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聽見他人了嗎?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偶爾在某些互動的情境下,或多或少地會感覺到,似乎對方並沒有真的「聽」你說什麼。有的時候,對方或許是善意地急於分享,所以必須要有一個讓他的經驗或想法能夠開始展現或闡述出來的前提。

這時候,對方對於我(或者在場其他人)既有的「印象」,可能就成為了那樣的前提。

那個「印象」,可能來自於過去的互動,或者就是在幾分鐘之前,我或者在場別的誰,才講過的話。只是,對方的理解,或者回應的方式,不見得真的符合原來說話的人所表達的意思。然而基於對方想要講話,必須錨定一個可以用來回應的情景,於是只能誤讀了、或者直接忽略了他人的本意。

比如說,A可能在聊天時隨意說道:在風和日麗的午後,帶著車輪餅在湖邊野餐是一件很棒的事情,紅豆口味的特別好吃,在特別的日子裡,就是要吃紅豆。

這時,熱切想要表達與分享自身體驗什麼的B,就會急切地說:通常在這樣的情況下,奶油會是更好的選擇,如果我們只有把目光放在紅豆,就會忽略了世界上還有各種的味道……(下略一萬字)。

其實,A只是想吃紅豆。至於世界上到底還有多少的口味,完全無關緊要。

而B也只是想分享自己的感覺而已,A說了什麼,根本沒關係。

有趣的是,通常在這樣的情境下,B的角色大多是覺得,自己的體驗才是正確的、才是最有價值的,即使他在開始闡述自身想法之前,先說了紅豆也很好。

每個人都只是想講講話而已。

至於有沒有人聽,是否獲得認同,好像也沒那麼重要。



之前有個好朋友曾經跟我說過,其實大部份的人在講話的時候,都已經有他的定見與判斷了。除非人家真的開口問了,而且是認真需要尋求建議的發問,否則我們無須多言。

這到也沒什麼。

只是,當我在不同情境的互動中,注意到,原來許多人或許在無意識中都有這樣的習慣——我們透過互動獲得說話的機會、透過說話或指點別人,讓自己感到舒適,因為獲得了某些價值或存在感。

但是卻沒有真的和當下的說話對象產生真正的互動或連結,反而都在各說各話。

那我自己是否在某些情況下,也是如此卻不自知呢?

寫到這,突然想到,或許即興劇的公式或核心概念,可以放在心上,那就是:"Yes, and…" 先接納,再發揮。

不過,要真正的接納或者接住對方,不光是打開耳朵就夠了,對嗎?

