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題目:常識新聞報導與知識新聞報導的區別(一)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許多人在面對新聞報導時,往往以直覺為主,蹭恨為主,喜惡為主,只要犯上自己高道德標準的事件就開始言之鑿鑿地數落一番,一旦發現是錯的就怪新聞及當事人誤導報導,新聞報導跟風事件行之有年,最常見的就是公眾人物的八卦緋聞事件和經濟民生事件,到底是社會大眾縱容新聞媒體坐大跟風報導還是新聞媒體失去了專業,現在就來談談新聞媒體的專業與社會大眾的喜惡有什麼差別。

 

已故作家林清玄在他爆發緋聞事件時,曾經對友人說報導全部不是事實。也就是說當他接受媒體專訪時,所說的話以及媒體問的問題,在報導公諸社會大眾的時候,全文都被扭曲了意思。這下,我的思考該如何?不用多想,數百家平面及電子媒體蜂擁報導導致社會大眾憤而撕毀他的作品。政治有一句話說一句定生死。難道我們的社會已經走入完全沒有思考與真理存在的社會?用政治權謀的方式來主導社會,不僅僅常識的生活被扭曲,連文明過後的知識生活也不見思酌討論,這樣的文明教育跟不文明有什麼差別?

 

新聞傳播者秉持著一股熱誠將社會大眾關心的事務公諸於世,以公開的方式討論求得一個圓滿的見解。是謂傳播者。如今我所見聞者,不再以公眾事務為主之傳播,亦有以假借公眾事務行個人恩怨之解,達其個人在社會的名望所至。

 

