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法官判案思路的教育劇集《What the法》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是「鍵盤柯南」嗎?每次發生社會事件,你是否總是忿忿不平,不理解為什麼輿論一面倒,判決還是出乎意料?有一個節目,正是為了鄉民法官而生……

今天想向大家介紹法律白話文運動與公共電視推出的「What the 法」Youtube節目,由眼球中央電視台的視網膜擔任主持人,針對16個真實案件,經過去識別化與微幅修改後,以動畫的方式呈現「不平衡報導」。

圖片取自法律白話文運動Facebook

圖片取自法律白話文運動Facebook

生活化主題

《What the法》節目講述的案件非常貼近我們的生活,舉凡購物、求學、親密關係都是他們擇選的主題,他們暫且不談大企業逃稅,或是環境汙染的違法事由,而是提煉出日常都用得上的議題來教導大眾,尤其是與青少年族群緊密相關的議題。但這不代表這些問題膚淺,其實節目中也關懷到了廢除死刑的觀點、呼應電影《九槍》的移工相關案件,或者疫情期間假新聞滿天飛的現象,看似是單一案件,背後可能代表了更大的價值觀。這其實也呼應皮皮的主題選擇,想要對日常生活真實的發揮影響,從不同面向談多元的公民素養。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主題之中,有很多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案件,像是學生告學校、罪犯對上執法過當的警察,賣家與消費者的利益衝突等等。這暗藏了一個觀點:法律對於較有優勢者多有規範與權力限縮,無論是資本家、教育權威或是執法者,這些握有權力的人,就算行為正確,也必須注意是否符合比例原則,不可過當。

影片風格

劇本風格反嚴肅,卻不失嚴謹。

視網膜在每一集都會以反諷的方式,呈現網路上的「風向」。他展現出明顯的立場,完完全全沒有在管媒體自律所講求的中立客觀,然而正是因為他反串到底的態度,反而開始讓人反思「絕對」這樣的單一價值觀,是有問題的。

每一集中,我最喜歡的台詞是「讓我們自己來當法官。」在呈現法官判決的理由之前,視網膜會向觀眾提問,提供觀眾選項,讓觀眾先自己判斷與思考。

社會上,「恐龍法官」等等的說法耳熟能詳,鄉民常常批評判決不公,也因此社會新聞底下總是充斥著武斷的留言。然而我認為「自己當法官」這句話不只是嘲諷,同時也強調了自主思考的重要性,就算法官判決公正,我們也不能一昧相信權威,還是要參考所有的證據,並且去思考決策的過程,這是公民參與最重要的部分。

影響思考

儘管《What the 法》有時像鬧劇,主持人一定會堅持將當事者兩造的說法忠實呈現給觀眾,包含雙方說法有出入的部分。這是民主與法治的基礎,就像保障言論自由的鐵則:「我不同意你的說法,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然而除了這些口供以外,決定案件判決方向的往往是客觀證據,打臉了許多網友「未看先猜」的說法。這正是法律的重要性,「獨立思考」的真正內涵是奠基在證據與原則的厚實基礎之上的。

第一集中,主持人曾說到耐人尋味的一個關鍵:「你們可能會覺得,我也太主觀了吧!但其實我所說的,就是主流意見。」也許,過去曾經認為「多數決」、「共識」就是某程度的客觀,然而當一件失去多元性,有人的意見被主流聲浪消音,那就很有可能會流於偏見,與不理性的主觀。

系列意義

最後,雖然What the 法系列每集都是對於單一個案深入探討,細緻的考量事件的細節,使得觀眾可能在看完之後,會感覺學到的內容似乎呈點狀分布,沒有完整的系統。但其實製作團隊將人名、事件細節等稍作改編的作法,賦予了這些劇集更寬廣的意義:該事件有機會變成一個通則、判例,讓人們在面對類似的事件時,可以依循這些經驗,去辨別有哪些面向值得多注意,或者抱持懷疑。

延伸思考:

《What the法》劇集的基調是戲謔、反串,你認為這樣做有什麼用意?有沒有什麼是這些劇集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

而除了第一、二季的十六個主題,還有沒有什麼案件是你認為適合做成教育影片的?為什麼?

