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者如何檢視自己的創作有用?用紀錄覆盤,從數據化理性思考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身為一位創作者,不管是文字、聲音創作還是影像、手作創作,除了讓自己在其中獲得療癒、成就感之外,更多時候也會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影響不同人的生命,這對於創作者而言,是比錢更有獲得的收穫。

然而,創作者最容易遇到的問題,就是自己的創作對於這個社會是否有所幫助?今年度我從創作的過程中,學到一件重要的事,就是藉由紀錄來檢視自己的創作是否有用。

┄┄◍◌◍◌◍◌┄┄

今年有幸上了幾位大師的課,除了技術面、知識面、人際面的增長之外,我發現這些老師都不是強調靈感或是手感派,不管是做皂、個人品牌、寫作、日更...這些我接觸到的範疇,老師們有一個共通點,就是「紀錄」。

用紀錄覆盤,讓數據告訴我們應該知道的事,這件事對於很愛講就靈感的我來說,真的是一記當頭棒喝。

┄┄◍◌◍◌◍◌┄┄

數據代表的意義一:數字代表你作品的長相

今年我跟 #花老師 學了胺基酸皂花,老師強調的是紀錄每一個沖皂的溫度,還有你在花的製作共繞了幾圈?

這個聽起來有點難以理解,但是從記錄裡我才知道,99度與95度所拉出來的皂花就會有所不同,然後95度跟90度也會有很大的差異,不同的溫度代表不同的意義。

你開出大朵的花,還是小朵的花,也會跟你繞了幾圈有關聯性。

如果沒有紀錄,我只會覺得每次做皂花,就像在開獎一樣,因為無跡可尋。

但是有了紀錄的對照表之後,我會比較有概念,在99度繞了三圈之後的胺基酸皂花,會長什麼模樣,這個部分對於教學,能夠有底氣,也更有說服力。

raw-image

數據代表的意義二:目標族群的喜好

今年度我持續進行podcast的錄製,還有文字日更的計畫。

不得不說,我有創作者的浪漫,自己覺得有些內容真的是言之有理,然而,丟到市場上你就知道到底有沒有理,自己想的跟市場運作的是不是相符。

在創作的路上,遇到了許多數據派的老師們,#朱騏、#賴柏衡、#于為暢暢哥、#小金魚 、#Soking....等前輩,大家有各自的經營心法,但不約而同都會透過數據來檢視自己所做的是否適當,再透過數字來修正自己在內容創作的方向。

我們只要透過電腦的excel,將創作紀錄轉化為數據,例如閱讀量、讚數、評論等來檢視自己的創作,就能夠幫助自己識別出受眾的偏好,了解什麼類型的內容受到歡迎,從而更有針對性地進行創作。

從中找到自己想創作的內容,以及與市場受眾的交集處,漸漸地瞭解什麼樣的內容是真正可以對別人有所幫助,而不是只有自己寫了爽的內容,對受眾卻沒有任何幫助。

raw-image

數據代表的意義三:檢視自己進步了多少

身位一位創作者,很容易會陷入比較的漩渦裡,如同 #老K 在今天的電子報裡所說,台灣成長的教育背景,充斥著各種壓力,很容易陷入習慣性的比較心態。

我們透過分數來看待一切,優不優秀,只要成績一攤開來,就直接定江山。

而現代的我們,需要不斷地透過內容創作來吸引受眾的目光:「同樣的性質,為什麼他的按讚數這麼高,為什麼他的反饋這麼多,我卻沒有?」、或是「都是同樣的時間經營文字,為什麼別人可以有這麼多業配,我卻沒有?」

當我們往外看的時候,你只會把眼光鎖定在別人有而自己沒有的事情上。

反觀當我們開始用紀錄覆盤,著重的層面會拉回自己進步的幅度:


每天進步一點,三十天就進步三十點;


每週創作一集podcast,一個月你就有了四集音頻節目;


每天寫一篇文章,30天你就擁有30篇創作內容...


