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功課〔第十一課〕同胞之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不同的人,不同的界線

先說說一段個人的經歷:

我長年在教小朋友做科學小玩具和相關實驗。做玩具或做實驗這種東西,需要兩隻手操作,依據孩子的年齡大小、理解程度、操作難易度等等,不同的孩子會呈現不同的反應。有的孩子需要手把手教,有的孩子只需要指點一二就可以自己完成;不少孩子不想自己動手做,最好是老師把成品做好給他;非常少數的孩子會堅持自己做,老師最好不要插手。

有一些玩具的操作會有一定難度,如果孩子反反覆覆聽不懂,或者是聽懂了卻操作不起來的時候,我很可能就會抓住孩子的手,親自帶著他或她操作一遍——有趣的現象,往往會在這時候發生,尤其在涉及性別差異的時候。

曾經,有個一年級小男孩跟我說:「老師,你不要碰我,好噁心。」我笑了笑,童言無忌,不要碰他就好了。那句話我完全不放在心上。

許多年前,在一個教室裏,我對著一班孩子上課,講著講著,我往前靠近了幾步——前面有一個五年級的女孩子——在距離大約兩步遠的地方,那個女孩子說話了:「老師,你再靠近一點,我就告你性騷擾了。」我當下就回她一句話:「妳有病啊。」

在這同一個班,還有一對雙胞胎,女孩子,出落得非常漂亮,我從她們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就認識她們了。這兩個小姑娘,在課堂上如果做不出玩具,就會拿著材料跑來我這裡,要我做給她們看——偶爾,為了要看清楚,她們的身子會往我的身上靠,一點都不避嫌,倒是我為了要避嫌須要把身子往後挪……。

上述的情形,會以各種形式反反覆覆地會在我的課堂中出現。以前,我把它們當作是問題,大概是幾年前,我才意識到,它們其實是在告訴我一件事: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界線。

 

這條界線存在於每個人的心中,肉眼看不見它,卻能靠感覺體會——萬一越過了這條界線,輕則帶來誤會,嚴重一點會造成侵犯,引人不快。


隱私與界限

現代人追求隱私、講求個人空間,事實上就是一種界線。

當我們一般在外面用餐時,不論是在百貨公司的高檔餐廳、大賣場的美食街,或是街頭任何一家餐館、速食店,你找了一張空桌子坐下來——從那一刻起,基本上,那張桌子就專屬於於你的了,縱然你只是一個人。

你可以很放心,不會因為你只是一個人,服務員就把其他客人安排與你同一張桌子用餐。你也可以很放心,其他來消費的客人也不會突然就在你的對面拉開椅子,然後一個屁股就了坐下來——基本上,這兩種尷尬的情形都不會發生。

你的桌子就是你的,別人的桌子就是別人的——這是一條隱形的界線,每個人心裡都知道,一般來說沒有人會去跨過那條界線。這是一般餐廳與飯館的情形。

不過,有的餐館不一樣,它們會取消這個界限。


陌生人與桌子

新竹市有一座十八尖山,山腳下有一間高級商業職業學校,簡稱「新竹高商」,學校附近的路口有一家賣「斤餅」的麵店,頗負盛名,二十幾年來,我也吃了不知道有多少回了,連我家兒子從小都愛吃。

好吃嗎?

當然,我確實很享受這家麵食與斤餅的口味。不過,最讓我念念不忘的倒不是店裡的食物——雖然這也很重要,不然,我也不會反覆光顧了——而是在他們店裡用餐,往往可以和陌生人共用一張餐桌。

這家店裡面大約有十張出頭的桌子,一般可以坐上四個人,小一點的可以坐上兩個人,還有一張比較大的圓桌。或許是生意太好了,來客太多,如果你和朋友兩個人去用餐,坐在一張四人桌,那麼,還有兩個空位,怎麼辦?

