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7|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時間管理陷阱:你正在被時間主宰嗎?|人生四千禮拜|心得|EP009



    🔴這本書在說什麼?

    你會覺得時間不夠用嗎?本書在討論時間管理,並且希望我們放棄流於表面的效率提升的想法。為什麼呢?坊間有很多介紹生產力的書,他們介紹如何一個小時做到別人兩三個小時可以做到的事情,但就算真的做到又怎麼樣?事情是做不完的。你覺得你兩個小時可以做完別人八個小時的事情,你上班就可以只上兩個小時就下班了嗎?不可能,你只會被塞到更多東西,直到八個小時全部塞滿為止,所以這本書他是轉而去思考另一個問題:面對人生的有限性時,如何尋求喜悅。

    假設你能夠活到80歲,大概也就4000個禮拜可以活,本書指出如何接受生命的有限性,建立有意義的人生,只要你願意相信並實踐,很多東西是可以改變的。

    本書從哲學角度出發,以具體建議收尾。提出許多值得思考的問題:

    1. 如果我們總是為了未來而活,那我們真的活過嗎?
    2. 現代生活如此的方便,卻如何讓我們變得不會生活?

    適合這些人

    1. 有練習時間管理一段時間的人
    2. 思考長期目標規劃的人
    3. 想了解時間哲學的人


    🔵時間概念的轉變

    在時間的概念出現之前,人們隨著四季變化,春天播種,秋天收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那個時候,人們可以活在深層的時間裡面。

    但是這樣有一些問題,因為如果沒有時間的概念的話,很難進行大規模的集體協作,比方說你要聚集500個人,如果你沒有時間概念,那你可能就只能說在聽到雞叫的時候,大家來到教堂這邊集合,但如果沒有其他報時的機制呢?或每家的雞叫的時間不一樣呢?這個時候就會很麻煩。

    而當初就是修道院的修士為了讓全修道院的人在規定的時間醒來,所以開始發想設計世界上的第一台機械鐘。

    而鐘錶出現之後,時間的概念就產生了,人們自然而然就會把時間當作一種資源,既然是資源,就會盡量以更有效地方式運用。也就是把時間當作一個箱子,會想要在裡面塞入更多的東西:你這一個小時就只有吃飯,感覺就很空虛,那為何不一邊吃飯一邊跟家人聊天,然後再一邊看著股市資訊呢?

    但是這樣久而久之,人們看待時間的眼光就不再單純,別人一個小時可以做一件事情,我就要一個小時做三件事情,把時間當作勞工,不斷地壓榨,追求各種生產力的工具,就為了讓自己單位時間可以做出更多的事情。

    而當人們的生活都被行事曆密密麻麻的事項所塞滿的時候,就沒有一段空閒時間可以去思考長遠的未來,而這是作者認為值得擔憂的事情。

    🔵向死而生,意識到有限

    那到底什麼是長遠的未來呢,作者是怎麼解釋的呢?

    作者的解釋是:長期而言,我們都會死。

    聽起來像是一句廢話,那接下來呢?作者說:既然知道人生總有一天會死,那其實你就可以去規劃假設你活到平均年齡80歲,那麼人生總共也不過4000個禮拜而已,我在這4000個禮拜裡面,你有想要做怎樣的事情?

    你現在忙的事情,在10年後回顧來看,可能不值一提。反過來想,哪些事情是經過10年之後,你也覺得這是十分重要的,那就應該要讓它在你目前的人生排序裡面,得到比較優先的地位。

    其次,關於有限跟無限的思考,作者提出:如果時間是無限的話,有可能大家的拖延症會變得更加嚴重,反正我時間無限,明天做跟明年做是一樣的,那我為什麼要現在做?

    而就是因為人生的有限,你選擇了這個方案,就不能選擇另外一個方案,每個人的人生才會有趣,就像一場冒險一樣。再者,因為稀缺,才會珍貴,像是日本講的一期一會,每一次見面都當作最後一次見面。

    而作者這邊給了一個有趣的小比喻:比方說你吃橘子的時候,你就要想,人一輩子吃橘子的次數是有限的,所以吃一次少一次,這樣子的想法就會讓他更珍惜與更認真的沈浸在吃橘子的體驗。

    🔵你在做自己or生活所迫?

