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河堤走路的時候突然想到:「我這樣每天走路將近一個小時,算不算一種能力?」
之所以會提出這樣的疑問是因為我練習許多才藝都是靠著持之以恆的毅力最終練成,成為一種能力,一種輕而易舉而可以達到的某種精熟狀態。
這就比方說我可以很容易將籃球投進,不管是上籃或中距離,也可以很容易地將一首歌用吉他伴奏演唱,更可以一個小時以內,很有效率地完成一篇一千多字的文章。
用這樣的態度來學習才藝,所得到的想法就是隨著日復一日的鍛煉、訓練,事物的狀態會朝著更好的狀態前進,就像滴水穿石一般,每日的累積終將成為能力的冠冕。
因此我的「運動力」在無形當中增長、我的「音樂力」和「文學力」也在不知不覺中向上攀升,如果用同樣的角度看待走路,甚至健康或疾病呢?
如果每天走路,長久累積就會得到「走路力」,那維持健康的行動、心理或習慣,每天身體力行,可不可以稱為「健康力」?反之能不能稱之為「疾病力」呢?
在李宗吾的厚黑學中曾經談到「心理和力學」,意思是「心理依力學規律而變化」,力學有一種規律定向,循著這條想像的力線一直走下去就會慢慢呈現出可以預期的因果發展。
人類最原始的兩種情緒其實是「愛和恨」,背後的動機其實「生和死」,這表示人類同時有兩種情緒並存,一種是求生、一種是求死,這牽涉到他對於自身、環境及兩者之間是不是感到滿意?或是更深層的想法:「他這個人值不值得存在於這個世上?」
所以有些人表面上是「愛自己」的,其實深層的潛意識卻是「恨自己」的,然後他就開始表現出矛盾行為表現,真正能看得出來的指標就是健康。
健康表示一種表裡如一的身體和心理的完美狀態,是愉悅、幸福和滿意的,說健康是人類天生擁有,其實是努力自我訓練之下的產物。
如果按照前面的推論理解,同樣疾病也是一種能力,簡稱為「疾病力」,最起初的驅動力不是來自愛自己,而是來自恨自己,即使他知道一些不良習慣會帶來身體的危害,還是沒辦法拒絕,繼續實行,說到底還是不夠愛自己。
真正愛自己的人會產生一種動力,想盡辦法讓自己維持在健康的狀態或是擁有健康的能力,至於不愛自己的人也會產生一種動力,想盡辦法讓自己維持在疾病的狀態或疾病的能力,表面上好像是身不由己,其實還是自由意志使然。
我不知道該怎麼說健康力?只能說讓「愛自己」成為一個指標,這種愛不是溺愛,而是剛好的愛,不是叫你時時滿足口腹之欲,過或不及都不是「愛自己」的好方式,剛好就好!因為「愛自己」並不是放縱自己的藉口,到了晚上十一二點需要睡覺了,你就該睡覺,再撐下去並不愛自己或健康的方式。
而為了培養自己的「健康力」,每日運動是不可少的!飲食有節也是必須的!充足睡眠更是需要,除去心中的煩惱憂慮則是每日努力的課題,這樣長久關注、訓練的累積,無形當中就會養成健康的能力,而當健康的能力一出現,疾病力就會漸漸消退。
看待事物不能夠非A即B,而是客觀地看待或接受事物的真實狀態,承認在我們的身體裡面同時有兩種力量並存,一種是健康力、另一種則是疾病力,它們兩者呈現一種彼消此長、彼長此消的狀況,需要努力訓練培養健康力、維持健康的狀態,因為如果我們不這樣看待的話,健康會跟學習一樣,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