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用好Nick Milo的ACE框架,你需要仔細思考如何「學會」「記得」「創造」】

閱讀時間約 0 分鐘

你都用哪些資料夾管理你的數位筆記呢?

你做筆記的目的可能有很多,但不外乎都是為了達成至少這三件事的其中一件事:

  • 你想要「學會 (Learn)」某些話題
  • 你想要「記得 (Remember)」某些細節
  • 你想要「創造 (Create)」某些知識

ACE資料夾框架,可以幫助你透過數位筆記,更好做到學習,記得,創造,這三件事。

ACE 框架是 Nick Milo 在2023年8月中發表,即將在Linking Your Thinking Workshop 12重點討論的知識管理框架。

ACE 分別代表著Atlas (輿圖),Calendar(曆法)與Efforts(奮鬥)三個元素。ACE與學習,記得,創造的三個目的,搭配的關係為:

  • 在Atlas資料夾中,構造知識輿圖,「學會」自己感興趣的話題
  • 在Calendar資料夾中,構造自己知識工作的曆法,「記得」各種重要的細節。
  • 在Effort資料夾中,構造自己為知識輸出的奮鬥,「創造」自己的文章,內容,書籍。

掌握ACE資料夾框架,能將你的「知識工作流」變得更加流暢。

raw-image

而要獲得知識工作流的流暢性,我認為你需要更加反思關於做筆記目的的這三個元素:

▋1. 學會 (Learn)

▋2. 記得 (Remember)

▋3. 創造 (Create)

而這是我理解這3個元素的方式:

❏ 要透過數位筆記「學會」感興趣的話題,你需要將心態從「學生 (Student)」轉為「學習者 (Learner)」

什麼是學會(Learn)?

根據牛津字典的定義,學會是「透過學習,經驗,或被教導,來得到知識或者技能 (to gain knowledge or skill by studying, from experience, from being taught, etc.)」。

在中文講到「學習」這個字,你可能想到的英文字有learn以及study。而區分這兩個字的差異,其實在於

  • Study 表示學習,正在進行學會的動作(但最後不一定有學會)
  • Learn 表示學會,已經完成學習的動作,而且有獲得知識與技能了。

利用相同的的概念,我們可以區分「學生(Student)」以及「學習者(Learner)」

  • 學生,就是主要在學習(Study)的人,一直進行學會的動作,但最後不一定真的有學會,不一定有獲得知識或技能
  • 學習者,則是有獲得學習成果,真的學會了知識與技能的人。

從上面的比較可以發現,你做數位筆記的心態,應該要從「學生」轉變為「學習者」心態。你應該抱持著:「做數位筆記,是專注在真的學會知識技能,而不是只是把學習材料複製一份到自己的筆記庫上面。」

❏ 要透過數位筆記「記得」感興趣的細節,你需要講究「自然回想」而非「刻意記憶」

什麼是記得 (Remember)?

根據牛津字典的定義,記得是「將你知道的事實,資訊片段,帶回腦海之中 (to bring back to your mind a fact, piece of information, etc. that you knew)」。

在中文講到「記得」這個字,你可能想到的英文字有Remember以及Memorize兩個字。的確,Remember與Memorize都有記得的意思,但他們的「刻意程度」並不一樣。

  • Remember 是自然回想,強調從記憶中自然回想或者想起某人某事,是自然的記住過程。
  • Memorize 是刻意記憶,強調刻意去記住或背誦具體內容。

試著回想看看,你當學生的時候,是不是被要求做很多的「Memorize」而非「Remember」呢?

學生心態的學習,要刻意背誦很多內容,你常常沒有融會貫通,就被趕鴨子上架。這樣的努力奮鬥,其實都事倍功半,很多時間都浪費了。

採用學習者心態來學習,你需要講究「自然回想」,讓自己很容易就想起來相關的資訊。這就需要活用如Obsidian等數位筆記軟體的連結功能,來幫助我們把一個想法連結到另一個想法,一張卡片連結到另一張卡片,一篇文章連結到另一篇文章。

❏ 要透過數位筆記「創造」你的知識,你需要先從無到有,再從有到全。

什麼是創造 (Create)?

