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海覺舟–四護衛(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教海覺舟—上座部出家律儀要略》

raw-image

佛隨念、慈心、不淨、死隨念 55 是四種禪修業處,僧人不應忽略它們的重要性。總體來說,每天修習這四種業處一兩次,會提升信心,生起對輪迴的厭離,提升禪修的動力。這四種修習對於僧人也是一種保護,因此,他們又被稱作(四護衛禪)。為了便於省思這四種業處,早期的導師們編寫了一系列偈頌,可輔助修習四護衛禪。斯里蘭卡的僧眾很早就學會了這些偈頌用於修習四護衛禪。這些偈頌適合用做基礎禪修,念誦者應掌握偈頌大意,才會獲得真實助益。其含義如下:

raw-image

一、修習佛隨念

Savāsane kilese so, eko sabbe nighātiya;Ahu susuddhasantāno, pūjānañca sadāraho.

(圓滿的佛陀)獨自破除一切,煩惱並習氣,成為善清淨相續者,值得時常敬奉者。

Sabbakālagate dhamme, sabbe sammā sayaṃ muni;Sabbākārena bujjhitvā, eko sabbaññutaṃ gato.

牟尼獨自透過一切行相完全地覺悟了一切時之法;

55佛隨念、慈心禪、不淨觀、死隨念:

buddhānussati, metta, asubha, maraṇānussati. 

成為獨一的一切知者。

Vipassanādi vijjāhi, sīlādi caraṇehi ca;Susamiddhehi sampanno, gagan ābhehi nāyako.

成功地具足了觀()等明和戒等諸行;圓滿的佛陀()天空(般廣闊)。

Sammāgato subhaṃ ṭhānaṃ, amoghavacano ca so;Tividhassā pi lokassa, ñātā niravasesato.

他正確地到達清淨處(涅槃),不說空洞的語言;對三種世間了知無餘。

Anekehi guṇoghehi, sabbasattuttamo ahu;Anekehi upāyehi, naradamme damesi ca.

他通過多種功德聚,成為一切有情最上者;能以許多種方法,調御應調御之人。

Eko sabbassa lokassa, sabba satthānusāsako;Bhāgya issariyādīnaṃ guṇānaṃ paramo nidhῑ.

獨自於一切世間,是一切有情的教授者;是祥瑞、自在等功德的至上寶藏。

Paññāssa sabbadhammesu karuṇā sabbajantusu;Attatthānaṃ paratthānaṃ sādhikā guṇajeṭṭhikā.

對一切法之慧,對一切有情之悲;是自利與利他者,超勝功德的最勝者。

Dayāya pāramī citvā paññāyattānamuddharī;Uddharī sabbadhāmme ca dāyāyaññe ca uddharī.

以悲憫積累巴拉密,通過智慧提升自己,提升於一切法之上,以悲憫拉拔他人。

Dissamāno pi tāvassa rūpakāyo acintiyo;Asādhāraṇṇa ñānaḍḍhe,dhammakāye kathā vakā.

即使其可見的色身也不可思議,

對於不共之智的法身,又怎能說得清呢?

以上為偈頌簡述,修習此業處的行者應參閱其他書籍或請教導師詢問其含義。只有瞭解其含義,念誦上述偈頌才會提升信心。

raw-image

二、修習慈心

Sukhī bhaveyyaṃ niddukkho, ahaṃ niccaṃ ahaṃ viya;Hitā ca me sukhī hontu, majjhattātha ca verino.

願我無苦、常快樂!像我一樣,

願利樂我者、中等者和怨敵皆快樂!

Imamhi gāmakkhettamhi, sattā hontu sukhī sadā;Tato parañca rajjesu, cakkavāḷesu jantuno.

願此村莊田園,諸有情常快樂!乃至其他國家,輪圍界的人民。

Samantā cakkavāḷesu, sattānantesu pānino; Sukhino puggalā būhtā, attabhāvagatā siyuṃ

願整個輪圍界,有情、有息者、個體、生類,和獲得自體者皆快樂!

Tathā itthi pumā ceva, ariyā anariyā pi ca;Devā narā apāyaṭṭhā, tathā dasadisāsu cā.

如此對女性及男性,聖者和非聖者;

諸天、人類、墮苦趣者,同樣也對十方(的眾生)。

raw-image

三、修習不淨

Vaṇṇasaṇṭhānagandhehi, āsay’okāsato tathā;Paṭikkūlāni kāye me, kuṇapāni dvīsoḷasa.

這樣的顏色、形狀、氣味,所依處和外觀,

我身體三十二個(部分),厭惡(如同)死屍。

Patitamhāpi kuṇapā, jegucchaṃ kāyanissitaṃ;Ādhāro hi’sucῑ tassa, kāye tu kuṇape ṭhītaḷṃ.

(如同)從死屍上所掉落的,依於身體的(部分)很厭惡;它的容器確實不淨,位於此如屍之身中。

Mīḷhe kimiva kāyo’yaṃ, asucimhi samuṭṭhito;Anto asucisampuṇṇo, puṇṇa vaccakuṭī viya.

猶如糞便中的蛆蟲,此身也依不淨而生;裡面充滿了不淨,如溢滿了茅廁。

Asucisandate niccaṃ, yathā medakathālikā;Nānākimikulā vāso, pakkacandanikā viya.

經常流出不淨,如同壺中(溢出)之油;各種蟲蛆的住所,就像污水池一樣。

Gaṇḍabhūto rogabhūto, vaṇabhūto samussa yo;Atekicchoti jeguccho, pabhinna kuṇapūpamo.

