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決策的完美答案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們總是希望自己當下的決策是最好的、最客觀的,但什麼是最客觀的呢?也許過去的你都是用直覺來做選擇,卻沒有思考這樣的選擇是否真的適合自己。事實上,我們的決策並非建立在理性的基礎上,有太多因素可能會左右我們的選擇。有一個實驗統計,在早上給法官送審和下午給法官送審的案件通過率有何差異。結果顯示,下午的通過率明顯低得多,顯示時間也可以影響一個人的決策。


複雜世界

人們總是希望預測未來、想要有確定性的答案,即使那個答案不一定是正確的,但至少帶來的安心感,撇除不理性決策(即便這是很難被避免的),我們對決策所蒐集的資訊仍無法達到百分之百全面性,你所羅列的因素與項目只建立在你自己的價值觀以及認知中,舉例如果在猶豫要選哪間公司,你會列出哪些項目,可能是:薪水、距離、上班時間、是否加班、主管個性等等,假使你盡你所能了解手上這些公司的細節,你仍無法得知未知的不確定因素有哪些,可能進公司才發現這個組別因為公司政策被解散,可能獎金比你想的還不樂觀,可能面試時你評測主管的個性與實際相處判若兩人,我列出的這些如果你已經在做決策前事先考慮了這些,那這些會被歸類在『風險』,而『不確定因素』是你根本沒想到的那些,不確定因素甚至無法量化且存在於無形,如同有個事業成功的創業家開班授課,他把他認為所有創業成功的因素都列出來,你100%照做就可以跟他一樣成功嗎?

在這個複雜世界中無法定義出所有變因,因為可能連你都不知道真正讓你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風險與不確定性

了解了複雜世界會帶來的不確定性後,那風險與不確定性之間的關係是什麼呢?不確定性就是風險嗎?

風險是可預知事件中會出現的事件,而不確定因素是你無法事先知道甚至事後也沒有察覺到的事,我們能做的只有控制好風險來面對可能會出現的不確定因素。

聽起來很消極,但光是把自己能掌握的因素都處理好,就已經不容易了,『盡人事聽天命』,也許是最佳的解釋,因為很多事情是你我無法控制。

盡可能完善的決策系統

那我們如何勁量客觀的做決策呢?這邊推薦專家打分法,以下用挑選公司舉例

決策的首要原則便是:「除非有反對意見,否則不要輕易做決策。」因為人們有對自己過度自信的特性,人沒辦法看到自己的後腦勺,所以在做決策時主動尋找反對意見是非常重要的,那些意見會提醒你沒有考慮到的地方,此時可以使你的決策更完善更客觀。

第一步、列出所有指標

在我的認知中對於挑選公司我有幾個指標:

公司面:薪水、公司規模、公司福利、產業產品、公司文化、調薪幅度、同業間競爭力、上下班時間

部門面:主管個性、流動率、工作成長性、教育訓練、績效指標、部門氣氛、加班頻率、工作分配

個人面:通勤時間、對工作內容的喜好

看起來很多但可以把他簡化成幾個項目:薪水、主管、工作內容、未來成長性,如果在後續的階段無法選出來的話,適時的加上一些因素進入考量也可以。列出來的目的是讓自己知道原來影響自己看待工作的心情有這麼多因素,避免自己用單一指標來選擇公司,之後又因為其他因素無法待下去。

第二步、為重要性加權重

每個人看待工作的價值觀都不同,這一階段可以很明顯的分出來,有些人比較看重薪水、有些人比較看重通勤時間,為了更全面一點分析決策因素,加入權重讓選項更接近我們的價值觀,當然前提是你必須了解你自己的需求。

以下是我的權重:薪水*1.4、主管*1.2、工作內容*1.3、未來成長性*1.6,我認為這個是最難的一個環節,因為往往很難分得清楚自己最重視的事情是什麼,如果這個階段無法確切決定出權重大小的話,建議你用你過去的決策來了解自己,看你在第一次選擇工作時你最後決定的因素是什麼,如果你覺得當時的決定不好,那是哪個因素讓你更重視呢?了解自己才有辦法為自己量身定做合適的決策結果。

第三步、給每個案例打分數

這個階段是結算每個選項的分數,如果你透過這個專家打分法算出來分數最高的是A公司,但你很想選B公司,此時該好好思考是否有沒有考慮到的因素,或權重排序與真實的你有落差,這些都是值得反思的事情,為了下一次決策更準確,我們該使每一次的選擇都有意義且更了解自己為前提來做選擇。

第四步、反思與回饋

當你決定完可能會發現有幾個地方和你想的不一樣,也有可能你會覺得自己選的超棒,不過我希望你誠實面對自己,問問看自己這個決定系統有沒有可以改善的地方,如果下次要選的話你覺得哪些因素可能也要考慮,我們無法第一次就選到最適合的,但我們可以慢慢的接近最適合的選項。

我想說

為什麼不能憑直覺選就好?