當我們面對傳播媒體資訊時,如何知道新聞真假?更何況現在邁入資訊爆炸的時代裡,在數位科技資訊引領的時代,每一個人捨傳統資訊就數位先進資訊,包括個人的日常生活訊息,舉凡:工作,家庭,等等私領域和公領域的區別在於一個自律的行為而已。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513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花非花聊起物中物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1.各類自然文化與社會政治議題 2.各類生活關察文 3.講不完的教育專題文章 4.各類主題徵文 5.菩提道次第廣論 6.現代詩 7.現代小說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許多人在面對問題時,都會怪罪社會大眾,其實很多時候社會大眾的跟風都是被操作的,以一個無知與思考的例子來說,旅遊和美食。現在就來談談什麼樣的思想愚弄社會。   有一個問題問大家,一般來說文學寫作是有警惕社會反思並改進社會不良風氣,向上引導的力量,讓社會呈現祥和進步的特徵。但為什麼現行台灣社會越
    自從學習菩提道次第廣論數個月之後,發現數數觀察修習暇滿人生,回顧過往我在職場上可真謂是一場艱苦的修行。       也許會有人告訴你,人生沒什麼真相,人生的勝利組與失敗組就是自己的努力差別。其實真相藏在魔鬼中,你相信人生沒什麼真相你就錯了。職場上分四種人:實口虛心,虛口實心,實口實心,虛
一場世紀大病毒之戰,引發了各行各業為了生存,本該由政府扶植的中小企業讓產業升級。在機器產業時代來臨,用少少的人工可以做更多事的。可惜了,官員只管配合大財團炒地皮。搞得民不聊生,用缺工的藉口引進外勞,害台灣勞工無法生存。 首先談福利國。效仿北歐國家,結果北歐瑞典高達40%的所得稅收,台灣呢?只見有錢人
每年到大選時刻,台灣社會總會有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發生,有時候會想,台灣真的沒什麼大事,其實也不對,台灣的大小事都要等選舉才會發生,所以想要台灣平安度日的時刻,最好都不要有選舉,很奇怪,選舉都是選賢與能,選出為社會服務的公眾人物來改善社會總總不好的現象,以利社會大眾安居樂業,生活富足安康。這幾年來,發
隨著科技文明,各種的生活方式的改變,導致生活科技犯罪也逐漸增加,過去街巷宵小弄戰,街巷打鬥事件變成城市弄戰,幫派集結集體混戰的情況轉變為網路混戰與欺騙和誘拐的行為,這些似乎都是人性的弱點,也是人性最黑暗的一面。因為是人性的黑暗面,所以才需要教育來養成人性光明的一面促成社會和諧和樂的生活。隨著科技犯罪
許多人在面對問題時,都會怪罪社會大眾,其實很多時候社會大眾的跟風都是被操作的,以一個無知與思考的例子來說,旅遊和美食。現在就來談談什麼樣的思想愚弄社會。   有一個問題問大家,一般來說文學寫作是有警惕社會反思並改進社會不良風氣,向上引導的力量,讓社會呈現祥和進步的特徵。但為什麼現行台灣社會越
    自從學習菩提道次第廣論數個月之後,發現數數觀察修習暇滿人生,回顧過往我在職場上可真謂是一場艱苦的修行。       也許會有人告訴你,人生沒什麼真相,人生的勝利組與失敗組就是自己的努力差別。其實真相藏在魔鬼中,你相信人生沒什麼真相你就錯了。職場上分四種人:實口虛心,虛口實心,實口實心,虛
一場世紀大病毒之戰,引發了各行各業為了生存,本該由政府扶植的中小企業讓產業升級。在機器產業時代來臨,用少少的人工可以做更多事的。可惜了,官員只管配合大財團炒地皮。搞得民不聊生,用缺工的藉口引進外勞,害台灣勞工無法生存。 首先談福利國。效仿北歐國家,結果北歐瑞典高達40%的所得稅收,台灣呢?只見有錢人
每年到大選時刻,台灣社會總會有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發生,有時候會想,台灣真的沒什麼大事,其實也不對,台灣的大小事都要等選舉才會發生,所以想要台灣平安度日的時刻,最好都不要有選舉,很奇怪,選舉都是選賢與能,選出為社會服務的公眾人物來改善社會總總不好的現象,以利社會大眾安居樂業,生活富足安康。這幾年來,發
隨著科技文明,各種的生活方式的改變,導致生活科技犯罪也逐漸增加,過去街巷宵小弄戰,街巷打鬥事件變成城市弄戰,幫派集結集體混戰的情況轉變為網路混戰與欺騙和誘拐的行為,這些似乎都是人性的弱點,也是人性最黑暗的一面。因為是人性的黑暗面,所以才需要教育來養成人性光明的一面促成社會和諧和樂的生活。隨著科技犯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新聞對社會或者說公眾的作用,就是提供訊息。 除了政府政策、政策實施影響、社會問題等等外,也提供知識。 不用花費太多力氣就能閱讀新聞,是你我的近用權。
Thumbnail
在當今世界,每天有大量資訊不斷產生,遠超過以往所謂的知識爆炸或資訊超載。報紙上報導的都是前一天的資訊,而即時的消息需要透過電視和廣播來獲取。網路上更是充斥著各種假訊息。對於不同的人來說,這些資訊的影響也各不相同,讓人不禁思考在這個資訊時代中,如何保持對資訊的敏感度與判斷力。
Thumbnail
