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制度與科技發展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最近看了天下雜誌採訪麻省理工學院的黃亞生教授,談到他最近的新書「EAST的起落」,深有所感。

書名的EAST並不是「東方」的意思,而是四個英文單字,E是科舉,A是專制,S是穩定,T是科技。他認為共產黨能夠維持長久的穩定,跟自古以來的科舉文化有關。在千年科舉制度影響之下,人人崇拜權威,沒有抽象思維和系統性分析的能力,而且自古以來華人社會也沒有發展出足夠力量的商業、宗教、或獨立有影響力的知識界跟政權相抗衡,國家的政權因此始終是獨大沒有挑戰者的。

而且據研究,只要中國在戰爭紛亂後大一統階段,科技發展就崩潰或停滯了,包括思想界也是如此,隋朝建立的科舉制度是中國思想界大一統的開端。

黃亞生教授認為,以人均發明來看,中國古代最富於發明的是魏晉南北朝,當時中國有三十多個政權互相競爭,百花齊放的思想自由中,不管是文學或科技的發展都很蓬勃。我認為歷史上,另一個思想大爆發時代是春秋戰國那個同樣是眾多政權逐鹿中原的紛亂時代。

現代科技的發展,關鍵在規模與多樣性這兩者都必須兼具。所謂規模是指資源的投入,而多樣性則來自於思想自由呈現出的創造力。

黃教授特別點出,很多人以為中國的某些科技公司,比如華為的成功主要是來自於政府的支持,但其實最重要的關鍵是國際合作,在2018年以前,華為至少跟美國一百多家企業合作。

以前中國很多高科技公司都是靠歐美的創投支持,但是如今國際合作逐漸中止後,若只靠政府政策來驅動,最終的結果就是浪費。

除了科技的發展根植於思想自由下的多樣性,包括文學藝術的傑出作品也得來自於開放的社會氛圍,這幾年中國思想控制及政策緊縮之後,幾乎沒有什麼好的影視作品出現。

黃教授在訪談最後提到,若是多樣性沒了,只剩下政府支持,那麼科技發展就是進入蘇聯模式,而且目前政權雖然跟北韓一樣穩定,但中國跟北韓不同,因為北韓從來沒有體會到什麼叫做經濟和科技進步,但是這些中國人民曾經獲得的東西,現正一個一個地被收回取消不見,這是以前歷史上很少發生的。或許,全世界也都在密切觀察,再來會怎樣?