這是我朋友給我的回應,當我和他分享決策系統時,他認為直覺選擇對他來說更符合現實情況,這是每個人的選擇,我會選擇建立決策系統的原因是,看了快思慢想這本書後了解到人們的行為有多不理性,甚至即使我們有意的希望自己是絕對理性的,也很難避免被影響,可克服非理性行為需要透過蒐集資訊與分析現況,聽起來很累吧,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選擇依靠直覺,因為人的大腦不是設計來思考的,大腦是能不思考就不思考的,所以不希望被舊有的行為模式或外在的環境影響,我們必須使大腦開始思考。

你也是變因

曾經的我因為『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這句話,而非常謹慎甚至害怕決策,因為過於重視而不斷地確認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卻忽略了我也是選擇後的變因,在這個複雜世界中,你無法事先預測哪個選擇是最好的,當下認為最好的公司也有可能因為你擺爛或工作能力不足,而得不到更好的機會或績效,下好離手,你有機會可以把這個選項變得更好。




avatar-img
15會員
24內容數
嗨!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Yunni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有一位智者曾經提到,時間可以被分為三個層面:過去、現在、未來。與其他動物不同的是,人類擁有獨特的思考能力,擁有想像力、記憶力和思考模式。我們對過去有著深刻的記憶,對未來也能有豐富的想像。這也是我們陷入焦慮的根本原因。
有自信的人總是能夠散發出一種特有的光芒,而這種光芒源自他們懂得欣賞別人的美。這種美,不僅僅是外表的,更是內在品質的展現。現在,就讓我們一起探討,為何有自信的人在欣賞他人美的同時,能夠如此自信地活出精彩人生。
在這個充滿資訊的時代,線上課程成為了許多人學習的便捷途徑。然而,要如何從眾多的選擇中挑選適合自己的線上課程呢?這裡有3個實用的步驟,讓你能夠更有系統地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學習資源。
在這個快節奏的職場中,有時候我們會感到工作毫無意義,仿佛原地踏步,看不到自己的進步。如果你也有這樣的感受,或許可以嘗試以下方法,重新點燃工作的激情。
在職場中,許多人對工作感到不滿,就像在感情中找不到合適的伴侶一樣。我們每天過得很辛苦,卻必須堅持下去。當挑選伴侶時,我們會列出一長串的擇偶清單,但選擇公司時卻只注視薪水?要真正了解一家公司的性格,必須透過KPI指標來觀察。
不知道從哪時候開始每個禮拜天都會異常的暴躁,有時候週日晚上一個人在家也會莫名的惆悵,不曉得該怎麼度過從放假狀態到上班狀態的轉換過程,慢慢地陷入這種無限循環中….
有一位智者曾經提到,時間可以被分為三個層面:過去、現在、未來。與其他動物不同的是,人類擁有獨特的思考能力,擁有想像力、記憶力和思考模式。我們對過去有著深刻的記憶,對未來也能有豐富的想像。這也是我們陷入焦慮的根本原因。
有自信的人總是能夠散發出一種特有的光芒,而這種光芒源自他們懂得欣賞別人的美。這種美,不僅僅是外表的,更是內在品質的展現。現在,就讓我們一起探討,為何有自信的人在欣賞他人美的同時,能夠如此自信地活出精彩人生。
在這個充滿資訊的時代,線上課程成為了許多人學習的便捷途徑。然而,要如何從眾多的選擇中挑選適合自己的線上課程呢?這裡有3個實用的步驟,讓你能夠更有系統地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學習資源。
在這個快節奏的職場中,有時候我們會感到工作毫無意義,仿佛原地踏步,看不到自己的進步。如果你也有這樣的感受,或許可以嘗試以下方法,重新點燃工作的激情。
在職場中,許多人對工作感到不滿,就像在感情中找不到合適的伴侶一樣。我們每天過得很辛苦,卻必須堅持下去。當挑選伴侶時,我們會列出一長串的擇偶清單,但選擇公司時卻只注視薪水?要真正了解一家公司的性格,必須透過KPI指標來觀察。
不知道從哪時候開始每個禮拜天都會異常的暴躁,有時候週日晚上一個人在家也會莫名的惆悵,不曉得該怎麼度過從放假狀態到上班狀態的轉換過程,慢慢地陷入這種無限循環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在工作中嚴格按照公司的標準流程行事,卻發現結果不如預期?或者在冒險嘗試新方法時,卻意外地獲得了成功?這種情況可能讓人困惑,因為「對」和「錯」的界線似乎並不總是那麼清晰。當我們在職場中做出各種決策時,如何面對和理解「做對未必有好結果,做錯未必有壞結果」的現實,成為一項重要的挑戰。
Thumbnail
好久沒有讀到想寫下一篇長文心得文的好書了。 我常常會對人生感到困惑,會懷疑自己過往的決策是不是正確的,對人生的選擇是否要調整,而這本書一開始就一針見血的說;「我們人生所有重大決策都歸結於3個問題:是否該開始、是否該留下、是否該離開。」
  人生無時無刻都在進行選擇,每個選擇都是你之所以是你的原因。在選擇之前,會有因;在選擇之後,會有果,這個從因到果的過程其實就是思考,而選擇就是你把思考的內容付諸實行的工具。   在做出選擇之前,將所有可能需要考慮的條件進行過篩與審視是很有必要的,因為每個條件都可能影響你的選擇方向。但僅僅考慮「因
