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2023年 #ME TOO 風波之後的台灣,有越來越多人關心性騷擾議題,也有越來越多人願意站出來,說出自己的被害經歷,透過「我也是 (我們一起面對)」來聲援其他受害人。新聞一個接一個,許多報導會談到被害經過,然而必須注意的是,獲得更多重視的同時,新聞的農場式標題以及內容關鍵字,是否過份聚焦被害人的身體,導致傳播過程中,成為被私欲佔領的對象。我們是否,帶著吃瓜心態的點開腥羶色新聞,無意間透過他人被性騷擾的經驗來滿足自己的幻想。一次又一次點閱,無數人的閱讀,造成被害人等比級數次的傷害。
不只演藝圈,去年 #ME TOO 風波亦延燒到司法界,2023年士林地院法官蔡明宏因涉嫌性騷擾法官遭起訴,經調查發現,早在2007年便以類似手法性騷擾書記官。根據「違失行為一體性」原則,兩起案子是否綜合評價,在今年有了決議:不付評鑑。因為2007年的案子超過了三年的評鑑時效。這樣的消息在某篇報導中,2007年的案子被稱為「吸乳案」,受害經驗則成為「再吸5分鐘」的農場標題,讓嚴肅的判決新聞披上腥羶色的外皮。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這只不過是描述客觀事實而已,不管是「吸乳」、「再吸5分鐘」不都是根據被害人自述嗎?被害人自己這樣說,那新聞這樣寫有什麼問題呢?根據被害人陳述這點確實很難否認,但是,將這段受害經驗、這起案子,濃縮簡化成「再吸5分鐘」以及「吸乳案」是否恰當,便值得進一步討論了。
顯然,當受害者的痛苦經歷,成為聳動的新聞標題,他的乳房,被拿出來當作案名(常理推斷,被害人自己不會這樣說吧?),他的身體,成為新聞流量密碼之一的女體,受害者的個人體驗,便是越加與公佈於大眾目光下的新聞脫節,成為可供凝視的情慾對象。我們可以自由想像與連結,而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會拋開嚴肅的議題,去享受情慾被挑起的興奮和刺激(像是軍營的新聞),置入自身的情欲。在先前電影《少年小趙》的討論裡,我們已經談過與經驗脫離的字詞是如何危險的了。
面對這樣的標題農場與內容,我們還能夠做什麼?多查一點資料,多了解一點緣由,了解脈絡,去認真思考被害者說出「再5分鐘」的意義是什麼?或許,他想強調自己已經明白拒絕這樣的身體接觸,但對方仍然繼續。或許,「再5分鐘」之後演變成一個小時?我們能夠做的,是把這些詞語重新還魂,把被害人當作真實存在且受傷的人。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