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多元能力和專題力-《AI如何重塑教育》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22年底ChatGPT橫空出世,驚艷了世人,也使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有了AI,到底老師、父母還能教給學生什麼?有什麼能力是AI不會取代的?

親子天下召集了14位產業科技、教育趨勢家,撰寫了這本《AI如何重塑教育:ChatGPT來了!讓孩子活出熱情,啟動真探究的內在學習》,「點出AI時代所需能力、未來教與學的方針」。

不再死背,下一代需要學會多元能力

書中提到,與我們這代的「專精學習」不同,下一代與需要具備的是「多元能力」,而多元能力包含冒險精神、邏輯思考能力、整理解讀資訊能力、現象轉化為數據的能力、拆解問題、問對問題的能力等。

【心得】初讀到這裡,我不禁要問,我們這一代是否具備這些能力?小時候我們可曾學過什麼是「大數據」?長輩通常是要我們冒險還是要我們去考公務員?「若P則Q」、「非Q則非P」是數學的一個考題還是邏輯思考的基礎?我們這一代可曾懂得問問題?

 對此,或許可以參考書上所提到的,在教小孩使用AI之前,自己先了解AI、享受、勿排斥AI。也就是說,我們作為家長和老師,先在自己的工作上應用AI,並向AI提問。等我們隨著科技不斷學習、進益,才知道如何帶領孩子學習。

接觸真實世界,活成真正的人

 AI很可怕嗎?以後是否會控制人類?書上提到,這樣說的話,蠟筆也很可怕──如果它被一個兩歲小孩握住的話。書上提到,何不讓孩子先「活成真正的人」,以後再去思考AI帶來的影響。

什麼是「真正的人」?除了成長所需的營養、運動、自律、閱讀、數學、探索…以外,還有兩點需要特別注意:同理心和敏銳豐富的感受

【心得】我個人認同這部分的理念「價值觀應大於工具(AI)」,但「價值」是不是只有同理心和感受?恐怕值得大書特書。

 

專題式學習是未來趨勢

專題式學習是讓學生主動參與真實世界相關、對個人有意義的專題,在過程中獲取知識、技能、態度。

大人其實也都有專題式學習的經驗。例如設計自己的房子,或是解決生活的難題,而學生也可以透過專題式的方式來學習。

首先,要提出一個問題,確認這個問題是不是一個好問題,是否發生在學生的真實生活中?問題是否有挑戰性、無法立刻解決?是否在學生的能力範圍內?是否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在提問之後,再按照書上的步驟進行專題式教學,包含確認目的、思考產出的流程、尋找重要的里程碑。

 【心得】

這部分雖然是寫給教師看的,對於家長來說,卻可以思考一件事:能不能把我們的KNOW-HOW傳下去?或是帶領孩子,一起解決一個生活上的難題?

 比方說,「家裡會漏水」也許可以是一個生活上的專題,因為生活環境太過潮濕對健康不利。於是家庭成員可以一起寫規畫書,讓孩子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蒐集適合的資料,找到適合的專家,尋找漏水的原因和解決辦法。

 又或者,語文類的可以做「小人物傳記」,訪談家裡的長輩,為他們拍照,或翻拍家裡的老照片,以撰寫他們的回憶,製作作品。這些都是很好的生活或家庭專題。

 

 

 

 

