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漫讀(4):巧言令色,鮮矣仁!-巧言令色是儒家『禮』的必然結果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電子書:《論語漫讀》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學而第一,陽貨第十七)。

raw-image


這句話很有意思!寥寥數位,但資訊很大。

 

『巧言』包含兩個意思,一是乖巧動聽,而是不實之辭。如是實話又很動聽,那是善言,善於言;如不是實話說得又不動聽,那就是赤裸裸的謊言。

 

『令色』就是善於使臉色。比如剛對權貴滿臉堆笑,轉過背來,就對下人聲色俱厲。或者不知道來人的來頭,一臉的倨傲,知道是長官後馬上變得低三下四。臉色就像川劇變臉那樣瞬息萬變。

 

孔子說:『撿動聽的漂亮話,盡說些不實之辭,善於變幻臉色以討好奉迎他人,少有這樣的仁人』。

 

這裡,承上句,孔子從反面來說明什麼不是不仁的表現。『巧言令色』就是其一。而上句『其為人也孝弟』,是從正面來說明什麼是仁的行為。

 

這句話還在陽貨第十七篇中完全重複出現過一次。在公冶長第五篇中也出現過同樣意思的話,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公冶長第五)。足見孔子在弟子面前說過多次,讓弟子們覺得很重要,所以編排《論語》時,將這句話放在這麼前面的位置。

 

那笨嘴笨舌之人是不是就『多矣仁』呢?孔子還真這麼認為,『子曰:剛、毅、木、訥,近仁』(子路第十三)。剛強、果敢、質樸,鈍言,就接近於仁了。

 

 

這麼說,好像孔子自己肯定不巧言令色了。但看《論語》鄉黨篇中描述的孔子的言談舉止,卻不完全是那麼回事。

 

『孔子於鄉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廟朝廷,便便言,唯謹爾』(鄉黨第十)。

 

孔子在自己鄉里顯得很溫和恭敬,不多說話;而在宗廟裡、朝廷上,卻很健談,但比較謹慎,想好後再說。

 

『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誾誾如也。君在,踧踖如也,與與如也』(鄉黨第十)。

 

在上朝等見國君時,同下大夫談話,很放鬆自得,很有氣勢;但同上大夫說話,就變得嚴肅平和;國君來了,又變得緊張拘束,小心謹慎。

 

從這些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出,孔子確實並不巧言,但卻令色。和不同地位的人相處時,臉上的神情很不一樣。

 

這並不奇怪。儒家講究『禮』,在處理人與人的關係上主張區別對待。總體上,對上要恭。不用說,自然上就會對下傲。孔子有很強的自我約束能力,能中規中矩地按儒家禮儀行事,不會出格。但就人群總體而言,自律性是個隨機分佈,多數人就會對上極盡奉迎,對下則肆意欺壓。

 

因而,孔子雖然厭惡巧言令色,認為巧言令色之人不會有仁心,但巧言令色卻是孔子主張『禮』的必然結果。儒家的主張往往都是這樣,結果與初衷恰好相反。

 