根據牛津字典的定義,創造是「製造某個東西,使其發生或存在 (to make something happen or exist)」。

在中文講到「創造」這個字,你可能想到的英文字有Create以及Invent兩個字。的確,Create與Invent都有創造的意思,但他們的「範圍」並不同。

拿寫文章當作例子

  • 你可以透過寫出句子,Create出段落,集結起來成為文章
  • 而你可以透過寫文章,來Invent出一種不一樣的資訊排列方式

也就是說,寫句子與段落是在Create一些想法,而寫大綱寫文章是在Invent你的原創想法。

如果你熟悉卡片筆記法,那麼你大概有感覺,我們可以Create卡片,然後連結組織各種卡片,Invent一篇文章,展現出自己的原創思考。

寫一篇文章的過程很長,但拆解到每一天,可以視為

  • 每天寫卡片筆記,Create 從無到有的知識
  • 每天寫原子短文,Invent 從有到全的知識

如此,透過數位筆記學習與記得的話題與細節,得以繼續發展,成為一篇一篇原創的文章,我們透過數位筆記想達到的知識成果,也就能一一實現。

▋寫在最後

在本篇文章中,我們介紹了ACE資料夾框架,它可以幫助你透過數位筆記,更好做到學習、記得、創造,這三件事。

在學習方面,我們可以透過Atlas資料夾,構造知識輿圖,把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分門別類,並進行系統性的學習。

在記得方面,我們可以透過Calendar資料夾,構造自己知識工作的曆法,記下各種重要的細節,並進行定期的複習。

在創造方面,我們可以透過Efforts資料夾,構造自己為知識輸出的奮鬥,把自己學習與記得的知識,轉化為原創的文章、內容、書籍等。

掌握ACE資料夾框架,能將你的「知識工作流」變得更加流暢。

但在實踐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更加反思關於做筆記目的的這三個元素:

  • 學習:要從「學生」轉為「學習者」,專注在真的學會知識技能。
  • 記得:要講究「自然回想」,活用連結功能來幫助我們把一個想法連結到另一個想法。
  • 創造:要先從無到有,再從有到全,每天寫卡片筆記和原子短文來發展自己的原創思考。

接下來,我們來分享一些關於如何在實際應用中使用ACE資料夾框架的具體案例。

案例一:學習一門新的語言

假設你想學習西班牙語,你可以在Atlas資料夾中建立一個「西班牙語」的資料夾,並在裡面建立子資料夾來分類不同的語言學習內容,例如「語法」、「詞彙」、「發音」、「閱讀」、「寫作」等。

在Calendar資料夾中,你可以建立一個「西班牙語學習曆法」,記下每週的學習計劃,並定期複習之前學過的內容。

在Efforts資料夾中,你可以建立一個「西班牙語學習奮鬥」,記下自己學習的成果和心得,並鼓勵自己繼續努力。

案例二:準備一場演講

假設你要準備一場演講,你可以在Atlas資料夾中建立一個「演講」的資料夾,並在裡面收集演講的相關資料,例如演講主題、演講大綱、演講內容、演講PPT等。

在Calendar資料夾中,你可以建立一個「演講準備曆法」,記下演講的時間、地點、對象等重要信息,並安排好演講的準備工作。

在Efforts資料夾中,你可以建立一個「演講準備奮鬥」,記下自己準備演講的過程和心得,並鼓勵自己克服演講前的焦慮。

以上只是一些簡單的案例,在實際應用中,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調整。

案例三:研究一個新的領域

假設你想研究AI人工智慧,你可以在Atlas資料夾中建立一個「AI人工智慧」的資料夾,並在裡面建立子資料夾來分類不同的人工智能相關內容,例如「歷史」、「原理」、「應用」、「未來」等。

在Calendar資料夾中,你可以建立一個「AI人工智慧研究曆法」,記下每週的研究計劃,並定期複習之前研究的內容。

在Efforts資料夾中,你可以建立一個「AI人工智慧研究奮鬥」,記下自己研究的成果和心得,並鼓勵自己繼續深入研究。

在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ACE資料夾框架可以幫助我們在研究一個新的領域時,更好地學習、記住和創造知識。