avatar-img
42會員
50內容數
陶淵明詩:「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這是大自然孕育生命的美麗景象。我們在孩子的心裡撒種、澆灌,而神使其生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牧野的活水苗圃 的其他內容
閱讀,會使大腦構造改變;閱讀,是人生最強的魔法。《高效率量子閱讀法》 你讀過5000本書嗎?《高效率量子閱讀法》的作者金炳完曾經辭去工作,在圖書館讀了極大量的書籍,最後成為一名作家。他曾親身體驗,當你閱讀的量非常多,突破一個臨界值的時候,會感覺到非常的奇異。 「閱讀,並不是使用雙眼的知覺過程,而
《掃除道》:學習怎麼打掃、怎麼用衛生讓小偷感到威嚴不敢侵犯,打掃衛生居然能提高績效?
《底層邏輯》,中國著名商業顧問劉潤所撰,意在探討事實是什麼?當我們了解一件事時,是被表象所騙,還是深入了解背後的邏輯?如何能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 「事物之間的共通點,就是底層邏輯。」作者如此說。得知了這些事物的共通點(也就是底牌),再加上一些環境的變數,我們就能適應這個世界。
《我們為什麼要睡覺?》的作者沃克 Matthew Walker,擁有神經生理學的博士學位,並曾擔任過哈佛醫學院的精神病學教授,並於加州創立「人類睡眠科學中心」。他專門寫了這本書,登上Amazon網站、《紐約時報》、《星期日泰晤士報》的暢銷書榜。以下皆為書中精華。 一睡解千愁,不好嗎?
柚子醫師,本名陳木榮,有一個facebook專頁,只要搜尋關鍵字就能找到。柚子醫師的筆觸非常風趣,偶然發現他出版的這本書《柚子醫師雞婆診療室:兩代育兒X親子教養,44則診間記事》,便借來一讀。 一診主要分享有關生病的常識、知識、差異、細節,以及人們會有的迷思、誤
《擁抱B選項》的主筆雪柔.桑德伯格是一名普世價值中的女強人,是FACEBOOK的執行長。然而,她無法掌控她的摯愛的死亡:丈夫突然心臟病發身亡。 本書的內容,即是她如何在這樣的驚愕與悲傷中,帶著兩名稚子(5歲和7歲),走出傷痛,重新開始。
閱讀,會使大腦構造改變;閱讀,是人生最強的魔法。《高效率量子閱讀法》 你讀過5000本書嗎?《高效率量子閱讀法》的作者金炳完曾經辭去工作,在圖書館讀了極大量的書籍,最後成為一名作家。他曾親身體驗,當你閱讀的量非常多,突破一個臨界值的時候,會感覺到非常的奇異。 「閱讀,並不是使用雙眼的知覺過程,而
《掃除道》:學習怎麼打掃、怎麼用衛生讓小偷感到威嚴不敢侵犯,打掃衛生居然能提高績效?
《底層邏輯》,中國著名商業顧問劉潤所撰,意在探討事實是什麼?當我們了解一件事時,是被表象所騙,還是深入了解背後的邏輯?如何能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 「事物之間的共通點,就是底層邏輯。」作者如此說。得知了這些事物的共通點(也就是底牌),再加上一些環境的變數,我們就能適應這個世界。
《我們為什麼要睡覺?》的作者沃克 Matthew Walker,擁有神經生理學的博士學位,並曾擔任過哈佛醫學院的精神病學教授,並於加州創立「人類睡眠科學中心」。他專門寫了這本書,登上Amazon網站、《紐約時報》、《星期日泰晤士報》的暢銷書榜。以下皆為書中精華。 一睡解千愁,不好嗎?
柚子醫師,本名陳木榮,有一個facebook專頁,只要搜尋關鍵字就能找到。柚子醫師的筆觸非常風趣,偶然發現他出版的這本書《柚子醫師雞婆診療室:兩代育兒X親子教養,44則診間記事》,便借來一讀。 一診主要分享有關生病的常識、知識、差異、細節,以及人們會有的迷思、誤
《擁抱B選項》的主筆雪柔.桑德伯格是一名普世價值中的女強人,是FACEBOOK的執行長。然而,她無法掌控她的摯愛的死亡:丈夫突然心臟病發身亡。 本書的內容,即是她如何在這樣的驚愕與悲傷中,帶著兩名稚子(5歲和7歲),走出傷痛,重新開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當AI人工智慧的各種應用鋪天蓋地全面地襲來,我想不需要特別有智慧或高瞻遠矚的人,都會說,針對年輕世代、甚至學齡前的孩子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必須改弦更張,必須加以調整,以因應這個新的時代。例如,過去數十念以應試測驗方式舉才,以知識的學習和傳授為主的教學模式,必須調整改變,將原本的以理性思辯為主、
Thumbnail
葉丙成老師在文章中探討AI時代下教育的重要性,強調教育應聚焦於創造力、同理心和批判性思考,而非單純追求考試成績。他認為AI擅長解決問題,但無法定義問題,真正能夠洞察和提出創新解決方案的還是人類。因此,在AI逐漸取代重複性工作的情況下,教育應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自主學習能力。
Thumbnail
學習生成式AI,不僅僅是掌握幾個工具,而是從全方位了解AI的發展範疇及其潛力。我經常在企業教授AI課程時,會遇到HR詢問:某些工具用不上,可以不教嗎?當然可以,但如果同仁不了解生成式AI在「數位內容」上的廣泛應用,又如何掌握大語言模型的發展邊界?
