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6/1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隱形經營者(二十八)價值鏈

併購一盤生意,除了大集團有可能的“惡意併購”以外,一般都是圖一個成熟生意平台,來遂行更遠大的投資計畫。我手邊的這一攤就是希望通過併購;取得穩定的基礎,進一步轉型,再做後續的生意發展。

我其實是分幾個步驟在進行接手經營的計畫,首先,是人力資源的議題。再來是營運平台和生意流程,最後才是產品配套和生意發展

第一階段--穩住人力資源,建構經營團隊

對於人力資源的整建,是有不同的做法的。考慮客觀的條件,我不採用革命性 (Revolutionary)的汰舊換新手法。 這手法比較激烈、有效,不過; 很容易引發人事的動盪。對於大型跨國集團來說,是可行的,也通常會被採用。因為,接管的步驟明快、有效率,對於融合進入集團文化的計畫,時間軸比較可控。

相對於我的情況,是有很大的不同的。我是光棍司令,一人獨撐,沒有資源做大幅度換血,也沒有犯錯的空間。因此,我的方法是進化性 (Evolutionary)的策略,是留用原班人馬,先做結構性的微調。等到摸清楚主要成員的特質和潛力之後,再做結構性的重建。過渡時間,預估大約是一年左右。

第二階段--整合各重要生意面向,串聯起價值鏈 (Value Chains)

在不更換經營團隊的情況下,對我個人而言,整個生意的脈動會維持在不透明的狀態,儘管有關財務和業務的報表一個都不會少。但是,那些數字和資訊呈現在報表的瞬間,已經成了歷史數據了。

再說,它能夠說明的也是某幾個星期,或是某一個月的營運結果。要看出生意上升或是下降的趨勢;沒有兩個季度以上是看不出來的。

這樣的“時間延遲”,以我的專業本能,是無法忍受的。但是,客觀的事實是;團隊成員分散達方圓數千公里的紐澳兩國市場,想問個問題,都不知要從何問起。

我因此在過渡性管理團隊起跑的同時,開始分階段進行‘’企業資源能見度‘’ (Visibility of the enterprise resources) 的建構。所謂的資源,分別是;金流,物流,內部資訊流,外部訊息流。這些都是極具價值的有形和無形資產。而且,呈現多維度的價值鏈結,環環相扣。

換句話說,我要把無形的生意脈動,把公司資源投入所換成的“勞力”和‘’心力‘’,轉成可以讀的資訊和數字,縱向匯集,橫向分享。這樣一來,我就很清楚看得到那些不同類別的價值鏈已經有效串起,同時在部門間流動。

如此,對我而言,就像捷運公司的中控中心那般,哪部車在哪;載客狀況如何?月台等候的客數,哪裡有故障得排除?不論是車班調度,密度調控或是問題解決,都是隨時可以辦得到的,也沒有必要問什麼了。

第三階段--強化產品配套,擴充生意發展

生意的擴充,勢必拉動更多資源的投入。動用新的資金,代表面對新的風險。所以,我為了生意的願景,啟動了這盤生意的併購。這是未來的展望,也是必然的後續工程。

如果我心中的生意模型 (Business Model);是一棟前途看好的商業大樓的話,那麼前面第一階段的“人事”議題第二階段的生意價值鏈的串聯,就是這棟大樓的基礎與結構工程。若這兩樣沒做好的話,所有的未來願景和展望皆罔然。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安立格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