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師的療癒夢——摘自《溫尼考特的語言:通往核心概念的23個關鍵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溫尼考特有一些夢是被他與患者的工作挑起的,他認為這些夢具有療癒力,因為它們將他帶到個人情緒發展的新階段。他從1947年的論文所描述的夢學到,他的患者

……要求我不能和她的身體有任何關係,甚至連想像的關係也不行;她不承認有任何屬於她的身體,而若她真的存在的話,她也只能感覺自己是個心智……她對我的需求是我應該只有一個對著她的心智說話的心智。
﹝〈反移情裡的恨〉,198頁﹞

溫尼考特的夢可以用來描繪(a)患者對分析師的使用,導致分析師(無意識地)在身體裡經驗到患者自己無法整合的感受,以及(b)反移情的各個成分——也就是,在某次分析師對她所造成的侵擾做出反應的治療時段之後,分析師的無意識回應。

在溫尼考特的夢裡,身體與心智的解離幫助他理解閹割焦慮(神經症)與精神病式焦慮(相連於滅絕和永遠墜落)之間的差異。

困難一直累積到做那個夢的前一天傍晚,我惱怒起來並對她說,她對我的要求簡直就是鑽牛角尖。這造成毀滅式的影響,分析花了好幾週才從我的失言恢復過來。然而,最基本的是,我必須了解我自己的焦慮,這展現在夢裡我右半邊身體的消失……這右半邊身體是與此特定患者相關的那一半,因此受她影響,她連我們身體間即便是想像的關係也需要完全否認。這個否認正在我的內部製造精神病類型的焦慮,這比尋常的閹割焦慮更難忍受……
﹝〈反移情裡的恨〉,198頁﹞

應該很難不注意到,溫尼考特對患者說的話有一些重要涵義——為了要了解她內在的分裂,她的確真的需要他鑽牛角尖。溫尼考特解釋做這個夢有多麼重要,以及夢讓他能夠做到什麼:

不論對這個夢是否還有其他詮釋的可能,我做了這個夢並且記得它,結果是:我可以再次重拾這個分析,甚至修復我的惱怒所造成的傷害,而這個惱怒源自於一種反應式焦慮(reactive anxiety),與我和一個沒有身體的患者接觸時應該感受到的質地相稱。
﹝〈反移情裡的恨〉,198頁﹞

在此溫尼考特揭露他對這個患者的罪惡感。這讓人想起他1962年的論文〈嬰兒照料、兒童照料以及精神分析設置中的依賴〉,他在其中將分析師的錯誤視為分析的必要成分去探索,並且醒悟到與一位新患者在治療關係中過早出現的錯誤。然而,在這篇1947年的論文裡,溫尼考特仍然立場鮮明地主張患者必須不知道分析師得忍受的巨大負擔:

分析師必須準備好要承受沉重的壓力,不期待患者知道任何他正在做的事,這或許要經歷很長的一段時間。要做到這個,他得能確實地察覺到他自己的恨和恐懼。
﹝〈反移情裡的恨〉,198頁﹞

然後,在文章結束前出乎意料但意有所指地,溫尼考特談到在這種困境裡的分析師:

他處在尚未出世或剛出世嬰兒的母親的位置。
﹝〈反移情裡的恨〉,198頁﹞


(摘自pp.311-313,未完待續)




#閱讀更多

博客來 https://reurl.cc/q0MYp0
TAAZE https://reurl.cc/DoWOYm
誠 品 https://reurl.cc/5O7nX6
momo https://reurl.cc/l7E6lj
金石堂 https://reurl.cc/2E5QN4