raw-image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十多年來,只要我一出新書,就會接到來自飛碟廣播電台宜蘭分台的主持人彭瀞儀的電話邀訪,因為她提問的問題都很有深度(表示很仔細地閱讀過這本書),讓我留下很好的印象。因此三年前,她建議是否能當每個月固定採訪的來賓,我也就欣然同意。 每個月都要訪問,我出書的速度沒那麼快,瀞儀就會從我臉書或部落格寫的文章
    在數位時代出生成長的孩子,跟長輩的確有很多的差異,單以認知學習方面來說,他們能快速地在網路上搜尋訊息,瀏覽掃描與快速辨識選擇的能力也遠遠超過長輩,常打電玩的孩子周邊視野以及偵測物件的能力也較好,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些好處是否重要到值得犧牲大腦在閱讀、持續專注力與思考力……這些領域的發展呢?   
    有人說今天七夕是華人的情人節,但是一般情人還是會以二月十四日的西洋情人節來表達情意。 有學者認為,情人節不該是牛郎織女相會的七夕,而是應該訂在上巳節(農曆三月三日),應為早在唐朝,到了上巳這個節日時,就像現代學生辦聯誼一樣,是古代未婚男女可以大大方方一起出遊踏青的日子,甚至大家自由自在地在廣場空地
    長生不老是人類自古以來追求的夢想,不過在科技文明進步的現代,我們知道夢想終歸是夢想,只存在於神話故事裡。     不過在近三十年前有學者偶然發現,居然真的有一種動物是長生不老的,這也是一百多萬種動物中,目前唯一確定會長生不老的動物。     1992年有個負責飼養水母的學生,發現水槽裡原本養的燈
    天下雜誌的編輯顧問黃哲斌這幾年在雜誌上的專欄,常常以觀察當下的媒體現況與分析將來的媒體趨勢為主題。 最近一篇寫到「網路社群與現實混成一團,讓人愈來愈厭倦,有少年約定聚會時放下手機,甚至改用不能上網的翻蓋式手機」他認為下一個如同臉書般的盛世恐怕很難再有。 社群媒體剛出現時,承諾一個「更開放、更連結
    雖然使用隨時可以上網的智慧型手機才二年多,第一個下載的App Line,不知不覺也累積了數百位朋友與六十多個群組。 朋友的私訊每天傳來的訊息數量還好,畢竟大部分人還是有事情才會用私訊聯絡,倒是那六十多個群組裡,大約有十來個很活躍,單個群組每天還有數十個,甚至上百個新的訊息。 有的群組風氣很好,大
    這十多年來,只要我一出新書,就會接到來自飛碟廣播電台宜蘭分台的主持人彭瀞儀的電話邀訪,因為她提問的問題都很有深度(表示很仔細地閱讀過這本書),讓我留下很好的印象。因此三年前,她建議是否能當每個月固定採訪的來賓,我也就欣然同意。 每個月都要訪問,我出書的速度沒那麼快,瀞儀就會從我臉書或部落格寫的文章
    在數位時代出生成長的孩子,跟長輩的確有很多的差異,單以認知學習方面來說,他們能快速地在網路上搜尋訊息,瀏覽掃描與快速辨識選擇的能力也遠遠超過長輩,常打電玩的孩子周邊視野以及偵測物件的能力也較好,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些好處是否重要到值得犧牲大腦在閱讀、持續專注力與思考力……這些領域的發展呢?   
    有人說今天七夕是華人的情人節,但是一般情人還是會以二月十四日的西洋情人節來表達情意。 有學者認為,情人節不該是牛郎織女相會的七夕,而是應該訂在上巳節(農曆三月三日),應為早在唐朝,到了上巳這個節日時,就像現代學生辦聯誼一樣,是古代未婚男女可以大大方方一起出遊踏青的日子,甚至大家自由自在地在廣場空地
    長生不老是人類自古以來追求的夢想,不過在科技文明進步的現代,我們知道夢想終歸是夢想,只存在於神話故事裡。     不過在近三十年前有學者偶然發現,居然真的有一種動物是長生不老的,這也是一百多萬種動物中,目前唯一確定會長生不老的動物。     1992年有個負責飼養水母的學生,發現水槽裡原本養的燈
    天下雜誌的編輯顧問黃哲斌這幾年在雜誌上的專欄,常常以觀察當下的媒體現況與分析將來的媒體趨勢為主題。 最近一篇寫到「網路社群與現實混成一團,讓人愈來愈厭倦,有少年約定聚會時放下手機,甚至改用不能上網的翻蓋式手機」他認為下一個如同臉書般的盛世恐怕很難再有。 社群媒體剛出現時,承諾一個「更開放、更連結
    雖然使用隨時可以上網的智慧型手機才二年多,第一個下載的App Line,不知不覺也累積了數百位朋友與六十多個群組。 朋友的私訊每天傳來的訊息數量還好,畢竟大部分人還是有事情才會用私訊聯絡,倒是那六十多個群組裡,大約有十來個很活躍,單個群組每天還有數十個,甚至上百個新的訊息。 有的群組風氣很好,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中國人不希望生活在民主國家嗎? 作者 : 霍納斯·瓦格納-反對所有假新聞的人,MAGA 麻省理工學院SICP理學學士- 電腦程式的結構與解釋(書籍) 中國很奇怪。 當你研究它的歷史時,你會發現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古代中國沒有太大區別。因為中國很早就實行*科舉制度*。他們通過考試選拔官員。
    Thumbnail
    中國近代戰敗後,其內政受到列強極大的干預和限制。這被近現代中國人視為極大的恥辱。這帶來兩種主要的對外部世界的反應。一種意識到應該向更發達的國家學習,主要就是向西方國家學習,學習它們先進的技術;以追趕上發達國家,從而擺脫列強對中國事務的干預和影響。這種反應首先表現在清王朝1861年至1895年間開展的
    Thumbnail
    最近的兩篇報導引發了我對未來產業發展的深思。首先,中國在科技實力上的迅速崛起,逐漸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領先的科技研究中心。這不僅體現在探捕捉、AI應用和通訊網絡上,更在激烈競爭的電動汽車市場中展現出色。中國的科技擴展對全球市場產生了深遠影響,特別是對台灣來說,這種趨勢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二 伴隨著歐洲文明的向外擴張,歐洲中心主義亦邁向一個高峰。 在十九世紀的「時代精神」(Zeitgeist) 瀰漫歐洲大陸的此刻,歐洲的語言學家開始主導有關語言的論述﹕為世界語言做分類﹑為世界語言建立系譜﹑做世界語言的語法比較等。 如果我們用「壟斷」一語來描述這個時代
