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面試的神秘面紗:公司如何從候選人中做出最終選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因為身為公司人資也有接觸招募的關係,閒聊之間身邊許多朋友會好奇詢問


到底在面試後,公司是怎麼錄取哪位候選人呢?



這題很難三言兩語道盡,但如果用一句話概括的話,我會說

「公司會選擇在有需求的當下最適合我們的候選人——尋找那位有緣人」


求工作求緣份也許會想去參拜安個心(拍攝於野澤神社)

求工作求緣份也許會想去參拜安個心(拍攝於野澤神社)

當然還是可以做出一些歸納,今天就來揭開面試最後階段的神秘面紗吧!


首先,公司在開缺時,除了薪資,還會有一些必須在開缺時就會先思考的兩方面考量,這邊我們以「部門👥」的角度出發,我通常會和主管從這兩方面來討論對人選的需求:


  1. 文化面:現有團隊的組成樣貌為何?現有的團隊文化為何?我們希望新人可以帶來什麼新的刺激嗎?
舉例來說,假設現有團隊有兩位成員,一位比較慢熟,溝通時總是需要多一點時間思考,另一位則是習慣謹慎一點的規劃細節,那我們也許就會期待新進的成員可以是較為主動的類型,能夠較快地提出比較多看法,讓團隊整體規劃或討論的推進可以加速。反之,也有可能是現在的團隊成員衝太快,期待有一個能稍微拉著大家的角色加入。


  1. 專業面:我們期待新人的專業能力可以和團隊互補?或是團隊可以帶他成長?又或是期待他可以帶來一些 know how 、經驗讓團隊有所成長?
在團隊面臨不同的目標、擁有不同程度的資源時,對專業面的需求也都會有所改變。所以有時候也許我們需要新鮮人、有時候希望他具備該領域的豐富經驗、有時候則會希望他在該大分類的領域中具備更專精的事項:比方說行銷團隊,現有的成員專精線下行銷,但想要往線上發展,那麼就會需求一個有線上行銷經驗的新人加入。


對焦完需求,再進到正式開缺及面試時,基本上專業面在履歷及作業作品集審核時就可以大致掌握,而文化面的契合通常會需要在面試的時候感受(當然,你也可以透過其他方式,在投遞履歷階段就讓對方看出你會是文化契合的候選人)。


基本上面試的前一兩關就可以篩選完部門層面的需求,面試的最後一關如果是執行長,那就會由他來看跟公司文化的契合度,又或是該職位較上層的主管,他也會以更大團隊的視角判斷你是否適合。上述的這幾個層面,公司除了透過履歷、面試,也會有 ref. check 的階段,協助我們更掌握前面的認識是否有了解不夠深入的部分。


最後則是大家都很關心的薪資!有些諮詢者可能會擔心到底該怎麼開薪資,開多少會不會影響後續面試。通常來說只要候選人的期待在公司開出的範圍內,以我自己的經驗,我們還是會先看前面提到的文化面和專業面需求先做出判斷,不太需要擔心自己開出的薪資是否太高,假設公司綜合面試的表現,覺得你開的比較高,但還是覺得你有潛力的話,也會在 offer 階段主動和你討論的喔。


想到前陣子看的韓國綜藝節目「單身即地獄」,參加者們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後,需要做出自己的最終選擇,即使是沒被選擇到的參加者們其實也各有各的優缺點,但大家也是做出了覺得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我真的認為找工作是很看緣分的一件事情,要剛好在對的時間點,符合雙方的期待,才能拿到 offer 到職,成為彼此當下最好的選擇。所以無論結果如何,都不要因為感謝函感到太洩氣,或是看輕自己的能力✨

想將求職準備做得更充足,歡迎找我預約履歷面試的諮詢服務,或是追蹤我的 IG @debbytalktalk 看更多分享吧!