(可以思考受眾是誰,以及情節是否足夠普遍等等)


avatar-img
14會員
35內容數
你將讀到的不是書評,也不是影評,而是一些新的思考切入點。這裡會有對多元議題的探討,在梳理議題脈絡後,會由此議題為核心,進行延伸討論,談談相關的文學與影視作品對此議題有什麼樣的闡釋,也會從不同視角切入,分享不同作品各自有什麼樣的觀點,而他們之間又是如何對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雙眼皮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八尺門的辯護人》這部律政台劇劇情縝密,涉及許多法律專業,卻精采跌宕,絲毫不枯燥。 故事從案件審判的過程開展出多元的議題:死刑存廢、遠洋漁業、移工的勞動環境,以及法律與政治拉鋸的多角勢力。而原著小說描繪更多細節,對於議題也談得更加深入,這篇文我為大家整理了小說中多有著墨,劇集卻省略未談的6個遺珠。
你是否想過,我們有沒有可能像《駭客任務》那樣,活在一個由母體控制的世界? 我有,林新惠也透過〈Hotel California〉這篇小說細細地想了一遍。
唐鳳說:「科幻小說一直在提供下一個世界的相處方式。」 和皮皮一起看《黑鏡》這部科幻影集,思考未來世界可能發展成什麼模樣,而我們又該如何自處。
自Chat GPT問世之後,AI已經被廣泛運用於我們的生活,人們總在思考如何讓AI幫自己工作。在熟悉AI工具有哪些、如何使用之前,更重要的是釐清自己使用AI的目的,與想要創造的價值,還有在達成自己的目標之餘,還有什麼事情值得耕耘。接下來,就讓我跟大家分享我在唐鳳的抽屜中發現了哪些重要的心法吧!
《鍊鋸人》這部作品不像其他少年漫畫那樣,有熱血的友情、努力不懈的運動家精神,或者一直打怪勝利、level up的成長曲線,只有仰賴直覺行動的奇葩男主角,與幾乎令人絕望的現狀。雖然他仰賴極微薄的預算過著日子,但他擁有波奇塔,以及真誠的夢想。
貧窮是一個逐漸寬闊而無標記邊界的區域,這片艱困區比社會上的一般認知更為廣大。……我盡可能以應有的、不精確的方式來使用「窮人」這個詞,指個是經濟能力在最底層,以及隨之而來的所有問題。
《八尺門的辯護人》這部律政台劇劇情縝密,涉及許多法律專業,卻精采跌宕,絲毫不枯燥。 故事從案件審判的過程開展出多元的議題:死刑存廢、遠洋漁業、移工的勞動環境,以及法律與政治拉鋸的多角勢力。而原著小說描繪更多細節,對於議題也談得更加深入,這篇文我為大家整理了小說中多有著墨,劇集卻省略未談的6個遺珠。
你是否想過,我們有沒有可能像《駭客任務》那樣,活在一個由母體控制的世界? 我有,林新惠也透過〈Hotel California〉這篇小說細細地想了一遍。
唐鳳說:「科幻小說一直在提供下一個世界的相處方式。」 和皮皮一起看《黑鏡》這部科幻影集,思考未來世界可能發展成什麼模樣,而我們又該如何自處。
自Chat GPT問世之後,AI已經被廣泛運用於我們的生活,人們總在思考如何讓AI幫自己工作。在熟悉AI工具有哪些、如何使用之前,更重要的是釐清自己使用AI的目的,與想要創造的價值,還有在達成自己的目標之餘,還有什麼事情值得耕耘。接下來,就讓我跟大家分享我在唐鳳的抽屜中發現了哪些重要的心法吧!
《鍊鋸人》這部作品不像其他少年漫畫那樣,有熱血的友情、努力不懈的運動家精神,或者一直打怪勝利、level up的成長曲線,只有仰賴直覺行動的奇葩男主角,與幾乎令人絕望的現狀。雖然他仰賴極微薄的預算過著日子,但他擁有波奇塔,以及真誠的夢想。
