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6|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第一天

raw-image



  上週末參加了哲學研究所的迎新活動(碩專班、碩士班、博士班),不同於6年前碩專班新生的身份,作為博士班新生,是人生另一個階段的開始,是更長期、更深入的投資(把時間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而回顧過去34年的人生,「第一天」總是令人難忘及具標誌意義。


  然而,「第一天」並不同於「第一次」,兩者的差異在於;「次」是頻率單位、「天」則是時間單位;第一次是短暫的、延續的,如第一次吃什麼、第一次玩什麼、第一次看見什麼、第一次到哪裡、第一次遇見誰等不同於過去的經驗,而是特定人事時地物的「新經驗」;第一天則是長時間的、規律的,如:開學第一天、打工第一天、入伍第一天、工作第一天、新年第一天等,側重的是階段性,而非經驗。但若以經驗性、意識的連續性觀之,則第一天亦包含第一次。兩者相同之處在於,都由主觀所區分(第一)、都在時間之中(先後)、都產生於人事時地物的差異,並且透過回憶重構、聚焦之。


  前陣子國小開學,除了看到很多小學弟妹入學外,很多家長都會陪小朋友一塊上學。然而,小學並非小朋友第一次上學,對多數人來說,幼稚園或幼幼班或正音班才是第一次上學;即第一次離開父母過團體生活。但我們還是會認為小學是另一個階段的開始或特殊的階段在於,其為義務教育的開始,是另一個階段的第一天,且有更大的校園及更多的同學與學長姐(課業當然也更多)。下一次父母雙方皆到學校的情境,可能就是畢業典禮了(親師座談會派一員參加即可)。 


  遙想當年,幼稚園和國小的第一天,都由父親陪伴到校的。國中和高中的第一天則都是從暑期輔導開始(假輔導之名行上課之實),印象最深刻的則是大學開學的第一天,不是走克難坡,而是建築系第一次的設計課(下午3小時)。全班先被帶到商管大樓一樓的展覽空間,接著做了快速設計、分組合作,題目是用紙做搭橋將6千cc的礦泉水撐住,最後再由各個老師評圖。那時候也是第一次見到班主任小王老師,穿著白色吊嘎(內衣),跟一般老師、學者、教授等印象完全不搭,感覺像從工地走出來的。開始真正認識、逐漸認識這個當初第一志願的科系,以及往後所產生的許多第一次(第一次參加花車遊行、第一次參加藝術節、第一次熬兩天夜、第一次不及格等)。


  其他階段性的第一天;如:入伍第一天(那天剛好也是大學謝師宴),一大早,所有同梯的在潭子最香火鼎盛的潭水亭,一邊聽著區長的祝福一邊與家人道別;營造廠工地的第一天,晚上跟同事去吃MoMo吃到飽(第一次吃MoMo),除了感受到同事的熱情,還有時常聚餐的文化;中央哲研所碩專班上課的第一天,老師第一句話就問:「哲學是什麼?」這個每個哲學人都必須面對與思考的問題;公部門報到的第一天,下班後的迎新聚餐,期許自己能拯救邊緣村落(剛看完日劇「拿破崙之村」)。


  回到博士生的第一天(其實本週二就上課了),看著其他碩專班的新生,有的是咖啡師、有的是國中老師、有的是學設計的、學工程的、有的是退休後想動腦筋的。曾經,我也是其中一員,因興趣(網路課程)而念哲研所,直到接觸哲學後,有興趣探究更深的哲學問題、及感受到哲學對人生所帶來的改變。因而選擇博士班,開始了休業年限2~7年的博士生生活。目前雖然還是一邊工作一邊上課(一週8小時),之後再靜觀其變。若以7年為界,畢業時已屆不惑之年,以現在動輒活到90歲、65歲退休來說,還有一半以上的時間可以思考哲學、思考人生,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尼采28歲時寫了⟪悲劇的誕生⟫、德希達32歲時寫了《胡塞爾〈 幾何學起源〉導論》、海德格38歲時寫了⟪存有與時間⟫,當然,經典的哲學著作不一定都是早年的作品,高達美60歲時寫了⟪真理與方法⟫(但以高達美活到102歲來說,算中年)。人們對第一天總會有期許、期待,因為充滿了可能性。期望在未來的博士生研究之路,能夠持續促進哲學與建築與文化資產的對話,提出真正具有創新的哲學,並且將哲學持續融入生命、生活之中。

2022/9/20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