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41《死刑犯與三個女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書名:《死刑犯與三個女人》

(原文書名:Notes on an Execution)

作者:丹妮亞‧庫嘉夫卡(Danya Kukafka)

譯者: 江莉芬

出版:臉譜(2024/01/06出版)

書籍分類:美國作品>犯罪文學小說

喜愛指數:★★★★


【閱讀心得】

一個男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三個女人,不外乎是母親、妻子、女兒,當然也可能是他的異性貴人、戀人與紅粉知己,或是其他各種的組合。在正式閱讀《死刑犯與三個女人》這部小說前,不禁好奇書名提及的三個女人對這名死刑犯而言究竟是正面或負面存在,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這三個女人都和這名死刑犯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複雜糾葛。


《死刑犯與三個女人》講述著死刑犯安索的人生故事,這其中包含了他的犯罪。本書的敘述視角相當特別,當故事鎂光燈聚焦在安索身上時,作者選用第二人稱來描寫安索的舉止與部份想法,完整呈現安索伏法前的時光。作者以慢條斯理的口吻搭配時而低柔、時而尖銳的筆觸,不斷探究安索的本質。讀者閱讀這個篇幅時,可以用『讀者』的角度觀察眼前的安索,也可以代入其他的角色之眼去凝視近在咫尺的安索。

當故事鏡頭從安索的身上移開時,作者又以一般小說常見的第三人稱來陳述事件。由於讀者處於上帝視角的高度,因此可以明白那些用第三人稱旁述的事件皆與安索有關。這些事件敘述的內容,有時是描繪安索陰暗的成長歷程,有時是側寫警方調查三名無辜少女被殺害的命案的辦案過程。更多的時候是細筆描繪因為安索的存在而改變人生方向的女人們,或徬徨或堅韌的探索生命之旅。

各種陳述的片段交錯呈現,讓安索的形象既真實又撲朔迷離——真實的是,安索有著悲哀且令人同情的童年,讓人可以理解何以安索日後的人格發展會出現嚴重的偏差,導致他一步步走向犯罪的深淵。撲朔迷離的是,安索犯案時的想法並未以文字全面揭露,而是讓讀者藉由安索向不同對象吐露的隻字片語,半是拼湊、半是感覺的去還原安索的內心世界。


本書的書寫重點除了安索這位男主角之外,與他牽連甚深的女性皆有各自獨立的篇幅,而這些篇幅最終又會因為安索的緣故產生交集。此方面可以看見作者丹妮亞‧庫嘉夫卡(Danya Kukafka)對於女性情感的描寫功力相當紮實且細膩,每位女性角色的形象皆有明確的辨識度。例如安索的母親從原先的軟弱到為母則強的自我意識覺醒。曾與安索短暫共度童年時期的薩菲,幾經輾轉後成為前途無量的年輕警探,然而安索當年的身影仍悄然地成為她生命中難以抹去的印記。


閱讀完《死刑犯與三個女人》後,不禁感慨書中發生的所有悲劇,其實背後都是源自於渴望擁有『愛』。安索的母親因為渴望愛,而與安索的父親共組家庭,豈料識人不清、遇人不淑的結果,反而將自己與孩子逼至絕境。安索自始至終都渴望一份專屬於自己的愛,卻因他不懂得如何向他人正確的求愛,更不懂得如何去愛別人,而不斷地屈服於自己的心魔,最終鑄下連自己都無法明白緣由的大錯。薩菲的心中一直有份渴求,但無論是工作上的成就或是短暫的戀情都無法令她感到滿足,直到最後她才發現這一切全是因為自己缺少了真正的愛。


《死刑犯與三個女人》的故事尾聲解開了圍繞著安索的重重謎團,也讓各個角色的傷痛與愛找到出口,那麼書名所指的三個女人的真實身份揭曉了嗎?儘管本書的文案介紹早已披露,但我在閱讀之後驀然發現另一個層面的『三個女人』——文案所述的三個女人是深受安索影響的三名女性,但反過來想,深深影響安索的三個女人其實也在故事之中。我想無論是從哪一種角度去尋找『三個女人』的身影,都能感受到作者特別安排的巧思,而這也是閱讀本書的另一種樂趣。