當我們把焦點放在這些事情上,去檢視著那些回應時,比較心態的困擾就不會再是打擾你的紛紛擾擾了。


紀錄覆盤背後的價值


在創作的旅程中,「紀錄覆盤」不僅是技巧,更是心靈的磨練。

透過不斷地回顧自己的創作,能深入洞察個人情感、成長軌跡與創作方向。這些反思也讓創作者更加明確了解自己的創作風格、偏好以及受眾的反應。

同時,「紀錄覆盤」的價值遠不止於此,它更是我們追求卓越的工具,幫助我們不斷改進、超越自己。

藉由數據分析,我們能看到作品的反饋、互動情況,從中找尋改進空間;而情感上的回顧則能讓我們保持謙卑,記住創作初衷,避免走向盲目的商業化。

┄┄◍◌◍◌◍◌┄┄

如果你也是一位創作者,不妨從今天開始嘗試「紀錄覆盤」的方式,紀錄下每一個創作的片段和思緒,以及那些創作的元素們,相信在未來的某個時刻,當你回顧這段過程,會發現令人驚訝的收穫和成長。

#2023日更計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愛美麗的沙龍
59會員
264內容數
看見日常,覺察自己。學著說出自己的自我成長,感受成長蛻變時刻的紀錄。
愛美麗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1/13
雖然是20年前的電影,但有些橋段與意涵更適合這個時刻觀看,尤其是在當大家都分享「你要聆聽自己內心聲音」的moment.
Thumbnail
2023/11/13
雖然是20年前的電影,但有些橋段與意涵更適合這個時刻觀看,尤其是在當大家都分享「你要聆聽自己內心聲音」的moment.
Thumbnail
2023/10/12
最近的學習是放慢腳步感受在眼前發生的一切。 體察著這些事情在身體與感官裡帶來的變化,不得不說有時候發現這些變化還挺有趣的。 抬頭看一下上班時都會經過的那棵樹,他是不是葉子已經變黃了? 烹煮午餐或晚餐時,看著食材由生到熟的過程,搭配著沸騰的滾水,經過烹煮之後你能吃到已經「熟成」的食物,看著他們的
Thumbnail
2023/10/12
最近的學習是放慢腳步感受在眼前發生的一切。 體察著這些事情在身體與感官裡帶來的變化,不得不說有時候發現這些變化還挺有趣的。 抬頭看一下上班時都會經過的那棵樹,他是不是葉子已經變黃了? 烹煮午餐或晚餐時,看著食材由生到熟的過程,搭配著沸騰的滾水,經過烹煮之後你能吃到已經「熟成」的食物,看著他們的
Thumbnail
2023/09/25
成為一位講者(不管是手作還是知識性),除了分享所學的內容與學員有互動與交流(最基本的滿足),還有課程以外的條件更需要被滿足。 否則再精彩的內容,都有可能因為小小的問題而壞了一整個精彩的分享。 ┄┄◍◌◍◌◍◌┄┄ 今天聽了一場關於直播的實體課程,主要是分享自媒體從零到一的直播實戰經驗。 講師
Thumbnail
2023/09/25
成為一位講者(不管是手作還是知識性),除了分享所學的內容與學員有互動與交流(最基本的滿足),還有課程以外的條件更需要被滿足。 否則再精彩的內容,都有可能因為小小的問題而壞了一整個精彩的分享。 ┄┄◍◌◍◌◍◌┄┄ 今天聽了一場關於直播的實體課程,主要是分享自媒體從零到一的直播實戰經驗。 講師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週六是宋怡慧老師新書《一筆入魂》的新書分享會,講座中分享自己的數字人生,在每個數字背後的故事其實就是怡慧老師十幾年來的教學生涯與創作經歷,
Thumbnail
週六是宋怡慧老師新書《一筆入魂》的新書分享會,講座中分享自己的數字人生,在每個數字背後的故事其實就是怡慧老師十幾年來的教學生涯與創作經歷,