現代媒體環境已經演變。媒體不再追求中立,積極追求分化,偏好特定意識形態。針對這樣的情況,本文探討了新的政治化並非真正的政治參與,而更像中世紀的經院哲學。本文將帶您深入瞭解當代媒體環境的運作模式和媒體的政治化演變。
Thumbnail
在數位時代,幾乎人人都透過網路作爲取得新聞資訊的主要管道。除了透過網路平台取得新聞媒體發佈的消息,也常常仰賴直播節目獲取消息。合法的新聞媒體,大多對於未加查證的消息發佈非常謹慎而且保守,良莠不齊的自媒體則不然。
Thumbnail
社群媒體會導致「過濾氣泡」和「同溫層效應」。也就是說,這只會讓用戶只看到符合其既有觀點和興趣的內容,從而錯過多樣化的信息。 如果要做出更妥善的市場判斷,除了需要在即時的數據和長期的品牌價值之間找到平衡,也要提醒大家要及時『抽身』回到真實的世界中,才能避免陷入數據迷戀和演算法偏見。
Thumbnail
當今網路科技進步,帶來了處理大量資訊的挑戰,對個人如此,對企業更是如此。本文探討了從企業決策到日常生活都適用的資訊處理流程,以及因應之道,協助你對資訊「接收≠接受」,避免盲目接受資訊而做出錯誤決策!
我想多數人每天都是先看蒐集報章雜誌和網路媒體資訊,閱讀和解讀這些新聞訊息之後,然後才產出盤勢觀點,甚至是操作策略,可是那不是你真正的觀點,很可能只是間接被植入,或是說是抄來的...
Thumbnail
網路的普及,看似一度打破了這個障礙,然而,隨著社群平台發展帶來的資訊的碎片化,我們似乎又回到了新型的資訊不對等時代;台灣的媒體亂象許多人將其原因歸咎於台灣的「媒體自律不足」或「民眾欠缺識讀能力」,雖然並沒有錯,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過多人跨足自媒體卻沒有正確的意識。
Thumbnail
當智慧型手機幾乎可以取代電子及平面媒體時,已經很少人端坐家中,藉由電視收看新聞。如果有,也僅僅把它當作電腦顯示器使用。同時,國人收視新聞的方式也已大幅改變,慣以收看「新聞談話節目」取代收看新聞台。
Thumbnail
現今的資訊環境變得越來越複雜和雜亂,真假資訊交雜在一起。在這種情況下,要判斷消息的真實性變得更加困難。有些消息可能只是謠言或誤解,而有些則是真實的事件。因此,我們必須更加謹慎地對待每一個消息,並且更加積極地尋找證據來支持或反駁它們的真實性。 首先,我們會問自己:這件事情是與事實相反的嗎?也就是
Thumbnail
新聞對社會或者說公眾的作用,就是提供訊息。 除了政府政策、政策實施影響、社會問題等等外,也提供知識。 不用花費太多力氣就能閱讀新聞,是你我的近用權。
Thumbnail
在當今世界,每天有大量資訊不斷產生,遠超過以往所謂的知識爆炸或資訊超載。報紙上報導的都是前一天的資訊,而即時的消息需要透過電視和廣播來獲取。網路上更是充斥著各種假訊息。對於不同的人來說,這些資訊的影響也各不相同,讓人不禁思考在這個資訊時代中,如何保持對資訊的敏感度與判斷力。
Thumbnail
現代媒體環境已經演變。媒體不再追求中立,積極追求分化,偏好特定意識形態。針對這樣的情況,本文探討了新的政治化並非真正的政治參與,而更像中世紀的經院哲學。本文將帶您深入瞭解當代媒體環境的運作模式和媒體的政治化演變。
Thumbnail
在數位時代,幾乎人人都透過網路作爲取得新聞資訊的主要管道。除了透過網路平台取得新聞媒體發佈的消息,也常常仰賴直播節目獲取消息。合法的新聞媒體,大多對於未加查證的消息發佈非常謹慎而且保守,良莠不齊的自媒體則不然。
Thumbnail
社群媒體會導致「過濾氣泡」和「同溫層效應」。也就是說,這只會讓用戶只看到符合其既有觀點和興趣的內容,從而錯過多樣化的信息。 如果要做出更妥善的市場判斷,除了需要在即時的數據和長期的品牌價值之間找到平衡,也要提醒大家要及時『抽身』回到真實的世界中,才能避免陷入數據迷戀和演算法偏見。
Thumbnail
當今網路科技進步,帶來了處理大量資訊的挑戰,對個人如此,對企業更是如此。本文探討了從企業決策到日常生活都適用的資訊處理流程,以及因應之道,協助你對資訊「接收≠接受」,避免盲目接受資訊而做出錯誤決策!
我想多數人每天都是先看蒐集報章雜誌和網路媒體資訊,閱讀和解讀這些新聞訊息之後,然後才產出盤勢觀點,甚至是操作策略,可是那不是你真正的觀點,很可能只是間接被植入,或是說是抄來的...
Thumbnail
網路的普及,看似一度打破了這個障礙,然而,隨著社群平台發展帶來的資訊的碎片化,我們似乎又回到了新型的資訊不對等時代;台灣的媒體亂象許多人將其原因歸咎於台灣的「媒體自律不足」或「民眾欠缺識讀能力」,雖然並沒有錯,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過多人跨足自媒體卻沒有正確的意識。
Thumbnail
當智慧型手機幾乎可以取代電子及平面媒體時,已經很少人端坐家中,藉由電視收看新聞。如果有,也僅僅把它當作電腦顯示器使用。同時,國人收視新聞的方式也已大幅改變,慣以收看「新聞談話節目」取代收看新聞台。
Thumbnail
現今的資訊環境變得越來越複雜和雜亂,真假資訊交雜在一起。在這種情況下,要判斷消息的真實性變得更加困難。有些消息可能只是謠言或誤解,而有些則是真實的事件。因此,我們必須更加謹慎地對待每一個消息,並且更加積極地尋找證據來支持或反駁它們的真實性。 首先,我們會問自己:這件事情是與事實相反的嗎?也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