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15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超閱讀觀點82】強化邏輯思考,居高臨下讓你看更遠--《深度思維》


在一窩蜂的淘金熱潮中,該跟嗎?該,不過不是跟著去掏金,而是賣牛仔褲。

博物館的牆面需要常常重新粉刷,該怎麼辦?用更好的油漆?不,為窗戶添加不透光窗簾。

《深度思維》是一本從格局與技術層面探討如何強化邏輯思維的書。何謂「深度思維」?在探討「深度思維」之前,可以先理解較簡單的「淺度思維」,「淺度思維」意味著邏輯、因果鏈條較淺短;只能從最熟悉的地方出發,缺乏切換視角靈活度;對於訊息量較大、複雜的問題束手無策;以及缺乏全局掌握的宏觀視角。

而「深度思維」則是擁有較長的因果鏈條,不是只專注在眼前的一兩步,並能突破自我中心視角,在宏觀視角上分析問題,認知事務所處的生態特性、事物的長期趨勢。

《深度思維》全部有八章,一至四章以技術層面為主,分別是思維邏輯鏈、換位思維、視覺化思維與流程思維;五至九章是思維的格局,分別是生態思維、系統思維、大勢思維、兵法思維、慢即是快。



5why、5so法增加邏輯鏈長度

5why

要如何解決邏輯鏈短淺的問題,《深度思維》提到5why思考法,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具體作法在於對一個問題連續追問為什麼。

例如本文一開始提到,博物館的東外牆有嚴重腐蝕,經常要塗刷新油漆。大家的直覺可能會是「再刷一次油漆」。

主管使用5why思考法後,詢問為什麼牆面腐蝕-因為清潔工用了高腐蝕性清潔劑-why?-因為牆上有很多鳥糞,用一般清潔劑洗不乾淨-why?-因為東牆上很多蜘蛛,鳥吃蜘蛛-why?-因為牆上很多蟲子,蜘蛛吃小蟲-why?-因為東牆附近有窗戶,晚上透出燈光,而蟲子有趨光性。

最後得出解決方案:用厚窗簾把東牆的窗戶遮住。

5why思考法誕生於豐田汽車,當初很明確至少要問5個why,這也是命名由來,但並不一定要糾結在5這個數字,確定數字的原則是,持續追問,直到問題變得沒有意義為止。

另外提問要往有意義的方面提問,且要疑問,而非質問;回答問題時,則是往我們能控制的事項回答,避免不可控的內容。

5so

5so法是對一個現象連續追問產生的結果,以探求它對未來可能造成的深遠影響。

例如:上海自貿區要成立了-so?那又會怎樣呢?-上海本地的貿易公司業務會繁榮,對應的股票會上漲-so?那又會怎樣呢?貿易業務繁榮,對應的物流也繁榮,所以物流股票會上漲。

在使用5so法本質上是推論,所以要注意在推論的過程中會產生邏輯耗損,一開始的推論可能是「絕對推論」,必然會發生,慢慢到後面的推論可能就會變成「概率推論」,不一定會發生。此時,要把推論先停在概率較低的那一層,等待時間推進,
讓前面幾集的概率提高後,再繼續向後推論。

最後,則是將5why跟5so法綜合運用,這樣就能夠讓邏輯思維看得更長遠。

六種思維、六頂帽子

一個人思考經常會有盲點,那麼有沒有辦法讓普通人擁有智囊團?

有的,書中分享六種思維特質,代表全局分析、客觀事實、感性直覺、樂觀思考、保守行事、創新思維。

藍帽子-全局組織者,領導者。常常在最開始與結束使用。
白帽子-資料狂、數據狂。常常在思考事情的早期使用。
紅帽子-感性思維者。
黃帽子-樂觀派。
黑帽子-保守派。
綠帽子-創新派。

鑲嵌在生態中的個體,將被生態推動

巴菲特曾說「想要迅速游過一百公尺,一定要順應潮起潮落,而不是只靠自己的兩手用力擺動。」

《深度思維》除了分享技術,也從格局層面出發。其中生態思維是非常有趣的一個章節,就如上面巴菲特的名言,如果泳技再強,卻沒借勢使力,那要以一己之力對抗逆流,也難以成功。

書中提到了淘金模式、森林模式跟池塘模式。

19世紀中前期,美國加州發現大量黃金,很多開拓者前往尋求淘金機會,因而致富。不過隨著淘金的人越來越多,能淘到金的機會也越來越少,該跟嗎?該,但不是去淘金,而是賣牛仔褲。淘金模式的本質是共生模式,有了這個思維後,就不會只看到競爭者,而能發現生態共生的可能性。

森林模式是指物種在生態圈所處的位置,包含空間、時間、食物種類等,比如你是兔子,雖然力量不足,沒辦法跟老虎硬拼,但可以在生林邊緣與草地上生存。例如在大都市的程式設計師,在眾多競爭者下看起來非常普通,如果到了比較鄉下的農業公司,那麼就會非常厲害,更有發揮空間。

池塘模式指的是平台模式,書中提到一位數學老師,即使課程教得很好,在網路上分享教學內容,仍要面臨其他數學老師的競爭,於是他轉變思維,開發一個成人的教育APP,集結不同學科的老師,並且分組,每組的學科老師都不重複,平台則藉此收取費用。



西恩後見

《深度思維》是一本帶給西恩許多啟發的書,尤其五至九章探討思維的格局部分,更讓人深思,除了加強自己的能力外,更應該了解自己的能力,在所處的位置、環境與時代中,能夠發揮多少力量,以及還有哪些需要補強的,如此才能事半功倍。

《深度思維》作者葉修說,這本書是寫給像他一樣,沒有背景、缺乏資源的人看的,而他的認為,專注,就是普通人最好的出路。有人擔心自己傾盡全力的大方向是錯的,葉修認為,專注在某個領域可能是對的也可能錯,但分散自己的精力一定是錯的。事實上,要確認某個領域是否值得努力,一個最重要的原則就是不要違反大級別的趨勢。

囿於篇幅,《深度思維》還有許多內容沒能介紹到,後續會再結合其他書提到的類似概念,並做整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滾石西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