生成式AI運用大數據形塑語言模型,產生大量具有邏輯結構的語言符號。數位世代的孩子如果沒有良好的語言、語感能力,面臨龐大資訊以等比級數迅速增長的時代,絕對無法精準辨識何謂正確訊息,最後終將陷入媒體焦慮,以致身心靈更加困乏。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父母面臨的如何在人工智慧時代培養孩子的問題以及他們的角色和挑戰。父母在面對技術帶來的挑戰時,需要積極參與和引導子女的成長發展,鼓勵子女積極適應變化,培養創新精神和自主學習能力。
Thumbnail
在人工智慧時代,孩子的教育已經不僅僅局限於學校的課堂之中,家庭教育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侷限了孩子們的發展空間,過度強調知識的灌輸,而忽視了自主學習的重要性。自學能力不僅是為了應對當前的教育體制,更是為了孩子未來面對不斷變化的社會和工作環境時能夠自如應對。
Thumbnail
教育孩子思考和判斷的任務是每位家長的責任與使命。這不僅僅是為了他們在學業上取得成功,更是為了讓他們在未來面對各種挑戰時能夠自信地做出正確的抉擇。要培養這樣的能力,家長需要給予孩子足夠的自由和空間去思考問題,而不是一味地灌輸答案。透過提出開放式問題,鼓勵他們尋找多種解決方案......
Thumbnail
 聽到老師或家長只要孩子好好讀書考高分,不要「浪費」時間在「課外」活動上,我覺得非常可惜,因為那些「課外」,才是孩子真正該學習的課程啊!
Thumbnail
生成式 AI 讓人們驚艷,也開始認真思考:生成式 AI 會對教育培訓帶來什麼樣的衝擊?AI 會取代老師嗎?如何運用生成式 AI 來加速學習?企業如何運用生成式 AI 來加速創新? 但也開始懷疑 — 人類的工作是不是真的要被 AI 取代了?.....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當AI人工智慧的各種應用鋪天蓋地全面地襲來,我想不需要特別有智慧或高瞻遠矚的人,都會說,針對年輕世代、甚至學齡前的孩子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必須改弦更張,必須加以調整,以因應這個新的時代。例如,過去數十念以應試測驗方式舉才,以知識的學習和傳授為主的教學模式,必須調整改變,將原本的以理性思辯為主、
Thumbnail
葉丙成老師在文章中探討AI時代下教育的重要性,強調教育應聚焦於創造力、同理心和批判性思考,而非單純追求考試成績。他認為AI擅長解決問題,但無法定義問題,真正能夠洞察和提出創新解決方案的還是人類。因此,在AI逐漸取代重複性工作的情況下,教育應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自主學習能力。
Thumbnail
學習生成式AI,不僅僅是掌握幾個工具,而是從全方位了解AI的發展範疇及其潛力。我經常在企業教授AI課程時,會遇到HR詢問:某些工具用不上,可以不教嗎?當然可以,但如果同仁不了解生成式AI在「數位內容」上的廣泛應用,又如何掌握大語言模型的發展邊界?
生成式AI運用大數據形塑語言模型,產生大量具有邏輯結構的語言符號。數位世代的孩子如果沒有良好的語言、語感能力,面臨龐大資訊以等比級數迅速增長的時代,絕對無法精準辨識何謂正確訊息,最後終將陷入媒體焦慮,以致身心靈更加困乏。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父母面臨的如何在人工智慧時代培養孩子的問題以及他們的角色和挑戰。父母在面對技術帶來的挑戰時,需要積極參與和引導子女的成長發展,鼓勵子女積極適應變化,培養創新精神和自主學習能力。
Thumbnail
在人工智慧時代,孩子的教育已經不僅僅局限於學校的課堂之中,家庭教育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侷限了孩子們的發展空間,過度強調知識的灌輸,而忽視了自主學習的重要性。自學能力不僅是為了應對當前的教育體制,更是為了孩子未來面對不斷變化的社會和工作環境時能夠自如應對。
Thumbnail
教育孩子思考和判斷的任務是每位家長的責任與使命。這不僅僅是為了他們在學業上取得成功,更是為了讓他們在未來面對各種挑戰時能夠自信地做出正確的抉擇。要培養這樣的能力,家長需要給予孩子足夠的自由和空間去思考問題,而不是一味地灌輸答案。透過提出開放式問題,鼓勵他們尋找多種解決方案......
Thumbnail
 聽到老師或家長只要孩子好好讀書考高分,不要「浪費」時間在「課外」活動上,我覺得非常可惜,因為那些「課外」,才是孩子真正該學習的課程啊!
Thumbnail
生成式 AI 讓人們驚艷,也開始認真思考:生成式 AI 會對教育培訓帶來什麼樣的衝擊?AI 會取代老師嗎?如何運用生成式 AI 來加速學習?企業如何運用生成式 AI 來加速創新? 但也開始懷疑 — 人類的工作是不是真的要被 AI 取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