具體來說,在學習方面,我們可以透過Atlas資料夾來建立一個知識輿圖,幫助我們對AI人工智慧這個領域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在記得方面,我們可以透過Calendar資料夾來記下重要的研究進展,並定期複習,以免遺忘。

在創造方面,我們可以透過Efforts資料夾來記下自己的研究心得和成果,為未來的進一步研究奠定基礎。

案例四:工程師開發新產品

假設你是一名工程師,正在開發一個新的產品。你可以在Atlas資料夾中建立一個「產品開發」的資料夾,並在裡面建立子資料夾來分類不同的產品開發內容,例如「需求」、「設計」、「開發」、「測試」、「上線」等。

在Calendar資料夾中,你可以建立一個「產品開發曆法」,記下產品開發的每個階段的時間表,並定期跟進產品開發的進度。

在Efforts資料夾中,你可以建立一個「產品開發奮鬥」,記下自己在產品開發過程中的遇到的困難和解決方案,並鼓勵自己克服困難、繼續前進。

具體來說,你可以在Atlas資料夾中建立以下子資料夾:

  • 需求:收集產品需求,並進行分析和整理。
  • 設計:制定產品設計方案,並進行評審和修改。
  • 開發:編寫產品程式碼,並進行測試和優化。
  • 測試:對產品進行功能測試、性能測試、兼容性測試等。
  • 上線:將產品部署到生產環境中。

在Calendar資料夾中,你可以建立以下子資料夾:

  • 需求收集:記下產品需求收集的時間表和進度。
  • 需求分析:記下產品需求分析的時間表和進度。
  • 設計評審:記下產品設計評審的時間表和進度。
  • 開發計劃:記下產品開發計劃的時間表和進度。
  • 功能測試:記下產品功能測試的時間表和進度。
  • 性能測試:記下產品性能測試的時間表和進度。
  • 兼容性測試:記下產品兼容性測試的時間表和進度。
  • 上線計劃:記下產品上線計劃的時間表和進度。

在Efforts資料夾中,你可以建立以下子資料夾:

  • 需求收集困難:記下在產品需求收集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解決方案。
  • 需求分析困難:記下在產品需求分析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解決方案。
  • 設計評審困難:記下在產品設計評審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解決方案。
  • 開發困難:記下在產品開發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解決方案。
  • 測試困難:記下在產品測試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解決方案。
  • 上線困難:記下在產品上線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解決方案。

透過使用ACE資料夾框架,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管理工作筆記,並提高工作效率。

案例五:寫一篇文章

假設你想寫一篇關於「如何學習數位筆記」的文章,你可以在Atlas資料夾中建立一個「數位筆記」的資料夾,並在裡面建立子資料夾來分類不同的數位筆記相關內容,例如「筆記軟體」、「筆記方法」、「筆記技巧」等。

在Calendar資料夾中,你可以建立一個「數位筆記文章曆法」,記下每週的寫作計劃,並定期複習之前寫過的內容。

在Efforts資料夾中,你可以建立一個「數位筆記文章奮鬥」,記下自己寫作的成果和心得,並鼓勵自己繼續努力。

具體的操作步驟如下:

  1. 在Atlas資料夾中建立一個「數位筆記」的資料夾。
  2. 在「數位筆記」資料夾中建立子資料夾「筆記軟體」、「筆記方法」、「筆記技巧」。
  3. 在「筆記軟體」子資料夾中收集不同筆記軟體的相關資訊,例如筆記軟體的功能、優缺點、使用教程等。
  4. 在「筆記方法」子資料夾中收集不同筆記方法的相關資訊,例如筆記方法的流程、優缺點、使用技巧等。
  5. 在「筆記技巧」子資料夾中收集不同筆記技巧的相關資訊,例如筆記技巧的應用、優缺點、使用建議等。
  6. 在Calendar資料夾中建立一個「數位筆記文章曆法」,記下每週的寫作計劃,例如每週要完成的寫作任務、要閱讀的相關資料等。
  7. 在Efforts資料夾中建立一個「數位筆記文章奮鬥」,記下自己寫作的成果和心得,例如寫作進度、遇到的困難、解決方案等。

