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4/14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知書答理》從《徒步旅人》,探索#我們還能如何旅行呢?

我們還能如何旅行呢?

旅行究竟是為了什麼?

對我而言

『旅行』就像是偏離日常軌道的探險,讓自己永遠在"重新定位中"🚩

『旅行』有時只是觀點或身分的轉換,取決於你如何編輯與賦予所見所聞的意義

-----------------------------------------------------------------------------------

🚩當世俗成就不再迷惑你,你要如何為生命找到意義?

老師一路走來都是雜沓城市中的白領上班族,然而這十餘年來他每逢閒暇,便一身輕裝將自己丟進僻靜的山林,走進台灣各地角落,展開另一種旅行。他追尋美、日學者行腳島間田野的採集足跡;腳踏手作古道穿行於紅檜森林;入山傾聽泰雅獵人滿載生命體驗的薩伐旅。他驚喜亦感嘆於路上無數被遺忘的歷史軌跡,卻也在一個個化外之境意外收穫了療癒。

看似杳無人煙的山林,遍布先民和自然學者的足跡,擴大我們對那個時代更多理解和想像,然後回頭去尋找那些被遺忘的存在。

他沿路感受親切的山聲與氣味。一邊品嚐稜線上農家的日常野味,在夜半鳥獸的合鳴聲中酣然入睡;曾在險坡峭壁間猶疑著步伐,卻也在雪山上安頓了人生的挫折。這是專屬於山行者與古道間的親密關係。

🚩透過閱讀和想像,古道成為你的時光隧道

老師博覽古今,對於植況地貌、常民風情的描寫,以及引述之山史地誌文字,讀來令人心神嚮往。讓讀者也想依循作者的腳步,探幽尋訪古道的真實風景,站在島嶼的記憶深處,諦聽腳下的歷史跫音。

「古道探索是一把打開台灣寶藏的鑰匙,引領我進入過去未曾關注的自然觀察和台灣歷史兩個場域。我個人知識世界的空白地帶,讓我重新審視島嶼的位置和未來。」

徒步山行本身就是一種目的。

當你如旅人般出走踏查、記錄、定位,

地方也將因為你而有了意義。


(以上摘錄自《徒步旅人》書籍內文)
------------------------------------------------------------------------------------
🚩登山的內觀練習

有幾次登頂經驗,完全呼應了《徒步旅人》中的描述「在接近終點或攻頂時,往往得面對油然而生的倦怠感、厭世感。大腦在肌肉上有餘力時,會進入一種自我保護的疲勞機制,此時必須有某種刺激、使命感、信念或信仰,才能義無反顧地邁向目標。抵達終點時才明白,原來是自己想偷懶罷了。」

想起工作上面臨的挑戰也是如此,人體的自我保護機制傾向easy way,但如果清楚自己想要拿下的山嵐風景,這些體力上的痛苦或心理上的煎熬,就是過程;累的時候,閉眼放鬆或冥想,都是很好排解跟重新振作的方法。


🚩登山的自然療癒

書中也提到「當你走得死去活來,山下什麼天大事、職場什麼理不清的糾結、人生什麼困惑煩愁,都失去了意義;此時你只看到前行者的屁股,只在乎步伐與呼吸、只關注眼前的風景,只想與自己對話,可心思卻越發清明,腦袋靈光獨燿。」

這也是我為何會愛上登山的原因。當你開始爬山,專注在自己的呼吸或步伐上,彷彿是一種自動的數位排毒與心智排毒療程,你能做的也不多,沒有手機訊息的干擾、沒有不斷湧入的新信件、沒有接二連三的會議或需要決策判斷的難題......就是全然的跟自己在一起,腦袋裡可能會有一些糾結的議題持續浮現、消退。

🚩人們為何要登山呢?

對我而言,每個月的登山行程就像是一場島內小旅行,讓自己暫時偏離日常生活軌道,自我也在不斷"重新定位中"重新整理好自己。沿途的風景、相遇的山友、巧遇的動物或植物,都是每次旅行的伴手禮。

想起『魔法翻新』裡的片段,小梅每逢假日就跑去爬山的橋段。

總會在登頂之後,對著空曠的山谷大喊~各種積累已久的怨氣~

同行的春川笑她:你別把世俗的煩惱帶到山上來好嗎? 把那些留在山腳下吧!

󠀠

🚩我們還能如何旅行呢?

如果人生就是一場旅行,我們還能如何旅行呢?!

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會遇到不同的旅伴,有人特別會逗你開心、有人總是會惹你生氣

有人陪你走了長長的一段迷霧隧道、有人只是短暫的巴士共乘、更多時候你就隻身一人


我把人生當成一場旅行,格外珍惜旅途中的風景、相遇的人事物、打亂的行程表.....

還有各種期待中的安排景點與意外中的驚喜橋段

我喜歡永遠在"重新定位中"'的自己,用保持開放、彈性與擁抱驚喜的心,持續旅行中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內容總結
徒步旅人
4
/5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