考古學及數位行銷背景的新創人資,產業包括教育、新媒體、電商、軟體公司,歷經跨領域、跨產業的職涯探索。 期待能以生涯設計師的身份協助大家一起探索生活/職涯的各種可能。 有一隻叫做肉桂的挪威森林貓🐱 近期的興趣是滑雪🏂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大家有聽過「我的蜜糖,可能是你的毒藥」這句話嗎?意思是 適合我的,不一定適合你,反之亦然。 那麼這個理論又如何套用在找工作中呢?
近期在看求職者的履歷時,有發現到許多人都會附上社群自媒體作為作品集,IG 和 Podcast 都是滿常見的平台,但是近期某一次在看作品集時,發現這個作品集竟然沒有為他的應徵加分,實在感到很可惜,到底該怎麼做,才可以讓履歷作品集加分出擊呢?
大家有聽過「我的蜜糖,可能是你的毒藥」這句話嗎?意思是 適合我的,不一定適合你,反之亦然。 那麼這個理論又如何套用在找工作中呢?
近期在看求職者的履歷時,有發現到許多人都會附上社群自媒體作為作品集,IG 和 Podcast 都是滿常見的平台,但是近期某一次在看作品集時,發現這個作品集竟然沒有為他的應徵加分,實在感到很可惜,到底該怎麼做,才可以讓履歷作品集加分出擊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面試除了是公司挑選我們 也是我們在選擇公司 跟大家分享幾個我覺得 面試時候可以關注的重點問題
Thumbnail
在面試中提出明智的問題能夠展現出你對工作的興趣與對公司的期待,而且透過用人主管或是 HR 的回答可以讓你得知公司對這個職位的重視程度,以及是否適合在這家公司長期發展。
有人說,面試的錄取與否,有些時候,並不是直接因為求職者本身條件的關係,並以此鼓勵求職者們保持信心繼續前進。 這篇的幾個分享,我不敢說完全能適用此說法 (畢竟真正的原因只有公司方知道),但現在回想起來倒也覺得算是幾個「有意思」的面試經驗,微笑以對。
Thumbnail
現今競爭激烈的人才市場中,企業要如何脫穎而出?吸引並留住優秀人才? 除了明定職缺相關內容,更要制定好面試流程,打造有效的人才招幕流程,提高招募效率,才能吸引並留住更多的優秀人才,為企業的持續發展奠定更堅實的人才基礎。
Thumbnail
本文細談面試中如何表達個人價值與評判企業適合度,適合追求理想職業道路的求職者閱讀。 探討如何在面試中展現自己的價值觀,並評估公司是否適合自己 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面試都可看作是一場雙向的對話,而非單方面的評審。 透過面試,是企業在尋找合適的員工,求職者同樣在尋找一個能夠與自身職業道路和
Thumbnail
本文探討如何精確聘用及妥善處理候選人關係,適合尋求高效與公正招聘方法的企業領導者。 提供聘用決策:如何決定最終選擇,並妥善處理未被選中候選人的關係 在現代企業的招聘過程中,聘用決策的精確性關係到組織的目前需求,更影響到公司的未來發展。 以下是關於如何提升聘用決策的效率和公正性的探討,旨
Thumbnail
面試的過程中,不僅公司在評估求職者,同時求職者也在評估公司。透過幾個Tips來判斷這個工作是否適合自己,包括研究公司背景、提早到面試地點觀察、觀察引領面試的過程、觀察主管等。
Thumbnail
在求職管道看到理想的工作並投遞履歷應徵之後,招募HR第1關是依據履歷篩選;第2關篩選時機,就是求職者在電話中的回應,也是HR決定要不要邀約面談的重要關鍵喔! 電訪中可以如何表現,提高被邀約面試的機率或是留下好印象?
應徵資訊主管時,面談可能是各家公司主試人員最頭痛的問題,要怎麼問才能問出應徵者的真才實學或真正的個性呢? 看履歷資料,似乎個個本領高強,只看證照的話,又會漏失那些真正有本事的IT人。 而更重要的是,怎麼面談才能找到對的人來幫公司呢? 文中所提任何人名及公司名,及故事情節,純屬虛構。
Thumbnail
召募人才是因事找人?還是因人找事? 通常都會回答:因事找人啊。因為有組織結構(含人員編制)以及職位說明書。怎麼會是因人找事呢? 在因事找人的框架下有了職位說明書,都會遵循公司文化和價值觀、資格與要求、專業技能、職場核心能力與人格特質特等指標一路篩(挑)選,挑三檢四,不是三跟四就謝謝再連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面試除了是公司挑選我們 也是我們在選擇公司 跟大家分享幾個我覺得 面試時候可以關注的重點問題
Thumbnail
在面試中提出明智的問題能夠展現出你對工作的興趣與對公司的期待,而且透過用人主管或是 HR 的回答可以讓你得知公司對這個職位的重視程度,以及是否適合在這家公司長期發展。
有人說,面試的錄取與否,有些時候,並不是直接因為求職者本身條件的關係,並以此鼓勵求職者們保持信心繼續前進。 這篇的幾個分享,我不敢說完全能適用此說法 (畢竟真正的原因只有公司方知道),但現在回想起來倒也覺得算是幾個「有意思」的面試經驗,微笑以對。
Thumbnail
現今競爭激烈的人才市場中,企業要如何脫穎而出?吸引並留住優秀人才? 除了明定職缺相關內容,更要制定好面試流程,打造有效的人才招幕流程,提高招募效率,才能吸引並留住更多的優秀人才,為企業的持續發展奠定更堅實的人才基礎。
Thumbnail
本文細談面試中如何表達個人價值與評判企業適合度,適合追求理想職業道路的求職者閱讀。 探討如何在面試中展現自己的價值觀,並評估公司是否適合自己 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面試都可看作是一場雙向的對話,而非單方面的評審。 透過面試,是企業在尋找合適的員工,求職者同樣在尋找一個能夠與自身職業道路和
Thumbnail
本文探討如何精確聘用及妥善處理候選人關係,適合尋求高效與公正招聘方法的企業領導者。 提供聘用決策:如何決定最終選擇,並妥善處理未被選中候選人的關係 在現代企業的招聘過程中,聘用決策的精確性關係到組織的目前需求,更影響到公司的未來發展。 以下是關於如何提升聘用決策的效率和公正性的探討,旨
Thumbnail
面試的過程中,不僅公司在評估求職者,同時求職者也在評估公司。透過幾個Tips來判斷這個工作是否適合自己,包括研究公司背景、提早到面試地點觀察、觀察引領面試的過程、觀察主管等。
Thumbnail
在求職管道看到理想的工作並投遞履歷應徵之後,招募HR第1關是依據履歷篩選;第2關篩選時機,就是求職者在電話中的回應,也是HR決定要不要邀約面談的重要關鍵喔! 電訪中可以如何表現,提高被邀約面試的機率或是留下好印象?
應徵資訊主管時,面談可能是各家公司主試人員最頭痛的問題,要怎麼問才能問出應徵者的真才實學或真正的個性呢? 看履歷資料,似乎個個本領高強,只看證照的話,又會漏失那些真正有本事的IT人。 而更重要的是,怎麼面談才能找到對的人來幫公司呢? 文中所提任何人名及公司名,及故事情節,純屬虛構。
Thumbnail
召募人才是因事找人?還是因人找事? 通常都會回答:因事找人啊。因為有組織結構(含人員編制)以及職位說明書。怎麼會是因人找事呢? 在因事找人的框架下有了職位說明書,都會遵循公司文化和價值觀、資格與要求、專業技能、職場核心能力與人格特質特等指標一路篩(挑)選,挑三檢四,不是三跟四就謝謝再連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