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讀小學的時候,學校老師會教我們背唐詩,那時學校裡還有個社團,社團老師帶著我們如何把唐詩當成歌詞,試著自己創作音樂,成為一首歌曲詠唱。那是,開始接觸唐詩的第一個記憶,充滿著趣味與創意,挺美好的。同時這也是一顆種子,深埋在心中,慢慢發芽。
之前,一次大掃除中,在整理房間時,從床頭櫃裡翻出了一本本書籤的收集冊,打開一看,書籤上句子多數是唐詩。哇!那早已遺忘的記憶,突然跳了出來。那是小學和同學一起郵購的戰果。一本又一本的書籤,一句又一句詩句是養分,滋養了自己對唐詩的愛好。
到了高中,每天在學校結束晚自習後,回到家洗完澡後,關在房中,隔天要考試的科目已經拋在腦後,坐到床上拿出舊舊的唐詩三百首,一頁一頁的翻著,一首一首念著,看到喜愛的詩句,便拿出手帳抄寫上去。手帳收在書包中,上學、放學搭公車時,偶爾會拿出來細細品讀,消磨搭車的時間。
原來,自己與唐詩的緣分是這樣一點一點串聯起來的,也難怪第一眼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會忍不住將它買回,納入自己的書櫃後宮中。呵呵〜
與一般的唐詩三首不同,這本書介紹的不只有詩,還有詩人,也有唐朝從繁華到衰弱的經過。整本書看似在介紹唐詩,其實也在描寫電影、音樂與哲學。藉由現在文句描述,帶領讀者進入千年前詩人生活的世界,與詩人同悲同喜同狂。
現在,我們一起跟隨著夏昆老師的文字,一起來上這堂「最美的國文課—唐詩」。順便跟隨著詩句的帶領,穿梭回唐朝,去看看這個歷史上民風最開放、政治氣氛最寬鬆、男女地位最平等的朝代,是如何讓「詩」成為它的文學標誌。
在這本「最美的國文課—唐詩」中,集結了四十位重量級的詩人,我們熟悉的詩仙李白、詩佛王維、詩聖杜甫都名列其中。一百首耳熟能詳的詩,例如月下獨酌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回鄉偶書的少小離家老大回,江雪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三百年大唐的繁盛、壯闊與絕美時光。
小學的時候讀唐詩,喜歡詩的文句讀起來順暢有節奏,除了字面的意義外,並不明白詩人隱藏在其中的弦外之音;高中時唸唐詩,喜歡詩句裡充滿的愁情,為那段除了學校裡天天安排的大小考試外,其實沒什麼可煩惱的日子,加入一點不同的情感作為調味;現在陪孩子念唐詩,文句是淺白的,畫面是清晰的,感情是沉澱過的,這些熟悉的句子重新在腦中展現出3D立體的效果。如果走出家門看看天、看看山,還能看見詩句的畫面,其實千年前的詩人已看見千年後的景色,並且用文字精細地堆疊並記錄下來。
難怪夏昆老師在書的跋中寫到:「當人開始仰望蒼天思索時,曾經的繩營狗苟被拋在腦後,現實的功力被淡忘,人們開始知道,有些東西,將永遠超越當下的歡樂幸福、悲哀痛苦;人們開始相信,這世界有一些普是的維度和標準,即使不為當下接受,但是它必能超越廣闊的空間和漫長的時間而不朽。而為了這些,放棄甚至犧牲當下,是值得的。」
文學的雋永與魅力就在此處吧!
雖然不像詩人們,擁有豐沛才華與細膩的情感。幸運的是,我們身處於這個知識傳遞既迅速又方便的時代,只要願意,垂手就可取得一切想要的資訊。但是,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極少停下腳步體會「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的孤獨;也很少聆聽「月初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的幽靜;更少在寒夜中取出「綠螘新醅酒,紅泥小火爐」,與朋友一起手握溫熱的酒,促膝長談。
當我們打開詩本,閱讀詩句時,這些緩緩的美好時光,透過詩句的傳遞會一一跑回來,這樣我們就可以享受片刻的停頓。即使闔上書本後,時間會再次回到瞬間跳躍的速度,但是那停頓的片刻,已能讓身心平和許多。
擇日不如撞日,今晚的睡前消夜,就來點「唐詩」,佐以一杯或許辣口、或者冰涼的酒,再配上一點「此情已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的情懷,與那些情感奔放的詩人們,一起「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