通過以上步驟,我們可以建立一個完整的數位筆記系統,幫助我們更好地學習和記錄數位筆記相關知識,並創作出一篇關於「如何學習數位筆記」的文章。

案例六:學習一門新的技能

假設你想學習如何編程,你可以在Atlas資料夾中建立一個「編程」的資料夾,並在裡面建立子資料夾來分類不同的編程語言和概念,例如「Python」、「Java」、「JavaScript」、「HTML/CSS」、「算法」、「數據結構」等。

在Calendar資料夾中,你可以建立一個「編程學習曆法」,記下每週的學習計劃,並定期複習之前學過的內容。

在Efforts資料夾中,你可以建立一個「編程學習奮鬥」,記下自己學習的成果和心得,並鼓勵自己繼續努力。

案例七:規劃一次旅行

假設你要規劃一次旅行,你可以在Atlas資料夾中建立一個「旅行」的資料夾,並在裡面收集旅行的相關資料,例如目的地、時間、交通、住宿、行程等。

在Calendar資料夾中,你可以建立一個「旅行規劃曆法」,記下旅行的時間、地點、對象等重要信息,並安排好旅行的準備工作。

在Efforts資料夾中,你可以建立一個「旅行規劃奮鬥」,記下自己規劃旅行的過程和心得,並鼓勵自己克服旅行前的焦慮。

案例八:學習專業科目經濟學

假設你是一名大學學生,正在學習經濟學。你可以在Atlas資料夾中建立一個「經濟學」的資料夾,並在裡面建立子資料夾來分類不同的經濟學相關內容,例如「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計量經濟學」、「經濟史」、「經濟思想」等。

在Calendar資料夾中,建立一個「經濟學學習曆法」,記下每週的學習計劃,並定期複習之前學過的內容。

在Efforts資料夾中,建立一個「經濟學學習奮鬥」,記下自己學習的成果和心得,並鼓勵自己繼續努力。

具體的操作步驟如下:

  1. 在Atlas資料夾中建立一個「經濟學」的資料夾。
  2. 在「經濟學」資料夾中建立子資料夾「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計量經濟學」、「經濟史」、「經濟思想」。
  3. 在「微觀經濟學」子資料夾中,收集微觀經濟學的相關資料,例如微觀經濟學教材、參考書、論文等。
  4. 在「宏觀經濟學」子資料夾中,收集宏觀經濟學的相關資料,例如宏觀經濟學教材、參考書、論文等。
  5. 在「計量經濟學」子資料夾中,收集計量經濟學的相關資料,例如計量經濟學教材、參考書、論文等。
  6. 在「經濟史」子資料夾中,收集經濟史的相關資料,例如經濟史教材、參考書、論文等。
  7. 在「經濟思想」子資料夾中,收集經濟思想的相關資料,例如經濟思想教材、參考書、論文等。
  8. 在Calendar資料夾中建立一個「經濟學學習曆法」,記下每週的學習計劃,例如每週要完成的學習任務、要閱讀的相關資料等。
  9. 在Efforts資料夾中建立一個「經濟學學習奮鬥」,記下自己學習的成果和心得,例如學習進度、遇到的困難、解決方案等。

通過以上步驟,你可以建立一個完整的數位筆記系統,幫助你更好地學習和記錄經濟學相關知識。

以下是一些具體的建議:

  • 在學習微觀經濟學時,你可以專注於理解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例如供需、市場均衡、生產函數、效用函數等。
  • 在學習宏觀經濟學時,你可以專注於理解宏觀經濟的運行規律,例如GDP、失業率、通貨膨脹率等。
  • 在學習計量經濟學時,你可以學習如何使用統計方法來分析經濟數據,例如線性回歸、Logistic回歸、時間序列分析等。
  • 在學習經濟史時,你可以了解經濟學的發展過程,以及不同經濟思想的影響。
  • 在學習經濟思想時,你可以學習不同經濟學家的觀點,並思考他們的思想對當今經濟的啟示。