也沒有怎麼辦,大家出門在外,不用互相嫌棄,有緣分就坐在一起吧。於是,你就會看見服務生引導著另外一個或兩個客人來和你同一桌用餐——沒錯,事情就是這麼辦的。

因此,當我一家三口在那裏用餐時,坐在我旁邊或對面的,可能是單身的上班族,可能是年輕的情侶,可能是帶著一、兩歲小孩的新手爸媽;當然,也有可能是孤單的中年男子,或是一身俐落、帶著背包、彷若遊客的年輕女子……等等不一而足。

對我而言,這太有意思了——人生需要調味料——隨機和陌生人共用一張餐桌吃飯,就是我吃飯時在精神層面上的調味料。


莫非前世因緣

俗話說「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那麼,共用一張餐桌,需要幾年的修行或緣分?——順著這個想法,我就會以某種好奇、探索的心情,偷偷觀察那些與我同桌的陌生人。

比如,我會在心裡揣想著,坐在我對面的這位小姐,在某一個前世,和我是不是有過幾年的同窗之誼,或者曾經是摯愛手足、親朋至友,才得以在今生的這個片刻以陌生人的身份與我共聚於一張桌子?

或者,對於一對面目清瘦、頭髮班白,但精神矍鑠的一對老夫妻,我會在心裡想,過去的某一個前世,我和這對老夫妻中的某一個人,會不會曾經是公子與書僮,或掌櫃與店小二,或情同手足的摯友,今世的不期而遇,是老朋友流轉於世的聚首?

甚至對一個還在襁褓中的小嬰孩,我都可能在想,在遙遠的某一個前世,他或她會不會曾經是我的戰場兄弟,或街坊鄰居,或閨中密友,今天的萍水相逢,其實是兩個老朋友的靈魂相會?

這些懷想,讓我感覺眼前的陌生人不再是真的陌生人,而是還沒有認出來的親朋摯友——那一個片刻,我的心情會感到特別親密、寬容、溫暖——此刻的相見,是兩個老友或親人的一聲招呼,然後大家各自離去、各奔前程……。


當祈禱落幕時

日本有一部電影,叫做《當祈禱落幕時》,由演員阿部寬和松嶋菜菜子主演。劇中松嶋菜菜子飾演一名小有名氣的劇場導演,她那個為了保護她而見不得光的父親,和飾演警察的阿部寬因為抑鬱症而離家出走的母親是一對戀人。

在電影中,松嶋菜菜子在學生時代就知道有阿部寬他母親這個人的存在,也知道有阿部寬這個人的存在,出社會後,她也打聽過他、關注過他——畢竟,如果萬一,他們各自的父親和母親真的結婚了,他和她將成為異父異母的兄妹——不過,這沒有發生。

不論如何,或許就是因為這一層的關係,松嶋菜菜子對阿部寬有一種特別的感情,而這是阿部寬完全不知道的——對他來說,松嶋菜菜子只是他在因緣際會之下認識、有過幾面之緣的朋友罷了。

電影中有一幕描述他們兩個人的第一次見面,在劍道館。當松嶋菜菜子走進劍道館的時候,阿部寬遠遠地就向她欠身鞠躬,表達歡迎與敬意;松嶋菜菜子則沒有停止腳步,在徑直往前走的時候,她的眼神卻目不轉睛地盯著阿部寬看,臉上的表情彷彿在說:我認識你很久了,今天終於見面了——就是這兩種完全不同的認知,讓他和她有了完全不同的情緒與感受。

電影中的另外一幕,是阿部寬來到松嶋菜菜子的劇場欣賞表演,短暫的閒聊後,阿部寬走到前排準備入座,松嶋菜菜子就站在後面靜靜地看著他的背影——她是那麼安靜而投入地看著他,仿佛整個世界都已經靜止——而在那個靜止中,充滿了她對阿部寬那股無法言喻的情感,以及,如家人般的溫暖。

或許在松嶋菜菜子的心中,她和他,早已是情感上的家人了——但是,只有她一個人知道這個秘密。


陶淵明

東晉時代的大詩人,陶淵明,有一首詩,詩中有這麼一句話:

