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5|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 我思故我在】成為一位講者的反省

成為一位講者(不管是手作還是知識性),除了分享所學的內容與學員有互動與交流(最基本的滿足),還有課程以外的條件更需要被滿足。

否則再精彩的內容,都有可能因為小小的問題而壞了一整個精彩的分享。

┄┄◍◌◍◌◍◌┄┄

今天聽了一場關於直播的實體課程,主要是分享自媒體從零到一的直播實戰經驗。

講師擁有業界與教學的經歷,對於這一場分享我實在非常期待!

但過程裡其實發生了一些小插曲,讓這場原先讓我很期待的課程,後面多了很多放空的時間,仔細想想,也許有些「放空」是可以預防的。

▋事前準備絕對是必要

今天課程有很多放空的時間,主因是講師的器材在銜接過程裡遇到很多問題。

比如網路連不上、影片無法播出、線材接觸不良、某些軟體的功能無法使用⋯等等,這些都讓分享變得冗長與等待。

如果可以,身為講者或是主辦方建議先進行事前準備:包含器材測試、或是影片的檔案先下載下來而非用yt播放⋯等等。

這些都能減少那些等待/冗長的等待過程。

▋預防萬一的備案

承上,通常在進行講座或是課程的分享時,同樣的一份檔案最好能先準備備案。

以簡報來說,除了傳給主辦方之外,講師自己可能會準備個人使用的電腦,通常還可以再多進行一份備份,例如雲端硬碟,或是個人隨身碟,這些都是為了預防萬一做的準備。

其他關於器材也要預備好萬一現場無法操作,在最低限度的情況下還可以怎麼呈現。這些我想都是講者需要事前準備的。

▋執著於專家的習慣,忽略新手的陌生

不管是哪一種類型,在沒有辦法滿足所有參加者的情況時,就要從最基本的受眾需求出發。

使用容易理解的語句,少用專有名詞或技術。

對新手來說,每一個新的技術環節都需要花時間理解與摸索,當講者太過強調專業與技術時,新手往往「撒隆謀」,等到講者已經講到尾聲時,也許新手才理解其中的一部分,更別說能對這場講座能有預期的收穫。

┄┄◍◌◍◌◍◌┄┄

讓分享不是只有聽跟講而已,更多時候能提供下一步行動的方式或建議,我想就能讓講座的意義多了更多實踐的機會。

#2023日更計畫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看見日常,覺察自己。學著說出自己的自我成長,感受成長蛻變時刻的紀錄。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