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要睡覺?》的作者沃克 Matthew Walker,擁有神經生理學的博士學位,並曾擔任過哈佛醫學院的精神病學教授,並於加州創立「人類睡眠科學中心」。他專門寫了這本書,登上Amazon網站、《紐約時報》、《星期日泰晤士報》的暢銷書榜。以下皆為書中精華。
如果有某一種新藥,「可以延長人類壽命、增強記憶、降低貪吃慾望,不得癌症、不失智,降低心臟病發和中風的風險,又可以快樂、減少憂鬱」,你要不要買?有趣的是,這種「新藥」就是「睡眠充足」,而且是免費的,但有許多人卻不買帳。
莎士比亞在1611的「馬克白」裡提到「睡眠是生命中最滋養的饗宴。」,這個了解非常的正確,而且已經被一萬多份的科學報告證實。
睡覺也可以明顯的幫助學習能力,研究指出,睡眠會幫助你的記憶和恢復學習能力,也能鞏固記憶。一直清醒中的人,雖然工作時間變長,但學習效能變差,成績和成就反而不如那些睡飽的人。
睡覺也不只是為了記住,更是為了遺忘。有些白天我們的痛苦或渴望感覺,睡過之後就可能消除或忘掉。雖然大腦到底是如何做到,目前科學家還不清楚,但
(書中解釋了很多關於腦內構造、海馬迴的功用、腦電波、睡眠紡錘波等原理,在此不一一解釋。)
夢境大師佛洛伊德把夢境視為「願望的滿足」以及「日間遺思」,但現代的科學家做了研究發現,清醒的生活事件與日間遺思的重播率只有1-2%,夢並不是醒著時的大量重播。然而,會有35-55%的夢顯現出作夢者的「情緒」,也就是他們日間關注的主題和情緒焦點。
作者認為,夢會舒緩傷痛。然而,只有特定主題的夢,才會舒緩傷痛。 芝加哥拉許大學的研究指出,只有那些在事情發生之際,夢中明顯演示出痛苦經驗的人,後來才能從絕望中解脫。而創傷後壓力症後群的人,經常會有反覆的夢魘。
做夢也能幫助你看穿臉部的表情。遭到睡眠剝奪的人,無法正確的解讀臉部的表情,而這在某些職業或身份上,甚至會影響人類的性命,例如警察、醫師、新生兒的父母。
做夢也能增加我們的創意,在做夢的睡覺狀態,你的腦會深入探觸存在腦中的大量知識。睡覺中的人,60%會經歷「阿哈」時刻,也就是頓悟了某些事情的關鍵點,但醒著的人,只有20%會經歷這個時刻。
本書著重在講睡覺的優點、對人類的好處。人類是世上唯一一種會進行自我睡眠剝奪的物種,而現代的社會有極度嚴重的缺乏睡眠問題,一定程度地導致精神疾病大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