    本文探討東、西方文化的衝突及其對現代社會的影響。從科技、經濟和文化層面探討了這兩個文化的交融與衝突,並進一步討論了種族主義和文化價值觀的問題。作者描繪了東方文化在全盤西化的結果下面臨的困境,並提出了對文化和種族價值觀的反思。這篇文章對當代文化衝突和價值觀有深刻的反思和觀點,值得一讀。
    Thumbnail
     2020/10/23 「入關」指的即是1644年清軍入山海關取代明祚。網名「山高縣」的鍵政家2019年在網上鼓吹當代中國應該取法「入關」,才能從吃力不討好的舊秩序突圍。言下之意,美國是朝貢體系的中心,卻一如腐敗的大明,自居文明上國,純粹仰仗收取霸權的制度租金、壓迫本國與剝削邊緣國家度日....
    Thumbnail
    長時間以來,中國官方一直將中國文化視為統戰的一種手段,並標榜共產黨作為唯一的領導。然而,中國文化和政府實質上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該文指出我們應該更關注的是被誰統治、管理,而不是喜歡哪個國家的文化。文章探討了中國文化對臺灣以及海內外華人的影響和困擾。
    Thumbnail
    從 ❙清❙ 初的「滿蒙一體」﹑「滿漢一家」,到 ❙清❙ 末的「五族大同」﹑「六族大同」﹑「七族大同」,到 ❙中華民國❙ 的「中華民族」,各個名目均為為大一統鋪墊的踏板。 最後出現的是「五族共和」。 ...
    Thumbnail
    在閱讀完胡昌智博士的《歷史知識與社會變遷》的第一個章節後,深感胡博士在章節末尾對1980年代台灣(中華民國)歷史教育的思慮是非常當下也非常發人省思的。
    Thumbnail
    孔恩在《科學革命的結構》描述了世界觀之所以改變,在於科學典範paradigms)間的移轉。科學隨著典範移轉,產生了新的信念、新的理論、新的方法與新的標準。從亞里斯多德、托勒密系統、牛頓物理學、愛因斯坦物理學及量子力學,世界觀便是隨著這些典範移轉而改變。但是,世界觀難道全權由科學典範所主宰嗎?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中國人不希望生活在民主國家嗎? 作者 : 霍納斯·瓦格納-反對所有假新聞的人,MAGA 麻省理工學院SICP理學學士- 電腦程式的結構與解釋(書籍) 中國很奇怪。 當你研究它的歷史時,你會發現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古代中國沒有太大區別。因為中國很早就實行*科舉制度*。他們通過考試選拔官員。
    Thumbnail
    中國近代戰敗後,其內政受到列強極大的干預和限制。這被近現代中國人視為極大的恥辱。這帶來兩種主要的對外部世界的反應。一種意識到應該向更發達的國家學習,主要就是向西方國家學習,學習它們先進的技術;以追趕上發達國家,從而擺脫列強對中國事務的干預和影響。這種反應首先表現在清王朝1861年至1895年間開展的
    Thumbnail
    最近的兩篇報導引發了我對未來產業發展的深思。首先,中國在科技實力上的迅速崛起,逐漸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領先的科技研究中心。這不僅體現在探捕捉、AI應用和通訊網絡上,更在激烈競爭的電動汽車市場中展現出色。中國的科技擴展對全球市場產生了深遠影響,特別是對台灣來說,這種趨勢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二 伴隨著歐洲文明的向外擴張,歐洲中心主義亦邁向一個高峰。 在十九世紀的「時代精神」(Zeitgeist) 瀰漫歐洲大陸的此刻,歐洲的語言學家開始主導有關語言的論述﹕為世界語言做分類﹑為世界語言建立系譜﹑做世界語言的語法比較等。 如果我們用「壟斷」一語來描述這個時代
    本文探討東、西方文化的衝突及其對現代社會的影響。從科技、經濟和文化層面探討了這兩個文化的交融與衝突,並進一步討論了種族主義和文化價值觀的問題。作者描繪了東方文化在全盤西化的結果下面臨的困境,並提出了對文化和種族價值觀的反思。這篇文章對當代文化衝突和價值觀有深刻的反思和觀點,值得一讀。
    Thumbnail
     2020/10/23 「入關」指的即是1644年清軍入山海關取代明祚。網名「山高縣」的鍵政家2019年在網上鼓吹當代中國應該取法「入關」,才能從吃力不討好的舊秩序突圍。言下之意,美國是朝貢體系的中心,卻一如腐敗的大明,自居文明上國,純粹仰仗收取霸權的制度租金、壓迫本國與剝削邊緣國家度日....
    Thumbnail
    長時間以來,中國官方一直將中國文化視為統戰的一種手段,並標榜共產黨作為唯一的領導。然而,中國文化和政府實質上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該文指出我們應該更關注的是被誰統治、管理,而不是喜歡哪個國家的文化。文章探討了中國文化對臺灣以及海內外華人的影響和困擾。
    Thumbnail
    從 ❙清❙ 初的「滿蒙一體」﹑「滿漢一家」,到 ❙清❙ 末的「五族大同」﹑「六族大同」﹑「七族大同」,到 ❙中華民國❙ 的「中華民族」,各個名目均為為大一統鋪墊的踏板。 最後出現的是「五族共和」。 ...
    Thumbnail
    在閱讀完胡昌智博士的《歷史知識與社會變遷》的第一個章節後,深感胡博士在章節末尾對1980年代台灣(中華民國)歷史教育的思慮是非常當下也非常發人省思的。
    Thumbnail
    孔恩在《科學革命的結構》描述了世界觀之所以改變,在於科學典範paradigms)間的移轉。科學隨著典範移轉,產生了新的信念、新的理論、新的方法與新的標準。從亞里斯多德、托勒密系統、牛頓物理學、愛因斯坦物理學及量子力學,世界觀便是隨著這些典範移轉而改變。但是,世界觀難道全權由科學典範所主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