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本書的第一篇章是在講「接納」。但「臨在」這一章節,提到了關於手機或電子產品帶來的專注力下降問題。我剛好開始準備實驗這一塊。所以先提這一章節的內容與我的實驗要如何進行、後續如何追蹤。
一個人一天當中有47%的時間,在思考眼前以外的事物。
練習不要思考過去、思考未來,活在當下。
投注精力的方式,就像在維護菜園。施肥與灌溉哪些項目,會影響最後的收成。
學習自我察覺,意識到自己現在在幹嘛。
就算分心了,也要意識到自己是否分心。
學習幫助自己布置專心的環境、時間段。
每天要練習,自己的意識是不是隨時都在。你很可能在工作上因為電腦訊息的提示、手機的通知,或是身旁同事的問候,因此下意識分心而不自知。每天練習在做事的時候,能察覺自己正在打字、說話、微笑、生氣等各種行為與心態,也就更容易從分心的狀態拉回來。
不論從佛家、道家,甚至是科學上的角度,都強調了消除自我、專注當下的可貴之處,因此練習臨在感,也意味著你在實踐宗教與科學精神(聽起來很多很厲害)
1.手機不續約網路,只有在工作場合或家裡才能用Wifi連到網路。
2.在工作時不可以讓手機、AirPod出現在辦公桌
3.在家裡,一旦進入房間,就不可以再使用手機,一樣不能出現視線裡。
4.手機替代品:一本跟手機大小差不多的記事本,想划手機的時候,用他來記錄當下的心情,或者做創意發想。
很簡單,我使用的手機是IPhone,裡面可以看到每天手機使用報告,目標是每天不可以超過1個小時。每周我會貼出來,我的使用報告,來達到追蹤的效果。
每個月會檢討現行的做法,看有沒有更好的作法幫助我達到目標。
活在當下,是我覺得目前遇到最難達到的事情,你不免會去思考:我上班應該要穿那一套衣服、中午要吃什麼、下禮拜的報告要講什麼...。這些思考無意間會把你帶入想像的美好,而不是當下馬上去做。因此我覺得,要先克服手機成癮這個問題,來把自己對未來無意義的思考斷絕開來。特別是我觀察超過8成以上的人在不知道做甚麼的時候,下意識就會打開手機滑,這正是沒有察覺自己在做什麼的徵兆。所以克服了手機帶來的問題,我覺得就可以比身邊的人進步的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