案例九:學習與伴侶相處

假設你與伴侶在一起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你想透過數位筆記來幫助你們更好地相處。

Atlas資料夾

  • 伴侶關係:收集與伴侶關係相關的文章、書籍、影片等。
  • 溝通:收集與溝通相關的文章、書籍、影片等。
  • 爭吵:收集與爭吵相關的文章、書籍、影片等。
  • 親密關係:收集與親密關係相關的文章、書籍、影片等。

Calendar資料夾

  • 約會:記錄與伴侶的約會時間、地點、活動等。
  • 紀念日:記錄與伴侶的紀念日,例如生日、結婚紀念日、情人節等。
  • 節日:記錄與伴侶共同慶祝的節日,例如春節、元宵節、端午節等。

Efforts資料夾

  • 關係成長:記錄與伴侶關係成長的成果和心得。
  • 溝通練習:記錄與伴侶溝通練習的成果和心得。
  • 爭吵處理:記錄與伴侶爭吵處理的成果和心得。
  • 親密關係提升:記錄與伴侶親密關係提升的成果和心得。

具體的操作步驟如下:

  • 在Atlas資料夾中建立「伴侶關係」、「溝通」、「爭吵」、「親密關係」四個子資料夾。
  • 在「伴侶關係」子資料夾中,收集與伴侶關係相關的文章、書籍、影片等,例如「如何與伴侶溝通」、「如何解決夫妻爭吵」、「如何提升親密關係」等。
  • 在「溝通」子資料夾中,收集與溝通相關的文章、書籍、影片等,例如「有效溝通技巧」、「非暴力溝通」、「溝通心理學」等。
  • 在「爭吵」子資料夾中,收集與爭吵相關的文章、書籍、影片等,例如「如何解決夫妻爭吵」、「如何化解衝突」、「如何控制情緒」等。
  • 在「親密關係」子資料夾中,收集與親密關係相關的文章、書籍、影片等,例如「如何提升親密關係」、「如何建立信任感」、「如何表達愛意」等。
  • 在Calendar資料夾中,建立「約會」、「紀念日」、「節日」三個子資料夾。
  • 在「約會」子資料夾中,記錄與伴侶的約會時間、地點、活動等,例如「每週週末約會」、「每個月一次浪漫之旅」等。
  • 在「紀念日」子資料夾中,記錄與伴侶的紀念日,例如「生日」、「結婚紀念日」、「情人節」等,並提醒自己提前準備禮物或驚喜。
  • 在「節日」子資料夾中,記錄與伴侶共同慶祝的節日,例如「春節」、「元宵節」、「端午節」等,並提前規劃節日活動。
  • 在Efforts資料夾中,建立「關係成長」、「溝通練習」、「爭吵處理」、「親密關係提升」四個子資料夾。
  • 在「關係成長」子資料夾中,記錄與伴侶關係成長的成果和心得,例如「溝通更有效了」、「爭吵次數減少了」、「親密感增強了」等。
  • 在「溝通練習」子資料夾中,記錄與伴侶溝通練習的成果和心得,例如「學會了傾聽」、「學會了表達感受」等。
  • 在「爭吵處理」子資料夾中,記錄與伴侶爭吵處理的成果和心得,例如「學會了控制情緒」、「學會了求同存異」等。
  • 在「親密關係提升」子資料夾中,記錄與伴侶親密關係提升的成果和心得,例如「學會了表達愛意」、「學會了浪漫約會」等。

通過以上步驟,你可以建立一個完整的數位筆記系統,幫助你更好地與伴侶相處。

案例十:改善飲食習慣

假設你想改善自己的飲食習慣,保持均衡飲食。你可以在Atlas資料夾中建立一個「均衡飲食」的資料夾,並在裡面建立子資料夾來分類不同的均衡飲食相關內容,例如「三大營養素」、「飲食指南」、「飲食技巧」等。

