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3/30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無行動,不幸福》為什麼自尊心會受傷?

    書籍全名:《無行動,不幸福:45個正向心理學練習,掌握幸福感關鍵》

    作者:趙昱鯤

    1. 清華大學(中國) 社會科學學院 積極心理學研究中心 副主任
    2. 師從「積極心理學之父」,美國心理學會前主席馬丁·塞利格曼
    3. 著有《消極時代的積極人生》《自主教養:焦慮時代的父母之道》《無行動,不幸福》

      最近喜歡心理學的揪令在讀書會選了這本書,在選讀這本書前,我原本以為是一般好讀的心理學書籍,實際讀下去,是本好讀的書沒錯(文字好讀易懂、範例有趣),但是內容太豐富啦!因為大家一開始都是看電子書挑書,沒有實體書拿在手上的重量感,頂多看到介紹說本書22萬字,也沒特別感覺(大概和《哈利波特:阿茲卡班的逃犯》21萬字差不多),應該春節讀的完吧!沒想到還是多花了我一週的時間,還覺得此書囫圇吞棗有點可惜,可藉著寫心得再次複習部分章節。

      本書內容囊括積極心理學各面向的主題,從「自我」開始討論,接著深入人與人的「關係」,包含原生家庭、親密關係、朋友同事等等,後面探討「自我實現」,除了如何落實在生活中、行動起來的科學方法,還有討論「人生意義」的大問題,每個章節後附有可以馬上執行的小行動,是本值得細細閱讀,邊讀邊做邊思考的書籍。


      這篇文章先來聊聊我讀這本書的過程中,第一個讓我覺得眼前一亮的章節:《你是真自尊,還是假自尊?》此章節屬於本書第一部分:認識真實的自己。
    我們平時說到自尊心,常常會聽到「他自尊心太強了,一聽到批評就會生氣」、「他這樣做,會傷害我的自尊心」等等的說法,給人一種帶有防禦性、偏負面的感覺;教育部的字典對「自尊心」的釋義為:「保持自己的尊嚴,不容許別人歧視、輕蔑與侵犯的心理。」 這也是帶有種「自尊心需要防禦、保護不受侵犯」的意味。印象中,多年前有朋友找我訴苦聊天,覺得同事間互動傷害了她的自尊心,我當時的想法是,不夠自信的人,才會有自尊心被傷害的問題!所以我一直以來對自尊心這個詞有些不以為然,直到我看到趙昱鯤解釋了積極心理學中,關於自尊心的模型,頓覺豁然開朗。

    心理學對自尊的定義為:我們整體上怎麼看待自己。
    自尊(self-esteem),或稱自我肯定,是個體對自身價值的主觀評價。

    從上述心理學的定義來看,自尊是你自己對自我的評價與感受,具體來說:

    你覺得自己有價值嗎?有能力嗎?(問:如果你是老闆,你雇傭自己嗎?)你
    值得被愛嗎?總體上你喜歡自己嗎?(問:如果你是異性,你會不會喜歡自己?)

    所以說,自尊和別人沒什麼關係! 


      為什麼一般人認為自己的內在價值會受到外在評價影響呢?因為這只是從一個維度(高自尊、低自尊)來理解,但這樣不太能完整解釋日常生活中的人的行為互動、以及上述心理學、教育部字典定義上的矛盾,更完整的解釋模型需要再加上一個維度:穩定性

      美國心理學教授邁克爾·克尼斯(Michael Kernis)提出,人的自尊分為兩層:一層是外顯自尊,一層是內隱自尊。外顯自尊是一個人顯示在外在的、在意識層面對自己的評價。而內隱自尊是長期累積後,隱藏在潛意識的自我價值感,常常連自己都意識不到。若內隱自尊和外顯自尊基本上一致,自尊水平就會較穩定,反過來,外顯、內隱自尊水平高低不同的衝突,就會讓人反覆從外界尋找線索來確定自己的價值,隨著外界反饋的起起伏伏,他的自尊水平就越不穩定。



    依據這個分類,四種自尊類型的人有以下特點:

    1. 穩定高自尊
      • 內心衝突小,對自己有正面積極的看法,堅定的信念。
      • 簡單、自然、真實,成功會開心,失敗不會掩飾難過。
      • 就事論事,不會因為被批評而否定自己或者責怪別人。
    2. 不穩定高自尊
      • 容易受到打擊,不能接受負面意見,容易反應過激。
      • 對於批評的憤怒,是來自內心無意識的恐懼,擔心內隱自尊受到傷害。
      • 不安,想要通過外界評價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3. 穩定低自尊
      • 內心覺得自己沒價值、不喜歡自己,沒自信。
      • 逆來順受。
    4. 不穩定低自尊
      • 在意識層面覺得自己不夠好,但內心隱隱覺得自己可能還有些價值。
      • 無論正面、負面的外在評價都會受影響。
      • 容易變化。在氣氛比較輕鬆的環境能比較好表達自己的想法,但一遇到有人反對就會縮回去。


      舉一個有趣的例子,《西遊記》中的四個主角,唐三藏、孫悟空、豬八戒和沙悟淨,剛好可以對應穩定高自尊、不穩定高自尊、不穩定低自尊和穩定低自尊。如果遇到批評指教,有人指著他們說:「我覺得你性格有問題,最好改一改。」他們的反應可能是:

    唐三藏:「噢?施主你再細說說,讓我想想看有沒有道理。」

    孫悟空:「你憑什麼對我指指點點!你還不先反省自己的情商?」「這不是我的問題,是你的問題,我不需要改!」

    豬八戒:「我是不是做錯了什麼...好想逃走...不要說了...我不想聽。」

    沙悟淨:「唉,早知道我就是不好,果然如此,事情還是都交給師兄們好了。」(迴避、退縮)


      怎麼正確地提升我們的自尊水平呢?作者趙昱鯤說,無論我們現在是怎樣的自尊類型,我們都可以透過持續的行動來提升自己。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提出:

    自尊 = 成功 / 自我要求

    根據這個公式,無論哪種自尊類型,都可以從這兩方面入手:

    1. 不斷累積成功的經驗
    2. 及時調整我們對成功的期望值

    一個人的自尊,要從體驗到成功中來得到滋養和提升,而我們的體驗感,除了成功本身,也受到我們期望值影響。如果自我要求太高,反而會陷入自我苛責,受到挫折、帶給自己壓力,降低自尊水平。


      我們透過這個自尊的二維模型,可以更好的理解別人的行為反應,更重要的是可以更好的理解自己,了解自己為何會有這樣那樣的想法、反應。最重要的是,我們要了解外在的聲音只是參考,不要因為他人的評價而影響我們怎麼看待自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內容總結
    無行動,不幸福
    5
    /5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