2017年2月23日

avatar-img
90會員
329內容數
從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多維度對中國社會透視研判。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江上小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電子書:《論語漫讀》 《論語》是語錄體。孔子講學遊歷時,他的弟子記下了他的言行,弟子的弟子又記下老師的言行,後來編撰成書。可能孔子去世好多了年後,他的徒子徒孫忽然想到,應該將孔門的言論好好整理歸納一下,流傳後世。於是將各自的上課筆記歸攏起來,刪去重複的,挑選完整準確的。那時記錄文字還是竹簡,編撰工
電子書:《論語漫讀》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這兩句話講究比較大。歷來的詮釋都沒有講透,只停留在字面意思,而沒看出這也是孔子及儒家對待周遭世界的態度,潛移默化卻深遠地影響了後世。 我們今天讀《論語》,重點不在於他的原意或字面意思是什麼,而是要看古人是如何理解和運用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是《論語》開篇第一段的第一句話,後面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段話含義豐富又意蘊深遠,我得分兩次來說。 孔門弟子將這句話放在《論語》開篇,足見其重要性。孔子教弟子、弟子來求學,都是為了做官。學習是做官的基礎和途徑。子夏說得很清楚,「學而優
自漢武帝「獨尊儒術」以來,儒家思想便成為中國文化的主要思想體系,延續至今;二千多年來,塑造了中國人的價值觀、人格和行為模式;主導了中國的政治制度,維繫了中國社會的秩序和運行。而孔子的言行,則奠定了儒學的核心要義,主要體現在其弟子編撰的《論語》一書中。 孔子將「仁」的概念注入到周禮之中,為孝悌的價值理
電子書:《論語漫讀》 《論語》是語錄體。孔子講學遊歷時,他的弟子記下了他的言行,弟子的弟子又記下老師的言行,後來編撰成書。可能孔子去世好多了年後,他的徒子徒孫忽然想到,應該將孔門的言論好好整理歸納一下,流傳後世。於是將各自的上課筆記歸攏起來,刪去重複的,挑選完整準確的。那時記錄文字還是竹簡,編撰工
電子書:《論語漫讀》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這兩句話講究比較大。歷來的詮釋都沒有講透,只停留在字面意思,而沒看出這也是孔子及儒家對待周遭世界的態度,潛移默化卻深遠地影響了後世。 我們今天讀《論語》,重點不在於他的原意或字面意思是什麼,而是要看古人是如何理解和運用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是《論語》開篇第一段的第一句話,後面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段話含義豐富又意蘊深遠,我得分兩次來說。 孔門弟子將這句話放在《論語》開篇,足見其重要性。孔子教弟子、弟子來求學,都是為了做官。學習是做官的基礎和途徑。子夏說得很清楚,「學而優
自漢武帝「獨尊儒術」以來,儒家思想便成為中國文化的主要思想體系,延續至今;二千多年來,塑造了中國人的價值觀、人格和行為模式;主導了中國的政治制度,維繫了中國社會的秩序和運行。而孔子的言行,則奠定了儒學的核心要義,主要體現在其弟子編撰的《論語》一書中。 孔子將「仁」的概念注入到周禮之中,為孝悌的價值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語句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 子曰: 「書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以書為媒,傳遞溫暖與力量 在時光的長河中,書籍是閃耀著智慧光芒的寶盒。 贈書,便是傳遞這光芒的溫暖舉動。 企業,團體組織 "中英文版論語" ​贈書 諮洽
Thumbnail
語句 哀公聞曰:「何為則民服?」 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以書為媒,傳遞溫暖與力量 在時光的長河中,書籍是閃耀著智慧光芒的寶盒。 贈書,便是傳遞這光芒的溫暖舉動。 企業,團體組織 "中英文版論語" ​贈書 諮洽
Thumbnail
《論語》是記錄孔子言行的經典著作,強調仁愛與同理,並對禮貌與尊重提出重新定義。此外,書中還提倡修齊治平的觀念,以及個人修養的重要性。文章通過介紹書中主要觀點,並結合個人的學習體會,呈現了孔子思想的核心價值。
Thumbnail
在人際關係中運用幽默會有什麼效果呢?幽默和一般的笑話又有什麼不同?「幽默」一詞譯自英語humor,林語堂認為:「凡是善於幽默的人,其諧趣必愈幽隱,而善於鑑賞幽默的人,其欣賞尤在於內心靜靜的理會,大有不可與外人道之滋味,與粗鄙顯露的笑話不同,幽默愈幽愈默而愈妙」可見幽默其實是具有智慧與妙趣的。
心齋,是莊子內篇第四章人間世一個寓言....
Thumbnail
何為「君子」?以下將討論儒家特有的,人的言說方式對其德性發展可能有的形塑作用。
Thumbnail
  文化大革命的「批林批孔」(林彪和孔子)運動中。於1974年批判會上,主持人問沈默不語、提倡復興儒學的梁漱溟感想,他說:「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主持人要求他解釋,他答曰:「我認為,孔子本身不是宗教,也不要人信仰他,他只是要人相信自己的理性,而不輕易去相信別的甚麼。別的人可能對我有啟
Thumbnail
論語,一本劃時代文學鉅作,由至聖先師孔子的弟子們編寫的一本語錄,記載了孔子對他們的日常教誨等言行舉止,堪稱表現儒家思想的文學作品中的經典,明明只是一本語錄,為何如此的重要?國文課上過了那麼多篇,這次,試著用學生的角度看論語 這本書:親愛的孔子老師子貢的十堂智慧課
Thumbnail
語句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 子曰: 「書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以書為媒,傳遞溫暖與力量 在時光的長河中,書籍是閃耀著智慧光芒的寶盒。 贈書,便是傳遞這光芒的溫暖舉動。 企業,團體組織 "中英文版論語" ​贈書 諮洽
Thumbnail
語句 哀公聞曰:「何為則民服?」 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以書為媒,傳遞溫暖與力量 在時光的長河中,書籍是閃耀著智慧光芒的寶盒。 贈書,便是傳遞這光芒的溫暖舉動。 企業,團體組織 "中英文版論語" ​贈書 諮洽
Thumbnail
《論語》是記錄孔子言行的經典著作,強調仁愛與同理,並對禮貌與尊重提出重新定義。此外,書中還提倡修齊治平的觀念,以及個人修養的重要性。文章通過介紹書中主要觀點,並結合個人的學習體會,呈現了孔子思想的核心價值。
Thumbnail
在人際關係中運用幽默會有什麼效果呢?幽默和一般的笑話又有什麼不同?「幽默」一詞譯自英語humor,林語堂認為:「凡是善於幽默的人,其諧趣必愈幽隱,而善於鑑賞幽默的人,其欣賞尤在於內心靜靜的理會,大有不可與外人道之滋味,與粗鄙顯露的笑話不同,幽默愈幽愈默而愈妙」可見幽默其實是具有智慧與妙趣的。
心齋,是莊子內篇第四章人間世一個寓言....
Thumbnail
何為「君子」?以下將討論儒家特有的,人的言說方式對其德性發展可能有的形塑作用。
Thumbnail
  文化大革命的「批林批孔」(林彪和孔子)運動中。於1974年批判會上,主持人問沈默不語、提倡復興儒學的梁漱溟感想,他說:「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主持人要求他解釋,他答曰:「我認為,孔子本身不是宗教,也不要人信仰他,他只是要人相信自己的理性,而不輕易去相信別的甚麼。別的人可能對我有啟
Thumbnail
論語,一本劃時代文學鉅作,由至聖先師孔子的弟子們編寫的一本語錄,記載了孔子對他們的日常教誨等言行舉止,堪稱表現儒家思想的文學作品中的經典,明明只是一本語錄,為何如此的重要?國文課上過了那麼多篇,這次,試著用學生的角度看論語 這本書:親愛的孔子老師子貢的十堂智慧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