【購書連結】

(1)博客來:https://reurl.cc/K4kY3y

(2)Readmoo讀墨電子書:敬請期待上架


特別感謝:「 臉譜出版 」邀約

avatar-img
31會員
159內容數
各類書籍的正式版&試閱版的閱讀心得(書評) 正式版閱讀心得(推理小說/懸疑小說/文學小說/動漫/圖文繪本/醫療保健/心理勵志) 試讀心得目前以小說為主。心得內容同步發佈於個人部落格「于翎典藏館」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于翎推好書 的其他內容
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究竟是建立在血緣關係上,還是經由長年的互動與關心累積而成?由日本知名作家凪良汐(凪良ゆう)撰寫的《堇莊的房客》,以日本常見的分租公寓為背景,藉由『堇莊』的年輕管理員和久井一悟的視角,描寫他與同住一個屋簷下的三名毫無血緣關係的房客,以及親生母親和弟弟等人際關係上的互動
《異常(L’anomalie)》是我第一次接觸法國作家埃爾韋‧勒‧泰利耶(Hervé Le Tellier)的作品。一開始是因為榮獲法國龔固爾獎的盛名,而引起我的閱讀興趣。實際試讀後,發覺這部小說的內容佈局極為精巧,情節發展更是處處充滿驚奇與哲理,不僅超出預期的精彩好看,更有值得再三回味咀嚼的餘韻…
繼2020年《流浪的月》後,日本作家凪良汐(凪良ゆう)再度於2023年以《宛如星辰的你》榮獲本屋大賞的殊榮。本次有幸搶先試讀《宛如星辰的你》,從開卷起即被書中緩緩流動的細膩情感緊緊抓住目光,越往下讀越加深陷其中,精準刻劃人性的字句宛如一波波時而平緩、時而澎湃的浪濤不斷拍打心頭。
《今天也對媽媽發火了》是韓國作家張海珠以自身經驗剖析與探討母女關係的書籍。試讀部份雖然不多,卻已能從中看出作者在梳理母女關係時的心境轉折。一開始,作者以『我』為主體,闡述自己為家庭盡心盡力付出,卻總是無法得到母親的認可、安慰與鼓勵,長期累積的氣餒與心累逐漸轉變為怨懟。
『推理』是以理性為基礎運作的邏輯組合;『宗教』則是以感性為主,只求能達到讓信眾安定心神的目的即可。看似處於天秤兩端的元素,卻能在台灣作家張國立的筆下完美融合,且併發出令人驚艷的精彩火花,這是我試讀《臺灣神鬼傳奇:太子與鐵道上的男孩》後最先浮現的強烈感受。
市面上有許多談論溝通術的書籍,現代人或多或少都有透過這類書籍學習到實用的溝通技巧(包括我自己),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閱讀書寫主題類似的《心控》呢?因為《心控》不只是授予溝通術的技巧,更深入解析話語背後的心理成因——包括說話者或聆聽者當下的心態。
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究竟是建立在血緣關係上,還是經由長年的互動與關心累積而成?由日本知名作家凪良汐(凪良ゆう)撰寫的《堇莊的房客》,以日本常見的分租公寓為背景,藉由『堇莊』的年輕管理員和久井一悟的視角,描寫他與同住一個屋簷下的三名毫無血緣關係的房客,以及親生母親和弟弟等人際關係上的互動
《異常(L’anomalie)》是我第一次接觸法國作家埃爾韋‧勒‧泰利耶(Hervé Le Tellier)的作品。一開始是因為榮獲法國龔固爾獎的盛名,而引起我的閱讀興趣。實際試讀後,發覺這部小說的內容佈局極為精巧,情節發展更是處處充滿驚奇與哲理,不僅超出預期的精彩好看,更有值得再三回味咀嚼的餘韻…
繼2020年《流浪的月》後,日本作家凪良汐(凪良ゆう)再度於2023年以《宛如星辰的你》榮獲本屋大賞的殊榮。本次有幸搶先試讀《宛如星辰的你》,從開卷起即被書中緩緩流動的細膩情感緊緊抓住目光,越往下讀越加深陷其中,精準刻劃人性的字句宛如一波波時而平緩、時而澎湃的浪濤不斷拍打心頭。
《今天也對媽媽發火了》是韓國作家張海珠以自身經驗剖析與探討母女關係的書籍。試讀部份雖然不多,卻已能從中看出作者在梳理母女關係時的心境轉折。一開始,作者以『我』為主體,闡述自己為家庭盡心盡力付出,卻總是無法得到母親的認可、安慰與鼓勵,長期累積的氣餒與心累逐漸轉變為怨懟。
