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 : Life Style Lab是我的沙龍【我要長大!!】中的一個系列主題,分享我在尋覓最適合自己的職涯、生活方式的路上做的種種嘗試。
最近開始投履歷找工作,在過程中思考了自己究竟想做什麼,我發覺,我不能做與貓狗、老人相關的工作,因為照顧貓狗的過程中,我會一直想到家裡的四隻貓咪,即便只是做2~3小時的貓咪志工都讓我很難專心;而服務老人時,我則會內疚自己太少陪伴阿公阿媽,因為對我來說,把時間留給自己最珍惜的人事物是重要的事,若是為了賺錢工作,犧牲了與我愛的人們相處的時間,等於自己生活的價值排序出現混淆。
以前了解移工議題時,對於家庭看護工,與雇主家的小孩跟熟悉親密,反而跟自己的孩子隔了十萬八千里,回國後還需重新建立連結、開始認識彼此的狀況,總覺得難過。
我想這就是馬克思說的勞動異化吧?
我原先以為異化是指做著看不見價值的工作項目,現代來說像是跑行政公文,過去則是在工廠流水線工作等等,生產著不是自己使用的產品;其實為了工作賺錢養家活口,我們沒辦法跟自己的家人多相處,反而要去服務別人的家人,甚至還會把氣出在自己家人身上,我想這件事就是異化了。因為社會的規則,我們必須把時間換成錢,再用錢來照顧家人,而沒有辦法直接把時間花在家人身上,現代社會有許多類似的規則,這些規則容易使我們心中所想,與實際行動越來越遠,嚴重時甚至會機械式地生活,而感覺不到熱情、夢想、動機。思考「如果錢不是問題,我最想做什麼事情?」是一種方法,而我現在雖然開始有經濟壓力,但還是盡量選擇自己想學習、想體驗的工作內容來應徵,是因為過去曾經短暫體驗過失去自由、健康、快樂與靈魂的工作,幫我建立了一套最不想要的樣板。
我最近很喜歡【殭屍100~在成為殭屍前要做的100件事~】這部動漫,故事內容是日本突然爆發殭屍感染,幸運的男主角逃過一劫,從社畜生活中被解放,他找了一本筆記本,在封面寫上「在成為殭屍前要做的100件事」,接著開始邊實踐計畫,邊新增計畫的旅程。日本在疫情之後出現許多大感染、世界末日相關的作品,儘管都有些悲觀的成分,但許多作品其實積極地傳達出 : 「因為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所以每天都更要做最想做的事」,這部作品也不例外,我很喜歡它以輕鬆喜劇的方式讓觀眾反思。其中有一集讓我最印象深刻,男主角巧遇以前工作時的主管,一見到他、聽到他的講話方式與邏輯,男主角的一系列生理反應就被啟動,包含腦袋昏昏、無意識地服從、自我貶低等等,他的主管很明顯地在PUA,但是當事人光靠自己很難走出來,所幸朋友的一席話讓他醒悟。我在看這段時身體也有很強的反應,我的肩膀與脖子緊縮僵硬、胸悶,聯想到自己遇過的狀況,想到都還是會心情不好。正如劇情安排,伴侶的話與觀點提醒我堅定自己的價值觀,找回相信自己的力量。
把自我懷疑留在2023,慢慢拾回心的碎片,持續前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