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30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誰偷走了你的專注力?》-我想找回平靜的生活(上)。

《誰偷走了你的專注力?》Johann Hari

《誰偷走了你的專注力?》Johann Hari

現在的人要保持專注力真的難,不管做什麼,認真不到5分鐘、10分鐘,就會想要滑一下手機,看一下資訊。好像害怕離開了網路幾分鐘,就跟世界脫了軌。就算沒有要追最新消息,想放鬆時也是打開螢幕,讓各種app提供不用思考的文字影片,提供各種新奇好玩的資訊,沒有目的,合則佇手停留,不合則快速滑過,讓時間消逝在手指之間。

就連寫這篇文章的同時,也是拉開了FB,看了三則文章,滑掉數個頁面。

我們都知道社群媒體在吞噬我們的生活,也知道智慧型手機在某方面會讓我們更不智慧,但還是無法控制自己,放縱在這個充滿快速娛樂的媒介上。

作者發現現在的人好不容易預約到了一個熱門觀光景點,到了現場卻是人人拿手機自拍,景點也是提供各種VR實境導覽,結果人好不容易到現場了,卻是在看VR導覽、在看自己拍的美不美、在滑著手機聯絡各種事,而沒有人在用眼睛、用心觀看現場,所以決定遠離3C、遠離手機網路,到一間什麼都沒有的小屋待3個月,找回自己。

這本書很推薦的是作者用他自己的心境和經歷故事引導我們思考,搭配一些研究,會讓我們產生,「啊!我也是這樣」的感受。

剛開始作者剛要到小屋的路上,總是覺得自己還沒準備好,還在猶豫的時候想到Jose Ortega Y Gaset曾說:「人生沒辦法等你都準備好」才下定決心。當他下船時,聽到別人訊息的鈴聲,會下意識的摸摸口袋,並感到慌張。

是啊!想起剛開始喜歡跑步的時候,那時是用手機計時計步,跑沒多久就會想看一下手機畫面,就算打開手機主頁也好,看一下幾點了,有沒有訊息,沒看就會很不安心,好像少了什麼一樣。後來換了手錶計時,遠離手機才好一些。

在跑步的時間裡,我是自由的。

作者到小屋後沒辦法專心做這三個月裡想做的事-閱讀和寫作,於是他到海邊,看著海,寫下一段我蠻喜歡的話:

我看著海,它是很古老、永久的事物,遠比我更早存在,而且直到許多小煩惱都被遺忘之後,海依然會在那裡很久很久。
推特讓你覺得全世界都關注你和你小小的自尊,都在愛你、恨你或評論你。但海洋讓你感覺全世界帶給你柔和、濕潤的包容,不管你怎麼大聲呼喊,它從不評論你。

接著他到了俱樂部,跟一群素昧平生的人唱完電影《阿根廷,別為我哭泣》主題曲,相較於和陌生人透過螢幕說話,與一群陌生人一起唱歌感覺是如此不同。

我們透過社群軟體跟朋友哈啦打屁取得聯繫,再長久的時間也比不上短暫真實的相處。好像滑滑個人頁面,關注一下動態,好像就跟這個人很熟一樣,跟這個被篩選釋放出來的訊息很熟一樣。

作者在第一週慢慢的打開了感官,讓他更專心,也與人有更多連結。他提到全世界的人們注意力都在萎縮,舉個例子:父母都非常愛兒女,每天被生龍活虎的小孩叫醒,應該是非常高興的事,但每天早上小孩出現時,本能卻是伸手拿一個冰冷的東西,查看裡面的資訊,儘管好孩子甜蜜的在床上爬來爬去。

接著作者提到,讀得愈快,理解越少。

現在的資訊時代,都要求我們快速接收資訊,快速理解,快速反應,這個快速的世界,也讓我們不太喜歡處理複雜而有挑戰性的題材,複雜的內容就容易略過不讀,所以媒體們也提供懶人圖片包或短影片吸引我們目光,而我們的心緒從一件事快速轉移到另一件事上越來越迅速,越來越頻繁,某種程度上,理解的也愈來愈少。

研究證明,刻意練習緩慢,像是瑜伽、太極或靜坐,有助於提升注意力。緩慢可以培養,快速則削弱。

這個社會要求我們越來越多,無時無刻都在回應,都在工作,一心多用的結果,就是效率變差,容易出錯。表現上看起來人是能一心多用的,像是電腦能「多工處理」,但實際上大腦同時只能出現一、兩個想法,它是在快速切換,在各種議題間切換,而切換的時候,大腦會重新思考之前在做什麼,想法是什麼,當我們一直習慣這樣一心多用多工處理時,大腦就漸漸地容易出錯。作者提到幾個研究,工作中常查看手機、收電子郵件和電話的效率和智商都下降,大腦常切換想法和回溯會讓想法更膚淺,沒辦法深入思考;中長期來說,創造力會喪失,因為大腦都在花時間切換,而不是理解,從而將不相關的面向連結起來創新。最後會影響記憶力衰退。

舉例來說,分心駕駛是全球增加最快的一種死因,分心影響開車的程度,和喝酒一樣糟糕。

我們能做的,就是屏除分心。

作者在小屋第二週時,他的內心世界摔落谷底,因為他只想拿回手機,沒了手機讓他充滿憤怒與恐慌。然後他到了一間餐廳,提到隨便看看旁邊,就能想起為何當初不想帶智慧型手機,因為人人都在滑。甚致有兩個人在聊天,但其實他們根本沒有在交談,金髮男談了自己10分鐘,黑髮男談了自己10分鐘,他們就互相輪流打斷對方講自己的事,都沒有問對方問題,只是談論自己,好像只是輪流朗讀自己臉書動態一樣。

作者提到自己以前每天查看推特跟IG好幾次,不是看自己的內容,而是看自己有多少粉絲、回饋和統計數據。20多年來整天收訊息、發訊息,訊息、臉書、電話就像跟世界的連結,沒有了這些訊息,好像在說你不重要,你沒有了意義。

世界越方便,也越疏遠,我們的交際,好像也越來越表面。

我們即使想抗拒,這整個社會也都在要求我們快速且多工,要求我們順著科技的潮流走,要求我們啃食速食文化,快速而焦慮,簡略且表面。

我想找回內心的平靜,好好欣賞生活,找回內心想做的事。

這次中秋連假試著學作者短暫離開了3C生活,在山林間享受安靜單純的生活,和朋友露營烤肉,沒有手機、沒有新聞資訊,只有人與人面對面的交談。朋友離開後,隔天獨自閱讀,和在山林間漫步,沒有外面的噪音,緩慢的步調,感到心靈沉靜且愉悅。在家裡,在五光十色裡時間就流失,在這裡,只有當下的風景和手中的書。

我想,就像跑步一樣,只有專注在一件事物上,才能真正得到平靜和做這件事的快樂,邊滑手機邊看比賽,支持的隊伍獲勝了,好像也沒那麼開心,比賽沒好好看,剛剛在滑些什麼也不記得了。

這本書只閱讀了不到一半,下一集再導讀作者提到哪些感觸和方法,也讓我心有戚戚焉。

先從睡前一小時不用手機遠離3C開始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