如瘡、如疾病、如傷口的身體;無可救藥、厭惡,就像朽壞的屍體。

raw-image

四、修習死隨念

Mahāsampattisampattā, yathā sattā matā idha;Tathā ahaṃ marissāmi, maraṇaṃ mama hessatī.

在此,就像獲得大成就的有情也已死亡,

我也一樣將會死,我的死亡(必定)將到來。

Uppattiyā sahe vedaṃ, maraṇaṃ āgataṃ sadā;Maraṇatthāya okāsaṃ, vadhako viya esati.

和誕生伴隨在一起,死亡總是會到來;就像尋找機會殺人的殺手一樣。

Īsakaṃ anivattaṃ taṃ, satataṃ gamanussukaṃ;Jīvitaṃ udayā atthaṃ, suriyo viya dhāvati.

生命慢慢地,不會倒退,熱切地繼續前進;它生起又死歿,猶如太陽般奔走(升沉)。

Vijjububbula ussāva, jalarājῑ parikkhayaṃ;Ghātakovaripū tassa, sabattā’pi avāriyo.

(猶如)閃電、泡沫、露珠、滴水般滅盡;如殺戮者找其敵手,一切處都無法避免(死亡)。

Suyasatthāma puññiddhῑ, buddhi vuddha jinadṃ

cyaṃ;Ghātesi maraṇaṃ khippaṃ, kātu mādisake kathā?

(即使)這位有好名聲、勢力、福德、神通和大覺慧的勝者(佛陀),也很快地被死亡所殺戮,像我這樣者又能說什麼呢?

Paccayānañca vekalyā, bāhirajjhattupaddavā;Marāmoraṃ nimesāpi, maramāno anukkhaṇaṃ.

當諸緣欠缺時,(由於)內外的災禍;死亡比眨眼還快,死亡可在刹那間。
56死隨念的修習也很深奧,故應在導師具體指導下修習;至少也應查閱禪修書籍以便學習修法細節。

 56 注譯文引自瑪欣德尊者《上座部佛教念誦集》V1.3

raw-image

聲   明

《教海覺舟—上座部出家律儀要略》

著 作 者– 雷盧坎納月無垢大長老

英    譯 – D.J.Percy Silva

中    譯 –至賢光 易志行

實體書發行者 – 台灣法寂禪林

地    址 –台南市左鎮區榮和里 106 之 1 號

電    話–﹙06﹚5732987

傳    真 –﹙06﹚5731629

網    址 – http://www.buddhadipa.tw

E-mail – buddhadipa@gmail.com

西元 2016 年 11 月 出版

願一切眾生修習八正道體證涅槃!

Sādhu! Sādhu! Sādhu!

avatar-img
75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教海覺舟 上座部出家律儀要略 猶如所有的大河,當它們匯入海洋之後,皆捨棄先前的名字,唯稱大海。就像這樣,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種姓的善男子,當他們於如來所說的法、律中出家,出家之後皆捨棄先前的名字、族姓,唯稱沙門釋迦子。從此,他們成為佛陀遺產的繼承者。 佛陀有兩種遺產:法的遺產與物質的遺產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佛陀 Buddho 佛陀是指(覺悟)的意思。 因為他從解脫的究竟智慧中,覺悟一切所應知的,包括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一切,所以稱為(佛)。 五蘊的譬喻 (一)色蘊 (rūpa khandha) Rūpa稱為色,是因為它會被冷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佛陀 Buddho 佛陀是指(覺悟)的意思。因為他從解脫的究竟智慧中,覺悟一切所應知的,包括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一切,所以稱為(佛)。 覺悟的內容 佛陀在菩提樹下的金剛寶座中,親自證悟一切真理。什麼真理?那便是在佛陀還未成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味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味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味
教海覺舟 上座部出家律儀要略 猶如所有的大河,當它們匯入海洋之後,皆捨棄先前的名字,唯稱大海。就像這樣,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種姓的善男子,當他們於如來所說的法、律中出家,出家之後皆捨棄先前的名字、族姓,唯稱沙門釋迦子。從此,他們成為佛陀遺產的繼承者。 佛陀有兩種遺產:法的遺產與物質的遺產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佛陀 Buddho 佛陀是指(覺悟)的意思。 因為他從解脫的究竟智慧中,覺悟一切所應知的,包括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一切,所以稱為(佛)。 五蘊的譬喻 (一)色蘊 (rūpa khandha) Rūpa稱為色,是因為它會被冷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佛陀 Buddho 佛陀是指(覺悟)的意思。因為他從解脫的究竟智慧中,覺悟一切所應知的,包括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一切,所以稱為(佛)。 覺悟的內容 佛陀在菩提樹下的金剛寶座中,親自證悟一切真理。什麼真理?那便是在佛陀還未成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味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味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味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Thumbnail
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言善法者,謂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皆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此法即是十善業道。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
Thumbnail
出離三界六道的輪迴就是「解脫道」。佛法才講解脫道,所以修學佛法最高指導原則:要尋求無上的解脫境界。大家接觸佛法都知道,「佛」是所有解脫境界(十法界中)最究竟、最圓滿的境界;再來是「菩薩」法界;再「聲聞」、「緣覺」兩種聖人的法界。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Thumbnail
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言善法者,謂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皆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此法即是十善業道。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
Thumbnail
出離三界六道的輪迴就是「解脫道」。佛法才講解脫道,所以修學佛法最高指導原則:要尋求無上的解脫境界。大家接觸佛法都知道,「佛」是所有解脫境界(十法界中)最究竟、最圓滿的境界;再來是「菩薩」法界;再「聲聞」、「緣覺」兩種聖人的法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