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短影音成為你的學習競爭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孫治華, 也許職涯有地圖

孫治華, 也許職涯有地圖

兩個概念,讓短影音成為你的學習競爭力

很多人對於短影音應該是只有一些負面的概念,像是時間很快都會消磨掉了、其實不知道自己剛剛看了什麼、一個晚上一下就沒了,甚至是生活中更多了疲憊感,因為原來可以讓大腦休息的時間,被短影音取代了,的確短影音的確是有很多認知學上的設計是可以上人上癮的,但是事實上你要是懂得應用短影音平台的演算特性,你也可以讓短影音成為你的學習利器。

所以跟大家分享幾個概念,也是最近我和短影音相處的一些經驗與體會


▌興趣電商對於使用者需求友善


短影音相關平台的演算法其實都跳不出抖音策略

叫做「興趣電商」


相較於過去的「社交平台」我們要看到自己喜歡的內容

需要內容提供方完成兩個先期條件

一、粉絲頁的粉絲數量累積

二、你需要主動關注對方的粉絲頁


所以其實很多好內容的粉絲頁其實是走不到你的面前的

因為在粉絲數上的增長就不夠大


粉絲頁的粉絲數是一個擴散的基礎


但是興趣電商不一樣,

你往往會發現一個你有大量流量(幾十萬流量)的短影音

他的帳號其實關注者卻可能不到一百人


因為他們專注在推廣你所喜歡看的內容

而不是以粉絲數量為基礎要推廣核心

甚至你也不用成為這帳號的粉絲


一部短影音只需要

▌有吸引人的好內容,就會送好流量

在多少時間內有多少人看完與停留在這影片上

表示對內容的興趣高

這部影片就會受到平台的流量的分配

突然湧進大樣的流量(推給其他使用者)

這就是興趣電商的由來,給大家有興趣看的內容

以興趣為核心


所以我覺得你只要管理好自己的觀看習慣

其實興趣電商

就會主動地把相關影片都推給你


所以我自己的作法是


▌利用觀看習慣跟平台提出要求(對話)


對於有興趣的短影音或是相關主題

我會讓我自己刻意地等待影片結束

對於最近我比較不喜歡的內容我會快速滑掉

刻意地做出主題上的取捨

這其實就是在告訴平台

我需要哪方面的資訊


而平台就會在一兩個小時內快速的推波

相關的影片給我

我的印象是中平台會連推五到六部相關影片

因為再多自己也是消化不完


所以我自己就可以在一天瞬間收集

某些特定主題的短影音成為我自己的學習素材


像是我目前就有

商業模式、策略相關的短影音

或是生活旅行與美食的短影音

親子生活安排的短影音


都可以在一周內收集到超過50則的短影音


這其實是一個很輕鬆有效的學習方式

因為短影音提供的是有內容架構與視覺資訊的

學習素材, 這在學習上其實是很有優勢的



註:一些學習理論的東西我就先不多論述了




▌拆解、思考式學習其實是一種深度學習


這一點我覺得大家最近最熟悉的應該就是

黃仁勳的演講被很多的科技、投資媒體拆解程

五六十則以上的短影音


過去我們聽演講的過程總是強調完整

但是你會不會有一種感覺


一次聽完一場完整的演講

你其實收穫太多了

你的腦其實無法吸收太多的重點

最後也只留下兩到三個關鍵的重點內容


那倒不如

利用短影音的方式 細讀每一場演講

其實短影音會影響學習節奏

一種好的影響


過去的演講學習

吸收=>吸收過多=>遺忘=>印象深刻=>繼續吸收

你會發現一件事情

印象深刻可能是這演講中最有價值的地方


但是用短影音的方式聽講呢?

吸收=>遺忘=>印象深刻=>反思=>沉澱=>

繼續吸收


你會發現其實學習的核心價值不是吸收而

而是搭配吸收的 思考點與沉澱時間 是否合適


過往的演講基本上你為了追上講者的進度

你會不斷地中斷自己的「反思=>沉澱」

而走入了「吸收=>遺忘」的循環


完整的演講反而要很少有機會走入深度思考


相較於短影音

過去的完整演講提供得更像是一種體驗

而現在拆解程片段的短影音則是

一種「10公分寬、1公里深」的學習節奏



所以你現在懂了嗎?


  • 刻意篩選你短期想要學習(收集)的主題

平台就會幫你灌入你想要的主題內容


  • 商業演講要懂得分段聽講、分段思考

抓好我們的學習節奏


  • 搭配簡易版的資料整理軟體

以上兩種方式只要再搭配一個 Google Excel

就可以做到很簡單的學習管理


目前我的 Google Excel


商業模式、策略的 80則

生活旅行與美食的 50則

親子生活的短影音 40則


只花一兩個禮拜的零碎時間完成的



你最近想要學習與收集哪方面的知識呢?

學會了嗎?


