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7/05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淺淺談-道德經課程(EP2)心得(3/13)

一、「無為」的真正含意

紀老師的道德經課程第二堂,講解的是《道德經》(第四十八章):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看起來還是文縐縐、不易親近的一段經文,不過老師特別強調「無為」的核心概念。「無為」並非什麼事都不做,更並非用力地去拼博鬥爭,而是以最自然、最輕鬆、最像自己方式去從事一件事「無為」是不過度用力、不特別有意、不過度強求、勉強地去做一件事情。

重點是一定要「以自己最拿手、最自然、最原初的人物性格來行事」,要知道自己的特長是什麼、並且更要放對地方。


二、從歷代君王史蹟,解讀何謂「無為」-劉邦與項羽

老師主要用了諸位歷史朝代的人物來闡述:

秦漢時期的劉邦、項羽、天下第一軍師張良,以及元朝的忽必烈。


老師首先先把劉邦、項羽當時的歷史背景與人物性格故事先闡述了一遍,最後的問題是,項羽有知識、有文化、又是戰功彪炳的百戰百勝,劉邦顯然比較土俗,既不學識淵博、也沒什麼文化底蘊,更不用說每戰必敗、每次都只有落荒而逃的份。

究竟這樣的懸殊實力與背景,劉邦要如何扳倒項羽呢?


最強大的軍師-張良果然是厲害的老師,他是道家的信奉者,他認為若是要打贏項羽,就絕對要好好發揮劉邦的強項,問題是劉邦沒有強項啊!

張良卻說:有啊!劉邦的強項就是戰敗和逃走啊!

聽到老師說到這裡,我聽得一頭霧水,打輸和落荒而逃怎麼會說是強項?

聽起來就是沒戲唱了啊!


老師繼續講解,沒想到張良的妙計是,請劉邦與其他外圍城邦的頭頭結交朋友,稱兄道弟,這背後目的正是,利用各地制衡與分散項羽的戰力為目標

他們發現項羽一個人帶領軍隊打仗,場場戰勝,但是如果東西夾攻,將使其分身乏術,兵糧都會因為外圍各處來襲的攻勢,而快速損耗。

當他們在中央區域打仗時,若是劉邦被項羽打到落花流水時,張良說:這時候劉邦就負責發揮他的本領:逃!


此時與劉邦稱兄道弟的外圍城邦的頭頭將會以外圍向項羽攻入,加上北方的蕭何,內外南北夾擊,各地協力制衡項羽,項羽分身乏術,勢必必須分散兵糧配給,每一區的兵力就不如完整一個軍隊的力量了。因為更容易一一擊破,最後劉邦成功打敗項羽。


聽到這裡,我不禁大笑,天啊!這是什麼招?

劉邦一開始聽起來像是廢柴,張良甚至希望他發揮他的廢柴能力:逃!

沒想到這步棋走的這麼妙!居然以四兩撥千斤之招數,完全扭轉局勢!


老師說這正是道德經說的:「無為」

無為不是不做事,而是順勢個人最自然、最擅長、最不用力強求的方式去解決問題。


劉邦聽信張良的策略,運用順應自己最原始、最習慣的招數:「逃」,沒想到居然不會吹灰之力就換取一片江山。

若是劉邦強勢硬用不適合自己、不自然強求自己的方式勉強,比如說與項羽正面硬幹,這種硬碰硬的戰術,甚至在還沒開始前,就可能預知結果了。

所以非常情況下,或許更是要以更小、但更智慧的對策之力去迎戰。

硬是用蠻力打著幹,絕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三、現代人的焦慮

這看似很簡單的概念,實際上實行起來卻十分困難。

我們在遇到問題時,會不小心跌入焦慮迴圈中,突然間腦中的迴路與視野將會變得狹隘,因為焦慮緊張的關係、少了應變與彈性,平時可以正常思考的,突然全部卡關了。


當下我們只看的到前方目標,並且想以最短時間、最低成本去汲汲營營追逐,於是我們開始卯足全力與時間硬幹。殊不知比起讓自己焚膏繼晷、沒日沒夜,其實有更輕鬆、自然、簡單的方式來達到目標。


四、從歷代君王史蹟,解讀何謂「無為」-忽必烈

第二個故事,是元朝的忽必烈。

來自蒙古的遊牧民族,驍勇善戰會打仗,但對於農耕社會的漢人族群文化及語言不甚熟悉,那該如何統治國家、統一天下呢?