貧窮是一個逐漸寬闊而無標記邊界的區域,這片艱困區比社會上的一般認知更為廣大。……我盡可能以應有的、不精確的方式來使用「窮人」這個詞,指個是經濟能力在最底層,以及隨之而來的所有問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選擇『置入性行銷』的法律常識,不能太艱深拗口,必須實用好記。」 作者 張瑜鳳是一名法官,在裡頭,其透過家庭故事帶出了許多法律常識——脫下鑲藍邊、白邊的法袍,回到家中,他們仍在講「法」。他們也曾知法犯法,闖紅燈和超速的罰單不會少拿,而作為最懂法的人,面對兒女遭受到的惡意,他們也同樣有感到無力的時候。
近日新竹市長的案件甫宣判有罪,引發各界議論,除了信者恆信的政治口水外,其中司法系統的弊端暴露無遺,也讓司法的含金量打了一個相當大的問號,首先檢察官在台灣的司法系統具有相當大的權力,甚至無視刑事訴訟法揭示的「無罪推定原則」的陋習行之有年,往往很多案件是用先射箭再畫靶的邏輯去自由心證,升斗小民的案件尚且
Thumbnail
無罪推定原則是國際公認的刑事訴訟原則,但口號和實際執行之間,似乎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保持公平、公正、毫無偏見,是我們對法庭正義的基本認知,但有多少時候,不管是攸關到利益抑或是你所想相信的,我們總在尋找蛛絲馬跡去構建出一個符合想像的故事,一個你稱為「事實」的故事呢? 我很喜歡於2023年上映的法
Thumbnail
逛書店時看到了這本書,書名有點吸引我,個人對法律不太懂,但蠻喜歡看法律相關的知識,包括書籍或是影音形式的內容。之所以喜歡,是因為畢竟法律跟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且在法律人的答辯之間,閱聽眾可以客觀的立場,來培養思辨的能力。但前提是不能太深奧,或全都是法條類,這樣可能翻兩頁就看不下去了。比較喜歡看
Thumbnail
憲法法庭23日死刑釋憲案言詞辯論,半數認為符合應報並罪有應得,憲法追求所有人的正義,應合憲,半數學者認侵犯人性尊嚴、剝奪生命權而違憲。 顏厥安:刑罰論須引進分配正義觀點,在個人責任外考量社會責任,那就不可能有死刑。因國家不能對社會也要承擔起部分責任的犯人施以終極刑罰,這是民主國家政治權力的起碼界線。
Thumbnail
今天讓我們藉由《檢方的罪人》和《竊聽風暴》2部電影作品,看見司法與人性之間的掙扎。
Thumbnail
《法網遊龍:特案組》是《法網遊龍》的衍生劇,專注在性犯罪以及跟兒童、老人有關的特殊犯罪。具有高度討論性的議題在這部影集中不斷出現,明明是陳年舊片卻不覺得主題過時。如果能接受一些血腥畫面,這部作為跟朋友一起觀賞、討論的美劇,十分推薦啊!
Thumbnail
Netflix影集《八尺門的辯護人》討論原住民、移工、漁業等議題,同時呈現出在刑事司法程序中,公設辯護人、檢察官、法官的角色定位與互動。 追劇時,大家可能會對一些「法律名詞」有點疑問,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Thumbnail
每每討論到廢死議題, 人們往往流於情緒, 甚至成為政治攻防的籌碼。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遇到法律問題,多數人的第一反應都是求助律師。當然這的反應是正確的,但根據多數法律網站的諮詢經驗統計,有不少人的提問方向都是錯誤的。有很多人都把律師直接當成法官,劈頭就問「會怎樣判」、「有沒有罪」,甚至將滿腹苦水都倒給律師聽,彷彿只要「多博取一個人的認可」,就能直接影響案件審理結果。
