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時是洛神花收成的季節,從台東到台灣南部、山坡區,洛神花都因為耐旱、野性對土壤選擇不嚴,成為小農熱愛種植的粗放作物。這個宛如紅寶石般的錦葵科草本,有著roselle美麗的名字,萼片肥厚、種子飽滿,枝條上結蹦出成串耀眼的果實,叫人驚嘆她強大的生命力。
以前喝洛神花茶都是加烏梅、甘草、仙楂,洛神花在印象中就是個很傳統的飲料,今年來個穿越文化,在BBC卡通影片「JoJo與奶奶」裡看到一則聖露西亞食譜,卡通中住在倫敦的四歲半的小女孩JoJo有著聖露西亞(St. Lucia)裔背景,有天放學跟奶奶一起用家族的聖露西亞食譜作洛神花飲料,裡面加上柳丁汁、香料,因為位於英國,Jojo還加入了她最喜歡的當地食材覆盆子,變成是新創的食譜,加上糖熱熱的喝,他們叫這飲料Sorrel。
為什麼加勒比海也會喝洛神花茶呢?一查發現原來洛神這植物緣起於西非,在五百年前奴隸交易的歷史中隨著非洲人的流散被帶到加勒比海區域。洛神生長在溫暖的熱帶和亞熱帶氣候,一般是在十二月的聖誕節才會成熟,因此從牙買加、聖露西亞到千里達,洛神都成為最具代表性的聖誕節飲料,對移民來說,這種紅通通的"red drink"紅色飲料,在聖誕樹下,為自己倒一杯sorrel,享受家人的陪伴,是不可或缺的聖誕節溫暖畫面,是向先祖和土地致敬的一種方式。
到現在,從非洲、到墨西哥,各個區域都有不同的食譜,在牙買加,在近代有更多華人苦力移民的地方,會加上薑、五香,而在千里達,有更多來自東印度群島的移民,則會加入肉桂、豆蔻、丁香等香料。在這個飲料除了連結到非洲原鄉的文化傳統,也加入了新的地方風味。世界各地的人們也透過洛神找到彼此的共通之處。
相關文章:Sorrel: The Ruby-Red Caribbean Christmas Drink Flavored With Black History
The 500-year history of how sorrel migrated from West Africa to become the original 'Red Drink'
而至於聖露西亞的洛神汁怎麼做呢?
食譜:
我們的田裡也有幾棵從去年落子自己生長的洛神,又經過移植,本來今年我們將是洛神大戶,但經過小犬颱風侵襲後連莖梗粗壯的花叢都倒了好幾棵,田裡只剩下四、五株,但也因此鬆了一口氣,因為洛神的整理非常費工夫,從清洗、去籽、殺青,如果要做蜜餞、果醬、烘乾,一定會熬夜。所以今年除了作兩次蜜餞保存外,小顆的就是煮洛神花飲料現喝。
洛神川燙殺青時會有一股清新鮮明的味道,在夜裡撲面而來特別醒腦,精神都振作了。我是直接加南化的薑黑糖,放個肉桂棒、丁香,跟剛好朋友在佳里的柳丁也收成,擠了柳丁汁加上去,哇!原本熟悉而不以為意的洛神汁被改造成加勒比海版了!洛神加柑橘類的水果都會很搭,增加風味的豐富。
每年十一、二月,洛神成熟,地方的婦女們也都有一門洛神手藝活要忙,通常都是一個麻布袋裝來莖幹,用剪刀剪下,忙著用手或工具去籽,再加以保存,最適合一小群人聚集,喝喝聊聊,慶祝洛神成熟的時刻。下次一起來作聖露西亞口味的洛神飲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