在Calendar資料夾中,建立一個「均衡飲食曆法」,記下每週的飲食計劃,並定期複習之前的飲食內容。

在Efforts資料夾中,建立一個「均衡飲食奮鬥」,記下自己飲食的成果和心得,並鼓勵自己繼續努力。

具體的操作步驟如下:

  1. 在Atlas資料夾中建立一個「均衡飲食」的資料夾。
  2. 在「均衡飲食」資料夾中建立子資料夾「三大營養素」、「飲食指南」、「飲食技巧」。
  3. 在「三大營養素」子資料夾中,收集與三大營養素相關的資料,例如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的功效、攝取量等。
  4. 在「飲食指南」子資料夾中,收集與飲食指南相關的資料,例如國民健康署的飲食指南、世界衛生組織的飲食指南等。
  5. 在「飲食技巧」子資料夾中,收集與飲食技巧相關的資料,例如如何挑選健康的食材、如何烹飪健康的食物等。
  6. 在Calendar資料夾中建立一個「均衡飲食曆法」,記下每週的飲食計劃,例如每週要吃的食物、要避免的食物等。
  7. 在Efforts資料夾中建立一個「均衡飲食奮鬥」,記下自己飲食的成果和心得,例如飲食進度、遇到的困難、解決方案等。

通過以上步驟,你可以建立一個完整的數位筆記系統,幫助你更好地了解均衡飲食的概念,並實踐均衡飲食。

以下是一些具體的建議:

