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最近閱讀的一本書《美食、祈禱、戀愛》裡看到這樣一則故事,作家講到自己的一位朋友,每每看到一個美麗的地方的時候,都會激動地說:“這裡太美了!我想有一天能回到這裡!”作家對此感到十分地困惑不解,“這需要我所有的說服力,才能讓她相信她已經在這裡了。”
這種情形對大部分人而言都並不陌生,並且時常發生在我們的生活裡。例如,當我們工作時,我們幻想接下來的假期,以至於無法專注地投入到自己的任務中;當我們真正開始度假,我們又開始擔心那些還沒做完的工作,白白浪費了珍貴的休閒時光。
我們似乎總是停留在對過去事物的回憶中,或者擔心未來可能發生或可能不會發生什麼,唯獨不欣賞活生生的現在。這就好像佛教徒所說的「猴子思維」,從一種想法跳到另一種想法,就像猴子從一棵樹上蕩到另一棵樹上(Dixit, 2008)。
幻想未來以及思索過去曾發生的事情是合理的,然而,當這件事開始影響到我們品味現在的生活時,我們就需要警惕「後事前置」以及「前事後置」給我們帶來的干擾和影響。
今天的心理速遞,也許會幫你瞭解為什麼我們應該活在此時此刻。
當我們思考未來的時候,我們很大程度上是在腦海中幻想以及描繪未來事件的圖像,例如前文所說的,在工作的時候幻想旅遊有多開心。這種積極的幻想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我們對未來快樂的提前透支。
幻想未來讓我們毫不費力地提前享受到了成功的果實,就像很多人腦海會想像“我瘦下來穿上這條裙子該有多漂亮”“我找到好工作後肯定要炫耀一下”。沉浸在對未來的「意淫」裡似乎只是一種消遣,無傷大雅。然而研究表明,我們過多地幻想未來,反而難以達成預期的目標。
在一項探索積極幻想對未來事件影響的實驗裡,研究者分別調查了職業過渡期的學生和正處在迷戀他人但尚未建立關係的學生樣本(Oettingen & Mayer, 2002)。
實驗的第一項研究裡,正在就讀研究生最後一年的德國大學生們被要求陳述在日常生活中 ta 們是否已經幻想過大學畢業、找到工作,以及未來的工作、生活狀態,並報告 ta 們在日常生活中有多頻繁地出現這些念頭。
兩年後,研究者發去郵件詢問 ta 們目前的工作狀況,包括過去兩年中收到了多少個所在領域的工作機會,以及目前的收入。
研究結果表明,對未來擁有更高積極幻想的學生們在這兩年間收到了更少的offer,掙的錢也更少。
而第二項研究也展示了類似的結果,秋季開學的兩個月,103位承認自己有單戀物件的大學生被要求在八種不完整情境中分別想像自己與單戀物件會發生什麼故事,並自我評判這些幻想的積極程度。五個月後的隨訪調查顯示,那些抱有較高幻想的學生與自己單戀物件建立關係可能性較小,並且也不太敢表白自己的心意。
一個典型的場景是:“你早到上課並坐下。ta 也很早就到達並尋找座位。當 ta 走近你的過道時,你會想像......” 另一個例子是:“你在參加一個聚會。當你和 ta 說話時,你看到一個你認為 ta 可能會喜歡的人走進房間。當 ta 接近你們兩個時,你會想像......”
無獨有偶,其他實驗也發現:那些更經常幻想減肥成功的人實際上減掉了更少的體重(Oettingen & Wadden, 1991)。
這樣看來,當我們過於沉浸在想像中,用想像力來滿足大腦時,我們反而會喪失在現實中靠近它的動力,從而白白浪費掉了自己的精力。
既然我們不應該花太多時間幻想將來的事情,那麼活在此刻會更好嗎?兩項研究告訴我們,這真的會對我們更有幫助:
丨懂得品味當下的人更能體驗到積極情緒
在一項驗證品味當下(savoring)與幸福感的實驗裡,參與者被分配到不同的品味組別(回憶、此刻以及預期),每一組在三個時間段分別測量了實驗者的積極情緒(Klibert et al., 2022)。
而具體來說,品味此刻在實驗中指的是:
刻意而仔細地慢慢品味段落中的每一個單詞和每一行。讓你的思想停下來,徘徊,並想知道這段話的意義。一遍又一遍地讀單詞和臺詞,讓感情真正沉澱進去。再次,慢慢來,意識到這些話所喚起的感受,並品味這些感受的體驗。”
與品味回憶和預期的參與者相比,品味當下的參與者在所有時間點都擁有更高水準的積極情緒。
研究者在實驗的結論部分表明,增加和維持積極情緒對我們個人而言,是精神復原力和情緒繁榮的基本組成部分。而品味此刻是一個情緒調節過程,所以我們可以通過注意、欣賞不同的生活經歷來產生、保持或增強積極的情緒。
所以,活在此刻,似乎也是某種意義上,我們有能力把握當下,給自己帶來幸福感的證明。
丨能活在此刻的人,對自己的人生也更滿意。
外向的人和神經質程度比較高(也就是傾向消極思考)的人相比,對生活的滿意程度更高,這似乎是一個普遍認知。
有一項研究對這種結論給出了一個解釋:這可能是因為 ta 們活在當下(Zhang & Howell, 2011)。
在這項實驗中,研究者提出時間視角這一說法,也就是個人與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認知關係。而現在享樂主義(present hedonism)是其中的一個維度,指的是一個人在多大程度上享受此刻的生活,例如:“我相信與朋友聚在一起聚會是生活中的重要樂趣之一”,在實驗中也得到了測量。
Ta 們的研究結果表明,享受現在的時間視角與生活滿意度有顯著的相關性(如下圖)。並且進一步發現,時間視角比人格特質更能預測生活滿意度,即使完全脫離了人格特質的影響,時間視角仍然能額外解釋13%的生活滿意度差異。
簡單來說,不同的人格特質之間有生活滿意度的差異,可能是因為 ta 們享受現在的程度不同。
因此,那些具有當前享樂主義時間視角的人傾向於享受眼前的快樂,從而獲得了更滿意的生活。而外向的人對 ta 們的生活更滿意,可能正是因為專注於當下的樂趣。
活在當下對我們有諸多的好處,但如果將這句話當做一句口號來激勵自己,未免有點太過空泛。這件事並不是一個宏大的,遙不可及的概念,相反地,它存在於我們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小事裡,做到這些小事的同時,我們也就能活在此刻。
以下幾個方法能幫助你更好地活在當下:
1. 當你很想平靜下來,將大腦從繁雜的思緒中抽離出來時,你可以試著將注意力集中在感官上,細細體會此時所看到的、聞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你會感到自己被瞬間帶回到了當下。
具體你可以:
2. 將生活分成一件事一件事的去做,有序地生活。在這個過程中,你會最大程度地打消對未來或過去的擔憂,因為你知道生活是可控的。
你可以:
3. 無法活在當下的一大阻礙是情緒超載,腦子被由不確定產生的擔憂、煩惱所佔據,無法享受當下的快樂。所以我們需要學會情緒著陸技術,將自己拉回到中立穩定的狀態,不被這些負面的感受淹沒。
你可以:
這些實用的小練習在不同的生活場景,都可以幫助你從忙碌的生活中暫停下來,喘一口氣。
活在當下並不抽象,它指的就是「有秩序的一日一日生活」,不被過去和未來的事情所打擾,就好像一頁頁翻日曆一樣,逐步地走過我們的人生。如此充分地體驗每一頁人生,是每個人都值得擁有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