avatar-img
70會員
99內容數
我和我的日常觀察、讀書筆記,還有基於個人生活經驗的反思與體驗; 我和你和他的互動、以及跨越不同社會關係網絡而激起的煙花、水花與火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ylvie的移動城堡 的其他內容
這一兩年,愈來愈常在各式的「美食探訪」或者拍攝「食物製作」流程、甚至「切開」的過程,聽到主持人說:QQ的也太療癒了吧、製作過程也太療癒了吧、一口吃下真的好療癒……;除了吃的以外,還有一些可愛的物品、風景……。
小學一年級以前,住在北投的稻香市場附近。 住家位於一條小巷內,巷子的盡頭是個鐵門深鎖的社區,小巷的兩旁則是老舊矮房。右側那排,裡面數過來的第二棟二樓,有一位獨居老先生,當時我家就是那間屋內,一家四口,住在一間小小的房裡。 印象中,鄰居的大哥待我家裡的哥哥好……
國高中的時候很屁孩,為了證明自己的與眾不同,品味特殊,就是不會明目張膽的跟同學宣告我會聽五月天、SHE或是梁靜茹之類的——就是那些總是會出現在光南門口醒目廣告上面歌手或明星。
若將人生看作一場體驗的遊戲,每個人的體驗都是「注意力」的總和,「你關注什麼,現實對你而言就是什麼樣子」。為此,若想要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最豐富的體驗,就必須分心,讓分心幫助我們逃離「時間有限」的困境。但是,這卻忽略的這些體驗的深淺程度,以及重要程度,是否真的是我們的人生要追求的呢?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自由書寫過程中,如何消滅不必要的括號並提出相關想法。未來該追求寫作目標,作者發現能夠自由寫字並消滅括號。同時,他提到,只要有目標,即使在繁忙的日常中也應該擠出一點寫作時間。
轉眼間,明天就要開工了呢! 怎麼感覺,好像才剛放假呢?回想上週三的此刻,我人在台電大樓附近和朋友吃晚餐,然後在台大對面的麥當勞待了一晚,和朋友聊了很多很多事情。 卻沒曾想,此刻,獨自坐在客美多打著電腦,卻發覺農曆年假明明過了整整一週,在體驗上,卻遠不及上週的那一個晚上來得長。
這一兩年,愈來愈常在各式的「美食探訪」或者拍攝「食物製作」流程、甚至「切開」的過程,聽到主持人說:QQ的也太療癒了吧、製作過程也太療癒了吧、一口吃下真的好療癒……;除了吃的以外,還有一些可愛的物品、風景……。
小學一年級以前,住在北投的稻香市場附近。 住家位於一條小巷內,巷子的盡頭是個鐵門深鎖的社區,小巷的兩旁則是老舊矮房。右側那排,裡面數過來的第二棟二樓,有一位獨居老先生,當時我家就是那間屋內,一家四口,住在一間小小的房裡。 印象中,鄰居的大哥待我家裡的哥哥好……
國高中的時候很屁孩,為了證明自己的與眾不同,品味特殊,就是不會明目張膽的跟同學宣告我會聽五月天、SHE或是梁靜茹之類的——就是那些總是會出現在光南門口醒目廣告上面歌手或明星。
若將人生看作一場體驗的遊戲,每個人的體驗都是「注意力」的總和,「你關注什麼,現實對你而言就是什麼樣子」。為此,若想要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最豐富的體驗,就必須分心,讓分心幫助我們逃離「時間有限」的困境。但是,這卻忽略的這些體驗的深淺程度,以及重要程度,是否真的是我們的人生要追求的呢?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自由書寫過程中,如何消滅不必要的括號並提出相關想法。未來該追求寫作目標,作者發現能夠自由寫字並消滅括號。同時,他提到,只要有目標,即使在繁忙的日常中也應該擠出一點寫作時間。
轉眼間,明天就要開工了呢! 怎麼感覺,好像才剛放假呢?回想上週三的此刻,我人在台電大樓附近和朋友吃晚餐,然後在台大對面的麥當勞待了一晚,和朋友聊了很多很多事情。 卻沒曾想,此刻,獨自坐在客美多打著電腦,卻發覺農曆年假明明過了整整一週,在體驗上,卻遠不及上週的那一個晚上來得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很多時候在相處上出問題是因為每當溝通時心中早有一句「我知道你想說什麼」,於是就不再聽下去了。 人所呈現表達的,並不一定代表實際上想說的話,這點無論在言語、肢體或文字溝通上皆適用,只跳過過程看結論、用表面摘要意思去解讀一個人的話,會遺漏掉很多真正重要的、說不定是我們真正尋求的關鍵訊息。
Thumbnail
忘了從哪裡聽到的很有感見解,令人茅塞頓開。 ​ 「溝通」至關重要的關鍵,是傾聽。 遇過不少很會講的人,不會傾聽,很多人不願意聽別人說,往往都是一個勁的塞自己的意見,自己會怎樣做的劇本,給別人。 口沫橫飛的人啊,你真的會溝通嗎?你真的有講到正確的點上嗎? 沒有,那我只好給你打0分。有可取之處
Thumbnail
你可能有這樣的經驗,與人對話時說了一堆,結果對方插嘴說:「等等,上次不是說 XXX 」之類的回話,這是因為你們的對話沒有在相同的基礎,別人在你說的很開心時其實是滿頭問號。 如果先說前提對方就會進入狀況,比如:「上週會議中有提到 X 問題你記得嗎?」等對方回神你再繼續說。 在對話中建立共同的語
Thumbnail
對方願意聽你把話說完,覺得你說的有道理也合乎邏輯,但沒有選擇認同,如果是因為立場不同,你就需要尋求新的共同利益再開啟對話,如果是價值觀不同,就尋找共同點並尊重差異。 有時候是對方假裝沒有認同,需要你給個台階下,讓對方好順著你的話結束這對話,要仔細觀察神情。 邏輯、認同與立場的複雜交織 在我
Thumbnail
你應該有被別人說過「你有在聽我說話嗎?」的經驗,一是真的沒在聽,二是有聽沒有懂,三是有聽懂,但不同意對方意思之外,還一直給建議或自己的想法,對方沒被接受還被教育。 因此不開心說你「沒在聽」很正常,建議做法是接受對方的想法不同,對方想知道你的想法時你再說。 「溝通」與「教育」的差異 接下來我