  • 在三大營養素方面,你可以學習如何計算每日的營養素攝取量,並調整飲食習慣來達到均衡。
  • 在飲食指南方面,你可以學習如何遵循飲食指南,並避免不健康的飲食習慣。
  • 在飲食技巧方面,你可以學習如何烹飪健康的食物,並享受均衡飲食。
avatar-img
531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會怎麼將Efforts翻譯成中文呢? 我在美國讀博士與擔任研究員的這七年來,常常會聽到大家用Efforts來表達自己工作後的成果。 寫出來的文章,做出來的報告,完成的軟體,都可以視為Efforts。 而我認為Efforts在中文裡很棒的翻譯是「奮鬥」。
你會怎麼將Calendar翻譯成中文呢? Calendar在中文的翻譯是「曆法 」,在牛津字典的定義是「你每一天做的事情的紀錄 (a record of what you have to do each day)」。 務農的人,跟著農曆的安排,去做好每一天的事情,時候成熟了,就能歡喜收割。
你會怎麼將Atlas翻譯成中文呢? Atlas (阿特拉斯)是希臘神話中掌管耐力,力量與天文的泰坦神。在地球上,大西洋就是阿特拉斯之海,而亞特蘭提斯則是阿特拉斯之島。 Atlas在中文的翻譯是「輿圖」,在牛津字典的定義是「地圖冊 (a book of maps)」。
ACE 框架是 Nick Milo 在2023年8月中發表,即將在Linking Your Thinking Workshop 12重點討論的知識管理框架。 ACE 分別代表著Atlas (輿圖),Calendar(曆法)與Efforts(奮鬥)三個元素。
Ideaverse 是 Nick Milo 在2023年8月中發表,使用Obsidian做知識管理的架構。 我將Ideaverse翻譯為「思想宇宙」。 在Nick Milo的願景中,思想宇宙讓你能「隨時且可靠取得你所擁有的所有想法」。 Nick Milo用3個方式來定義思想宇宙:
Obsidian的Slogan是"Sharpen Your Thinking"。自從我於2020年11月開始使用Obsidian,這個數位筆記軟體就深深吸引了我。透過Papaya 電腦教室的影片介紹,我花了不到兩小時就被這個工具所吸引。
你會怎麼將Efforts翻譯成中文呢? 我在美國讀博士與擔任研究員的這七年來,常常會聽到大家用Efforts來表達自己工作後的成果。 寫出來的文章,做出來的報告,完成的軟體,都可以視為Efforts。 而我認為Efforts在中文裡很棒的翻譯是「奮鬥」。
你會怎麼將Calendar翻譯成中文呢? Calendar在中文的翻譯是「曆法 」,在牛津字典的定義是「你每一天做的事情的紀錄 (a record of what you have to do each day)」。 務農的人,跟著農曆的安排,去做好每一天的事情,時候成熟了,就能歡喜收割。
你會怎麼將Atlas翻譯成中文呢? Atlas (阿特拉斯)是希臘神話中掌管耐力,力量與天文的泰坦神。在地球上,大西洋就是阿特拉斯之海,而亞特蘭提斯則是阿特拉斯之島。 Atlas在中文的翻譯是「輿圖」,在牛津字典的定義是「地圖冊 (a book of maps)」。
ACE 框架是 Nick Milo 在2023年8月中發表,即將在Linking Your Thinking Workshop 12重點討論的知識管理框架。 ACE 分別代表著Atlas (輿圖),Calendar(曆法)與Efforts(奮鬥)三個元素。
Ideaverse 是 Nick Milo 在2023年8月中發表,使用Obsidian做知識管理的架構。 我將Ideaverse翻譯為「思想宇宙」。 在Nick Milo的願景中,思想宇宙讓你能「隨時且可靠取得你所擁有的所有想法」。 Nick Milo用3個方式來定義思想宇宙:
Obsidian的Slogan是"Sharpen Your Thinking"。自從我於2020年11月開始使用Obsidian,這個數位筆記軟體就深深吸引了我。透過Papaya 電腦教室的影片介紹,我花了不到兩小時就被這個工具所吸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生活中,大家對於記帳、記行程可能已經很熟悉,那麼對於「紀錄學習」又會有什麼樣的想像呢?過去,我對紀錄學習的理解偏向「筆記」的概念,透過記錄來留存所學知識,方便日後回顧。今年我有了另一種紀錄學習的想法,我先叫它Learning Progress Tracker。
Thumbnail
如果你能不斷打造和擁有結構洞、持續迎來非重複關係,就能極大提高獲取資訊的效率,從而讓自己占據資訊獲取的優勢。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筆記的重要性和有效的筆記技巧,作者分享了自身在筆記方面的困惑及挑戰,並強調了筆記不僅是記錄,更是思考的過程。藉由介紹書中提到的改善方法,本文指出每個人的學習需求不同,筆記應該融入個人思考與反思,讓資訊的管理變得更有系統,最後給予讀者重新面對筆記能力的啟發與方法。