 

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

 

如果一個人真的可以把世界上的每一人都看作是自己的兄弟姊妹,那是多麼恢弘與不平凡的思想啊;如果一個人真的能體悟到「四海一家」的那種情感,又是多麼浩瀚與不可思議的偉大情懷啊;不過,這一般人做不到,我也做不到。

雖然我做不到陶淵明的境界,不過,我常常被這種感覺觸動,也能感受到內心深處對那種境界的仰望,或許,它是我在人間的一門功課。


人間功課

如果,你知道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和你有某種神祕的連接——就像電影《當祈禱落幕時》裡的松嶋菜菜子,她知道她和阿部寬有一種情感性的連結——那麼,你會怎麼看待其他人?

你會輕視、嘲諷,甚至貶抑他們,或者,你會心懷更多的尊重與包容,甚至感到情感上的溫暖?

我不知道別人的反應,我卻知道自己的反應,因此,許多年來,在某些特別的時刻或場合,我會想起這麼一句話:

 

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和我有某種神祕的連接。

 

透過這一句話,走在街頭與我擦肩而過的陌生人,似乎都擁有了某種無法言喻的意義——那只能透過心靈去體會。


同胞之情

事實上,這一句話: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和我有某種神祕的連接——為我帶來的一種生命的視野,它告訴我每一個人雖然都是獨立的個體,卻也和世界上的每一個人息息相關——這是一種情感性的了悟。

我相信有很多人,都有這種情感性的了悟,因為我確實相信「四海一家」這句古老的話語——在某種意義上,芸芸眾生裡的每一個陌生人,都是我們還沒有認出來的家人——存在我們之間的是人類同胞的偉大情誼。

至於這門功課,到目前為止,我給自己打30分——分數之所以這麼低,是因為我一直沒有做得很好;而之所以有30分,是我給自己的獎勵分數,獎勵我自己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踏上了路程,畢竟,我與我自己也是有連結的,我也需要寬容地善待我自己,不是嗎?


致謝

謹以此篇文章,感謝陶淵明先生,您質樸的文字裡有著浩瀚的思想與情懷。祝願人類偉大的兄弟姊妹手足之愛,永遠在人間流轉。

也謹以此篇文章,感謝《當祈禱落幕時》這部電影的導演與演員。這是一部出色的作品。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分享、追蹤、按讚,或贊助。感謝您!


