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9|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Hey !給我五分鐘,Lean 精實管理:如何避免浪費提升產值?

What's Lean ?

Lean 在企業裡指的是精實管理,是源自日本汽車製造業-豐田,而這個名詞是由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攜同專家通過研究及調查,發現日本豐田汽車的生產方式是最適用於現代製造業中的一種生產管理方式。

最初,精實管理運用在生產方面它以:

  1. 提高品質
  2. 加快流程速度,避免浪費
  3. 降低成本
  4. 改善資本投入,使股東價值實現最大化
  5. 提高顧客滿意度

以人員分配上面則以減少浪費為出發點,而甚麼是浪費?沒有創造價值的都叫做浪費。

而針對浪費(muda)又細分為八項

八大浪費 :

  • 產品完成過程的消耗(指產品本身可精簡卻沒有)
  1. 庫存 inventory:過多的原料、在製品或成品,導致較長的前置期、過期、損壞的成品…等。
  2. 多餘加工 extra processing :因工具與產品的設計的不良,導致在生產過程中增加不必要的動作及產生瑕疵問題,造成缺乏效率的問題。
  3. 瑕疵 defects:生產出瑕疵品或必須要修改、重做、報廢、的成品,會多出重複檢驗的時間,造成浪費的處理、時間及相關人員精力。

  • 辦公時間成本消耗(工作過程不是一條龍)
  1. 運輸 transportation:員工長距離的搬運,例:進出倉庫或流程間的搬運原物料、零件或成品,為缺乏效率的因素
  2. 運動 motion:員工在執行工作的過程中,任何浪費、不必要的動作,例:動線問題導致員工必須走動或取得工具。可以想像成站在員工角度如何辦事可以更高效而不適都一致性。
  3. 等待 waiting:因物料無庫存、設備故障、只會站著等自動化機器完成,等候下一個步驟產生空嫌時間‥等。

💡 追求just in time = 剛好到點


  • 勞動成本的消耗(員工沒能發揮他最大價值)
  1. 未被使用的員工創造力(大材小用):未傾聽員工意見造成未能善用員工的時間、想法,使員工喪失改善與學習的機會。
  2. 生產過剩 overproduction:生產多餘訂單數量的成品可能造成人員過多、存貨過多增加無謂的運送及整理時間,還有成本的浪費。(指的是為了生產超出供給的產品消耗額外的人力,會間接導致庫存浪費。)

例子 :

軟體業

分工過細導致未能充分運用同一個人的價值。



業務/洽談者 (中間人)

  1. 需求蒐集:浪費
  2. 需求分析:浪費
  3. 需求文檔:浪費

原因 :

如果沒辦法確實分析顧客需求,顧客什麼都要就會產生浪費。

需求蒐集者去問客戶需要什麼再去跟開發者說,但開發者不明白時又需要需求蒐集者去跟客戶確認,中間造成溝通不準確跟時間浪費,也產生搬運浪費。

而當把客戶需要的東西報告給開發們時彼此可能有聽沒懂對方意思,最後把事情沒做好產品沒做到位甚至根本兩個方向。

解決方式 : 可以開群組,工程師跟客戶直接做對接,但工程師可能不太明白客戶的意思;客戶可能沒辦法講的讓工程師聽懂,所以兩者都要講人話哈哈哈哈。



開發(工程師):

4. 軟體設計:價值 5. 真正開發:價值 6. 集成:價值



專門測試的人員:

  1. 軟體測試:浪費

原因 : 產品全部做出來了才發現有缺陷,就是廢物,等於要重做或是花費時間找bug,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需要在提交代碼以前(commit)就要確認沒有錯誤

解決方式:寫coding 的人做這個動作而不是交給別人做,不要請一個專門的測試員

實際做法:每20個開發配:1個教會開發如何自己測試的人,20:1(導師)邊做開發邊做測試,發現bug解決bug的時間提前了

  1. 查找缺陷並修復(要跟開發討論):浪費

如何度量測試的效能:找到bug的量越多獎金越高

💡 不是原本寫coding的人可能不一定知道原工程師意思導致找不到bug,所以應該讓工程師自己測試但教他們如何找。

9. 重新測試 :浪費

原因:因測試你不可能指測試新功能,一定是新舊一起,若每次都需要花一定的人力資源做這些事情效率是不佳的。

解決方式:使用自動化測試,確保新舊功能一起交付出去的時候都可以順利沒bug,如果要讓回歸測試不是一個重複繁複動作


總結

提高一個人的產能及價值功能,不要可以一個人做的事情交辦給兩三個人做,增加中間等待、繁瑣的時間成本。這裡指的是做好一個才到下一個分工過細,導致時間浪費及人資成本產生。什麼工作可以去掉什麼工作可以並行要依據當時公司的規模及產品調整




我們日常可以怎麼做?

每天將自己的價值產出時間計算出來,進而去做調整。

怎麼做?

公式:productivity(生產力) = time for value(創造價值) ÷ total time(總時間)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