Thumbnail
每個人都應該培養記錄的習慣。 記錄可以將學習的內容整理的井然有序,而知識經由不斷地記錄、再記錄,將會昇華成智慧。紀錄日常,你會有清楚的人生目標、找到你的生命價值,你將成為人生的主導者,活出人生的意義;記錄工作,做事則會變得既有效率又有方向,擁有良好的職場人際關係。
Thumbnail
#2024 #筆記 #notion #軟體 沒有翻筆記的習慣,卻手寫筆記十幾年😅 前陣子發現自己大學時做的各種筆記📒,好像自從大學畢業之後,就很久沒有翻開,裡面有些用詞跟縮寫已經認不得的,手寫這麼多本,講真的即便想到也懶得翻,裡面的東西又多又雜,一頁一頁翻相當費時。 三年前發現的驚人筆記工
Thumbnail
▌摘要 ❏ 不行動,資訊就會失去效力 ❏ 有所選擇的吸收資訊 ❏ 教會別人驗證所學 ❏ 隨時記錄日記 ❏ 使用NotebookLM 提問
Thumbnail
創作時有個習慣,不管怎麼樣就先打開備忘錄 因此,我的手機裡有個備忘錄快捷鍵 也很鼓勵讀者、身邊朋友,想到什麼就快點寫下來,就算是隻字片語也可以,或許有天能從一顆種子發展為大樹。
Thumbnail
可以嘗試改變過往筆記方式。將零散的不同主題筆記,拆解成一張張的卡片。每一個卡片就是一個脈絡,建構自己一套知識系統。改變行為不是用意志力去強迫打破舊習慣,而是有計畫性培養新習慣取代舊習慣。在閱讀時隨時拿著紙筆,用自己的話記下有趣的點,而不是照抄。並且跟卡片盒裡其他筆記串連,形成在外部筆記中思考的習慣。
Thumbnail
「第二大腦」是生理大腦之外,另外打造出來的數位知識庫,用來紀錄及管理個人知識。 這次的閱讀筆記中,我主要分享三個重點,包含方法(第二大腦核心功用CODE)、行動(做出改變與實踐的策略)以及目的(第二大腦真正的用途)。
Thumbnail
上一篇提到,可以將一本書先概括性的做筆記,過些日子回過頭來,看完自己摘要後,重讀一遍時,每一章節都做短一點的筆記,然後就可以停,不需要進一步。不是說一定不要,你真的很愛,要反覆看,每一行的紀錄,也是個人自由,這邊講的是一般情況。
Thumbnail
生活中,大家對於記帳、記行程可能已經很熟悉,那麼對於「紀錄學習」又會有什麼樣的想像呢?過去,我對紀錄學習的理解偏向「筆記」的概念,透過記錄來留存所學知識,方便日後回顧。今年我有了另一種紀錄學習的想法,我先叫它Learning Progress Tracker。
Thumbnail
如果你能不斷打造和擁有結構洞、持續迎來非重複關係,就能極大提高獲取資訊的效率,從而讓自己占據資訊獲取的優勢。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筆記的重要性和有效的筆記技巧,作者分享了自身在筆記方面的困惑及挑戰,並強調了筆記不僅是記錄,更是思考的過程。藉由介紹書中提到的改善方法,本文指出每個人的學習需求不同,筆記應該融入個人思考與反思,讓資訊的管理變得更有系統,最後給予讀者重新面對筆記能力的啟發與方法。
Thumbnail
每個人都應該培養記錄的習慣。 記錄可以將學習的內容整理的井然有序,而知識經由不斷地記錄、再記錄,將會昇華成智慧。紀錄日常,你會有清楚的人生目標、找到你的生命價值,你將成為人生的主導者,活出人生的意義;記錄工作,做事則會變得既有效率又有方向,擁有良好的職場人際關係。
Thumbnail
#2024 #筆記 #notion #軟體 沒有翻筆記的習慣,卻手寫筆記十幾年😅 前陣子發現自己大學時做的各種筆記📒,好像自從大學畢業之後,就很久沒有翻開,裡面有些用詞跟縮寫已經認不得的,手寫這麼多本,講真的即便想到也懶得翻,裡面的東西又多又雜,一頁一頁翻相當費時。 三年前發現的驚人筆記工
Thumbnail
▌摘要 ❏ 不行動,資訊就會失去效力 ❏ 有所選擇的吸收資訊 ❏ 教會別人驗證所學 ❏ 隨時記錄日記 ❏ 使用NotebookLM 提問
Thumbnail
創作時有個習慣,不管怎麼樣就先打開備忘錄 因此,我的手機裡有個備忘錄快捷鍵 也很鼓勵讀者、身邊朋友,想到什麼就快點寫下來,就算是隻字片語也可以,或許有天能從一顆種子發展為大樹。
Thumbnail
可以嘗試改變過往筆記方式。將零散的不同主題筆記,拆解成一張張的卡片。每一個卡片就是一個脈絡,建構自己一套知識系統。改變行為不是用意志力去強迫打破舊習慣,而是有計畫性培養新習慣取代舊習慣。在閱讀時隨時拿著紙筆,用自己的話記下有趣的點,而不是照抄。並且跟卡片盒裡其他筆記串連,形成在外部筆記中思考的習慣。
Thumbnail
「第二大腦」是生理大腦之外,另外打造出來的數位知識庫,用來紀錄及管理個人知識。 這次的閱讀筆記中,我主要分享三個重點,包含方法(第二大腦核心功用CODE)、行動(做出改變與實踐的策略)以及目的(第二大腦真正的用途)。
Thumbnail
上一篇提到,可以將一本書先概括性的做筆記,過些日子回過頭來,看完自己摘要後,重讀一遍時,每一章節都做短一點的筆記,然後就可以停,不需要進一步。不是說一定不要,你真的很愛,要反覆看,每一行的紀錄,也是個人自由,這邊講的是一般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