『推理』是以理性為基礎運作的邏輯組合;『宗教』則是以感性為主,只求能達到讓信眾安定心神的目的即可。看似處於天秤兩端的元素,卻能在台灣作家張國立的筆下完美融合,且併發出令人驚艷的精彩火花,這是我試讀《臺灣神鬼傳奇:太子與鐵道上的男孩》後最先浮現的強烈感受。
市面上有許多談論溝通術的書籍,現代人或多或少都有透過這類書籍學習到實用的溝通技巧(包括我自己),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閱讀書寫主題類似的《心控》呢?因為《心控》不只是授予溝通術的技巧,更深入解析話語背後的心理成因——包括說話者或聆聽者當下的心態。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有性格的人才能拿著現金坐在那裡什麼也不做,我能有今天,靠得不是去追逐平庸的機會。 能力圈理論: 關於投資我們有三個選項:可以投資、不能投資、太難理解。 三大投資原則 股價合理的卓越企業,勝過股價便宜的平庸企業。 股價合理的卓越企業,勝過股價便宜的平庸企業。 股價合理的卓越企業,勝過股價
只需要一枝筆和三個願望,堅持100天,將願望寫進潛意識裡。書寫會用到許多肌肉,動手寫的效果,會比只用想的、說的還要好...
有性格的人才能拿著現金坐在那裡什麼也不做,我能有今天,靠得不是去追逐平庸的機會。 能力圈理論: 關於投資我們有三個選項:可以投資、不能投資、太難理解。 三大投資原則 股價合理的卓越企業,勝過股價便宜的平庸企業。 股價合理的卓越企業,勝過股價便宜的平庸企業。 股價合理的卓越企業,勝過股價
只需要一枝筆和三個願望,堅持100天,將願望寫進潛意識裡。書寫會用到許多肌肉,動手寫的效果,會比只用想的、說的還要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論《烈火之心》在塑造女主角阿速卡的手法。 「如果角色本身不夠有血有肉,再怎麼華麗出彩的筆法,也不能讓角色得到讀者的好感——畢竟,假花再漂亮,也只是塑膠做的,但玫瑰就算不叫玫瑰,依然會吸引蝴蝶與蜜蜂。」
Thumbnail
  阿法瓦納高高在上的望著她,判讀她話裡的真實性。   在阿法瓦納眼裡,桑蒂亞口中的傷害,和他理解的殺人是畫上等號的。
Thumbnail
《共犯》——— 安・費瑟 注意!情節透露! 女主角芮妮活在她父親是個連續殺人兇手的陰影裡,因為她父親會把她當成誘餌, 故意吸引年輕女子來放鬆戒心,進而殺害棄屍。在最後一次的計畫中,一次不小心的失誤,讓受害者蓋比順利逃脫,而她父親也被繩之以法。 儘管如此,她還是無法擺脫掉過去的陰影
Thumbnail
若非這本書,這個距離此刻已太遙遠的案件,是不可能出現在自身的生命裡,看著慕情在書裡的叩問與質疑,自己更加珍惜書中每個對話,故事是很珍貴的。
Thumbnail
殺人犯若是事實,糾~~~竟~~~這人殺的是一個?二個?還是三個?讓我們繼續看下去的節奏,就是玫瑰瞳鈴眼或藍色蜘蛛網一般的劇情,超展開的敘事但也虧得作者如此有耐心跟一位死刑犯來回,才有這本書的出版。 看書前本以為殺人犯都是見刀見血,結果是個毒殺案,而且又牽扯了詐領保險金的案外案,使得整個事件更加撲朔
Thumbnail
《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她如何謀弒母親、婆婆與丈夫》/胡慕情 三個章節安排流暢,胡慕情的文筆非常好,有令人能信服的報導查證,也有袒露內心的心路歷程。這不是要講道理的談論死刑與人權,而是嘗試描繪出「為什麼事情會變成這樣的」的調查筆記,真誠動人,非常值得一看。
Thumbnail
故事描述主角默爾索在母親死後犯下一起殺人案件。作為經典文學作品,翻譯之後的文字雖然淺白,但這部作品困難的地方應該是在於我難以理解主角的內心。
Thumbnail