avatar-img
9會員
81內容數
單純地分享想法、體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Fitz|心靈漫步 的其他內容
大約是在十多年以前,在公共電視台看了一個節目,裡面出現了一個音樂指揮家。在節目影片中有一段,是這名指揮家在翻閱一本厚厚的交響樂譜,隨後出現了他自己的旁白,大意是說當他看著樂譜的時候,他的腦海中會自動地出現各種樂器的聲音——它們依照樂譜裡的順序自動出現,開始交互起落、有強有弱,最後
我很欣賞阿里巴巴的創辦人,馬雲先生,不僅是因為他傳奇般的創業過程,還有他強大的自信與淘淘不絕的口才,以及,一般在商業領袖身上很少見到的一個特質:幽默。 在《贏在中國》這一檔電視節目中,馬雲先生大方分享了他創業過程中的點點滴滴,以及其中的想法與洞見,其中有一段,提到他和日本「軟銀」的總裁
大約在我33歲,或者34歲的時候,我開始強烈感覺到有「另一個我」的存在——我看不見這個無形的我,卻感受到他「真實地」存在我的身邊,一步之遙、觸手可及。 那感覺是如此強烈、真實,以至於在那段日子裡,偶爾,或許是在午飯時刻,或許是在休息中,或許是坐在辦公桌前處理簡單的工作時,我會側
  1954年,一個17歲、出生在美國紐約市貧民窟的黑人少年,來到了百事可樂的工廠,開始了他一天的工作:打掃、清潔、拖地板,還有清洗玻璃做的可樂瓶——身為一名黑人,這幾乎就是他的宿命。 在工廠裡,一箱箱的可樂被運出去,一箱箱的空瓶子被運回來等待清洗,所以堆高
大學時,參加了社團,認識了一幫愛喝功夫茶的學長學姐,於是,在許多個夜晚或假日,一票社團朋友便相約在某位學長的宿舍中,準備開爐泡茶。那時候,少則三四人,多則十來人,大家互不嫌棄,圍繞在簡單的茶几四周旁就席地而坐。 茶几上,不過就是一組簡單的茶盤,配上簡單的陶壺和陶杯。主人除了忙著招
國中時期,在一次非常意外的情況下,我發現我的五根腳指頭是緊縮彎曲的,尤其是右腳特別嚴重——那時候,我還不知道這意味著甚麼? 在接下來的許多年,我陸陸續續發現我的某些身體姿勢,似乎有一些不太自然的地方,包括: 1.  坐在椅子上,我兩邊的肩膀會上拱、內縮,整
大約是在十多年以前,在公共電視台看了一個節目,裡面出現了一個音樂指揮家。在節目影片中有一段,是這名指揮家在翻閱一本厚厚的交響樂譜,隨後出現了他自己的旁白,大意是說當他看著樂譜的時候,他的腦海中會自動地出現各種樂器的聲音——它們依照樂譜裡的順序自動出現,開始交互起落、有強有弱,最後
我很欣賞阿里巴巴的創辦人,馬雲先生,不僅是因為他傳奇般的創業過程,還有他強大的自信與淘淘不絕的口才,以及,一般在商業領袖身上很少見到的一個特質:幽默。 在《贏在中國》這一檔電視節目中,馬雲先生大方分享了他創業過程中的點點滴滴,以及其中的想法與洞見,其中有一段,提到他和日本「軟銀」的總裁
大約在我33歲,或者34歲的時候,我開始強烈感覺到有「另一個我」的存在——我看不見這個無形的我,卻感受到他「真實地」存在我的身邊,一步之遙、觸手可及。 那感覺是如此強烈、真實,以至於在那段日子裡,偶爾,或許是在午飯時刻,或許是在休息中,或許是坐在辦公桌前處理簡單的工作時,我會側
  1954年,一個17歲、出生在美國紐約市貧民窟的黑人少年,來到了百事可樂的工廠,開始了他一天的工作:打掃、清潔、拖地板,還有清洗玻璃做的可樂瓶——身為一名黑人,這幾乎就是他的宿命。 在工廠裡,一箱箱的可樂被運出去,一箱箱的空瓶子被運回來等待清洗,所以堆高
大學時,參加了社團,認識了一幫愛喝功夫茶的學長學姐,於是,在許多個夜晚或假日,一票社團朋友便相約在某位學長的宿舍中,準備開爐泡茶。那時候,少則三四人,多則十來人,大家互不嫌棄,圍繞在簡單的茶几四周旁就席地而坐。 茶几上,不過就是一組簡單的茶盤,配上簡單的陶壺和陶杯。主人除了忙著招
