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閱讀一本由紐約時報記者John Leland所著的《老年的意義》一書,作者在書中分享自己與六位居住於紐約的老人們相處的過程以及個人體悟到的許多智慧。
書中有一段描述我覺得非常有意思,作者問了這六位皆超過85歲以上的老人一個問題
「活到現在,你快樂嗎?」
神奇的是這些老人家儘管各種病痛纏身、經歷多次親友離世與重大失落事件,他們卻一致回答
「快樂呀!」
於是,上週回家時我也決定來問問自己八十出頭歲的外婆同樣的問題,沒想到整天喊著這裡痛那裡痛、足不出戶、甚至時常把「死亡」掛在嘴邊的她,竟然毫不猶豫地說
「快樂呀怎麼不快樂!」後面還補充說道,我覺得我蠻好命的~
然而,我的外婆從出生、結婚到育兒的過程都非常辛苦甚至有點悲慘,但是她卻在此時此刻,把快樂回答的一派輕鬆。
作者在書中透過專家的研究以及訪談的反思,提出老人家會有一種所謂「選擇性記憶」的傾向,心理學家Laura L. Carstensen則稱之為「社會情緒選擇」(socioemotional selectivity)。簡單來說會有上述現象,是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生命正在漸漸縮短,因此為了讓剩於的時光是有意義的,他們會選擇忘記不愉快的回憶或是以更正面的方式看待以往的時光。
確實在我跟自己外婆的互動過程中,每當她回憶過去時,總是習慣把悲傷輕描淡寫的帶過或是把它描述得一點也不難過,卻會細細琢磨那些過往快樂事件的人事時地物。
「歲月之所以珍貴,正是因為我們知道歲月有限。」如果我們也能像老人家一樣好好地把握生命,試著更活在當下,找尋自己生命中真正有意義的事情,並練習以正向的角度、看淡過往種種的負面事件,也許生命會變得不一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