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 龍德上師:禪修前的準備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很多人跟我講「禪」,禪修的知識都從網路上看,這樣看一看,累積知識就好。如果「實修」,找一個有真正在禪修經驗的老師教比較好。密宗講「具格的上師」。

以前有一位法警在法院當警察,自己在家打坐的時候看到女鬼,人就發狂了。說女鬼在跟他溝通講話,非常的誇大、非常極端,有點像躁鬱症的躁期。

那是「冤親債主」的問題,打坐有冤親債主會干擾、障礙。所以,打坐的時候怎麼樣不受干擾、不受障礙?或現在並不是打坐的時間,因為打坐之前要累積資糧、懺悔業障,要聽法義教授,聽經聞法。

為什麼呢?你都沒聽,也就是相續中沒有佛法,沒有聽到佛法的正知正見,你坐什麼?在那邊坐出一朵花來、坐出一個蛋出來?沒有東西,坐什麼呢?無的放矢,那多恐怖!

比方「放空」是時下流行語,不要跟時下流行語,跟風跟錯了!在密宗有一個叫「淨業觀空」 ,淨業觀空要有生起次第、圓滿次第以前,觀修本性本尊之前,自己先得進入「空性」的狀態。

進入空性的狀態一般分兩種,一種是「理解」,思惟、理解觀空;一種是「持咒」強迫式的觀空,瞬間讓自己在空性的境界,有所謂的「淨業觀空」的咒語。所以,它都有很多這種正確的修學法門和次第。