內容總結
從這篇文章中的方法,你有興趣試試看
0
/5
策略是為了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我喜歡從本質去思考一件事情的底層邏輯,因為也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在這多變的商業世界中找到自已安身立命之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實務與理論是兩個不同目標的知識領域 實務是操作中的細節、眉角與當下的即時反應, 理論是在討論思考事情時的完整性。 理論是來至於一百的實務的累積與共通性 實務與理論是兩個不同目標的知識領域,實務是操作中的細節、眉角與當下的即時反應,理論是在討論思考事情時的完整性。 而面試最重要的事情會是什麼?
請問要如何面對彼得理論的主管? 對於每次開會無法決策或是都會不斷推翻自己的決策,但因為面對這些虛耗的過程導致最後的結果對公司來說都不是很理想的結果。Q2請問要如何面對這樣的工作狀態是否有突破點? 老師身歷其境,既視感超強 所以我可以給你幾個觀點來停損 1.別想太多:主管負全責,過程對員工就是磨練
想請問老師 職涯地圖上的X軸 是參考什麼樣的內容 而列出的目標呢 因為有些朋友沒看過我的職涯地圖,所以我先跟大家分享我自己設計的職涯策略地圖給大家參考 X軸就是所謂的T型人中的橫向經營。 在職場上的垂直經營與橫向經營的策略布局 水平經營就是:累積 從研發到推廣一個可以對價市場的事業過程與經驗
如果努力做到slide 中(要是我該做的都做了) 但還是無法晉升 怎麼判斷何時該離職? 我相信很多在檯面上的那些KOL都會同意一句話 「假如我們現在有一點累積,那是因為我們被機會看到了」 先瞭解其他企業的現況 調查一下自己的理想企業目前的職缺現況 你可以被動的離職,也可以主動的規劃
老師好,目前擔任老闆秘書,但很想內轉到行銷部門(之前沒有相關職位的經驗),但不知道如何讓想轉調部門的主管讓自己產生更多連結(或是更認識自己)?目前自己是有在看公關與數位行銷的書籍或課程學習,也有考取社群管理師的執照。加上老闆明年會退休,覺得是一個好時間點,但不知道怎麼布局><
現在為工程師,想把職涯往橫向發展、未來創業,要如何判斷在目前工程師的階段已經累積足夠了呢?(因為工程領域要繼續往深處累積也是累積不完的) 如何確定自己的能力這是一個很棒的問題,我可以給你幾個方向來思考 一、是否有戰功 這戰功產生的效益有多少?這些效益大家認同是屬於你的嗎? 二、是否可以獨立解決問題
實務與理論是兩個不同目標的知識領域 實務是操作中的細節、眉角與當下的即時反應, 理論是在討論思考事情時的完整性。 理論是來至於一百的實務的累積與共通性 實務與理論是兩個不同目標的知識領域,實務是操作中的細節、眉角與當下的即時反應,理論是在討論思考事情時的完整性。 而面試最重要的事情會是什麼?
請問要如何面對彼得理論的主管? 對於每次開會無法決策或是都會不斷推翻自己的決策,但因為面對這些虛耗的過程導致最後的結果對公司來說都不是很理想的結果。Q2請問要如何面對這樣的工作狀態是否有突破點? 老師身歷其境,既視感超強 所以我可以給你幾個觀點來停損 1.別想太多:主管負全責,過程對員工就是磨練
想請問老師 職涯地圖上的X軸 是參考什麼樣的內容 而列出的目標呢 因為有些朋友沒看過我的職涯地圖,所以我先跟大家分享我自己設計的職涯策略地圖給大家參考 X軸就是所謂的T型人中的橫向經營。 在職場上的垂直經營與橫向經營的策略布局 水平經營就是:累積 從研發到推廣一個可以對價市場的事業過程與經驗
如果努力做到slide 中(要是我該做的都做了) 但還是無法晉升 怎麼判斷何時該離職? 我相信很多在檯面上的那些KOL都會同意一句話 「假如我們現在有一點累積,那是因為我們被機會看到了」 先瞭解其他企業的現況 調查一下自己的理想企業目前的職缺現況 你可以被動的離職,也可以主動的規劃
老師好,目前擔任老闆秘書,但很想內轉到行銷部門(之前沒有相關職位的經驗),但不知道如何讓想轉調部門的主管讓自己產生更多連結(或是更認識自己)?目前自己是有在看公關與數位行銷的書籍或課程學習,也有考取社群管理師的執照。加上老闆明年會退休,覺得是一個好時間點,但不知道怎麼布局><
現在為工程師,想把職涯往橫向發展、未來創業,要如何判斷在目前工程師的階段已經累積足夠了呢?(因為工程領域要繼續往深處累積也是累積不完的) 如何確定自己的能力這是一個很棒的問題,我可以給你幾個方向來思考 一、是否有戰功 這戰功產生的效益有多少?這些效益大家認同是屬於你的嗎? 二、是否可以獨立解決問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隨著社群媒體的普及,短影音已成為現代行銷的重要工具。不論是品牌、企業,還是創業者、自創品牌,甚至是個人社群創作者,透過短影音來拓展知名度的趨勢日益明顯。然而,要真正發揮短影音的潛力,創造出觀眾想看的內容,學習相關技巧和策略變得至關重要。這也就是為什麼短影音課程應運而生的原因。