判斷力通常是決策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評估和理解信息的能力。
Thumbnail
決策 【決策】為規劃的核心。 決策乃是一種過程 (Process) ,首要步驟為【確認問題】。 決策的種類 理性與有限理性決策 理性決策 理性決策包含下列六個前提假設:
Thumbnail
在《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中,作者Charles Duhigg介紹了「工程設計流程(engineering design process)」決策法,這是一套要求人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需要根據以下幾個步驟:明確界定問題、蒐集資料、提出解決方案、討論選擇並透過持續的實驗找到最好答案。其實這個
Thumbnail
《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中說明:我們可以透過訓練自己用機率思考的方式,做出更好的選擇。機率思考即是設想未來的各種可能性,在腦中同時想著各種相互衝突的情境,並推估各種情形發生的比例,就可以比較準確無誤做出預測,並選擇較適當的方案。 除了機率思考之外,另外我們還需要學會「假設」,透過正確假設
Thumbnail
每天我們都做無數決策,有些對未來影響深遠。根據《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指出,機率思考可以提升預測未來的能力。美國聯邦國家情報辦公室的研究發現,機率訓練能提升人們的預測準確度,讓人更客觀地評估決策後果。通過機率思考,人們能理性面對不確定性,避免因恐懼或偏見做出錯誤判斷。
在《大人學選擇》這本書的前導第三章開頭就提到,「選擇」是很難的一件事。某種程度來說,選擇就是在未知的狀況下「賭一把」。 大部分的人生悲劇,往往來自於當事人在完全搞不清楚狀況的時候,就做了可能影響後半輩子、數十年的選擇。這讓我想到曾經學長說的「擇你所愛,愛你所擇,只是一句屁話。」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在工作中嚴格按照公司的標準流程行事,卻發現結果不如預期?或者在冒險嘗試新方法時,卻意外地獲得了成功?這種情況可能讓人困惑,因為「對」和「錯」的界線似乎並不總是那麼清晰。當我們在職場中做出各種決策時,如何面對和理解「做對未必有好結果,做錯未必有壞結果」的現實,成為一項重要的挑戰。
Thumbnail
好久沒有讀到想寫下一篇長文心得文的好書了。 我常常會對人生感到困惑,會懷疑自己過往的決策是不是正確的,對人生的選擇是否要調整,而這本書一開始就一針見血的說;「我們人生所有重大決策都歸結於3個問題:是否該開始、是否該留下、是否該離開。」
  人生無時無刻都在進行選擇,每個選擇都是你之所以是你的原因。在選擇之前,會有因;在選擇之後,會有果,這個從因到果的過程其實就是思考,而選擇就是你把思考的內容付諸實行的工具。   在做出選擇之前,將所有可能需要考慮的條件進行過篩與審視是很有必要的,因為每個條件都可能影響你的選擇方向。但僅僅考慮「因
判斷力通常是決策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評估和理解信息的能力。
Thumbnail
決策 【決策】為規劃的核心。 決策乃是一種過程 (Process) ,首要步驟為【確認問題】。 決策的種類 理性與有限理性決策 理性決策 理性決策包含下列六個前提假設:
Thumbnail
在《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中,作者Charles Duhigg介紹了「工程設計流程(engineering design process)」決策法,這是一套要求人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需要根據以下幾個步驟:明確界定問題、蒐集資料、提出解決方案、討論選擇並透過持續的實驗找到最好答案。其實這個
Thumbnail
《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中說明:我們可以透過訓練自己用機率思考的方式,做出更好的選擇。機率思考即是設想未來的各種可能性,在腦中同時想著各種相互衝突的情境,並推估各種情形發生的比例,就可以比較準確無誤做出預測,並選擇較適當的方案。 除了機率思考之外,另外我們還需要學會「假設」,透過正確假設
Thumbnail
每天我們都做無數決策,有些對未來影響深遠。根據《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指出,機率思考可以提升預測未來的能力。美國聯邦國家情報辦公室的研究發現,機率訓練能提升人們的預測準確度,讓人更客觀地評估決策後果。通過機率思考,人們能理性面對不確定性,避免因恐懼或偏見做出錯誤判斷。
在《大人學選擇》這本書的前導第三章開頭就提到,「選擇」是很難的一件事。某種程度來說,選擇就是在未知的狀況下「賭一把」。 大部分的人生悲劇,往往來自於當事人在完全搞不清楚狀況的時候,就做了可能影響後半輩子、數十年的選擇。這讓我想到曾經學長說的「擇你所愛,愛你所擇,只是一句屁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