了三個月半年,就沒有人會再提到,甚至早就遺忘,彷彿隔世。

    後面附上我的演講綱要,今天的演講實況錄影過幾天後,會掛在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的網頁裡,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進去觀看。

     

    回味經典的N種可能―線上講座綱要112.08.01

     

    (一)什麼是經典?

    卡爾維諾:經典是不同年齡再去讀它,永遠會讀到不同東西的書。

    (二)經典的時代意義

    改變歷史,影響思潮的具時代性的書。

    (三)會有新的經典產生嗎?

    在這個還沒有開始流行就已經過時的年代,也就是極度分眾又急速更替淘汰的時代,會有新的經典產生嗎?又或是該如何看待經典這個概念?

    (四)為何讀經典?

    卡爾維諾:經典有其豐富性與恆久性,它能碰觸到人類各種恆久且終極的問題。

    我們不是因為經典能夠用來做什麼而閱讀經典。我們閱讀經典是因為享受,因為穿越經典是一種旅行,因為我們迫不及待渴望認識,渴望認識自己。

    (五)經典的閱讀方法

    矛盾:讀名著起碼要讀三次,第一次讀最好像在飛機上鳥瞰桂林城全景一樣;但第二次則得慢慢讀,細細咀嚼,必須注意到書中各段的結構,至於第三次就要仔細一段一段讀,除了要領會它,還要會運用它,要注意書中的煉字煉句。

    (六)經典必須重讀

    張潮: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台上玩月。

    (七)經典的力量

    陳芳明:文學經典的力量,大多來自後人的詮釋,辯論、詰難,以及後代作者的模仿,變造,複製等再創造。經典是一條龐大流域的源頭,沿河而下溢出太多的支流與細流。

    楊茂秀:重要書最重要的是,它們最重要的內容都沒有寫在書裡,而是在閱讀與討論的過程裡。

    孟子:所過者化,所存者神。

    (八)閱讀最美好的時刻

    捲卷嘆息或擊節讚嘆的時刻。若只著眼於開卷有益會喪失閱讀最大價值,而且閱讀的樂趣會被太多功利性、目的性給破壞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