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銀杯逐馬帶隨車」出自唐韓愈《詠雪贈張籍》 詩中云: 「磧疑浮地,雲平想碾雷。隨車翻縵帶,逐馬散銀杯。萬屋漫汗合,千株照耀開。」縵帶: 白色的絹帶。句意: 急馳而過的馬車,碾出的車轍象兩條隨車輪飄動的白色絹帶; 奔馬在雪地上留下的蹄窩,猶如跟著馬蹄散落的只銀杯。
------------------------------------------------------------------------------------
方言中的漢字,多見於通俗小說,能夠流傳下來的,其漢字可說有八九成是原本的書面字,其餘一成左右可能是拚音,借音,或俗寫字!如,《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等!而閩南的潮汕,漳泉廈語,只有《荔鏡記》孤本流傳下來,其餘少數如南音歌詞,最多的則是民間抄本的歌仔戲詞,以及唸歌的歌仔冊! 這些處於社會底層庶民,所抄寫的文字,則多為借音,俗字,在判讀上,需有一定的專研才能勝任! 由施炳華教授主持的《台灣民間文學歌仔冊資料庫》,有豐富的成果彙整! 而在第一本[繡像王抄娘新歌]出版于1826年,這麼早期的文字記錄,有可能接近當時語音的文字認知,有些漢字還是值得參考摸索的! 譬如,最為人詬病的thit-tho5 俗寫字,辶+日,辶+月! 來看它的採用漢字! 說不定有意外之喜!
台灣民間文學歌仔冊資料庫,第一本[繡像王抄娘新歌]
挑達的意思,從下列的例句中,可以看出語意的遷延,其底層的脈絡是一致的!
亦作「挑闥」、「挑撻」。
1. 往來相見貌。
《詩•鄭風•子衿》:「挑兮達兮,在城闕兮。」
2. 輕薄放恣貌。
(1) 晉·干寶《搜神記》卷五:「蔣子文者,廣陵人也,嗜酒好色,挑撻無度。」
(2)明·唐順之《<福建鄉試錄>後序》:「及周之衰,則溱·洧之郊密邇王畿,且學校墮壞,士人挑闥而缺於禮。」
(3)《醒世姻緣傳》第六二回:「卻說那狄希陳的為人,也刁鑽古怪的異樣,頑皮挑達的倍常。」
3. 引申為自由自在,放縱不羈。
(1)唐·王維《贈吳官》詩:「不如儂家任挑達,草屩撈蝦富春渚。」
(2)宋·梅堯臣《朝》詩之二:「是非不道任挑撻,唯憶當時阮步兵。」
儂家,儂nong5, 是人字的變音! jin5 -> jiong5->long5->nong5! 儂,吳語為第一人稱,也做第三人稱的代詞 !
歌仔冊詞採用.撻桃,並不是無俚頭,而是有所本的! 這是歌仔冊留給我們的漢字線索!
舊文連結:是非不道任挑撻,唯憶當時阮步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