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介紹吳軍這個人,最簡單的大概是說「暢銷書作家」,畢竟這些年他出了十多本屢獲圖書大獎又極為暢銷的書,但他不是「專業」作家,若以世俗角度,賺最多錢的工作算是正職的話,他現在應該算是矽谷投資人,若以專業來說,他是科學家,或是更夯的人工智慧專家,也在世界最頂尖的幾所大學擔任客座教授或董事。
以一個如此具有在真實世界歷練而有所成就的人,願意花時間花力氣來寫作,無私地分享他的心得,初入社會或還在職場打拼的人,應該滿懷感激地把此書當作經典來修行。
是修行沒錯,就如同他在前言裡寫道:「掌握知識的方法和獲得智慧的方法不同。知識可以透過學習去獲取,智慧則要靠悟來獲得。這個「悟」是指自己去覺悟,去領悟。一個道理只有在自己真正領悟了,使用起來才能融會貫通。因此,獲取知識的過程是學習,這是大家所熟悉;獲得智慧的過程則是一種修行,這是很多人之前沒有體驗過的。」
「元智慧」跟「軟能力」,這兩本是最近在台灣出版的書,我在推薦序裡這麼寫:「在知識取得很困難的時代,擁有別人沒有的知識,能帶來優勢的力量。但是活在知識唾手可得的時代,如何不淹沒在訊息大海裡反而是新的挑戰。現代人要能夠將知識轉化為智慧,並且學會將智慧運用到真實世界的能力。」
書裡幾乎都是「過來人」真誠的建議,若是仔細且慢慢地體會與實踐,收獲一定很多的。但是我另一方面也有點擔心,在這訊息太多的時代,如果只是大略看過,覺得有道理,然後就放下,繼續用自己原來的方式學習與過生活,就非常可惜了。
作者不是只提出原則,寫出很多金句,他的論點都有實例與方法。比如說,在「用系統論的方法優化自身」這一小節裡,他以電腦科技的進步來比喻,電腦的進步是系統性的,人的進步則有很大的隨意性。系統學習的核心有兩個:一個是目標設定,另一個是回饋機制。
他說,眼睛盯在那裡,被什麼人感動,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這其實就是目標設定。而你做了某件事被獎勵,做了某件事被懲罰,這就是回饋機制。
人在成長中,接觸到的回饋機制有兩種,第一種是學校的作業和考試機制,你可以透過做作業和考試,來獲得及時又準確的回饋。第二種是真實世界的回饋機制,它未必及時,可能也不完全準確,更複雜的是,它不是孤立的,很多時候的回饋都是整體性的,模糊的。
若是照學校那種回饋機制訓練出來的模式努力,在真實世界可能是靠不住的,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在學校成績很好的人,進入社會表現不見得理想的原因。
那麼該如何做呢?作者建議採取古希臘哲人亞里斯多德提出的有效方法,第一是要掌握最基本的知識和底層的方法和工具,並且忘掉那些必須依賴於及時回饋才有效的經驗。所謂最基礎知識與底層方法工具,指的是很多知識和經驗都是經過千百年反覆檢核或經過各種回饋不斷優化的,這些知識與經驗也可以稱為專業性的常識。
這些如何獲得?可以自己學,慢慢領悟,但也有更高效的作法,就是第二點,要接觸更多有經驗的人,盡可能多從他們那裡獲得社會經驗和閱歷。
這兩本近700頁的內容,就是一個有經驗的人,跟我們說的社會經驗與閱歷,值得年輕朋友仔細地練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