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何時開始書店、媒體吹起"進修風",打開電視、社群總是在宣揚一種"現在不進修你就要被淘汰"的觀念,大約十年前新聞媒體還特別愛用一個諧音詞來嚇觀眾 - "淘汰郎"。彷彿一邊嚇唬你同時,還覺得自己很幽默。
(很像開你不喜歡的玩笑發現你不笑還說你不幽默的那種人💥。)
幾年前開始經營Youtube時,我一度也走上"講課"的路線,除了發現"講課"路線門檻低但要精通、帶流量難度很高之外,還會招致部分讀者的反感。
並不是說"講課"都是令人厭惡的"說教",而是怎麼說進讀者的心中需要很多的耐心、在文筆口吻都要下很多功夫,現在許多行銷方式很粗暴,總是放大人們的恐懼,強迫吸引注意力而導致反感。
我漸漸發現,我們根本沒有一直"聽別人建議"、"改進自己"的能力,
最多是緩慢地改變自己,不斷檢討自己其實很不健康。
大學時我曾看過一篇研究,有位學者教土著數學,
土著從沒接觸過阿拉伯數字,學者教導他時卻發現他早就會數學了,
土著用了簡單幾顆椰子給學者演示他的數學概念,還一臉樂不可支,
學者便明白土著只是欠缺有人幫他「整理」這些想法。
我們每天的生活裡累積了很多經驗和想法,
沉澱自理可以讓我們融會貫通、得到豁達,
在和自己的對答之中,我們會理清很多早就學會但還沒想透的知識。
沉澱,這兩字不曉得是誰第一個應用在這點上,實在美得不像話,
汲汲營營的日子還以聲色填滿剩餘的閒暇時光,分秒沉澱下來的時間都沒有,
就像裝著綠豆沙的瓶子總被搖晃著,心裡就總是混濁的。
「即便他聽不見,也無法訴說,在他心中必定和自己對話了數千次吧!」
佐佐木小次郎在井上雄彥的故事中是個瘖啞人士,他無法言語,只能發出咿呀嬰兒般的聲音,卻不妨礙他高超劍術的理解,因為他足以從樹葉縫隙透進的陽光、蝴蝶蜻蜓飛舞、樹葉隨風落下這些碎片中就參透劍術。
聽不見,反而成為小次郎的天賦之一。
(大雄隨地隨地深層熟睡的能力也是特異功能之一,好想要💘)
自媒體早已是顯學,現在人人都可以當意見領袖,所以越來越多人在"給建議",特別是在方格子的日子我發現,
人們其實累了。
大家不是不想進步,不是想對生活擺爛,而是倦了,
總有人告訴自己要被淘汰了,吃什麼都會得癌症,
進了電商工作那段時間我學到了這叫做「恐嚇行銷」,
如果不買你就被淘汰,就像那句"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
孩子的起跑點才不是補習班,是一個溫暖給他滿滿安全感的家,
那樣的安全感會給他源源不絕的力氣面對只能獨自處理的難題。
聽到看到讓自己心累的東西,我現在輕輕放下,
你有你的主張,可我就想緩緩地喝杯咖啡,
像個軟體動物躺在那看著你在幹些什麼、想些什麼,
說得很棒的話,我會給個讚。
"嗯,你很有道理,可我就是隻擠進透明容器裡的貓,我在看你在幹嘛。"
Be water, cat is water. So be like a cat.
"看吧,我有信用,給你個讚,可我還是不想起身。"
聽別人的建議、進修持續學習的原意都很好,
可我們沒法總是調整自己、總是聽別人說,
自信,不少時候就是相信自己的感覺、自己的決定,
適時"聽不進"別人的聲音,也很重要。
最後,附贈我寫文時聽的音樂,聽了會變軟體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