Thumbnail
比如你正要說一件事,結果對方一句「我懂」就開始自顧自的說起自己的經驗,或是說一句「說到這個」就改變了話題說起來,但是你還有話沒說完,因此容易感覺對方沒在聽我說話。 這情況對方搶話滔滔不絕講起來時,你可能也無心聽下去,結果雙方都沒在聽,最後草草結束聊天。 聊天是一種藝術,而「不插話」與「話說完
Thumbnail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幫對方重點整理,當對方說話到一個小段落或開始重複時,可整理一下對方表達內容。 比如說「所以你說的意思是…」「了解,意思是…這樣嗎?」確認理解沒錯。如果理解有誤,對方也會馬上糾正我們說法,釐清了再繼續說,且可能發現有時對方說的跟想的不同。 重點在於了解與尊重對方的觀點,而不是去
Thumbnail
對方心裡會認定你真的有在聽他說話,取決於你的肢體動作與回應,除了不要邊做其他事,專心聽並看著對方之外,就是回應附和對方話語的方式,這會大大影響對方是否願意說下去。 肯定對方說話可用「真的」「我也這麽認為」之類,有興趣可說「真的嗎?」「原來是這樣呀」之類。 更重要的是如何讓對方確信我們真的理解
Thumbnail
表示你可能問到對方很講究的地方,但卻從來沒人發現,通常對方會驚訝後笑一笑就開心的回答你,這時對方會有種遇到知音的感覺,但也要看你接下來的回應,是否是真的想了解。 當對方開心談論講究地方時,要記得對方才是主角不要搶話,除了專心傾聽也要適時回應讚嘆一下。 讓對方感覺到你真的理解他,甚至是和他站在
Thumbnail
你應該有經驗看過,一個人熱情分享某件事的樣子,是不是音量比平常高,表情變化豐富,眼神散發某種光芒,甚至身體也有很多比劃動作,這就是問對問題的時候,對方很有興趣說想法。 認真傾聽並適當回應對方,自然會跟你越說越多,如果對方已經說完開始重複時,轉移話題給台階下。 當你發現對方開始重複他的話,這就
很多時候在相處上出問題是因為每當溝通時心中早有一句「我知道你想說什麼」,於是就不再聽下去了。 人所呈現表達的,並不一定代表實際上想說的話,這點無論在言語、肢體或文字溝通上皆適用,只跳過過程看結論、用表面摘要意思去解讀一個人的話,會遺漏掉很多真正重要的、說不定是我們真正尋求的關鍵訊息。
Thumbnail
忘了從哪裡聽到的很有感見解,令人茅塞頓開。 ​ 「溝通」至關重要的關鍵,是傾聽。 遇過不少很會講的人,不會傾聽,很多人不願意聽別人說,往往都是一個勁的塞自己的意見,自己會怎樣做的劇本,給別人。 口沫橫飛的人啊,你真的會溝通嗎?你真的有講到正確的點上嗎? 沒有,那我只好給你打0分。有可取之處
Thumbnail
你可能有這樣的經驗,與人對話時說了一堆,結果對方插嘴說:「等等,上次不是說 XXX 」之類的回話,這是因為你們的對話沒有在相同的基礎,別人在你說的很開心時其實是滿頭問號。 如果先說前提對方就會進入狀況,比如:「上週會議中有提到 X 問題你記得嗎?」等對方回神你再繼續說。 在對話中建立共同的語
Thumbnail
對方願意聽你把話說完,覺得你說的有道理也合乎邏輯,但沒有選擇認同,如果是因為立場不同,你就需要尋求新的共同利益再開啟對話,如果是價值觀不同,就尋找共同點並尊重差異。 有時候是對方假裝沒有認同,需要你給個台階下,讓對方好順著你的話結束這對話,要仔細觀察神情。 邏輯、認同與立場的複雜交織 在我
Thumbnail
你應該有被別人說過「你有在聽我說話嗎?」的經驗,一是真的沒在聽,二是有聽沒有懂,三是有聽懂,但不同意對方意思之外,還一直給建議或自己的想法,對方沒被接受還被教育。 因此不開心說你「沒在聽」很正常,建議做法是接受對方的想法不同,對方想知道你的想法時你再說。 「溝通」與「教育」的差異 接下來我
Thumbnail
比如你正要說一件事,結果對方一句「我懂」就開始自顧自的說起自己的經驗,或是說一句「說到這個」就改變了話題說起來,但是你還有話沒說完,因此容易感覺對方沒在聽我說話。 這情況對方搶話滔滔不絕講起來時,你可能也無心聽下去,結果雙方都沒在聽,最後草草結束聊天。 聊天是一種藝術,而「不插話」與「話說完
Thumbnail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幫對方重點整理,當對方說話到一個小段落或開始重複時,可整理一下對方表達內容。 比如說「所以你說的意思是…」「了解,意思是…這樣嗎?」確認理解沒錯。如果理解有誤,對方也會馬上糾正我們說法,釐清了再繼續說,且可能發現有時對方說的跟想的不同。 重點在於了解與尊重對方的觀點,而不是去
Thumbnail
對方心裡會認定你真的有在聽他說話,取決於你的肢體動作與回應,除了不要邊做其他事,專心聽並看著對方之外,就是回應附和對方話語的方式,這會大大影響對方是否願意說下去。 肯定對方說話可用「真的」「我也這麽認為」之類,有興趣可說「真的嗎?」「原來是這樣呀」之類。 更重要的是如何讓對方確信我們真的理解
Thumbnail
表示你可能問到對方很講究的地方,但卻從來沒人發現,通常對方會驚訝後笑一笑就開心的回答你,這時對方會有種遇到知音的感覺,但也要看你接下來的回應,是否是真的想了解。 當對方開心談論講究地方時,要記得對方才是主角不要搶話,除了專心傾聽也要適時回應讚嘆一下。 讓對方感覺到你真的理解他,甚至是和他站在
Thumbnail
你應該有經驗看過,一個人熱情分享某件事的樣子,是不是音量比平常高,表情變化豐富,眼神散發某種光芒,甚至身體也有很多比劃動作,這就是問對問題的時候,對方很有興趣說想法。 認真傾聽並適當回應對方,自然會跟你越說越多,如果對方已經說完開始重複時,轉移話題給台階下。 當你發現對方開始重複他的話,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