也可以到 #獨立書店 洽詢喔!
友善書業供給合作社 社員書店 https://reurl.cc/jlW5Ky
#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 書店地圖 https://reurl.cc/MROdE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溫尼考特強調分析師個人分析的重要性,並指出許多分析師會選擇與精神病患者(被他稱為「研究案例」)工作,以達到「比他自己的分析師能帶他去的更遠的地方」(〈反移情裡的恨〉,196頁)。換句話說,分析師必須足夠開放以被患者在情緒上推著前進,就像父母被他們的寶寶與孩子推動那樣。
在溫尼考特的作品中,「恨」這個字與他最著名的論文之一,1947年對英國精神分析學會報告的〈反移情裡的恨〉高度連結。要記得,在本文寫作的1940年代,對精神病患者的治療與今日大不相同,尤其是在為嚴重患者提供藥物方面。然而,恨的論點以及本文所闡述恨的一切涵義,在溫尼考特的所有作品中從來沒有改變過。
對孩子總是特別不忍的陳宗鷹,某次接到一位車禍案例,送到急診的一位十歲左右的小朋友,頭部重傷,面目全非,以至於臉部完全找不到可以建置呼吸道的地方,只能做氣切。  外科醫師施行緊急手術做了一個氣切孔,但是氣管內管放入後,卻測不到有吐氣末端二氧化碳濃度的反應,這表示並沒有真的成功插入
溫尼考特的語言,總是令人目眩神馳地編織著無數有如魔法般流動的意念,在最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撞擊讀者靈魂的深處,解開累世堆疊的防衛,有如召喚亡靈一般,讓那些早已埋葬在內心深處的各種感受緩慢但堅定地浮現到終於可以觸摸得到的地方。
溫尼考特的理論是源自於他的臨床經驗,而且不只是分析工作,也包括做為小兒科醫師的門診工作。也許因為如此,相對其他的精神分析大師,他的理論有其平易近人的一面(但這不代表深入理解他的理論是容易的)。當然,這也和他對一般民眾心理教育的重視有關:他在戰後透過收音機,持續向年輕的媽媽們傳播有關親職的一切。
一開始計劃書寫的內容是關於「大圖博文化區」行旅紀錄,其實最初的書稿已於二〇〇八年前夕完成,但二〇〇八的洛薩新年,中國統治下的圖博全境爆發激烈抗爭,手無寸鐵的民眾高舉雙手呼喊「自由圖博」,冒險掛起雪山獅子旗。是什麼讓圖博牧民、僧侶、老人和小孩在中國軍警槍彈的威脅下,仍堅持走上街頭?
溫尼考特強調分析師個人分析的重要性,並指出許多分析師會選擇與精神病患者(被他稱為「研究案例」)工作,以達到「比他自己的分析師能帶他去的更遠的地方」(〈反移情裡的恨〉,196頁)。換句話說,分析師必須足夠開放以被患者在情緒上推著前進,就像父母被他們的寶寶與孩子推動那樣。
在溫尼考特的作品中,「恨」這個字與他最著名的論文之一,1947年對英國精神分析學會報告的〈反移情裡的恨〉高度連結。要記得,在本文寫作的1940年代,對精神病患者的治療與今日大不相同,尤其是在為嚴重患者提供藥物方面。然而,恨的論點以及本文所闡述恨的一切涵義,在溫尼考特的所有作品中從來沒有改變過。
對孩子總是特別不忍的陳宗鷹,某次接到一位車禍案例,送到急診的一位十歲左右的小朋友,頭部重傷,面目全非,以至於臉部完全找不到可以建置呼吸道的地方,只能做氣切。  外科醫師施行緊急手術做了一個氣切孔,但是氣管內管放入後,卻測不到有吐氣末端二氧化碳濃度的反應,這表示並沒有真的成功插入
溫尼考特的語言,總是令人目眩神馳地編織著無數有如魔法般流動的意念,在最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撞擊讀者靈魂的深處,解開累世堆疊的防衛,有如召喚亡靈一般,讓那些早已埋葬在內心深處的各種感受緩慢但堅定地浮現到終於可以觸摸得到的地方。
溫尼考特的理論是源自於他的臨床經驗,而且不只是分析工作,也包括做為小兒科醫師的門診工作。也許因為如此,相對其他的精神分析大師,他的理論有其平易近人的一面(但這不代表深入理解他的理論是容易的)。當然,這也和他對一般民眾心理教育的重視有關:他在戰後透過收音機,持續向年輕的媽媽們傳播有關親職的一切。
一開始計劃書寫的內容是關於「大圖博文化區」行旅紀錄,其實最初的書稿已於二〇〇八年前夕完成,但二〇〇八的洛薩新年,中國統治下的圖博全境爆發激烈抗爭,手無寸鐵的民眾高舉雙手呼喊「自由圖博」,冒險掛起雪山獅子旗。是什麼讓圖博牧民、僧侶、老人和小孩在中國軍警槍彈的威脅下,仍堅持走上街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憂鬱的自療概念,以及溫尼考特對憂鬱的獨特見解。文章中涵蓋了關於憂鬱的情緒成熟歷程,以及憂鬱作為自我療癒機制的角度。溫尼考特的論點提供了新穎的觀點,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和處理憂鬱情緒。
Thumbnail
夢境是人類心靈的鏡子,反映潛意識中的經歷和恐懼。接受夢中的陰影有助於自我理解和成長。記錄和分析夢境符號能揭示內心狀態,面對恐懼和尋求支持能提升幸福感。通過理解夢境,人類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獲得成長力量。
Thumbnail
“ 修復人們對其自我理想的認知 只可惜,純粹理解痛苦和給予愛的支持,並不能帶來療效,只有一再的安慰──許多治療師誤解或小看了Kohut這位「自體心理學始祖」,正在於把他的學說簡化做「給同理心」的操作──因為我們不是去理解意識的痛,而是那個潛意識的痛,這個痛,是由擘開於自我與「理想的情人-理想的自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心理治療對藝術家創作的影響,以及創作者對心理治療的恐懼。作者通過談論創作衝動、創造力和源頭質地的不同,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文章提及溫尼考特的理論,並對心理治療和創作的關聯進行深入探討。