Thumbnail
短影音的優點包括以下幾點: 1. **吸引注意力**:短影音的時長通常在15秒至1分鐘之間,能夠迅速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並保持其興趣。 2. **易於分享**:由於短影音文件較小,更容易在社交媒體平台上分享,增加了內容的傳播範圍。 3. **製作成本低**:相比長篇視頻,短影音的製作時間和成本
Thumbnail
短影音的流量在線上影音平台蓬勃發展的情況下迅速崛起,透過簡短的影音內容吸引用戶,為廣告主提供了全新的推廣管道和商機,也吸引行銷人紛紛增加預算投入戰場,短短15到60秒的直式影片,儼然成為品牌搶攻用戶短短注意力的關鍵。
Thumbnail
最近聽到朋友提起短影音流行後帶起的風氣。 從以前的新聞標題聳動,進而提高點閱率。
Thumbnail
短影音當道的時代,TikTok、Instagram、YouTube競相提供短影音服務,短影音以其獨特的魅力迅速成為分享生活的重要方式。作為一名資深產品人,我將自己多年積累的產品運營經驗,運用於寵物自媒體的短影音創作與運營中,打造了《小狗豆仔與他弟金金》。
Thumbnail
許多企業與店家沒有跟上時代的腳步,概念停留在競爭對手只是同行與同領域的商家或創作者。 但之前我提到過,短影音在tiktok上、IG上的表現方式是:用戶下滑後隨機撥放影片,也就是說影片是隨機進入觀眾視野的。 過去的人挑選媒體是用戶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話題,現在觀看短影音的用戶是被平台強塞內容進視野,於
「短」、「影音」會霸佔我們的專注力,不只是現在式,必然也是未來式。
Thumbnail
短影音是現今社交媒體的主流創作形式,適合手機播放,有大眾化的特性。內容創作者可透過簡潔創意內容吸引粉絲,並將其轉化為流量和金錢。影片剪輯速度逐漸加速,並以零碎連續的感官撞擊吸引觀眾。創作者應思考如何改變與觀眾之間的關係。剪接節奏及故事結構的改變是必然發展,也呼應了當代社會的心理需求。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隨著社群媒體的普及,短影音已成為現代行銷的重要工具。不論是品牌、企業,還是創業者、自創品牌,甚至是個人社群創作者,透過短影音來拓展知名度的趨勢日益明顯。然而,要真正發揮短影音的潛力,創造出觀眾想看的內容,學習相關技巧和策略變得至關重要。這也就是為什麼短影音課程應運而生的原因。
Thumbnail
短影音的優點包括以下幾點: 1. **吸引注意力**:短影音的時長通常在15秒至1分鐘之間,能夠迅速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並保持其興趣。 2. **易於分享**:由於短影音文件較小,更容易在社交媒體平台上分享,增加了內容的傳播範圍。 3. **製作成本低**:相比長篇視頻,短影音的製作時間和成本
Thumbnail
短影音的流量在線上影音平台蓬勃發展的情況下迅速崛起,透過簡短的影音內容吸引用戶,為廣告主提供了全新的推廣管道和商機,也吸引行銷人紛紛增加預算投入戰場,短短15到60秒的直式影片,儼然成為品牌搶攻用戶短短注意力的關鍵。
Thumbnail
最近聽到朋友提起短影音流行後帶起的風氣。 從以前的新聞標題聳動,進而提高點閱率。
Thumbnail
短影音當道的時代,TikTok、Instagram、YouTube競相提供短影音服務,短影音以其獨特的魅力迅速成為分享生活的重要方式。作為一名資深產品人,我將自己多年積累的產品運營經驗,運用於寵物自媒體的短影音創作與運營中,打造了《小狗豆仔與他弟金金》。
Thumbnail
許多企業與店家沒有跟上時代的腳步,概念停留在競爭對手只是同行與同領域的商家或創作者。 但之前我提到過,短影音在tiktok上、IG上的表現方式是:用戶下滑後隨機撥放影片,也就是說影片是隨機進入觀眾視野的。 過去的人挑選媒體是用戶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話題,現在觀看短影音的用戶是被平台強塞內容進視野,於
「短」、「影音」會霸佔我們的專注力,不只是現在式,必然也是未來式。
Thumbnail
短影音是現今社交媒體的主流創作形式,適合手機播放,有大眾化的特性。內容創作者可透過簡潔創意內容吸引粉絲,並將其轉化為流量和金錢。影片剪輯速度逐漸加速,並以零碎連續的感官撞擊吸引觀眾。創作者應思考如何改變與觀眾之間的關係。剪接節奏及故事結構的改變是必然發展,也呼應了當代社會的心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