國中時期,在一次非常意外的情況下,我發現我的五根腳指頭是緊縮彎曲的,尤其是右腳特別嚴重——那時候,我還不知道這意味著甚麼? 在接下來的許多年,我陸陸續續發現我的某些身體姿勢,似乎有一些不太自然的地方,包括: 1.  坐在椅子上,我兩邊的肩膀會上拱、內縮,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課輔班老師會有兩篇文章,一篇是做小書篇,分享教國小小朋友製作小書的心得,另外一篇是管教篇,分享我第一次當老師管理小朋友的困境,與如何慢慢有自己一套的管理方式。
Thumbnail
六歲以下的兒童在模仿和聽講方面具有極高的能力。他們的學習是主動的、智能的,而且隨時在潛移默化地進行。他們學習的效果與模仿和聽講的對象密切相關。因此,我們常說你是什麼樣的人,比你對孩子做什麼更重要。
👶 專為孩子設計課程,從小啟蒙,培養智慧 💭 活動充滿趣味與挑戰,讓孩子在玩耍中訓練思維
Thumbnail
父母默默的和孩子在同一空間忙自己的事,孩子是無法感受到這份寧靜的愛。期待照顧者能與孩子互動,一起創造美好的童年時光。孩子每個時期的遊戲方式、自我探索,都是有趣且有意義的。
Thumbnail
我想小朋友大概也看出我的手忙腳亂了,我總是在想自己到底什麼時候能看起來像個從容的大人呢 ? 但同時我也會告訴自己,第一次難免生疏,不需要要求自己在第一次就做到100分。
Thumbnail
  上這堂課學習到一些普通的玩具可以怎樣陪孩子玩,因為以前的我覺得孩子就是要操作教具,玩玩具沒有一套操作方法及操作目的比如訓練小肌肉、練習獨立、內化秩序感,但是玩具倒是可以讓孩子充滿創意,更多的表達自我。也可以讓老師充滿創意,去想如何帶孩子玩新遊戲。
在帶領自己的孩子跟眾多學生的經驗中,我發現對孩子來說,探索這個世界的多姿多彩的各項事物就是他們認識世界方法也是認識自己的方法!
Thumbnail
讓孩子知道在這裡可以玩,嘗到玩玩具後的甜頭,漸漸地治療師要協助轉換成看得到但暫且先拿不到的方式,這樣才能夠挪出治療師存在的空檔,挪出孩子注意力在我身上的空檔,挪出耳朵、眼睛的空檔去聽去學去促成仿說的發生…
Thumbnail
總複習時間,可以使用畫一畫時的作品來考考孩子,難度比較低,孩子會比較有自信
Thumbnail
課輔班老師會有兩篇文章,一篇是做小書篇,分享教國小小朋友製作小書的心得,另外一篇是管教篇,分享我第一次當老師管理小朋友的困境,與如何慢慢有自己一套的管理方式。
Thumbnail
六歲以下的兒童在模仿和聽講方面具有極高的能力。他們的學習是主動的、智能的,而且隨時在潛移默化地進行。他們學習的效果與模仿和聽講的對象密切相關。因此,我們常說你是什麼樣的人,比你對孩子做什麼更重要。
👶 專為孩子設計課程,從小啟蒙,培養智慧 💭 活動充滿趣味與挑戰,讓孩子在玩耍中訓練思維
Thumbnail
父母默默的和孩子在同一空間忙自己的事,孩子是無法感受到這份寧靜的愛。期待照顧者能與孩子互動,一起創造美好的童年時光。孩子每個時期的遊戲方式、自我探索,都是有趣且有意義的。
Thumbnail
我想小朋友大概也看出我的手忙腳亂了,我總是在想自己到底什麼時候能看起來像個從容的大人呢 ? 但同時我也會告訴自己,第一次難免生疏,不需要要求自己在第一次就做到100分。
Thumbnail
  上這堂課學習到一些普通的玩具可以怎樣陪孩子玩,因為以前的我覺得孩子就是要操作教具,玩玩具沒有一套操作方法及操作目的比如訓練小肌肉、練習獨立、內化秩序感,但是玩具倒是可以讓孩子充滿創意,更多的表達自我。也可以讓老師充滿創意,去想如何帶孩子玩新遊戲。
在帶領自己的孩子跟眾多學生的經驗中,我發現對孩子來說,探索這個世界的多姿多彩的各項事物就是他們認識世界方法也是認識自己的方法!
Thumbnail
讓孩子知道在這裡可以玩,嘗到玩玩具後的甜頭,漸漸地治療師要協助轉換成看得到但暫且先拿不到的方式,這樣才能夠挪出治療師存在的空檔,挪出孩子注意力在我身上的空檔,挪出耳朵、眼睛的空檔去聽去學去促成仿說的發生…
Thumbnail
總複習時間,可以使用畫一畫時的作品來考考孩子,難度比較低,孩子會比較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