    你覺得你的生活滿意嗎?有人覺得自己的生活可以「做自己」,但有沒有可能其實就只是被生活推著走而已,因為沒錢就只能去工作,然後還可以美其名說自己都可以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但「負責」並不等於「做自己」。

    我認為「做自己」應該是自己想要做什麼事情,就可以做什麼事情,當然是在不侵害別人權益的條件下。所以與其說是著自己,不如說就是達到財務的自由,你才有這樣的餘裕去選擇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但是達到財務自由之後,是不是就不會再去工作了,其實答案是否定的,還是會去工作,但就只是不為錢工作,你可以去做自己喜歡的工作,而其中最重要的判別指標就是:你工作/事業快樂嗎?

    有些人覺得自己的生活可以「做自己」,每天都可以活出價值活出意義,講得很正向,但每天下班就只是在抱怨工作,所以這還是一個選擇權的問題,因為你別無選擇,所以你就只能在這樣的公司裡面做著稱不上喜歡的工作。

    你看葉子在風中飛,葉子究竟是自由的還是不是自由的?葉子當然可以說他想要去左邊就去左邊,想要選右邊就是右邊,但其實決定葉子方向的永遠都不是葉子,而是背後的風。

    🟡個人想法

    ❶ 機會成本

    書中說,人中就要將就,你選了記者,就沒辦法再去當律師或醫生。

    但我覺得這是以前比較舊的想法,就是一個人一輩子就只能做一種職業,但現在學識知識的門檻降得越來越低,也未必就真的沒辦法做。

    除此之外,也要看你覺得的機會成本是什麼,如果你覺得那段時間拿去做什麼職業,就必須要犧牲掉其他的職業,那麼你就是用時間去思考而已,但不一定要用時間啊,你也可以用成就去思考,像柯文哲,它可以醫生、政治、自媒體,同時發展,只是最後選時間一門深入而已,但至少有開一個頭,而不是完全的小白。

    ❷ 工具箱

    其實這本書前面都是在講看待時間的觀念,但觀念就是觀念,最後還是要看他做了哪些事情。深思熟慮考量1000種假設狀況,然後最後選擇A方案,跟別人瞎猜的選擇A方案,過程完全不一樣,但結果是一樣的。

    而在這本書的最後,其實就有作者的具體行動建議:

    ① 兩種清單:一個是想要做的清單,這個無上限,你想寫多少就多少。另一個是今日待辦清單,上限最多10個。設定上限的原因就是避免工作像黑洞一樣把自己的時間全部吃掉。

    ② 一心一用:一次只做一件事

    ③ 先求有再求好:先做到60分,剩下看剩餘時間,再讓分數慢慢提升上去

    ④ 回顧完成的事情:給自己一些成就感

    ⑤ 有意識的管理自己的注意力:專注有限,省這點用,可以試著正念,加上蕃茄鐘,減少切換,避免損耗

    🔴總結

    首先,本書提出了對現代時間的認知和追求時間效率觀念的批判性反思。人們常常感到時間不夠用,試圖透過提高效率來完成更多的任務。然而,這種追求效率的方式往往導致更多的壓力和焦慮。書中建議採用如待辦清單、番茄鐘等方法,來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時間。

    書中鼓勵我們重新認識時間,認為時間應該被視為資源,所以請珍惜每一刻。生命中的優先事項應該根據個人的價值觀來重新確定,因為時間有限,所以過上自己喜歡的生活這件事變得至關重要。

    其次,本書深入研究了有限時間的思考。它強調了接受生命的有限性的重要性,並提出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過上有意義的生活的建議。這種思考方式可以更好地幫助我們規劃和管理時間,以實現自己的目標。

    總之,本書的核心思想是引發對時間管理的深刻思考,並提供實際的建議,幫助他們在有限的期限裡追求幸福。它以哲學的思考,結合實用的建議,為現代人在時間管理方面提供了新視角。無論你是忙碌的職場人士還是渴望更好地管理時間的人,這本書都將為你提供啟發和指導,幫助你更有意義地度過每一天。

    🌐延伸閱讀

    1. 就怕平庸成為你的註解
    2. 別做熱愛的事
    3. 躍遷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