Thumbnail
9月和10月間,身體的狀態需要修復,影響了行動力和情緒,休息時刻不疾不徐找到生命之流,慢下腳步重新回到體驗之中,不急著進步也是一種功課。
Thumbnail
9月和10月間,身體的狀態需要修復,影響了行動力和情緒,休息時刻不疾不徐找到生命之流,慢下腳步重新回到體驗之中,不急著進步也是一種功課。
Thumbnail
身為一位創作者,不管是文字、聲音創作還是影像、手作創作,除了讓自己在其中獲得療癒、成就感之外,更多時候也會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影響不同人的生命,這對於創作者而言,是比錢更有獲得的收穫。
Thumbnail
身為一位創作者,不管是文字、聲音創作還是影像、手作創作,除了讓自己在其中獲得療癒、成就感之外,更多時候也會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影響不同人的生命,這對於創作者而言,是比錢更有獲得的收穫。
Thumbnail
一種專注於"事"的創作者和一種專注於"物"的評價者,分析這兩種類型的價值觀來表現出我對於創作和評價的想法。
Thumbnail
一種專注於"事"的創作者和一種專注於"物"的評價者,分析這兩種類型的價值觀來表現出我對於創作和評價的想法。
Thumbnail
追求讚數和分享數是蜜糖,但也是毒藥 不知道你有沒有因為自己寫的文章沒有愛心、沒有讚、沒有分享,也沒有流言而感到失落呢? 我有的,而且還維持一段時間。
Thumbnail
追求讚數和分享數是蜜糖,但也是毒藥 不知道你有沒有因為自己寫的文章沒有愛心、沒有讚、沒有分享,也沒有流言而感到失落呢? 我有的,而且還維持一段時間。
Thumbnail
關於藝術創作的底層邏輯,專注在INPUT上,刻意降低OUTPUT的加權比重,創作這條路可以走得更穩。
Thumbnail
關於藝術創作的底層邏輯,專注在INPUT上,刻意降低OUTPUT的加權比重,創作這條路可以走得更穩。
Thumbnail
「老子去便利商店打個工,一個月保證能賺一、兩萬。花大把的時間寫作?!能保證從第一個月就賺到一、兩萬嗎?那又何必這麼辛苦?」站在我們的角度,「創作有價」的確是創作的一大誘因;但對於沒有寫作習慣的人來說,光是靠「創作有價」吸引他們加入創作行列,恐怕不具說服力……
Thumbnail
「老子去便利商店打個工,一個月保證能賺一、兩萬。花大把的時間寫作?!能保證從第一個月就賺到一、兩萬嗎?那又何必這麼辛苦?」站在我們的角度,「創作有價」的確是創作的一大誘因;但對於沒有寫作習慣的人來說,光是靠「創作有價」吸引他們加入創作行列,恐怕不具說服力……
Thumbnail
Matters🔆 💗初心這純粹的抒發,竟收穫這一片秘密花園 我的本性並非是一個喜歡唱高調的人,最初完全是抒發自己的心情,而寫下一篇篇的文章,我沒有那華麗文采,只有一顆温暖的心,寫作初期沒有目的,就是把整個心一層一層撥開,只為療癒那沈淪於黑暗的自己,希望給自己一道光,寫著寫著我漸漸看到心裡的自己。
Thumbnail
Matters🔆 💗初心這純粹的抒發,竟收穫這一片秘密花園 我的本性並非是一個喜歡唱高調的人,最初完全是抒發自己的心情,而寫下一篇篇的文章,我沒有那華麗文采,只有一顆温暖的心,寫作初期沒有目的,就是把整個心一層一層撥開,只為療癒那沈淪於黑暗的自己,希望給自己一道光,寫著寫著我漸漸看到心裡的自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