  《死刑犯與三個女人》一書並不是典型的懸疑小說,開篇就已見得殺害三位少女的兇手安索‧帕克被逮捕歸案,在面臨死刑的餘下十二小時之內,讀者得以透過安索逼近死亡時的自白,和與他生命相關的三位女人之回憶,嘗試去理解那近乎荒涼卻又勃發的心靈圖景。
Thumbnail
你一邊畫畫一邊看清單,受刑人財產清單。無論莎娜給出什麼答案,你都得打包行李。 你的床底下有三個紅色網袋,他們會把你最重要的東西送到高牆監獄,在那裡,在你的一切被帶走之前,你還有幾個小時可以持有自身的物品。你意興闌珊地把過去這七年來在波倫斯基監獄裡囤積的物品裝進袋子裡……
Thumbnail
奪走三條人命仍逍遙法外的殺手,沉寂多年後為何再度作案、終於落網? 死刑前十二小時的逃獄計畫,是他的瘋狂幻想、或是最後的完美犯罪? 答案只有他生命中的這三個女人知曉── *《消失的另一半》布莉‧貝內特、《在所有母親之間》艾希莉‧歐娟同聲盛讚 *美國指標性書評《出版人週刊》、《書單》、《圖書
Thumbnail
論《烈火之心》在塑造女主角阿速卡的手法。 「如果角色本身不夠有血有肉,再怎麼華麗出彩的筆法,也不能讓角色得到讀者的好感——畢竟,假花再漂亮,也只是塑膠做的,但玫瑰就算不叫玫瑰,依然會吸引蝴蝶與蜜蜂。」
Thumbnail
  阿法瓦納高高在上的望著她,判讀她話裡的真實性。   在阿法瓦納眼裡,桑蒂亞口中的傷害,和他理解的殺人是畫上等號的。
Thumbnail
《共犯》——— 安・費瑟 注意!情節透露! 女主角芮妮活在她父親是個連續殺人兇手的陰影裡,因為她父親會把她當成誘餌, 故意吸引年輕女子來放鬆戒心,進而殺害棄屍。在最後一次的計畫中,一次不小心的失誤,讓受害者蓋比順利逃脫,而她父親也被繩之以法。 儘管如此,她還是無法擺脫掉過去的陰影
Thumbnail
若非這本書,這個距離此刻已太遙遠的案件,是不可能出現在自身的生命裡,看著慕情在書裡的叩問與質疑,自己更加珍惜書中每個對話,故事是很珍貴的。
Thumbnail
殺人犯若是事實,糾~~~竟~~~這人殺的是一個?二個?還是三個?讓我們繼續看下去的節奏,就是玫瑰瞳鈴眼或藍色蜘蛛網一般的劇情,超展開的敘事但也虧得作者如此有耐心跟一位死刑犯來回,才有這本書的出版。 看書前本以為殺人犯都是見刀見血,結果是個毒殺案,而且又牽扯了詐領保險金的案外案,使得整個事件更加撲朔
Thumbnail
《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她如何謀弒母親、婆婆與丈夫》/胡慕情 三個章節安排流暢,胡慕情的文筆非常好,有令人能信服的報導查證,也有袒露內心的心路歷程。這不是要講道理的談論死刑與人權,而是嘗試描繪出「為什麼事情會變成這樣的」的調查筆記,真誠動人,非常值得一看。
Thumbnail
故事描述主角默爾索在母親死後犯下一起殺人案件。作為經典文學作品,翻譯之後的文字雖然淺白,但這部作品困難的地方應該是在於我難以理解主角的內心。
Thumbnail
  《死刑犯與三個女人》一書並不是典型的懸疑小說,開篇就已見得殺害三位少女的兇手安索‧帕克被逮捕歸案,在面臨死刑的餘下十二小時之內,讀者得以透過安索逼近死亡時的自白,和與他生命相關的三位女人之回憶,嘗試去理解那近乎荒涼卻又勃發的心靈圖景。
Thumbnail
你一邊畫畫一邊看清單,受刑人財產清單。無論莎娜給出什麼答案,你都得打包行李。 你的床底下有三個紅色網袋,他們會把你最重要的東西送到高牆監獄,在那裡,在你的一切被帶走之前,你還有幾個小時可以持有自身的物品。你意興闌珊地把過去這七年來在波倫斯基監獄裡囤積的物品裝進袋子裡……
Thumbnail
奪走三條人命仍逍遙法外的殺手,沉寂多年後為何再度作案、終於落網? 死刑前十二小時的逃獄計畫,是他的瘋狂幻想、或是最後的完美犯罪? 答案只有他生命中的這三個女人知曉── *《消失的另一半》布莉‧貝內特、《在所有母親之間》艾希莉‧歐娟同聲盛讚 *美國指標性書評《出版人週刊》、《書單》、《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