Thumbnail
精神分析師溫尼考特提出精神分析中的觀點,以及對違法行為和反社會行為的獨到見解。透過對治療和違法行為的討論和託寓,探討了犯罪、治療與社會情感的複雜關係。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溫尼考特式的精神分析觀點,討論了治療師與個案之間的情感互動,以及個案對待治療師的行為所引起的情緒反應。透過討論情緒可及性的重要性,以及對客觀的恨的理解,本文呈現了溫尼考特在精神分析領域的獨特觀點和對於情感交流的深入解釋。
Thumbnail
若要解夢,夢裡的每個角色其實都不是指涉現實中的人,有時候夢境中出現的每個人指涉的都是我——我的不同特質或不同情緒或不同疑問;有時候指涉的是一種本質,例如芭樂在現實中是從事藝術治療,她象徵的意義就是療癒。
Thumbnail
溫尼考特提出的過渡現象對心理師在工作中遭到攻擊後的情緒安穩具有重要影響。這篇文章通過具體案例分析和溫尼考特理論,探討了過渡客體對個案的心理作用和心理師的支持作用,呈現了一個充滿情感的專業關係。同時,也從孤獨的角度探討了心理師與個案之間的互動對於雙方的影響,帶給讀者思考和反思的空間。
Thumbnail
在心靈治療的領域中,治療師與客人之間的互動是一個微妙且深刻的過程。治療師不僅是引導者,也是旁觀者,他們見證著客人內心世界的變化與成長。然而,當客人因為自身的盲目而無法接受或理解治療過程中的指導時,治療師可能會感到挫折甚至生氣。
Thumbnail
p.77 ▓主觀的圖像˙˙˙˙˙ 講到這裡,我所說的都是以客觀的角度陳述諮商興心理治療的過程。我強調的是我們所獲得的知識,而且也設法將各個條件彙集為一,寫成了一個初步的、嘗試性的方程式。現在,我要用換用內在體驗的角度來重新理解上述的方程式。在不忽略事實知識的情況下,我試試看能否將此方程式在治療者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憂鬱的自療概念,以及溫尼考特對憂鬱的獨特見解。文章中涵蓋了關於憂鬱的情緒成熟歷程,以及憂鬱作為自我療癒機制的角度。溫尼考特的論點提供了新穎的觀點,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和處理憂鬱情緒。
Thumbnail
夢境是人類心靈的鏡子,反映潛意識中的經歷和恐懼。接受夢中的陰影有助於自我理解和成長。記錄和分析夢境符號能揭示內心狀態,面對恐懼和尋求支持能提升幸福感。通過理解夢境,人類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獲得成長力量。
Thumbnail
“ 修復人們對其自我理想的認知 只可惜,純粹理解痛苦和給予愛的支持,並不能帶來療效,只有一再的安慰──許多治療師誤解或小看了Kohut這位「自體心理學始祖」,正在於把他的學說簡化做「給同理心」的操作──因為我們不是去理解意識的痛,而是那個潛意識的痛,這個痛,是由擘開於自我與「理想的情人-理想的自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心理治療對藝術家創作的影響,以及創作者對心理治療的恐懼。作者通過談論創作衝動、創造力和源頭質地的不同,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文章提及溫尼考特的理論,並對心理治療和創作的關聯進行深入探討。
Thumbnail
精神分析師溫尼考特提出精神分析中的觀點,以及對違法行為和反社會行為的獨到見解。透過對治療和違法行為的討論和託寓,探討了犯罪、治療與社會情感的複雜關係。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溫尼考特式的精神分析觀點,討論了治療師與個案之間的情感互動,以及個案對待治療師的行為所引起的情緒反應。透過討論情緒可及性的重要性,以及對客觀的恨的理解,本文呈現了溫尼考特在精神分析領域的獨特觀點和對於情感交流的深入解釋。
Thumbnail
若要解夢,夢裡的每個角色其實都不是指涉現實中的人,有時候夢境中出現的每個人指涉的都是我——我的不同特質或不同情緒或不同疑問;有時候指涉的是一種本質,例如芭樂在現實中是從事藝術治療,她象徵的意義就是療癒。
Thumbnail
溫尼考特提出的過渡現象對心理師在工作中遭到攻擊後的情緒安穩具有重要影響。這篇文章通過具體案例分析和溫尼考特理論,探討了過渡客體對個案的心理作用和心理師的支持作用,呈現了一個充滿情感的專業關係。同時,也從孤獨的角度探討了心理師與個案之間的互動對於雙方的影響,帶給讀者思考和反思的空間。
Thumbnail
在心靈治療的領域中,治療師與客人之間的互動是一個微妙且深刻的過程。治療師不僅是引導者,也是旁觀者,他們見證著客人內心世界的變化與成長。然而,當客人因為自身的盲目而無法接受或理解治療過程中的指導時,治療師可能會感到挫折甚至生氣。
Thumbnail
p.77 ▓主觀的圖像˙˙˙˙˙ 講到這裡,我所說的都是以客觀的角度陳述諮商興心理治療的過程。我強調的是我們所獲得的知識,而且也設法將各個條件彙集為一,寫成了一個初步的、嘗試性的方程式。現在,我要用換用內在體驗的角度來重新理解上述的方程式。在不忽略事實知識的情況下,我試試看能否將此方程式在治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