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4|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信仰的危機

信仰的危機

一部關於信仰轉變的連續劇 : 一個皈依有爭議性宗教的人會遭受信仰的危機

The Path 敘述一個家庭處於有爭議的邪教運動,因為他們在與人際關係信仰權力鬥爭。每集要深入研究信仰的引力,以及在我們被框架的生活和我們真正想要的生活之間進行選擇的意義

《聖路教》的故事圍繞一個虛擬教會組織展開,講述了信徒與「光/真理」的信仰、內心成長和他人間的掙扎。

一部關於信仰轉變的連續劇 : 一個皈依有爭議性宗教的人會遭受信仰的危機。

聖路教/朝聖之路 第二季    聖路教/朝聖之路 第一季


宗教回歸 

宗教——這是個模糊的概念,因為宗教從來都沒有消失過。宗教和音樂一樣,即使一段時間內被排擠出視線範圍,它也仍然能夠停留在人們的心中。

“ 沒有宗教之間的和平,就沒有國家之間的和平
沒有宗教之間的對話,就沒有宗教之間的和平!
~這是普世倫理原則中的兩句核心論點。

在全球化的時代下,互聯網給人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信息交流平台,對知識的獲取比過去任何時候都簡便了。這種發展能夠促進宗教之間的對話嗎?原則上可以說 -是,儘管這也帶來一系列的問題。我們今天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它宗教,這是積極的。當然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人們是否真正有了解的意願。有些人就根本不想,他們認為自己只研究自己的宗教就已經什麼都知道了?

宗教狂熱者把聖經的每字每句都奉為教條,並且揚言他們不需要其它宗教;另一方面,也有一些教條化地主張政教分離,主張世俗化的人,這些人只要一聽到宗教這個字眼就會發怒,認為學校裡根本不需要討論這個話題。他們其實是不能接受當今宗教成為世界歷史發展的權力因素這個事實。

根據一個很有代表性的民意調查結果,最受德國人歡迎的宗教已經不再是基督教,而是佛教。

佛教在西方被看作是沒有教條,沒有太多條框約束的宗教。它是一種回歸內心的宗教,重視的是默念冥想,對終極實在的想像沒有那麼人格化,也沒有那麼具體。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基督教由於其權力集中已經給很多人造成了反感

如果我們有這樣一個教皇,他常常拋頭露面,並且作為世界的宗教主宰者,他強調只有跟隨他的人才是真正的基督徒,只有他的羅馬天主教廷才是真正的教會,那麼很多人都會被搞得精神緊張的。


宗教 “ 酷 cool! ” 化

宗教新回歸浪潮是一個全世界性質的現象,同時可以在不同的文化區域裡可以觀察到,且體現為類似的模式。無可爭議的是,這種回歸完全有可能為一些政治家以負面的方式加以濫用。就是--宗教 “ 酷 cool! ” 化

人們更積極地尋找他所在社團的文化特徵,這是這個世紀的一個像徵。在20世紀的民族國家時代,各種不同的文化區域的許多年輕人在左派思想裡找到一種全球特徵。20世紀的左派特徵是對他們父母輩的文化遺產作出批判。

這一現像不單發生在工業國里,而也在一些發展中國家中得到強烈的體現對宗教的反思不僅涉及老一些的幾代人,也進入了年輕的追求“酷 cool~外表”的年輕一代中。 


人為什麼尋求宗教

  • 一個宗教信仰者在現實生活中缺乏把握感,當他在為幸福的願望的實現沒有保證而焦慮時,便可能在心理上產生對超自然的神力的依賴,以期望神力來幫助他把握住現實。有些人信仰宗教就是為了滿足其情感交流和社會交往的需要
  • 費爾巴克(Ludwig Feuerbach, 1804 – 1872)指出在世界不同文化之中,神的形像各有不同,這些神的形像,大多數又與個別的文化特徵吻合。因此費氏認為:宗教信仰乃人類思域的夢想(Religion is the dream of human mind), 宗教乃源於心理的投射作用。費氏總結出: 死亡是人類宗教的催化劑,因為人要克服死亡的恐懼,於是產生宗教。沒有死亡,就沒有宗教。
  • "宗教是人類自己的意欲表現”, 意欲是表現於欲求的對象上,經自己意欲的塑刻而神化。…人類是要求自我生命的永恆,福樂,平等,自由,智慧,慈悲的。宗教是人類自己的意欲,表現於環境中。

    不平等而要求平等,不自由而希望自由,無常而希望永恆,不滿愚癡而要求智慧,不滿殘酷而要求慈悲。在人類的知識不充分時,傾向於外界時,意欲的表現也不完全,也表現於自然界。

    知識越進步,越是意識到宗教即是人類自己,意欲的表現越完全,也表現於人類自身。所以宗教的形態儘管不同, 而一切宗教的本質,卻並無兩樣。一切都不外人類自己,人類在環境中表現著自己的意欲。
  • 宗教是被壓迫心靈的嘆息,苦難中的人民的精神安慰的重要社會功能,現代宗教的根源就是對資本的捉摸不定的恐懼,馬克思說,“宗教裡的苦難既是現實苦難的表現,又是對這種現實苦難的抗議。”
  • 宗教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由於人們對自然和社會現像不能理解,便產生虛幻、歪曲的反映。委之於對超自然、超現實的的崇拜。信仰實際並不存在的上帝、神道、精靈等。把希望寄託於幻想的“天堂”或“來世”,作為一種寄託、追求和信仰。但是,正常宗教的教義還都是教人行善、慈愛、人道,遵循自然、法制的。因而,階級社會的統治階級常常利用宗教為其統治服務。

宗教除了上述自然和社會的根源外,還有認識上的根源,這主要是指認識水平上的限制和認識上的錯誤。客觀事物是相互聯系而又復雜多樣的,決定了人認識事物的曲折性。

人的認識總是與社會歷史發展條件有關,與人所處的時代、環境、傳統觀念及接受教育的狀況有關。人的認識總是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的認識,其發展水平有歷史的局限。同時,由于每個人的遭遇不同,當人對自然、社會和自身身體變化,以唯心主義、形而上學的認識來滿足自己的認識需要,滿足欲望與恐懼的雙重心理需要,以及解釋人生困惑並從中取得實用價值時,認識的錯誤發生,就易滑向宗教的偏執


謎諭「天選之人」

📚神話是集體的夢

量子力學遇見哲學與神學

🔍神話和星話

📚神話,在地球編年史的傳說裡

🌌《神選之人》與收割的時候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