更多請見「觀音山 全球資訊網」

https://www.fazang.org/info/events.php

avatar-img
25會員
2.3K內容數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學佛修行的人,要懂得把握機會來修福修慧。因為學佛的慧命並不一定長長久久,有時候是很短暫,這與每個人結的佛緣有關。不管過去生結的緣如何,今生有幸接觸佛法,就要用心地深結佛緣。」修行主要是修福和修慧二類:孝順父母、布施供養、做利益他人等,屬於修福;念佛、拜懺、打坐、聽開示、讀佛經,減少煩惱,屬於修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堪千 阿貝仁波切開示:「佛法不是只有利益一個眾生,不是只有利益你、利益我,佛法是利益一切的有情眾生。」所以,菩薩第一個要有憐憫相(菩薩的五相之一)。 這個人像不像菩薩,或有的人說:「這個人修得好慈悲,好像一尊菩薩。」為什麼像菩薩呢?是腳下踩著兩朵蓮花嗎?還是手上拿著楊柳枝?這些都不一定像菩薩。
證得清淨的自性,禪宗講「明心見性」。「明心」如何?明心本淨,明白自己心的實相,知道心本來是清淨無染著的。「見性」如何?見性本空,親見自己的自性,知道它與佛性無二,裡面是空性,空性而具證見,雖然是真空但含藏一切妙有。所以,不管修什麼法門,著重在慈善、禪修、苦行、繞塔經行、誦經......著
世間有很多的善神護法會保佑人民,你跟祂求財......現在運勢比較低、經濟比較差,求祂會保佑你、幫你一把,或者賜一點福給你。只要是善神都希望你能夠積極向上,也以幫助別人的愛心、慈悲心,自己如果度過了經濟的低潮、人生的低潮,站穩腳跟以後再去幫助其他眾生。這是人同此心,神也同此心了。
聖者入涅的原因有三。登地以上的菩薩聖者們可以自由任運住世時間的長短,因此,我們不能生出諸佛壽命有長短的邪見。如果我們自己所造善根為上師、高僧大德們的長久住世來迴向,也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而且還可以清淨自己壽命的障礙,功德無比殊勝。
有同修的修行也來做義工,也去做善事,怎麼不見修行的瑞相?怎麼都好像沒有消業障?也沒有越來越清淨,也沒有歡喜心?而且顛顛倒倒?他有很多心裡不乾、不淨、不如法的地方。「若視師德得成就,若視師過毀成就。」有人來學佛修行專門挑上師的毛病,金剛乘根基不夠才會這樣!如果有照次第由顯入密,打好根基就不會。
學佛修行不要追求神通!以追求神通作為動機、出發點都不正確,很容易落在外道或者魔障。「魔來給你通一下、鬼來給你通一下......」很容易誘惑你。 以前中部某縣市,一個做美髮的女孩子在給人做頭髮,耳朵開始聽到蜜蜂拍翅膀振動嗡嗡低頻的聲音,慢慢越來越清楚。她心靜下來,在跟她講話了...... 今天店門
堪千 阿貝仁波切開示:「佛法不是只有利益一個眾生,不是只有利益你、利益我,佛法是利益一切的有情眾生。」所以,菩薩第一個要有憐憫相(菩薩的五相之一)。 這個人像不像菩薩,或有的人說:「這個人修得好慈悲,好像一尊菩薩。」為什麼像菩薩呢?是腳下踩著兩朵蓮花嗎?還是手上拿著楊柳枝?這些都不一定像菩薩。
證得清淨的自性,禪宗講「明心見性」。「明心」如何?明心本淨,明白自己心的實相,知道心本來是清淨無染著的。「見性」如何?見性本空,親見自己的自性,知道它與佛性無二,裡面是空性,空性而具證見,雖然是真空但含藏一切妙有。所以,不管修什麼法門,著重在慈善、禪修、苦行、繞塔經行、誦經......著
世間有很多的善神護法會保佑人民,你跟祂求財......現在運勢比較低、經濟比較差,求祂會保佑你、幫你一把,或者賜一點福給你。只要是善神都希望你能夠積極向上,也以幫助別人的愛心、慈悲心,自己如果度過了經濟的低潮、人生的低潮,站穩腳跟以後再去幫助其他眾生。這是人同此心,神也同此心了。
聖者入涅的原因有三。登地以上的菩薩聖者們可以自由任運住世時間的長短,因此,我們不能生出諸佛壽命有長短的邪見。如果我們自己所造善根為上師、高僧大德們的長久住世來迴向,也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而且還可以清淨自己壽命的障礙,功德無比殊勝。
有同修的修行也來做義工,也去做善事,怎麼不見修行的瑞相?怎麼都好像沒有消業障?也沒有越來越清淨,也沒有歡喜心?而且顛顛倒倒?他有很多心裡不乾、不淨、不如法的地方。「若視師德得成就,若視師過毀成就。」有人來學佛修行專門挑上師的毛病,金剛乘根基不夠才會這樣!如果有照次第由顯入密,打好根基就不會。
