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18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失敗了,為什麼?

前言

前天協會舉辦會內賽,今天打球時到處一片你拿到多少的聲音(會內賽都是當場報名,每十人一組,每組五個雙打,採循環方式,第一名每人獎金五百,然後依序四百,三百,兩百,其餘都是一百。此次共有八組參加。)在旁邊聽他們激動的談論戰績很有意思,有的說自己跟誰打根本不可能贏;有的說不可能贏的竟然贏了,運氣很好;有的說自己應該贏,可惜運氣不好;有的認為自己是失常;有的談起來有點憤憤不平,有的談起來則興奮莫名。

歸因

聽著聽著,突然想到「歸因理論」,碰到事情時—例如桌球比賽—我們會根據結果設想可能的原因,這些原因包括:能力、努力、難度、時機或運氣,有些是屬於內在的—例如能力和努力—;有些是屬於外在的—例如難度和時機—。有些是自己可以控制的—例如能力和努力;有些是自己法控制的—例如難度和時機。不可能贏卻贏了,難度高,運氣好;該贏未贏,難度低,運氣差;認為難度太高,努力也沒用的,不會想去改進,所以只可能依然故我;認為難度雖高,但卻可以克服的,則會堅持努力,期待進步,從而改變現況。球友反應中,認為自己還應努力的,大概隔段時間就可看到進步,認為不管結果如何都只是玩玩而已的,球技大概就只是如此了。

結論

你對導致結果的原因所做的解釋,是會影響爾後改善的努力意願和行動的。遇事一直認為自己無能為力的—能力不足,難度太高,時遇不濟—,對不起,你,沒有進步的可能;反過來說,認為事在人為—能力還行,難度不高,時遇可變—,對不起,你,想不進步都難。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