我當下思考,假如我是忽必烈,那應該只能學習漢族的語言與文化了吧!

沒想到,老師說了忽必烈竟然祭出一套「無為」的哲學。


由於善於打仗、打下的遼闊版圖,滿山滿城的金銀珠寶與珍貴玉帛等等稀有品,因此身邊親信ㄧㄧ朝見時,當這些親信看上什麼皇宮內的珍奇藝術品或是器皿書畫,甚至是金錢財寶時,忽必烈一句話,就大方慷慨地讓親信將想要的禮物帶回,唯一小小條件是,形式上只要稱我一聲王即可。


於是第一波親信喜滋滋地拿了寶物後,開始向外宣傳,「只要認忽必烈為王,就能拿到這麼多好處!」接下來一傳十十傳百,大家一波波來主動朝見忽必烈,一波波搬走各種寶物。


更妙的是,為了把寶物運回家,勢必必須把道路打通做好,來回跋涉時間才能縮短,這無形中又幫帝國默默奠定了交通驛站的基礎建設

再加上色目人善於經商,當時不僅陸上貿易,就連與歐洲大陸的海上貿易都蓬勃發展,我們可以在馬可波羅遊記發現這段商業貿易發展的成果。


由於國家最大的收益來自外國貿易,來自人民賦稅的收入只是小錢,有了國外貿易收入,何須與人民老百姓計較小錢呢?因此忽必烈做了一個創舉:將人民的賦稅減至最低3%,只是形式上收收小錢就好,因此人民的稅後盈餘大增,更多的閒錢又與色目人學習經商,打造生意。


聽到這邊,我真的被震懾了,誰能想得到這麽大器慷慨,又不勉強強制自己的方法!

為了統治大國,與其耗盡時間、心力去學漢族文字語言,忽必烈反而用一種更巧妙、更輕鬆、更自然的、更宏觀方式,一樣達到太平盛世的目標,過程中還有一種深植民心的優雅與從容,冥冥之中,一切水到渠成、一氣呵成,造就元朝大帝國的輝煌時代。


五、道德經如何融入生活?

最後老師再提到一個重點,今天講了這麼多,這段經文究竟可以如何實際運用於生活中?

老師說:當我們在某個領域中已達到80、90分,雖並非頂尖的佼佼者,但也有一定的水平高度時,我們是否要花費我們的時間體力去把自己提升到100分呢?


老師解答說:不,這個狀況當中,不選擇在同一戰場,去與其他人爭破頭去搶當第一名100分的人。而是將精神、體力花費在「另闢戰場」、「增加其他維度」


老師舉的例子是科技業,科技業即便再怎麼競爭,也會有天花板,科技日新月異,但門檻卻越來越低,沒辦法有那麼多的第一名,即便有很多個第一名,那麼第一名也就不值得關注了。


要突破僵局的做法是:增加維度我的理解是「斜槓」,意思是本職專業+另一個能力。

當我們的專業是一個點時,就只能在這個領域中擠破頭出人頭地,這樣所花費的代價太高,也不保證成果是否能如所願。


但當我們試圖增加維度、斜槓時,點就會突然連成線,線形成面,面會建造出空間,頓時我們看事情的面向、能做的事突然變得非常廣闊。

我們時常邂逅一些有趣的人們,或許這個人吸引我們、使我們感到好奇,並不是他的位高權重、更不是家財萬貫,而是這個人背後的【線路】特別多。

除了專業領域能力之外,他還能跟你聊聊琴棋書畫、音樂欣賞、跋山涉水的壯遊,甚至能和我們聊聊一路走來的人生故事,而我想這才是構成個人特殊魅力的原因。


聽到這邊真的覺得恍然大悟、太佩服了!

有時候對於目標、挑戰,我們很容易認為使用蠻力、草率地全神貫注是最快速達到目標的方法,但結果總是是適得其反、得不償失,還把自己累得半死。


六、總結

道德經所說的,或許有人會認為是躺平、內卷、不積極的loser哲學。

但我認為或許道德經說得更切中點出,某種我們面對問題時,那些看不到的致命點。

實際上,如何選擇、執行方法以及辨識方向,都比埋頭苦幹的努力還更重要。


有了道德經,我們面對問題時,能以更宏觀、全面、多元的觀察點切入,這不是躺平耍廢,而是以自然輕鬆、適性怡情、不強求硬幹,以自己性格調性的行事風格,用最舒服緩慢的步調,來面對問題的處事之道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