學佛修行不要追求神通!以追求神通作為動機、出發點都不正確,很容易落在外道或者魔障。「魔來給你通一下、鬼來給你通一下......」很容易誘惑你。 以前中部某縣市,一個做美髮的女孩子在給人做頭髮,耳朵開始聽到蜜蜂拍翅膀振動嗡嗡低頻的聲音,慢慢越來越清楚。她心靜下來,在跟她講話了...... 今天店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所以,感覺急躁的心快要生起的時候,就是要「寬心」,告訴自己放鬆,對自己要很清楚。
所以,有時候你越是急,它離你越遠,稍微適當地放鬆調整,它反倒可能離你更近。當然也不是說放鬆就一定能夠距離目標更近,你首先要瞭解自己,如果不瞭解你自己,你的放鬆可能就不是放鬆,而是放逸了。
像有的人打坐昏沉,他只要一盤腿坐下來,很快頭就低下來了,很快就進入狀況,就算睡飽之後打坐還是一樣。所以一定要注意,不能養成昏沉的習慣。你打妄想還好一點,至少你還能夠對治,昏沉的話,心中一片混沌,這就很難對治了。所以閉目的時候,你要注意不能昏沉,容易昏沉的就打開來看佛像。
所以蕅祖說,禪堂跟外面不能分做兩截,一定是相隨順的。所以平常的時候也是要注意專注跟放鬆。
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除了注意你有沒有專注之外,同時還要注意放鬆。 我講的這些都是日常生活裡面要注意的事情。因為平常的狀態,都是靜坐的時候的一個很重要的前行,它會有一個慣性。
我們想一想,前面講的凡夫心,不斷地作繭自縛,自己障礙自己,自己傷害自己,那種苦是沒有意義的,是苦上加苦。 反過來我們修行止觀,剛開始會有點累,但是慢慢修行到一個階段,有了突破之後,那就不再是累,而是法喜。你會很期待每一次功課的到來,靜下來拜佛、經行,然後靜坐。它決定是有真實功德、真實義趣的。
篤定心念行正道 再大的災難也不動搖 就是精進在禪定中 修行希望我們能夠人人,我們的心對外面的境界,無論什麼境界來了,都能保持我們這念心,這才是真功夫。各位,學佛就是要學得這念心有這番功夫。
Thumbnail
本文將分享有關禪修對世俗生活的好處、禪修在科學上的作用,以及一些建立理性或感性認知的可能方法。文章還會討論刻板印象和錯誤認知關於禪修的問題,以及禪修對解決情緒問題和壓力的重要意義。
Thumbnail
大慧宗杲禪師: 士大夫學此道,多求速效,宗師未開口時,早將心意識領解了也。及乎緩緩地跟著,一似落湯螃蟹,手忙腳亂無討頭處。殊不知閻家老子面前,受鐵棒,吞熱鐵圓者,便是這領解。求速效者更不是別人。所謂希得返失,務精益麤,如來說為可憐愍者。 聖嚴法師:  這段話指出有些知識份子傾向於急著得到結果,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所以,感覺急躁的心快要生起的時候,就是要「寬心」,告訴自己放鬆,對自己要很清楚。
所以,有時候你越是急,它離你越遠,稍微適當地放鬆調整,它反倒可能離你更近。當然也不是說放鬆就一定能夠距離目標更近,你首先要瞭解自己,如果不瞭解你自己,你的放鬆可能就不是放鬆,而是放逸了。
像有的人打坐昏沉,他只要一盤腿坐下來,很快頭就低下來了,很快就進入狀況,就算睡飽之後打坐還是一樣。所以一定要注意,不能養成昏沉的習慣。你打妄想還好一點,至少你還能夠對治,昏沉的話,心中一片混沌,這就很難對治了。所以閉目的時候,你要注意不能昏沉,容易昏沉的就打開來看佛像。
所以蕅祖說,禪堂跟外面不能分做兩截,一定是相隨順的。所以平常的時候也是要注意專注跟放鬆。
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除了注意你有沒有專注之外,同時還要注意放鬆。 我講的這些都是日常生活裡面要注意的事情。因為平常的狀態,都是靜坐的時候的一個很重要的前行,它會有一個慣性。
我們想一想,前面講的凡夫心,不斷地作繭自縛,自己障礙自己,自己傷害自己,那種苦是沒有意義的,是苦上加苦。 反過來我們修行止觀,剛開始會有點累,但是慢慢修行到一個階段,有了突破之後,那就不再是累,而是法喜。你會很期待每一次功課的到來,靜下來拜佛、經行,然後靜坐。它決定是有真實功德、真實義趣的。
篤定心念行正道 再大的災難也不動搖 就是精進在禪定中 修行希望我們能夠人人,我們的心對外面的境界,無論什麼境界來了,都能保持我們這念心,這才是真功夫。各位,學佛就是要學得這念心有這番功夫。
Thumbnail
本文將分享有關禪修對世俗生活的好處、禪修在科學上的作用,以及一些建立理性或感性認知的可能方法。文章還會討論刻板印象和錯誤認知關於禪修的問題,以及禪修對解決情緒問題和壓力的重要意義。
Thumbnail
大慧宗杲禪師: 士大夫學此道,多求速效,宗師未開口時,早將心意識領解了也。及乎緩緩地跟著,一似落湯螃蟹,手忙腳亂無討頭處。殊不知閻家老子面前,受鐵棒,吞熱鐵圓者,便是這領解。求速效者更不是別人。所謂希得返失,務精益麤,如來說為可憐愍者。 聖嚴法師:  這段話指出有些知識份子傾向於急著得到結果,