Thumbnail
「選擇『置入性行銷』的法律常識,不能太艱深拗口,必須實用好記。」 作者 張瑜鳳是一名法官,在裡頭,其透過家庭故事帶出了許多法律常識——脫下鑲藍邊、白邊的法袍,回到家中,他們仍在講「法」。他們也曾知法犯法,闖紅燈和超速的罰單不會少拿,而作為最懂法的人,面對兒女遭受到的惡意,他們也同樣有感到無力的時候。
近日新竹市長的案件甫宣判有罪,引發各界議論,除了信者恆信的政治口水外,其中司法系統的弊端暴露無遺,也讓司法的含金量打了一個相當大的問號,首先檢察官在台灣的司法系統具有相當大的權力,甚至無視刑事訴訟法揭示的「無罪推定原則」的陋習行之有年,往往很多案件是用先射箭再畫靶的邏輯去自由心證,升斗小民的案件尚且
Thumbnail
無罪推定原則是國際公認的刑事訴訟原則,但口號和實際執行之間,似乎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保持公平、公正、毫無偏見,是我們對法庭正義的基本認知,但有多少時候,不管是攸關到利益抑或是你所想相信的,我們總在尋找蛛絲馬跡去構建出一個符合想像的故事,一個你稱為「事實」的故事呢? 我很喜歡於2023年上映的法
Thumbnail
逛書店時看到了這本書,書名有點吸引我,個人對法律不太懂,但蠻喜歡看法律相關的知識,包括書籍或是影音形式的內容。之所以喜歡,是因為畢竟法律跟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且在法律人的答辯之間,閱聽眾可以客觀的立場,來培養思辨的能力。但前提是不能太深奧,或全都是法條類,這樣可能翻兩頁就看不下去了。比較喜歡看
Thumbnail
憲法法庭23日死刑釋憲案言詞辯論,半數認為符合應報並罪有應得,憲法追求所有人的正義,應合憲,半數學者認侵犯人性尊嚴、剝奪生命權而違憲。 顏厥安:刑罰論須引進分配正義觀點,在個人責任外考量社會責任,那就不可能有死刑。因國家不能對社會也要承擔起部分責任的犯人施以終極刑罰,這是民主國家政治權力的起碼界線。
Thumbnail
今天讓我們藉由《檢方的罪人》和《竊聽風暴》2部電影作品,看見司法與人性之間的掙扎。
Thumbnail
《法網遊龍:特案組》是《法網遊龍》的衍生劇,專注在性犯罪以及跟兒童、老人有關的特殊犯罪。具有高度討論性的議題在這部影集中不斷出現,明明是陳年舊片卻不覺得主題過時。如果能接受一些血腥畫面,這部作為跟朋友一起觀賞、討論的美劇,十分推薦啊!
Thumbnail
Netflix影集《八尺門的辯護人》討論原住民、移工、漁業等議題,同時呈現出在刑事司法程序中,公設辯護人、檢察官、法官的角色定位與互動。 追劇時,大家可能會對一些「法律名詞」有點疑問,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Thumbnail
每每討論到廢死議題, 人們往往流於情緒, 甚至成為政治攻防的籌碼。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遇到法律問題,多數人的第一反應都是求助律師。當然這的反應是正確的,但根據多數法律網站的諮詢經驗統計,有不少人的提問方向都是錯誤的。有很多人都把律師直接當成法官,劈頭就問「會怎樣判」、「有沒有罪」,甚至將滿腹苦水都倒給律師聽,彷彿只要「多博取一個人的認可」,就能直接影響案件審理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